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音菩萨。我们中国,靠近宁波、上海,在海里面有个普陀山,也用这两个字:补陀,把落迦这两个音省掉了,叫补陀山,其实也就是取这个经上的名字,叫补陀山。说观世音菩萨在那里,当然这也是真实不虚。我们在那儿诚恳地学习这个法门,诚则灵,也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说是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普贤菩萨在峨嵋山,这是真实不虚。

  我一九八九年到峨嵋山去,看峨嵋山的记载,说是天台智者大师去过那个地方,我以前不知道这件事,他那个文件上说智者大师去过。这个也有道理,智者大师是读《法华经》开悟的,而《法华经》是以普贤菩萨为帮助的,所以智者大师到峨嵋山去也有道理,但是在智者大师的传上看不见这个记载。

  这个文上,是说观世音菩萨是在印度的南海岸,有一个山叫补陀落迦山,这个山里边有「观世音」菩萨的「宫殿」。这个宫殿是「宝庄严道场中」,它是无量的宝所庄严的道场。释迦牟尼佛就在观世音菩萨宝庄严的道场里边,「坐宝师子座」,坐这个座,这个座也是宝所成的座。

  说师子座,这个「师子」表示无所畏惧的意思,并不是以狮子为座,不是那个意思,也不是说画个狮子的形相,是表示无畏惧的意思。「其座纯以无量杂摩尼宝,而用庄严」,那个宝师子座,纯是用无量杂摩尼宝作成的。坐的座是摩尼宝,用作庄严宝石的座,但是在空中,有「百宝」所成的「幢幡」。这个幢是圆形的。到中国大陆,你看大的寺院,那个大殿里面,有一个圆形的庄严具,叫幢。幡是扁的,扁的叫幡。还有百宝所成的幢幡。「周匝悬列」,就是在周围悬挂,悬挂在那里,陈列在那里。在这个宫殿里面有种种庄严的。

  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如来」,就是那个时候。释迦如来,「于彼座上」,就是在那个座上安坐下来。为什么要坐在那里呢?「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将要演说这个大悲心陀罗尼的关系,所以到那儿去。「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这时候并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是与无央数,无央就是无穷无尽的,很多的菩萨摩诃萨同时在那里,听释迦牟尼佛演说这个大悲心陀罗尼。

  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

  这个无央数菩萨都是谁呢?「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这是在大悲忏上的菩萨。

  总持王菩萨,总持就是陀罗尼。陀罗尼王菩萨,这个王就是自在的意思。就是他这个菩萨诵这个陀罗尼,得大自在了,就是得大解脱了,因此就是立这个名,用这个作他的名称,叫总持王菩萨。

  宝王菩萨,这个宝,我们按一般地解释,就是这个菩萨,他有很多很多的珍宝,他有大自在的力量,或者这样说。如果说这个宝是法宝,是无量无边的佛法,他学习无量无边的佛法,他得大自在了,所以称之为王,这样讲也可以。

  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这个药王菩萨在《法华经》里边的地位也很高的。在这里也有提到他,他当时也在这个法会里。这个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的名字怎么来的呢?我们读这个《观药王药上菩萨经》(笔录者按:藏经上之经名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大正藏第二十册六六○页),在藏经上有这么一部经,叫《观药王药上菩萨经》。在这一部经上,说到他得名字的因缘。

  他在无量劫前叫做星宿光长者,是个在家人。星宿光长者、电光明长者这么两个兄弟。这两兄弟,当时他是相信佛法的,他用药供养大众僧,是雪山上的胜药,是很胜妙的药,供养大众僧。大众僧吃了他这个药,除掉了两种病,一个就是四大增损的病,地水火风生理上的不调和的病,除掉了;第二种病就是除掉了瞋恚的病,就是烦恼病,瞋恚心没有了,吃了这个药以后,不发脾气了,不管什么时候,心里面很调柔,除掉了这两种病。

  吃了他的药,除掉了身体的病,和心理上的病以后,就发了无上菩提心,将来一定能得无上菩提,能在三界里面作法王,就是成佛了。因为这样的关系,大众僧说是这个星宿光长者给我们这么好的药,我们得到这么大的好处,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做药王菩萨,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星宿光长者是哥哥,电光明长者是弟弟。弟弟看哥哥用药供养大众僧,他也用药供养大众僧,同时也布施给其它的一切人。这样子,大众僧吃了他的药,「得上气力」。这个星宿光、电光明长者,他布施给大众僧的药,大众僧吃了这个药以后,得上气力,身体气力很壮。

  「得上妙乐」,气力壮了以后,身体就很快乐。听闻佛法的时候,又得到上妙的法乐。所以大众僧就为他取个名字叫药上菩萨,他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所以叫药上菩萨、药王菩萨。在《法华经》里边,〈妙音菩萨品〉,妙音菩萨就是药王菩萨,这位菩萨的身份很高的。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在。释迦牟尼佛到他的道场去,当然观世音菩萨在,他不应该不在的。

