..续本文上一页化的,就叫做有为;没有这样的生灭变化,就叫做无为。这是佛法的意思,这个也很简单。
第二个解释,这个有为怎么讲呢?就是烦恼所为。有为就是烦恼所做的事情,叫做有为。无为就是不是烦恼做的事情。说涅槃,假设说不生不灭的理性,这一定是清净的无分别智才能够达到的境界,不是烦恼能为的,不是烦恼能接触的,所以叫做无为,也有这样解释的。
这个地方,无为这个话,其实也就是涅槃,也就是《心经》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诸法空性,它就叫做无为。无为这个地方放个「舍」字,什么意思呢?这个舍,就是房舍。这个地方用个舍字,等于是个譬喻,譬喻我们居住的房舍。我们在房舍里边住,我们感觉到很安稳,这里没有毒蛇,没有恶兽。尤其是现在先进的国家,进步的国家,冷的时候,房子里不太冷,空气可以调节;特别热的时候,这个房子里也不太热,那儿有调节的设备,使令你不受大寒大热的苦恼,使令你很安乐自在地在这里面住,这是「舍」的意思。
现在这个地方用这个「舍」,来譬喻,来形容无为的事情。就是无为这个地方,是个安乐的住处,我们住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是最安稳,最自在的地方,表示这个意思。本来我们人,譬如说我们是住最好的房子,我们在里边住,我们为什么要到无为那里去住呢?我们现在住这个地方不是很好吗?这个地方不太好。
普通说这个识,有一个词,叫做四识住。四识住就是色、受、想、行是识所依止的地方。我们这个第六意识,这个意识在什么地方住呢?就在色、受、想、行上住。色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识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住。受、想、行也是识所居住的地方。我们这个识在这个地方住,我们自己感觉怎么样?我们这个身体,若是随时有病的时候,这个识就感觉到苦恼。不管你是牙疼、头庝、肚子疼,各式各样的病痛,这个识就感觉到苦恼。感觉到苦恼,这也就是受想行。
可见我们这个识,在这样的地方居住,不快乐,这不是一个好的居住的地方,不是安全的地方。说我们现代的建筑师、工程师能造出很好很好的房子,这也靠不住,这房子也不太好,因为很容易破坏。地、水、火、风都能把这个房子破坏,地震能破坏它,水也能破坏它,火也能把这个房子破坏,风也能把这个房子破坏。说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也不是好地方。我们到天上去,天上也不好。所以所有的这些有为的境界,都是不安全的,唯有无为这个地方,是不可破坏的,是最安全的了。
这一段文是观世音说的,在其它的经论也有这个话。佛菩萨告诉我们,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无为,就是诸法实相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个最好的房子,我们可以到那个地方去住,所以叫做无为舍。那个地方,其实也就是涅槃。
到了天上去,天上虽然不老不病,但是要死亡,就是又破坏了,死能把这些事情破坏了。所以到了无为的地方住,就没有这个问题,永久地安乐自在了。所以就是「愿我速会无为舍」,希望我能迅速地契合无为舍,我到那个地方去住,就是这么个意思。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涅槃,是用三个譬喻,表示这个涅槃是很高的。初果圣人还没圆满,要继续修行;初得无生法忍的圣人,他也没圆满,要继续修行到佛的境界才圆满,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这个无为舍,用舍来表示无为是安稳处。现在说法性,用身作譬喻。用身作譬喻,说是我们人间的人,这个四大,这个生理的组织:地、水、火、风,由业力假藉父母的液体。
我们自己前生造的业力,用父母的液体,把他组成了眼耳鼻舌身意。出胎以后,也还要依赖空气、营养,继续地支持他,这个生命逐渐逐渐地成熟了,就成为一个大人,这是这样的身体。这个身体当然为老病死破坏了,可能也有多少如意的事情,但是如意的事情很少,苦恼的事情很多,这个不如意事,特别多。可见人间的好事不是太多。这是人间的这个生命体,这个身体不对劲;天上的身体也不行,刚才说了,他也要死亡的。那么什么样的生命体才是最坚固的呢?就是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毕竟空性。它是不可破坏的,永久没有老病死了。你若成就了法性身,就是永久也不会老,也不会病,也不会死亡的。
