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P30

  ..续本文上一页过《法华经‧普门品》的。他说「观音妙智力」,就是观察这个音声是毕竟空的。「不闻」,没有音声可闻,音声本身是空无所有的。由观察「空无所有」,可以契入玄旨的境界,契入以后就「能救世间苦」,这和我前面所讲的意思一样。他所说的「能救世间苦」,是你本身有清净无分别的智能,能息灭所有的苦恼,并不是念观世音菩萨、蒙观世音菩萨的救护才得息苦。

  「观音妙智力」,「观音」就是你自己修行的法门──观察这个音声是因缘生,是毕竟空;能通达它是毕竟空,就是「妙智力」。我们凡夫这样观察,还不能算妙,因为道力还不够;到达圣人的境界,你的智慧高妙了,所以能救世间苦。智常禅师这样解释。

  其实,音声是毕竟空,其它一切的因缘所生法也是毕竟空,道理是一样的。当你成就了这样的妙智力时,能息灭自己的苦,也能救护一切众生的苦。当然,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会慢慢地教化我们,使令我们成就这个「观音妙智力」。

  丁二、普门示现三 戊一、应化诸国三业示现三 己一、身业普应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剎不现身

  在长行里,无尽意菩萨前后提出二个问题:第一:「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第二个问题:「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在重颂的文句中,从「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开始,是回答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普门示现」。现在第一段是「身业普应」,就是观世音菩萨「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指观世音菩萨观察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神通」就是禅定,「广修智方便」是智;一个是禅定,一个是智慧。当禅定和智慧圆满,到达最高境界的时候,可以普门示现,就能「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了。

  「神」,不可思议的意思;「通」是无障碍,就是他若欲有所作为,一切事情都是无障碍、不可思议的,所以叫「神通」。

  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其中,漏尽通只有圣人才有。「漏」是烦恼;烦恼没有了,就是「观音妙智力」了。这是圣人的境界,凡夫没有这种道力。而凡夫可以有前五通,但都是有漏的;虽然有一点神通的作用,因为还有烦恼,所以还不清净。圣人的神通是清净、无染污的,因此也就特别广大、高深。凡夫的神通还是很拙的,力量不大,所以不能说是「具足」,也就是不圆满的意思;唯有到成佛的时候,才是圆满的。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力量已经圆满了,所以叫做「具足神通力」。

  阿育王统一了整个印度后,他的威德是太大了。同时,他能够信佛,拥护佛教,弘扬佛法,所以当时佛教在印度是非常兴盛的。佛教兴盛了,对其他宗教就有影响,尤其婆罗门教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婆罗门教徒心里不舒服,常常想:「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回转阿育王,使令他不信佛,转而相信婆罗门教呢?」当然,这不是一个人在想,而是有五百婆罗门在一起开会。忽然间,他们想出办法来了!

  前面说过「咒诅诸毒药」,婆罗门教也有咒,其实也就是巫术。在众婆罗门当中,有一个婆罗门会念咒,而且念得很成功。能达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够把自己变成摩酰首罗天王的样子,在虚空里飞,这已经是有神通了。

  这时候,众婆罗门说:「好!我们与你合作,一同来转变阿育王!我们四百九十九个人,一起走路到阿育王办事的地方,而你从天空里飞来。用这个方法来惊动阿育王!」

  这样做的时候,有人就报告阿育王。阿育王出来一看,果然从天上飞来摩酰首罗天王,还有四百九十九位婆罗门侍从,加起来一共五百人。这种大威德的境界,是不可以轻视的。

  于是,阿育王说:「你有什么指教?怎么今天驾到这小小的地方来呢?」

  「先不说有什么事。我们现在想吃饭,你先准备饭给我们吃。」

  「你们没有预先告诉我,有这么多人,我一下子准备不来啊!」

  「不要紧!我们吃的不是一般的饭,而是以剃了头的秃人当饭吃的。」

  阿育王说:「好!请你们坐下来等一等。」

  阿育王就派人到鸡头摩寺。鸡头摩寺的第一上座是耶奢尊者,他是一位大阿罗汉,不是普通人。阿育王交代使臣说:

  「你去向耶奢尊者说:『大王的宫廷来了一些人,看起来像是人,也可能是罗剎鬼,希望大德能派人来撵走这些人,驱逐他们!』」

  派去的这个使臣是信婆罗门教的,到了寺里,就对耶奢尊者说:「大王派我来向您报告,宫里来了很多的罗剎鬼,要以沙门为食,请你们去给他们吃!」

  耶奢尊者说:「好!好!你先回去!」

  耶奢尊者就召集大众僧,报告这么一件事,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弘扬佛法了,我去给他们吃!」

  第一上座这样说了以后,第二上座说:「你是我们的领导人,你不能去!我去!」于是,第二上座、第三上座……,大家一直让,让到最后是一个沙弥。

  沙弥说:「各位长老在这儿弘扬佛法,是众生的依止,你们不能去!我去,我去给他们吃!」于是耶奢尊者同意了。

  沙弥就来到阿育王这里,阿育王远远地欢迎他,把他接到宫里,请他坐下来。

  这沙弥坐下之后,就问阿育王:「大王!你要我来,是要我给这些人做饮食,这件事先等一等。我现在先要吃饭。」

  阿育王就吩咐厨房预备很多的饭菜,给这小沙弥吃。沙弥吃完一桌饭不够,还要再吃……,竟把厨房里的饭菜完全吃下去了。

  问他:「吃饱了没有?」

  「还没有吃饱!」没吃饱,那还能吃什么呢?

