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报纸注销来以后,印光法师看见了,就拿这个向人讲,就讲这个道理。印光老法师是大智慧人,就说,说是我们人吃肉,吃肉,你杀这个猪,杀羊、杀牛的时候,牠也是不高兴,牠也是愤怒的,愤怒的,是不是牠这个肉里面就是有毒了呢?应该是有毒,道理是这样讲法,比类可发明的。所以这样子,我们应该吃素了,你要是吃牠,就是有毒了。印光法师文钞上,有这么一段,推知不吃肉。这样子不吃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所以不要吃肉,这并不是慈悲心。

  现在是弥勒菩萨,他最初来到佛教里边一发心,他就是不吃肉,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是慈悲心。说是我们同是一个有情,你杀害牠,是不合道理的,不平等,牠很痛苦的,不应该这样子的。因为慈悲心,不吃肉,所以名之为慈氏菩萨。弥勒菩萨最初发心是这样子的。

  弥勒菩萨,我们大家应该很熟悉了。说是佛在世的时候,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因为相貌特别出众,国王有一点担心,怕他将来会造反,我这个王位可能保不住了,所以就想要抓住他,要杀他,他家里人就把他送到别的国家去,到他舅父那里读书。他这个舅父是特别有学问的人,知道有佛出现世间,应该去亲近佛,就派他十六位学生,弥勒菩萨在内,来见释迦牟尼佛。他这个舅父是老师,就提出几个问题,叫他这几个学生去问,如果答得上来,这就是佛。这十六个人去见佛的时候,就是还没有见,可是离佛不太远了,心里面默念,佛就把这个问题解答了,这十六个人认为这就是佛。十六个人里面,因为决定是佛了,就回去几个人通知他的老师,但是这几个人在半路,被老虎吃掉了。弥勒菩萨他没有回去,他就随佛出家了。

  在《阿含经》上说他「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这个弥勒比丘。但是佛为他授记,他在佛入灭度之前,这个弥勒菩萨先入灭,就生到兜率天。欲界六天,最低一层是四王天,然后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兜率天上面还有一个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他是在兜率天。兜率内院的年月,按人间来计算,人间四百年,他是一昼夜,他的一昼夜,人间就是四百年了。这样子,三十天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他那里是四千歳,兜率天的人的寿命,就是四千岁。四千歳,这个人死了,那么弥勒菩萨在那里四千年,在那里就入灭了,就来到人间。到了人间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就不是现在这样的世界,那个时候,是人寿八万岁,那个时候,这个世界的人,人寿八万歳。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讲仁义道德,是七宝庄严的世界,特别和平的世界。那时候的人,没有像现在人那么多的病痛,好像连头痛都没有,人特别的健康、长寿、快乐。

  弥勒菩萨在那个时候成佛了,成佛的时候,先是有三次大集会的说法,大集会说法,都是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里边,受过三归五戒的人,就在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时代,受过三归五戒的人,都在弥勒菩萨三会说法里面,得阿罗汉,得解脱。这个三会以后,那时候叫弥勒佛,他度化的众生,是他自己久远以来,教化的弟子。最初的三会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三会说法以后,是与弥勒菩萨久远以来结过缘的弟子。不是说弥勒菩萨就是三会说法,以后还有很多会说法的。

  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里边,和文殊菩萨是非常重要的大菩萨。观世音菩萨,虽然和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因缘很深厚,但是他是外来的菩萨,他是从阿弥陀佛国来的,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里面,主要的大菩萨,就是普贤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普」怎么讲呢?德周法界为普,智顺调善为贤。这个解释也很多,我们就说这么一个。

  文殊师利菩萨,翻到中国话,翻作妙吉祥。梵语文殊师利,也有地方说曼殊师利,翻作中国话,叫妙吉祥。妙吉祥是新翻译,古翻译,翻作妙德,这个德和吉祥的意义也可以相通的。怎么叫妙吉祥呢?说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是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他的道力、神通、慈悲、辩才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叫做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也在《法华经》上说,过去七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学生。过去七佛:毘婆尸佛、尸弃佛、毘叶罗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这七佛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学生。释迦牟尼佛原来是他的学生。文殊师利菩萨过去成过佛,现在在北方世界成佛,叫做欢喜藏摩尼宝积佛,过去成佛叫龙种上尊王佛,将来还要成佛,叫普见如来。已经成佛了的人,现在又作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作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释迦牟尼佛以前是他的学生,今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又来作他的弟子。所以这个圣人的境界,是无我的智慧,他没有高慢心。

  说我们人的境界,你是我的学生,我怎么能听你的,有这种种的分别。佛菩萨的境界不是,观世音菩萨以前也成过佛,释迦牟尼佛也给观世音菩萨成佛的时候,作他的弟子的。现在释迦牟尼在这里成佛,观世音菩萨又自称弟子。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这样子。

