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P31

  ..续本文上一页的关系。这需要经过长时期的修行,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就的。

  但是,只有禅定、神通是不行的,还要有大智慧,所以要「广修智方便」。这不是一知半解的听闻佛法,而是要有广博的智慧──要多修学般若波罗蜜的般若法门,才能开大智慧。

  大概地说,智慧可分成两种:一、是见真理的智慧。二、能观察一切缘起法的智慧,就是能观察宇宙间一切众生因缘果报的差别相,明白这一切缘起的事物,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这样的果报。这些,只有佛的大智慧才能究竟圆满的观察,阿罗汉的智慧都还不够的。

  第一个见真理的智慧,叫「智」;第二个观察一切缘起法的智慧,就叫「方便」。这两种智慧,要经过无量劫、无量劫不断的修学佛法,才能成就。

  观世音菩萨圆满了禅定、神通的力量,也圆满了大智慧,所以才能够「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不但是娑婆世界,其它十方一切的国土世界,没有一个国土,观世音菩萨不现身说法、度化众生的。

  「剎」是印度话,中国话就是国土的意思。换句话说,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能够「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的广度众生,并且可以「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普门品讲记.二十一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观世音菩萨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广度众生,那么众生得到什么好处呢?第一就是恶趣令灭,「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以渐悉令灭」。其次,就是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这些苦恼都消除了,慢慢就转凡成圣、得大解脱了。

  「种种诸恶趣」的「趣」,就是「来去」的意思;或者说「归趣」,一定要到一个地方去,而不是停留在这里。譬如,皈依三宝、受持五戒,这是一个因,这个因能使令他将来到天上去、到人间来,叫做「趣」。所以,若不能控制贪、瞋、痴的烦恼,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造了这个罪因,将来就要到三恶道去。

  人间、天上是善趣,三恶道就是恶趣。人间、天上虽然不是特别的理想,但还是比三恶道好一点。所以,人最积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不要到三恶道去。畜生有很多种类,鬼、地狱的种类也是很多很多。大概地说,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趣。

  三恶趣很苦,观世音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能够依教奉行、不做恶,恶因恶果逐渐息灭了,我们的生、老、病、死问题就能解决,就能超凡入圣。

  现在,我们来谈谈「鬼」。畜生的世界,我们人能看见一大部份,少部份我们看不见。鬼,少数人能看见,多数人看不见,所以有的人对于鬼还有一点疑惑:「有鬼吗?佛教说有鬼是迷信!」

  在中国历史上,真是有鬼这种事情的。我说一个三国时代的事迹。

  吴国孙权时代,有个大将军叫陆逊,他曾经打败刘备。陆逊的儿子叫陆抗,也是吴国的一位将军。陆抗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陆云,一个叫陆机,两人都是很不错的读书人。

  现在说的是陆云。有一天,他去探望朋友,但是天一黑就迷路了,找不到他朋友的家。由于天色黑暗,他看见远处有光,就向光的方向奔去,原来那里有户人家。于是,他就去敲门并说明来意,因为迷路了,想在这儿休息。里边有个少年,有美风姿,态度非常好,就留他住下来了。

  陆云是读书人,而那个少年谈吐也是很高尚的,二人谈老子《道德经》上的道理,谈得很投机、很快乐。

  第二天早晨,陆云告辞离去。等到太阳一出来,方向也明白了,走了十几里路,就到了他朋友的家。他向朋友叙述昨天晚间的事情。

  朋友说:「我们这儿几十里路内没有人家呀!你怎么说有个人家呢?」

  陆云说:「是有人家嘛!我没有说谎话。」

  「那么,我们去看一看!」朋友说。

  他们就顺着来时的路走,到那儿一看,是个坟,并没有房子。他的朋友知道,这是王弼的坟。王弼是谁呢?《三国志》的《魏书》里提到,王弼是个玄学家,或者说是哲学家也可以,他对于老庄、《易经》是有研究的。现今有些大图书馆,还有王弼批注的《易经》与《老子》。《魏书》上说,王弼二十几岁就死了,他年纪很轻,名气很高。

  按佛法来说,由陆云在王弼那儿住一宿的情况,就知道王弼死后做鬼了。佛教说的鬼,有无财鬼、少财鬼、多财鬼,就是无福德的鬼,少少有点福德的鬼,还有福德大的鬼。王弼这个人死了做鬼,他没有大福德的宫殿、没有好的地方可住,就住在埋自己死尸的坟里,可见他不是个有福德的鬼。但是,他做人时的学问还在,所以谈吐、意境还是很高尚。

  三国时代,在孙吴的首都金陵有佛法的弘扬,洛阳也有,但并不兴盛,佛教不是那么普遍。而《晋书》的作者,会记载陆云这段事迹,就证明是有鬼的,不能说没有。

  我再说一个故事。

  我们都知道《古文观止》的〈陈情表〉,是李密写的。刘备在蜀的时候,李密曾做过一个小官;刘备垮台后,他就罢官了。但是晋武帝听说李密这个人很好,想请他做官,他不愿意,于是写了〈陈情表〉。这一篇文章是很动人的,其中有一句「死当结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有一段故事。

