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恼。度,就是超越;解脱一切的生死苦恼,使令你究竟的安乐自在。菩萨发这样的广大心,「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最殊胜的心,以殊胜的利益来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叫第一心。

  辛三、常心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第三科是常心;指菩萨广大的慈悲心,是不退转、长时期永久的教化众生。

  因为众生太多了,菩萨行菩萨道时,度化这个众生,费了很大的辛苦,他还不信佛,度化那个众生,也不容易。时间久了,就厌倦:「生死道长,众生性多,怎么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呢?这事很难办嘛,我不如做自了汉好了!」菩提心就退了。

  现在这位菩萨学习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知道众生是空的,生死也是空的,得涅槃、不得涅槃是平等相,度众生就是没度众生,没有什么可厌倦的,所以他的菩提心不退,他能够做「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这件事,而不厌倦。想要无上菩提心不退转,就要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虽然做了很多利益众生的事情,但是在他的心里感觉没有做事;虽然众生很难度,但是在心里观察众生是毕竟空的,也无众生可度,所以无上菩提不退转。

  如果不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认为:「真有众生是我度的、这徒弟是皈依我的!」这样子容易退转,无上菩提心很脆弱,一下子就退,退了,就不是菩萨了。

  前辑.正释经文.四

  辛四、不颠倒心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科是不颠倒心:菩萨度化众生,他的内心有般若的智慧,不同于凡夫颠倒迷惑。

  发菩提心的菩萨能够很长远地发大悲心广度众生。为什么能那么长远度众生呢?因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他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毕竟空,所以度化众生就是无众生可度,观察自己也是毕竟空;度众生者不可得,所度的众生也不可得,所以心里面不感觉到辛苦。这一定要修学禅定,而且要有般若波罗蜜;这样,所有的烦恼境界不能动摇,因此会感觉到很轻松、很自在,才能做出来这件事。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观法,应该要再讲一讲。

  第一种观法:佛法分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若以今天为现在来看,过去我也是有生命的,未来我还是有生命。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过去,过去的生命已死,所以过去的生命犹如虚空,无色受想行识。以今天看未来,未来的生命还没有成就,因为因缘没有和合,故未来的生命也犹如虚空。如果在过去看现在,现在也就是未来,未来的身体就是现在的身体,因为生命还没有成就,也是犹如虚空。若以未来看现在的身体,就是过去了,这身体也是犹如虚空。这样观察,过去也是空的,现在也是空的,未来也是空的,都像虚空似的。若想要知道实无众生可度的话,静坐的时候先作如是观。

  第二种观法:一切法都是因缘有的,因缘有就是自性空。用自性空观,观察这身体是毕竟空。「缘起自性空」正确的理论即此。若再加以解释,譬如说这个房子,在三年前这地方是空地,怎么有房子了呢?就是有投资的人,请建筑师规划,图则画好了,向政府申请,政府批准了,就施工,到今天房子完全做好了。怎么有的?因缘有的!有这些因缘就有房子,这叫做缘起有。

  那么,由各式各样条件造成的房子,怎么叫做自性空呢?我们先解释自性,自性就是:不是由因缘有、不是由各式各样的条件造成的,自己就有,那叫做自性。现在看看这缘起的房子是自己有的吗?若是自己有的,就不需要投资人做种种规划、由建筑公司来造;若没有这么多因缘,就有这个房子,那就是自性有。「自」对「他」说,因缘就是他,由因缘而有,就是他有;因缘有的东西,它自己没有,所以需要投资的人集合众多的因缘,才能把房子造出来。如果本来就有了,那何必费这个麻烦呢?所以由因缘有的东西,它自己本性是空、它本身是无所有的。

  说造出来的房子是有,这是因缘有,不是自性有;不管是光也好、石头、木头,各式各样都是由因缘有的,没有一法是自性有;所以在因缘有的这个时候,自性还是空的。观察时,先观察每一法都是属于因缘,是因缘有,然后观察它自性空,自性空的时候,也没有梁、柱、地板等,什么都没有,无有少法可得,在自性空上,房子是没有的,这就叫「缘起自性空」。

  观察房子是缘起自性空,观察人也是自性空,不管男人、女人都是缘起自性空,自性空中,没有男、没有女,没有美、没有丑,也没有如意、不如意的事情,都是无所有的。但为什么有了?因缘有!若以前做了很多的功德,那么今生就会如意一点;若常常的伤害别人,就会苦恼一点。苦恼、如意是自己栽培的,是因缘有,自性空中一切都不可得。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教化众生转迷起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教他修学四念处得圣道,当这个人成就阿罗汉道、发无上菩提心了;菩萨能观察众生是空无所有、观自己也是空无所有──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菩萨有毕竟空的智慧、也有缘起的智慧;用毕竟空的智慧观察这些事情,心里面很安闲自在,不会说:「我有很大的功劳!」不像世间上的人,有功高震主的问题──害怕他功劳太大,本领太大,对我有威胁。佛法中没有这个问题,佛教我们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无论什么情况,心里面很平安。到达这境界,没有争论、也没有一切的纠纷,都是平安的,佛法的伟大就在这里!