  大势至菩萨,这个大势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同学,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这个时候,大势至菩萨也在。大势至菩萨,我们读《观无量寿佛经》,说是他的智慧的光明,「普照一切」众生,「令离三途,得无上力」,使令一切众生远离三恶道。远离三恶道是果,不做恶当然不到三恶道。得无上力,就是得无上菩提。所以名之为大势至,他有这样的力量。

  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华严菩萨怎么讲呢?。这个「华」就是种种美丽的花,是很庄严的,是很美妙的。从佛法上来说,就是这个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他能够修行六波罗蜜的华。六波罗蜜就是华,六波罗蜜在果上,能庄严无上菩提的功德,能得到这个功德。用因华庄严果德,所以叫华严。

  大庄严菩萨,其实也就是华严菩萨,说「大」是什么呢?就是你得无生法忍以后,用般若波罗蜜修行六度万行,去庄严无上菩提,这是大。如果初发菩提心,还是凡夫的时候,说是行六波罗蜜,但是你这个取着心还在,他就不是大,就是很局限,你这个心一执着,这个功德就受到局限,他就不大了。

  宝藏菩萨。宝藏菩萨,就是这个菩萨,他的藏里面有很多的宝,那么就叫做宝藏菩萨。如果说这个宝是无量无边的佛法,说是他得到了布施波罗蜜的功德,戒波罗蜜、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或者三十七道品,无量无边的法门功德,叫宝。你得到这些宝,这是法宝。这些宝得到以后,而不失掉,那叫藏。得了又失掉了,那就不能说是藏了。譬如说我们念大悲咒,你若天天的念,你就愈念愈熟,愈念,这个功德愈多。有时候我有事情,我不念了,你过多少日不念,再念,你念不上来了,就不会念了,那就是失掉了,你得到了以后,又失掉了!说我把《金刚经》背下来,你过几天你不背,你再背,你背不上来了。就是得了以后,又失掉了,那就是没有藏。现在说是宝藏菩萨,是说这菩萨他修成了一样功德以后,这个功德不失掉,叫宝藏菩萨。

  德藏菩萨。宝藏菩萨这个宝是用譬喻来说的,德藏就是直接说他,不是用譬喻,直接在佛法上说,他成就的功德不失掉,意思是一样的。这个「藏」也有积聚的意思,有个不失掉的意思。你这个东西,你放在仓库里边,它不容易丢,如果你随便一个地方,放在那里,那就被人拿去了。所以这个藏,有个不失掉的意思。成就了一样功德不失掉,在圣人,在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来说,应该比凡夫容易一点,但最好是法身菩萨以上,他成就的功德不失掉。初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有的时候,也还不容易,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凡夫是最差劲了,勉强的成就了一样功德,过一些时候就不行了,就懈怠了,一懈怠,功德就失掉了。

  金刚藏菩萨。金刚是不可破坏的意思,他成就的功德是不可破坏的,这是法身菩萨以上的,才可以有这种功德。

  虚空藏菩萨,以虚空为藏,不可思议的大菩萨境界。就是他成就了功德,但是在他这个清净心里面,和没有成就一样。譬如说我们若成就了一样功德,我们就容易说给人听,啊,我怎么怎么的,我把《华严经》背下来了,我把《法华经》背下来了,向人说,就是心里面有所得,有所执着。当然凡夫能有这个功德,虽然这样说,但是也是很好了,也是不错!但是大菩萨他成就了不可思议功德,在他们心中就好像没有成就一样,所以叫虚空藏菩萨,他心里面无所著,他没有这种分别。

  弥勒菩萨,弥勒翻作中国话,翻作慈,慈悲的慈,所以称作慈氏菩萨。慈氏菩萨最初发心的因缘,他发菩提心的时候,不吃肉,最初一相信了佛法,一发心的时候,就能不吃肉,就是因为有慈悲心的关系。我们说不吃肉,是因为有卫生的理由,因为感觉这个肉,里面有毒素,人吃了对身体健康,不见得好,所以这样我们就不吃肉了。这是一个卫生的理由,其实也是因为私心的理由。

  我看印光老法师文钞上有一件事,他说他看见报纸上,说是在外国,不知是什么国家?这个女人,他的丈夫脾气很大,不讲道理,随时发脾气就是打他的太太,他打

  太太,他的小孩就哭,小孩一哭,她马上把小孩一抱过来,给他奶吃,就是这样办法,给他吃奶,他就不哭了,她就这样子。结果这个儿就死掉了,以后又有小孩了,还是这样子,又死掉了。死掉了,心里面也不是太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说是忽然间有什么觉悟,她就在她丈夫打她的时候,她愤怒的时候,她把这个奶挤出来,去请医生化验,一化验,这个医生说这个奶里有毒。喔,她就讲:我以前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吃这个奶死掉了,应该是毒死掉的。医生说可能是这样。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