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乐境界,你不能动他的心的。他这个不生不灭的智慧,无我、无我所的智慧一现出来的时候,他的心不随你的舌头转,你的舌头不管说什么话,你怎么样,他的心不动,他能安住在第一义谛上面,安住在诸法毕竟空上面,安住在那里不动。这些色声香味触法,怎么样变化的这些虚妄
境界,不可以欺诳他的,他心不动,他就是不随你的舌头转。他能安住不动在那里不动,叫做忍。
这个忍,就是安住不动的意思。我们没有得忍的人,我们这个心,自己不能安住在那里,随着人家的舌头转,人家赞叹,心里就欢喜了;人家喝斥你,就不高兴了,我不来了。心就是这样子变动。没得忍的人,就是心随境转;得无生法忍的人,他不在乎这件事。
我讲一个故事,就是佛到一个鬼的家里去,佛从那里过,这个鬼看见佛来了,「请您进来」,佛就进来了,进来以后,这个鬼又把佛驱逐出去了,「不欢迎您,请您走」,这个鬼就对佛这样子。我看见这个文,佛这么大的威德,这种大圣人的境界,这个鬼敢对佛这种态度。而佛呢,喔,你不欢迎我,我走,佛就走了,佛也不表示什么,他也没有说我有神通,我可以对付你,佛没有这个意思,佛就走了。走了以后,这个鬼又请佛回来。请佛回来这件事,那么佛就回来,佛又回到他家里。
我想到这里,如果是我,我到你家去,你请我到你家去,我去了。然后你驱逐我,我走了,你还又请我,我去不去?我心里想象我自己,要是我,我怎么办法?要是我这个凡夫境界,可能你请我,我不去了?但是佛不是,你请我,我还是去。这是什么?佛就是没有我,佛有大悲心,无碍大悲心,佛有这种大悲心,佛是有这种境界。这就是忍,佛有这种忍力,无碍大悲心,无障碍的境界。所以这个忍陀罗尼,就是由前面的闻持陀罗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的修行,就得到忍陀罗尼了。当然这个都是修行的境界,不是短时间的事情。这个忍陀罗尼,时间也是很长的。
四、呪陀罗尼
再来就是咒陀罗尼。这个呪其实也是,我们说佛教徒,也是有闻陀罗尼、有义陀罗尼、有忍陀罗尼的时候,就会有咒陀罗尼的作用。就是他在高深的禅定里边,这个圣人,住在高深的禅定里边,发出来秘密的语言,这个秘密的语言,有不可思议的作用,这个就叫咒陀罗尼。凡夫得了禅定,譬如说得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或者得了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凡夫得到,不是圣人哪。但是得到这个定的话,他也可以发出来陀罗尼的,也可以说出陀罗尼的,他也能够有陀罗尼的。当然这个作用,有的时候,他不决定灵,不是决定灵的,有的时候,他就不灵的,凡夫境界靠不住的。
我在一九八八年的冬天,有一个人说,我们就说出名字没有关系,就是严新,说这个严新怎么怎么不得了,简直是得到佛,五眼和六通都具足了。这个人一说,我就知道这个话靠不住,五眼、六通,这是佛才能得到五眼的,你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得到,顶多你得天眼,能得到慧眼、法眼、佛眼,那是佛才能的。我一听,我就知道那是外行的,不过我不说。后来我问他一句话:「他结婚?没结婚?」,他就说:「结婚了」。我说:「结婚了,他的功夫靠不住」。
第二年,就是一九八九年,我一九八八年冬天听见的消息,等到一九八九年,我到了香港,我看见报纸上写方块文章,就骂这个严新骗人。怎么呢,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这些大教授,也是闻名,不得了,就请他来表演,表演就不灵,表演,想要发出功夫,不灵了。所以报纸上,记者说他骗人,就骂。其实不灵,也不是完全不灵,过一些时候,他也可能还灵,是靠不住的。就是凡夫得到的这些事情,都是靠不住的,尤其是你若有欲,更是靠不住,欲是能破坏这些特别的事情,就是不灵。
现在说这个咒陀罗尼也是,说是世间得到禅定的人,也能说出咒来,也能有灵验。有没有灵验,这个是种种因缘,譬如说这一个人,他有病,医生治不好,什么都没有办法,后来这个人,或者是念个咒,或者是怎么样,他的病就好了,哇,这个人是神医,能把他的病治好,也是可能。这个是种种因缘,一个是得病的人,他这个业障现在要结束了,正赶上那个时候,那么你一念咒,他就是病好了,这是一个。第二个,念咒的人要有大福德,他也容易有效。世间大福德人,他并不是有禅定、有神通,但是他把石头拿过来,他就可以变成黄金,大福德的人,他就是那样子,就是他的福德的业力,也会有这个作用,并不是有什么神通。种种因缘,也可能他的病要好了,正赶上这个时候,你给他一个什么方子,他的病就好了,也可能是有其它的什么因缘,病就好了。但是也有的时候不好,是靠不住的!
