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得到大悲呪的灵验,是这个意思。
但是在《大品般若经》,说到了一件事。就是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譬如他作梦,梦的时候,这一个地方有了大火,有了大火的时候,这个菩萨在梦中说:「如果我得无生法忍的话,希望这个大火熄灭」。这个大火就熄灭了,他这么一发出来这个诚实之言,大火就灭了,那么这个菩萨就是得无生法忍了。
他醒觉了以后,当然这是个梦。醒觉之后,能看见一个地方起了大火。对于人的财产,损失很大的一种境界。这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说:「我在梦中有这样灵验,我现在醒觉的时候,如果我真是得无生法忍,希望这个大火熄灭」,这个大火就熄灭了。这是圣人,不是凡夫的境界。和现在的文不一样。当然念大悲咒的人,发这样的愿,也通于凡圣,像前面观世音菩萨,他初得无生法忍的时候,他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大悲咒,他就超到第八地。这也通于圣人。
这是《大般若经》说这件事,可是同时又说出来不同的事情。就是菩萨未得无生法忍,他也发这样的誓。说看见起火了,啊,我若得无生法忍,希望这个火熄灭,火也不熄灭。火会熄灭,是怎么熄灭的呢?不是这个菩萨他自己有这个力量,而是魔王
从中动了手脚。魔王的力量使令这个火熄灭了,但是这个菩萨自己不知道,认为这是我的力量,这个火熄灭了。于是使令这个菩萨起了增上慢,对于其它的菩萨就分别:我是得无生法忍了,你们都是生死凡夫。于是乎就会起很多的纠纷,会引起很多的烦恼。
这个事情,在《大品般若经》上,佛就说:「菩萨要善于知道是魔,非魔」,要知道这件事。现在这段文,当然是通于圣凡,可是应该是偏重于凡夫,只是发这个愿,不是说你有这样的实效。这只是说,你遇见苦恼的境界,你要发大悲心,应该是这样子。
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发是愿已,至心称念我之名字」。前面是说发愿,发愿以后,还要至心称念我的名字。这个至心,后边的文,或者其它的经论上,说是有至诚的心。这个至诚心究竟是什么心呢?就是真实的心,你心里面没有虚伪。以真实的心来称念我之名字。这个「我」,就是观世音菩萨自称,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专一其心,忆念我本师,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师阿弥陀如来。
通常说这个本师,如果说是我们受戒,给我们受戒的这个人,是我们的本师;或者是我出家了,给我剃度的人,也算是我的本师。出家以后,授我沙弥戒的比丘,也可以称他为本师。授比丘戒,授菩萨戒的人,都可以称他为本师。
但是其中有一个,你因这一个人的开导,发无上菩提心了,这个人是你的本师;或者是你因为他的开导,你得无生法忍了,那么这个人是你的本师。现在这里是说:亦应专念本师阿弥陀如来。若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说,释迦牟尼佛是一切佛教徒的本师,因为这个世界所有的佛法,都是由释迦牟尼佛那里来的。
现在观世音菩萨,称阿弥陀佛为本师。「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呪」。这个《大悲心陀罗尼经》的经文上,就是说: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我们拜大悲忏,到这个地方,就是念十声,「观世音菩萨」念十声,「阿弥陀佛」念十声。这就是大悲忏的编集者:四明尊者,他这样规定。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呪,就可以诵此陀罗尼神呪了。
「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一宿就是一夜之间,你能够诵满五遍,就能够灭除去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的身体里边,百千万亿劫的生死重罪。百千万亿的生死重罪,从这个时间的数目上看,这个罪是很多了,还加上一个「重」字。念五遍大悲咒,能灭除去这么多的罪过,可见大悲咒的威力有多大。可以这样解释这个意思。
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前面念大悲呪的方法说完了,就是念大悲咒能够除罪。以下是「若诸人」间,或者天上的人,「诵持大悲」的「章句」。这个章应该说是全部的大悲呪,句就是章里边的一句一句。「临命终」的「时」候,「十方诸佛皆来授手」,就是十方诸佛都伸手来提拔你、来救护你的意思。「欲生何等佛土」,你愿意往生那一个佛世界。「随愿皆得往生」,都可以往生的。
我们现在居住的,当然这是凡夫的世界。凡夫的世界,就是苦恼的世界。佛的世界是和平、安乐的世界。我们到和平安乐的世界,当然是好过不和平的世界,所以愿生佛世界,也是对的。不过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还有很多的好朋友在这个世界,我们走了以后,同这些人分离了,分离了,有的人就不愿意到佛世界去。