  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大臣,叫魏武子,他是一位有身份的人,有大太太、小太太,而他很爱这个小太太。

  后来,魏武子有病了,他对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她年龄还不大,就让她改嫁!」

  等到病重了,他又对儿子说:「叫她殉葬!」就是要她一同死。

  果然,魏武子病重,不久就死了。但是,魏颗把小母亲改嫁,并没有让她殉葬。

  这件事过去以后,秦国来攻打晋国。这时候,秦国军队的将军叫杜回,这个人是秦国的大力士,力量非常大。魏颗率领晋国的军队与杜回交战,打不过他。魏颗心里忧愁,累了打个盹儿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老翁来,对他说:「你不要忧愁,明天作战的时候,你不要同他硬拼,你引诱他到青草坡去,就可以打胜仗了。」魏颗醒后,知道是个梦,但是也不妨试一试。

  果然!第二天,双方又打起来了,魏颗就引诱杜回到一个草长得很长的青草坡去。到了那里,魏颗看见一个老人在结草,他把草结成一个扣一个扣的。当杜回跑到那里时,就被扣绊倒了,于是魏颗和弟弟两人合力捉住了杜回,想到:「这个人力量太大了!如果留着他,将是我们晋国的大患!」就把杜回杀了,这场战争就这样战胜了!

  人就是这样,别人死,是别人的事;我战胜了,我就欢喜。那么,魏颗就回到自己的住处,夜间睡觉作了个梦,那位老人又来了,对他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你所改嫁的小母亲的父亲!」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一是人死了可能会做鬼,这就证明有鬼。第二、证明人虽然死了,但是对儿女的爱心还是不变,他还爱他的儿、他的女。如果,有人把他的儿女照顾得特别好,他会非常感谢,这就是「死当结草」。那个老人就是非常感谢魏颗,没有让他的女儿殉葬,而把她改嫁了,所以在魏颗有困难的时候,老人愿意来帮他的忙。

  由此可知,真是有鬼,不是没有;也可以知道夫妻、父子儿女之间的恩爱是不断的。所以,人与人都应该相爱,不要一愤怒就要杀害别人,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知道有鬼道众生,但是人死后并不是决定做鬼,有可能再做人,可能升天,也可能到地狱去。即使做了鬼,乃至堕落地狱,业报结束了也还可能再做人,都是变化无常的。不论如何,在佛法的道理上说,这些都是苦恼境界。

  观世音菩萨大慈悲,能「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教化我们解脱一切苦、得大涅槃,所以说「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己二、意业普观二 庚一、五观圆具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佛用重颂说明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来回答无尽意菩萨的第二个问题:「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回答中,前面是「身业普应」,这里是说观世音菩萨「意业普观」,观世音菩萨的那一念清净心,能普遍地观察,而且又能够「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其实,身体的活动,实在是由心发动出来的,如果观世音菩萨的心不想那样做,就不会有身业的活动,所以「意业普观」倒是最根本的。这里面说出五个观: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慈观。

  第一是「真观」。「观」是观察,实在就是智慧,没有智慧是不能观察的。但现在是观什么呢?就是观察诸法的真理,所以叫「真观」。《法华经》的〈序品〉说:「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这就是「真观」。

  诸法虽多,但简要地说只有二种:第一、就是我们明明了了的这个心,这是「心法」。其次,就是地水火风,一切的物质,这是「色法」,以我们的生命体来说,除了地水火风外,再加上空、识,组织起来,就是生命。而外面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则是地水火风组成的。

  所以总合起来,一个是物质性的「色法」,另一个则是精神性的「心法」。这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有的;既然是因缘所有,那么它的本性就是空的。在空上看,是无有二相的──没有生、没有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凡也无圣,是离一切分别相的。

  这种理性,是圣人的清净智慧所见的境界,凡夫的分别心,只能在文字上分别观察,没能够证悟。如果真能够证悟,就是圣人而不是凡夫了,那么就叫做「真观」。

  「真」,是形容词,形容真理是最正确的,不是虚妄的。如果你能够证悟,就会真实地得大安乐、得大自在解脱。其它一切我们凡夫所认为美满的,所欢喜的、所追求的,都是苦恼的境界,都是虚妄不真实的,所以不是「真」。只有圣人清净的智慧所见的真理,才是一切佛、一切圣人居住的地方,里面没有虚妄,它不欺诳你,那才叫做「真」。我们凡夫认为怎么怎么好的,到时候并不是那样,里面都有虚妄性、有欺骗性,有很多的苦恼。你认为怎么怎么好,其实不是,所以不是「真」。…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