  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在佛法里边是不可思议的人,像《华严经》,也是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你一读,你就知道他的地位很高。你读《法华经》也是的,一开始那个序品,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有所疑问,就问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就解答他的疑问。后来到最后一品,又是普贤菩萨来了。所以这两位大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里面是很重要的两位法师。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刚才列的名字,这么多的菩萨,是十五位菩萨,后边还有个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灌顶是个譬喻,世间上的国王,他要做国王的时候,他是用四大海水,放在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用种种的璎珞庄严,然后就灌在他的顶上。这就是就位的典礼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节目,表示他作王了。现在说这个菩萨,也是到了成佛的前一个阶,就是等觉菩萨,到了这个时候,所以他是大法王子,就是佛的弟子,到了要成佛的阶级了,所以叫做灌顶大法王子。

  法王这句话,就是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叫做法王。我们平常人,我们的心老是不自在,我们平常人,没有得定的人,我们对这个欲的境界,心老是不自在。若是得了定,得了色界定以上,对欲界的境界就好一点。但是,还是凡夫,终究是不究竟。得到大阿罗汉的境界,对于三界以内的事情,他的心就自在,但是那法身菩萨,那无量胜妙庄严的境界,阿罗汉也有些不自在。因为他就是烦恼还没能够究竟的清净,所以还有点不自在,唯独到了佛的境界,于一切法得大自在了。所以「大法王」,就是佛。

  「子」就是弟子。就是前面列的这么多的菩萨,都是佛的弟子。佛的弟子里面,有尚未灌顶的,就是还有不是等觉菩萨的,他们已经到了等觉的地位了,他们都是接近成佛的地位了,就是他的地位很高的意思。

  又与无量无数大声闻僧,皆行阿罗汉十地,摩诃迦叶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梵摩罗天,善咤梵摩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护世四王俱,提头赖咤而为上首。又与无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龙王而为上首。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为上首。

  现在的文是说,佛说这一部经的当时,听经的听众,列出来听众都是谁。前面一开始列出来就是这些大菩萨,后来就列出来这些大阿罗汉,以下就是列出来凡夫众。前面菩萨和阿罗汉,都是圣人。凡夫里边,先列出来梵天的人。(笔录者按:不知是录音带缺录,或者是师父漏讲了「又与无量无数大声闻僧,皆行阿罗汉十地,摩诃迦叶而为上首」)。

  「又于无量梵摩罗天」。我们通常说梵天,说色界天,初禅天就说是梵天。梵天是简略的说,要是说其全名,他这句话的音,梵天说出来应该说是梵摩罗天,我们汉人欢喜简单,就说梵天。又于无量,很多的梵天,在这里听法。前面的文,一开始的时候,「如是我闻,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这是在南阎浮提的南部,印度的南海岸,在这个地方说这部经的。梵天是天上的人。我们人间的人,有父母、妻子、儿女,有很多很多的家族,欲界天也是,他有夫妻、父子、儿女的关系。梵天是没有欲了,他都是单的,都是一个一个的。一个一个,这个天有无量,这么多的梵天,可见,可能不单是娑婆世界的梵天,他方世界,很多地方的梵天也来了。

  我们读《法华经》就会知道这件事。又与无量梵摩罗天,「善咤梵摩而为上首」。这么多的梵天里面,谁是最在前面的呢?他的名字叫善咤梵摩,这个梵摩,也就是前面的梵摩罗天。他是最上首的。

  《法华经》的〈化城譬品〉,〈化城譬品〉是说到十方的梵天,乘着宫殿,从他方世界飞到娑婆世界来,乘着宫殿从虚空飞来。古时代的人,读到这样的文,不知道怎么样想法,现代的科学家读这个文的话,现代的人,这个科学家能发明出来飞船,其实梵天就是乘着他的宫殿飞来,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欲界天的人也是一样,也是能这样子。说人世间的人,能乘着飞机跑,地面上能乘着车跑;天上的人,当然比人间的人福德大,他也有这种交通工具的。

  「又与无量欲界诸天子俱」,说完了梵天来听法,于是就说到欲界天。梵天的人都是有禅定,没有欲,他们的神通当然是很大。其次就是欲界天,欲界天都是有欲的。这些天和天的儿子,天的子,当然他们因为有夫妻的关系,所以他也有子,但是他们都是化生,不是胎生。天上的女人不怀孕。也是无量,数目很多。这么多的欲界的天子里边,「瞿婆伽天子而为上首」,最上首天子的名字,叫瞿婆伽。瞿婆伽怎么翻译中国话,不知道。

  「又与无量护世四天王俱」。「欲界诸天子俱」,欲界大概的说法有六种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