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求;有伤害的,我就排斥,排斥就是瞋心来了啊!而有贪、瞋各式各样的烦恼。我也容许很多人在活动,然而那是:你不侵犯我的利益,我容许你存在;如果你侵犯我,我就要消灭你。但是做得到做不到又是一回事,心里面都是这样子。反正,有我的人,贪瞋痴是不能断的,也不容易同人合,表面上暂时的合是可以的。所以,众生有我,有很多的过患、有很多的苦恼;而佛用无我来对治,使令人与人能够合,使令人心情快乐,能断烦恼、能得圣道。所以说「无我」有很多的功德而没有过失。
前面说「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什么叫做凡夫呢?「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凡夫就是平常的人、有烦恼的人,贪的因缘来就贪、瞋的因缘来就瞋的这种人。这种人不能够为他人着想,只顾自己,那么佛就假立名字,名之为凡夫;只是假立名字,也不是决定的,不是真有一个实性的凡夫,还是可以转变的。
我讲个凡夫的故事。说到讲故事这件事,我小时候读书,当然老师讲课就是听着嘛,忽然有一天,老师讲「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哎呀!我听了非常欢喜!出家后,听老法师讲课也是讲故事,听了也感觉到欢喜。等到有人请我讲经,我忘了讲故事有很多好处。后来忽然间想起来,应该讲故事,而故事从哪来的?都是经论上佛菩萨讲的,所以,这是佛菩萨讲故事。
什么意思要讲故事?佛知道我们凡夫学习佛法很困难,因为佛法与人性是有一段距离的,要向上才能学习佛法,但是向上困难啊,那怎么办呢?佛就讲个故事,使令心情好一点;譬如说做菜加点盐,人就欢喜吃,完全没有盐,很淡,人家就不欢喜吃。所以佛是善巧方便的接引我们,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所以应该讲故事,讲故事是对的!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小军(或优婆斯),他有个哥哥叫大军。哥哥订婚以后,到很远的地方做生意,很久也没回来;未婚妻年纪渐渐大了,哥哥的岳父就来向小军讲:「你哥哥出去做生意,多少年都不回来;现在我女儿年纪大了,我看就同你结婚好不好?」小军说:「这不合道理!她是哥哥的太太,是我的嫂嫂,我怎么可以和她结婚?不可以!不可以!」就拒绝了这件事。
过了多久,这位老先生又来同小军讲:「你不要这么执着嘛!你哥哥在外边已经很久,一直不回来,不知道有什么意外?你就结婚有什么关系呢?」「不可以!不可以!」还是拒绝。然后这老先生心想:「直接说无效,要想办法,如此如此就可以有效。」
隔了多久,从远方来个做生意的人,带一封信给小军;一看,信上说:「大军已经死了!你们不必再挂念他了。」就说他哥哥死了的事情。他想:「哎呀!哥哥死了!」心里很难过。过了多少天,这老先生又来了,说:「你哥哥死了!你和我女儿结婚不结婚?如果不结婚,我就把她许给别人。」这一说,小军心就动了,于是乎勉强同意结婚。
结婚不久,他哥哥回来了!但是还没有到家前,小军心里非常的恐怖,就跑了;但是这个女人已经怀孕了,结果家里的这些亲戚就给她堕胎,做这件事情。
哥哥回到家,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地愤怒!恨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出五百两金,募人杀他弟弟。五百两金是很大的财富,当然有人就同意:「好!我能做这件事!现在五百两金就得拿出来。」大军就先给他五百两金。
小军是住在舍卫国,跑到摩伽陀国王舍城(有说王舍城至舍卫国)出家,用功修行就得阿罗汉道了!从这故事上看,出家应该不是很久,就得阿罗汉道了。你看这事情真是太吉祥了!我们认为得圣道太难,但是在《阿含经》、在《大品般若经》上看,好像很容易。
这时候,他哥哥调查清楚,知道小军在什么地方,于是乎和应募的人,就要去杀他弟弟。到了那个地方,看准小军在那儿静坐;应募的人心里想:「看这个人很好嘛!怎么可以用箭杀他?不合道理,不应该杀!」再想:「若不杀他,五百两金就得要还回去,这不可以,还是杀!」于是对准小军比丘放箭,因为他坐在那里不动,是很明显的目标;结果射出的箭折回来把他哥哥射死了。就有这种事情!应募人就不再射箭,拿五百两金就走了。
大军临死前心里更加愤怒,因为瞋心很大,中毒死后,就做了毒蛇。小军比丘这时在王舍城寒林附近的山洞里住,蛇就隐藏在门轴下;门有时开、有时关,一出一入,就把蛇挤死了。死了以后,又变成更小的毒蛇,就附在洞上面,当小军比丘在洞里静坐时,蛇就从上面落到小军的头上,这回小军比丘就中毒了。
小军比丘知道自己非死不可,就招呼住在离这洞不远的舍利弗尊者:「请你赶快来!把我这个身体移出去,不要污染这个洞;这个洞不污染,别的同梵行者还可以在这里修行。」