  这时候,沙弥一伸手,就把一个婆罗门抓过来,吃掉了。一个吃完,又把另一个也抓过来。吃到最后,就剩下那位能在天空里飞行的婆罗门,这婆罗门很害怕,拔腿就跑。沙弥一伸手,就把他抓回来,又吃掉了。

  这个时候,阿育王害怕了,说:「你把这么多的饮食吃完了,又把他们这么多人也吃了,现在你要吃我了吧?」

  沙弥说:「你不要怕!现在你跟我回庙上去!」

  沙弥和阿育王一同回到庙里去。一看,所有的饭菜都在鸡头摩寺,供养大众僧;这些婆罗门也都在鸡头摩寺,那位会飞的婆罗门在最后,他们一个个都剃了发,做了比丘。

  小沙弥一回来,这些新出家的婆罗门见了他,都感觉到很惭愧,心里想:「唉呀!一个小沙弥的神通我们都比不了,何况是大阿罗汉、大比丘呢!」

  有的人是因为念咒而得神通。有的人因鬼神才得到一点神通,而自己没有神通,却向人说谎话,说是有神通,实在那是鬼神的力量,让他有一点神通,而鬼神有时候还不灵。有的吃药也能得到一点神通;有的是由前世而来的果报,有小小相似的神通,但也不是真的。这些都是有漏的神通,都靠不住!只有修学佛法,修习戒、定、慧所得到的神通,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在还没有成佛之前,也不是完全靠得住的,有时候也有变化。

  我讲一个阿罗汉神通靠不住的故事。

  佛在世时,老天爷很久不下雨,天旱生活就困难,没有水怎么行呢?有人着急,希望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

  就有人出主意说:「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我们去问问他,看他怎么说?」

  目犍连尊者说:「过七天就下雨了!」

  「唉呀!好!过七天就下雨,很好!」他们听了都很高兴。

  七天很快的就过去了,却没有下雨。于是在家人就说话了:

  「他们佛教徒说阿罗汉有神通,还是神通第一呢!结果就是说谎话骗人嘛!那里下雨呢?没有嘛!」议论纷纷。

  那时候的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的。乞食的时候,就会和许多人见面,听到很多人在议论。也可能有佛教徒知道了,就报告比丘:「很多人认为目犍连尊者说谎话骗人,令人家对佛法都没有信心了!」

  比丘回来以后,就向大众僧报告:「目犍连尊者说谎话!」

  说谎话就是犯戒了,于是大众僧就集合,把目犍连尊者请来,说:「你犯了妄语戒,现在要做羯磨处罚你。」

  目犍连尊者说:「我没有说谎话!」

  由于他不承认说谎,大众僧就和他辩论。这一辩论,佛天耳遥闻,就来到大众僧集会的地方。佛一坐下来,大众僧就默然了。

  佛明知故问:「刚才你们说话声音很大,什么事情啊?」

  这时候,大众僧就向佛报告,道尽原委始末。

  佛问目犍连尊者:「当初那些人问你什么时候下雨,你说七天后会下雨,是用诚实心说话?还是用欺骗心说话?最初的动机是怎么样?」

  「我当时是用诚实心说的,没有心要欺骗人。」目犍连尊者说。

  所以,怎么样才叫妄语呢?就是你有存心要骗人的动机,然后说出来骗人的话,人家受骗了,这叫做「妄语」。如果最初是用诚实心说话,那么妄语的定义就不具足了。

  经过这样征询之后,佛对大众僧说:「目犍连尊者是大阿罗汉,他没有欺骗人的意思,他用诚实心说话,这不是妄语,不算犯戒!」

  这时候,目犍连尊者是不是打妄语,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尊者观察七天后会下雨的,为什么没有下呢?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原来是阿修罗把云雾赶跑了,所以才没有下雨,就是在中间出了这个岔头。而阿罗汉的智慧并不是那么圆满,所以就说错了。

  阿罗汉无漏的神通,不是外道的神通或凡夫的境界能比的!但是,偶然地也会有一点失灵。只有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乃至到佛的境界,那个神通才是好、才是灵验的。像观世音菩萨「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这种广大的神通是灵的,不会有错误!

  如果我们多读经论,就会知道佛法的中心点在那里,佛为我们说法的真义在那里。佛法的真义不是要求神通,而是要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赶快断烦恼,才是对自己有利的!如果有了神通,但是烦恼没有断,那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一样是苦恼人。

  所以「具足神通力」,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神通道力圆满了,不是凡夫、也不是阿罗汉能比拟的。而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圆满,是因为他的禅定特别深…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