  而修行这件事呢,也要有智慧,只修禅定还不能够解脱生死大苦,若用毕竟空的智慧观察,才能断烦恼的种子、才能成为圣人。说「我不修止观!」那怎么能得圣道呢?光是闭上眼坐在那里,能得圣道吗?我看是很难。「哎呀!我开悟了!」自己说开悟啊!真的吗?胡涂人或者会同意。实在呢,要常常的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要读《大智度论》才能明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道理,这时候就知道要如何依据佛的开示,修学戒定慧得圣道。如果把佛所说的放在一边,「我这里边没有这些家具!」能得圣道啊?我看不能!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何以故」:为什么度化了很多的众生,而说没有众生得到灭度呢?下面解释理由。「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假设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思想和我们凡夫一样,也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这样的话,他就不是菩萨,而是一般的凡夫了。我们凡夫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没有这种颠倒、错误的想法。

  什么叫做「有我相」呢?没有修学佛法的人,或者学习佛法但没能认真学习的人,也都是有我相。我们日常说话也会用「我怎么地、怎么地。」但多数没有深入认识究竟什么是我?在《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阿毘达磨论》里,就说得非常清楚:佛在世的时候,与佛同时的外道有这种思想就是有我论者,而佛陀的思想是无我论者。佛法是无我论,非佛法是有我论,所以深入修学圣道有成就的人,是无我的!

  外道怎么样执着我呢?他认为:在眼耳鼻舌身意的生命体,有一个常住不坏,永久存在而不会被破坏,有真实体性、主宰能力的这么一个东西,这就是「我」!若人的寿命结束、身体坏了,但是「我」的体性不坏,继续存在。怎么存在呢?它可能到地狱、可能再来人间、也可能到天上去,又得一个身体,「我」就住在身体里面。身体等于是「我」的房子,就像人在房子住了一百年,然后「我」再换一个房子。那个房子可能如意,也可能不如意,也有坏败的时候,但「我」是永久存在;我的住处──身体有老病死,「我」本身是没有老病死,永久存在的。外道有这种思想。

  佛陀说:「无我!」没有这个我!若我们不以佛教、非佛教区分,就是有人告诉你:「你的身体里有这么一个东西!」这样的思想,你接受是不接受?同意是不同意?可能还是会很欢喜接受这件事。因为感觉到有道理,可能会这样接受这件事;但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否认这件事,「是无我的!」那么,很快的我们就会感觉到有问题了。

  比如说,我们这个身体死了以后,再得一个身体,前一个身体和后一个身体是两回事;因为有「我」在中间,可以连续下去而不断。现在否认有我,那怎样连续下去呢?佛陀的智慧是说:下一个生命的出现,是这一生思想、行为所创造的业力,由业力变现出下一个生命,如果业力不发生作用,下一个生命就不出现了,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不说有我。

  现在这位发无上菩提心的菩萨,是佛陀的弟子,相信无我论,也这样的学习、修行;无我观修成功了,所以能观察自己本身是无我,观察一切众生也是无我的。

  如果是承认「有我」的时候,除灭了生死的大患,就是「我」解脱了,然后得涅槃,就是「我」住在涅槃那里的意思。

  若是承认有我,说:「这是佛性!」那非有想非无想天应该成佛了,因为他的这个「我」解脱了一切的苦恼,在那里湛然常住,应该他就是佛了!但是佛说:那人还是个生死凡夫,连初果圣人都不是。所以佛法是不承认有我论的。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四句话,「有我相」是总说。执着有我的人,认为我们的生命有老病死,但是老病死里有个不老病死的,那个「我」是常住不坏的;如果有这样的思想,叫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别说;人相指现在,众生相指过去,寿者相指未来。

  「人相」是指现在的「我」在六道轮回里面,表现于外的是属人的相貌,不是地狱、也不是天,是人!「众生相」是指过去,这个「我」从过去久远久远以来到现在,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很多很多的生,很多很多的死,那叫做众生相。「寿者相」就是现在的生命结束了,但这个「我」是长寿的,它能无穷无尽地存在下去,这个「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