舍利弗尊者一进到洞里,看到小军比丘的面色是完全正常,看不出来是中毒的现象;舍利弗尊者就问:「我看你不像中毒,还是原来样嘛。」小军比丘说:「色是我我所不?受想行识是我我所不?」所以,阿罗汉修无我观到这时候,虽然中毒了,四大被破坏,是很痛苦的境界,但是他能无着!心不动!乐也不着,苦也不着;不着(受)一切法,心住在第一义谛,所以还是正常的境界。舍利弗尊者把他抱到外面去,一松手,身体就化成糠似的,完全碎了。
我在想这件事:小军比丘得阿罗汉也有神通的,他哥哥回来以后,因愤怒而计划杀他,小军比丘在禅定里,完全明白;第一次小军比丘在那儿静坐,应募的人来射箭,这件事他应该也知道。但是用箭射的时候,他的心没有贪瞋痴的这种反应,是无贪无瞋无痴的清净心在那寂静住,而且有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功德,怎么可以杀他呢!有无漏圣道的力量、不可以杀他的;这箭不能射他,所以箭折回来把他哥哥射死了。后来他哥哥死了,做毒蛇又死了,再变成更小的毒蛇来伤害他,小军比丘应该是完全明白的。小军比丘怎么意思呢?我认为他完全接受了!「好!我就接受你的伤害,来安慰安慰你!」所以,这个小毒蛇能伤害他。他若不接受,还是不能伤害他的。
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国王,他有个大夫人,后来又娶第二夫人;二夫人嫉妒这位大夫人。大夫人信佛,常常到佛边听法,已经得须陀洹果;有时候也受八关斋戒、也常常静坐。二夫人常对国王说大夫人的坏话,初开始说,国王还不相信;因为他和大夫人做夫妻也很久了,知道她的性格;但二夫人常常说、常常说,王听多了也就有点相信了。
这一天,大家在开一个娱乐的集会,小夫人趁这时候,请王叫她出来;大夫人这时正受持八关斋戒,所以不来。王愤怒了!就把她拖出来用箭射,箭一射出去,或者回来了、或者落到地,怎么射也射不到她。因此,王受到感动,说:「我向来知道她的品德非常好,不像你说的那么坏,现在用箭射不到,就表示这个意思!」所以,就把二夫人退回了。
现在说小军比丘的境界,大阿罗汉是有圣德的,不是容易伤害他的!虽然他原来也是个生死凡夫,但是生死凡夫并不是真实是凡夫,所以出家了修行就可以得圣道!所以说「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凡夫不是真实的凡夫,若真实是凡夫,就不能得圣道了;所以他若来到佛法里,就可以转变,使令他有贪瞋痴变成无贪瞋痴,本来没有智慧变成个有智慧的人。
前辑.正释经文.二十九
己二、现化身相二 庚一、相好二 辛一、正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前面一段,是说化身佛教化凡夫众生;有人天善根的凡夫众,佛就用人天善法教化;有的众生,佛用小乘佛法教化;有的众生,佛以大乘佛法教化;这就是用五乘佛法教化凡夫众生。这一段是现化身相,指能化的佛现出化身的体相,是相好光明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问须菩提,看见这个人有三十二相,就可以说这是佛吗?须菩提回答说:是的!是的!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前文已经说过了,「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这里须菩提为什么说可以了呢?因为前面是说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所以不能说三十二相即是法身──无相的如来。现在指佛现三十二相的化身来度众生,那么这三十二相就是佛了;所以,须菩提尊者说:「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但那样意思还是不对的!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所以佛招呼须菩提,是凡有三十二相就是佛,那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他就是佛了吗?转轮圣王虽然有三十二相,实在还是生死凡夫,怎么能说是佛呢!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我现在观察佛所说的道理,还是不应该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化身佛,才是对的。
这地方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凡夫普遍地有一种毛病,就是取相惑──取着一切事物表现于外的相貌,在这上面执着,生贪心、瞋心,或者各式各样的分别心、烦恼,只要是凡夫都是这样子。一般的境界也不感觉到取着有什么不对,所以也就不去考虑这件事。若我们不常静坐,不学习佛法,心里有烦恼了,好像很正常似的,不知道这是错误。若常常静坐、阅读经论才知道:「…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