我以前讲过,我们从头说。譬如说有的人静坐的功夫稍好一点,他能够出神。出神是什么意思呢?我是出家晚,在东北出了家,很快的跑去香港。到了香港以后,就听年纪大的老和尚说。这个人和我还算是师兄弟吧!他说在东北的时候,有些老和尚,老和尚有几种情形,就是夜间,东北的长春以北,是很冷的,长春以南,像沈阳、郢口天气稍为好一点。年纪大了,那么这些老人在夜间要出来小便。东北那个地方,是个农村,是个落后的社会,不像这个地方,房子里面还有车,有卫生间。所以那些老和尚,他们要到外边去洗,夜间也要到外边去小解。但是这些老和尚就是有点功夫,他就是坐下来,一出神。换一句话说,就是出来一个小孩,这小孩到外面去小解,能有这种事情,这是一样。另外一样事情,说是老和尚什么时候有事情,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走到中途,喔,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办,那么他不回去,他就坐在那里,他坐在那里,就出来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回去了。回去了,就把这个事情办好了。这就是出
神,有这个事情。
这个境界,当然是要有功夫,没有功夫,这个事情做不来。不过有个解释,这种出神,有阴阳的不同。有阴阳的不同怎么讲呢?就是他出了这个小孩,别人不能看见。好像没现出形像,那叫做阴;能现出形像,别人能看见的,叫做阳。有这种事情。头几年在柏克莱住的陈健民上师,我从他的文章,从别人的介绍上看,他有这个能力。当然这个事情,这也要有点修行才可以,这是一种。
其次,《楞伽经》说到意生身的事情。说是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有意生身,那就是圣人了。圣人当然一定要有禅定,他就要比刚才说的,那个力量,那个作用是更大了,那么叫做意生身。刚才说出小人,实在就是意生身。我们说俗话,叫出小人,实在用佛法的意义来形容他,这样的称呼好一点──意生身,就是他心里面要有禅定,在禅定里边,他心里面一作意,一想就出来了。
不过我们刚才说的这种境界,我在香港的时候,那位老法师告诉我这件事,我猜这还是凡夫境界,还不是圣人。刚才像《楞伽经》里面说的十地菩萨,那是圣人的境界了。圣人的境界,那么他叫做意生身。这个意生身也随着他的道力,逐渐地进步,逐渐地进步,那么到八地菩萨以上,那就不可思议了,那个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当然就是他已经完全把三界内的烦恼,全部的清除了,那是清净、无漏的境界,那就是可以称之为法性身了。因为他见到法性理了,与法性统一了。
我们说是用语言文字去形容,说这个法性是这样子,我们听见这种话,看见这样的文句,我们心里面想、思惟,当然我们初学佛法,只有这样开始,但是真实的境界不是这样。真实的境界是没有能、所的分别,不是有个能分别、所分别的境界,不是这样子。那么与法性统一了的境界,那个时候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意生身,那叫做法性身。
这样说法性身,可以分成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这位菩萨,他从开始得无生法忍,就是开始入了圣道以后,他由大悲心的推动,他常能去弘扬佛法,去普度众生的。那么他有这样的行为,也就是所谓功德了。这个功德逐渐地增多,那么由这样的清净功德招感的一种果报,所谓意生身,就是这个果报。这样的果报,还是有形相的,当然不是凡夫能见到的,不是凡夫这个肉眼能见到;也不是阿罗汉的天眼能见到的。大菩萨的境界,连阿罗汉的天眼都不能见到。那要是弃舍了这个生死的身体,生到佛世界去的阿罗汉,回小向大了,他也有法性身了,那样的人才能见到那个境界的。
那么这样说,那样的法性身,有形相的,有种种不可思议作用的。我们通常说是无量寿,那个法性身就是无量寿了。寿命是永久的了,不会再死亡的了,没有这个问题了。这是一种法性身。其次就是离一切相,不可思议的,就是法性理。你和这个法性理统一了以后,那个如如智、如如境统一了,那个离一切相的境界,那个是法性身。这样讲,就是两种法性身。
这个离一切相的法性身,就是说三身:法身、报身、应身。离一切相的那个,就可以称之为法身;有形相的那个法性身,就是报身。这两种身,都是不可破坏的。
说是「愿我早同法性身」,这就是因为我们在凡夫的时代,感觉到我们现在这个老病死的身体,我们不满意,所以愿意成就一个最满意的法性身,这是这个意思。前面说最迫切的问题,我愿意离苦海,早得越苦海。那么愿我早登涅槃山,涅槃山就是安乐的地方。愿我速会无为舍,无为舍就是没有这些老病死了,没有这些有为的苦恼境界。愿我早同法性身,法性身就是永久常住不可破坏了。其实这是一回事,但是譬喻不同,名字不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但是又是一回事。这是告诉我们,要念大悲咒的时候,前面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欲诵持者,于诸众生」,要「起慈悲心」。
起慈悲心,这个慈悲心,是怎么样叫慈悲心呢?就是发这十个愿,这是一个最清净、圆满的大悲心,不是我们一般的慈悲心。我们一般的慈悲心,不是广大圆满。
由前四愿的发无上菩提心,中间的愿:乘般若船、戒定道是愿,越苦海、涅槃山、无为舍、法性身是所得的果。发了这样的愿,再念大悲咒,是这样意思。你若发了这样的愿了的话,你就不是普通一般的人了。在佛菩萨的慧眼来看,这个人就是未来佛了,这个人将来一定要成佛的。你若发了这样的大愿,你是将来的佛了,那么你要念大悲咒的时候,你的功德是很大的。
譬如说是我们拜大悲忏,我们(笔录者按:此处录音带有缺录)...就是不同了…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