这个意思在大本的《阿弥陀经》上有提到,提到阿弥陀佛国世界的人,在那里随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修学佛法,那么你修学有成就了,你随时还可以到其它的世界,你也可以回到你原来的世界,所以并不是留在那里。
所以这上面,临命终的时候,十方诸佛都来授手,这是个非常殊胜的境界。我们凡夫难免有些错误的地方,命终的时候,若跑到三恶道去,是很苦恼,若是因为念大悲咒的功德殊胜,使令罪业潜伏在那里不动,佛菩萨接引我们到佛世界,这是佛教徒最吉祥的事情,非佛教徒很难有这样事情。因为非佛教徒不相信佛法,他不肯念大悲咒,当然就不容易有这样的事情。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诚。
底下这一段文,在大悲忏上有引。观世音菩萨又对「佛」说:「若诸众生」,他肯「诵持大悲咒」。「诵」就是把大悲呪背下来了;「持」就是不忘。你天天的念诵大悲呪,当然不忘。你要是诵下来以后,你不念,不念,就忘了。诵持表示天天的持诵。这个人若「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誓是决定的意思,我决定不成佛。
我以前曾经讲过,这个咒的作用。意思就是大悲心陀罗尼这个章句,为什么我们念它,它会有这个作用呢?就是千光王静住如来,或观世音菩萨,由他那个清净无为,
离一切相的那个清净心、大悲心,加持了这个咒,赐予这个咒有这样的力量。
譬如说是一根针,医生对这个针说:说是希望这个针,它能治好人的病痛。他就这么祝愿。这个祝愿可能灵验,也可能不灵验。但是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说,要是得了禅定的人,他要祝愿,就会有灵验;我们没有得禅定的人,心里面散乱的人,你想祝愿就不一定灵。大福德人也多少有些力量,有禅定的人,他要祝愿,就会有力量。
得了禅定,他又成就圣道了,得无生法忍了,或者是到了第八地菩萨这个法身菩萨;或者是成佛了的人。他那个圆满、清净、光明的大悲心,他能够祝愿这个章句,他有这样的力量。他说:「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他就是赐予这个章句有这个力量。有这个力量了,他就是会有这样的灵验,你若这样诵持,他就不堕三恶道。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若不往生到诸佛的世界去,我决定不成佛。前面是远离苦恼的世界,这个地方是到安乐的世界。「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有罪,造了罪的人,自己没有办法调转业力,当然就随业流转。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神咒,能令你转变,使令你不堕三恶道。
我们愿生佛世界,我们没有神通,是个普通的凡夫,说是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去,这是很不容易,这是很难的。但是念大悲咒,就能成就这件事。若用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等于是有飞机票,你若念大悲呪,等于是有一张飞机票,那么你坐这个飞机就是到阿弥陀佛国。
这底下: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有的人欢喜静坐,欢喜静坐,但是坐下来的时候,用奢摩他的方法,让这一念心,叫他一心不乱,很困难!很不容易!很不容易一心不乱,很不容易得禅定。你现在,一天如果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然后你静坐,你试一试,他就好得多,他就容易一心不乱,你试一试。
现在学习科学的人,什么事都要实验,实验一下,看这件事对不对;现在这个事情,也是可以实验的。你一天念更多,更好。你念,普通地说,是一分钟一遍,六十分钟,如果你念熟了,能念六十多遍,不过你不要念太快,一分钟一遍,已经很可以了。一小时,念六十遍,一天念五百遍,或者六百遍大悲咒,我看也就可以了。
或者是你发心拿出一点时间,连续地念十万遍大悲咒。你一天如果是念五百遍,你看要用多少天,把十万遍念好。你有所求,你求什么事情,求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这样做,你看看会怎样。
现在说是得三昧,你就这样试验一下,你看看静坐会不会有进步。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三昧」是定,三昧也有的地方翻作三摩地,翻中国话,翻作等持,这个我讲过多少次了。「辩才」,是人内心的智慧,通达真理的时候,能善巧地表示这个真理的相貌,有这样的能力。真理不是容易表示的,但是他有这样的辩才,能把它很适当的表示出来。有什么曲折,他也能够如量的说明它,所以叫做辩才。
有的人虽然没有念大悲咒,但是他也有多少辩才,他如果不同意你说的真理时,他会提出来相反的意见。那么在佛法上有辩才的这位诵持大悲咒的人,能够很合适地解释他的疑难,那就叫做辩才,他有这种辩解的能力。
辩才也不是容易的。说是没有人难问我,我可以随我的意,这样解释,若有人难问的时候,…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