现在说这个呪,这是得无生法忍的人,而又有高深禅定的人。现在说这个大悲心陀罗尼,这个大悲呪,这是佛说的,佛说的这个咒,当然这是无碍陀罗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当然是有灵验。有灵验,但是问题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读过这一部经,看这个经上来说,这个大悲咒是有灵验,但是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说无条件的,你一念大悲呪,就满你所愿了,也不是这样。因为众生的业障很重,很牢固的,这个罪障很牢固的,用大悲咒把它消灭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加上别的条件才可以的,是那么回事。
这一部经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由他的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说这个陀罗尼的作用。这部经说的什么?就是说大悲咒的缘起,和它的作用。它有什么好处?你受持读诵它,有什么好处,在这一部经上说出来了。我们通常念大悲咒,如果你不读经,你还不知道这个大悲咒出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大悲咒究竟怎么样念法,你也不知道;大悲咒究竟有什么作用,你也不知道。若读这部经,就知道了。这个大悲咒是什么因缘有的,它是什么体相,它有什么作用?怎么样念法?不是
说我们这么样念就可以了,在这一部经里面,详细地说出来了。
贰、传译者
唐西天竺沙门伽﹙ㄍㄚ﹚梵达摩译,这个伽梵也有念伽﹙ㄑㄧㄝˊ﹚,伽梵达摩,翻作中国话,是翻作尊法。其它的经典,玄奘法师或者鸠摩罗什法师,都说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三藏法师玄奘译,是这样子。而这个地方就是:沙门伽梵达摩译。
沙门翻作勤息,就是很精进地用功修行,能调伏自己的身口意,灭除去一切烦恼,努力地修行,想要得涅槃,就是这么一个修道的人,叫做沙门。而这样的义,这个名字,通于佛法,也通于外道,在外道里面修行的人,也称之为沙门;佛教里面的修行人,也称之为沙门的,这个名字不限于佛教徒。西天竺,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翻作中国话,翻作什么呢?日本是以太阳立名,印度是以月亮作他的国名。《大唐西域记》上解释这个名字,他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印度这个地方,有佛出现世间,也有些大菩萨、大阿罗汉,很多的圣人,也有很多的贤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这些圣人,这些贤人,在那里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就像月亮似的,常常地照耀,使令他远离一切热恼,得到清凉之乐,用这样解释。当然这个解释也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佛菩萨在世,印度就没有佛教了,印度还是叫印度啊,这也就是他立国的时候,他选了这个名字,就是用这个作国家的名字。
天竺,一共分五个大部份,就是东、西、南、北、中,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还有中印度。现在这个伽梵达摩,他是西印度人。他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呢?就是唐,就是陏炀帝垮台了以后,李渊建国,叫做唐。这个唐,可能是陏文帝封李渊为唐王,所以他就建国,国号为唐。
在唐朝什么时候来的呢?在佛教史上看,他是在唐高宗永徽显庆年间,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的。这部经就是这么说: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在译经的记录上,也没有说出来究竟是那一年翻译的,都没有记载,没有说出来,这个伽梵达摩是怎么个情形,也没有记录。但是这部经,不单是他一个人翻译,后来还有不空三藏,另外还有两种译本。
叁、正释经文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座。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百宝幢旛,周匝悬列。
这和诸经的意思一样,「如是我闻」,这一部经,是我听闻,亲闻佛说的。这个「我」,就是结集经的人说的。「一时释迦牟尼佛」,「一时」就是这个集会,开始说这部经到圆满,统名为一时,并没有详细说出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没有那么记载。「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翻作能寂,也有翻作能仁。译作能寂的地方多,翻作能仁的地方比较少。从佛法上说,就是佛有大智慧,所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照一切法寂静相。有大慈悲心,广度众生,所以叫能寂。这样解释也很好,所以叫释迦牟尼佛。
佛就是觉悟真理,有大悲心,广度众生,所以叫做佛。「在补陀落迦山」。佛在什么地方说这部经呢?在补陀落迦山。补陀落迦山在什么地方呢?在《大唐西域记》有记载,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上也有记载,就是在南印度,靠海边上,也有说这个山就是海岛。补陀落迦山翻到中国话是什么呢?就是小白花树,它这个山上,这样的树特别多,所以叫小白花树山。这山顶上有一个泉水,这个泉水流出来成河,旋绕这个山,然后流到海里边。在《华严经》上描写这个山是很好的,有很多树,有很多花,有很多果,是个特别庄严的地方。
那里边有观世音菩萨的住处,这个地方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宫殿。这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在那个地方有一个道场。观世音菩萨本来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座下,在那里度化众生的。但是他在这里也有地方,在印度的南海岸,有一个山叫补陀落迦山,在那儿教化众生的。
说是那个山不是容易到,但是你若能去,就能见到。《华严经·入法界品》就说到善财童子到那里去拜观世…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