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1)▪P4

  ..续本文上一页,四恩就是什么国王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四恩。“空过岁月,但于一切善知识,弘扬佛法之崇论宏文,”只要是弘扬佛法正法的,崇论宏文,“无不赞叹随喜,推荐流布”,一定把它散播出去,流布出去。但是今天又发生一件不很好的事情,有人打电话来说拿了讲堂的书去外面送给人家。然后就说你要不要赞助慧律法师助印经典,都假借我的名字,所以在这里藏主慈悲把这个书放在这里流通让你自己拿,也很惨,有的人来是拿一大票 ,拿去做什么?不知道,拿出去散发,功德无量,拿出去敛财这个罪过无量。我们这里的书,有的在家居士来,看,我看拿了一叠都是同样的书,到底是拿去发呢,还是拿去敛财呢?不知道。底下“以冀慧日高悬”,希望般若的智慧,就像太阳光一样高悬,像是佛陀的智慧高高的挂起来,能够普照一切。“甘露遍洒”然后“扇慈风于处处”每一个地方都遍洒,每一个地方都扇到慈风。“荡腥膻于寰宇”荡,洗涤,腥膻就是荤的味道,于寰宇就是全世界,可以洗涤臭秽,垢秽的气味于全世界。意思就是只要听到佛法的就可以除掉这些贪嗔痴。腥膻是指内在的贪嗔痴,“发聋振聩”这个聩就是瞎子,可以使耳根聋的人听到法使眼睛瞎的人看到真理。其实发聋振聩的意思就是导人以光明,导人以正法,能够让耳朵聋的人听到,能够让眼睛瞎的人看到,那当然就是佛法正法,所以我们能够坐在这个地方听闻正法是何等的幸运。最后“导归莲池”,引导到极乐世界去。“于此书之行世”因此写这个序文来行于世,“有厚望焉”有存在着深厚的愿望,“要之宇宙万有本体,吾人非加认识不可”最重要的宇宙万有本体,我们应该要认识,不认识不可以,不认识这个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毕竟空的思想,那么就麻烦了,会烦恼。“宇宙者,无量空间无量时间之幻想”。幻想这里是指观念,建立的观念,我们在缘起建立的观念也死在这个观念里面。我们生老病死,建立有一个实体的这个色身。来建立,有生,有老,有病,有死,就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他不晓得根本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哪里有人我相,你我他这些都是幻化的东西,这些恩恩怨怨都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万有者,结合时空幻想之纷呈,本体者,诸法之源泉。”诸法的源泉就是根本,简单讲毕竟空是一切法的根本,万法本不可得无所得是修禅的下手处。“灵山会上八万人天,世尊拈花,个个看在眼里”怎么样,大家都茫然,“独迦叶微笑”“要在当人荐取耳”要在最重要的是那一个人,直截了当的直取自性。要在当人荐取耳就是说最重要的是那一个修学佛法的人,要懂得拿捏懂得去体悟。“是为序”,“ 倓虚,五月十六日”,翻过来,第四页“赞”“统经论于一极”经跟论,一极就是最高,“示佛法之宗本”宗本就是悟明心地,我们常讲宗门教下,宗就是参禅悟道,直截了当明心见性,这个叫做宗,示佛法的宗本,就是把禅宗的心性批露无遗,“明迷悟于一心”迷跟悟回归就是一心。“会禅净而无诤”禅是心,净也是心,禅要令心清净,净土法门还是要让心清净,所以会禅净而无诤。定熙居士于此发心,为了统经论,示佛法,明迷悟,会禅净。“于此趣向”就是因为发心趣向,“更举此以告人”以后把这个整理以后来披露出来广为流通以告人。“悲心殷重,可谓末法之大心众生矣”,大心,是菩萨,菩提萨埵,翻译成中文叫做发大心的人,发大心的众生叫做菩萨,所以末法的大心众生就是菩萨,可以说是末法的大菩萨。“印顺 题”

  第五页“序”“佛法横遍虚空”横遍虚空,意思就是讲空间,“竖穷三际,”意思就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断四句”四句稍微了解一下,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个叫做四句。从以前都是这样子的,万法不是论空就是论有,要不然就论亦空亦有,要不然就论非空非有。可是这些四句都要放下。“绝百非”因为言一物即不中,讲什么统统不对,因为心性是无形象的东西,它是毕竟空寂充满大智慧,无体可得,可是作用起来清清净净,清清楚楚,绝百非。“非宇宙所能容”表示绝待,广阔,连宇宙都装不下,表示无量无边的意思,“亦非万有所能尽”你说他是什么东西,佛法,宇宙不能容,万有也不能尽。太多太多了,底下就是四句了,“惟言空”如果你要讲到空,“必须言有”意思就是有来衬托空,没有有你怎么讲空呢?对不对,讲空是因为有来衬托出来。“言非有非空,必须言亦有亦空”刚刚所讲的四句偈,这个也是对立的,空跟有对立,非有非空跟亦有亦空也是对立,因为对立才能够显现对方。所以我为什么是男人,因为我不是女人,你为什么是女人,因为你不是男人,为什么在东边,因为它不是西边,不是南边不是北边,所以才能够衬托出某一个角度出来,因此我们要晓得这个相对的存在,互相的显发出来,为什么讲中间,因为它不是东西南北,所以显示中间,中间也不定,所以因此要显空必须讲有,要现有必须讲空,要显非空非有必须讲亦有亦空,要显亦有亦空必须讲非空非有。所以“定熙居士博览群经,集为宇宙万有本体论”“集宇宙即虚空”宇宙就是虚空,合万有尽三际,宇宙不外是整个虚空,万有离不开过去,现在,未来。“诚探本之谈也”实在是探讨根本的言谈,就是这个说法,“余因之更进一词曰”我就更进一步的来说了,“依自性成际,原无际”这个际就是范畴,拿我们的自性来当做范围,其实是没有任何的范围,“亦自性成”本来就是无所边际,“亦原无际,亦自性成亦原无际,我们清净自性哪里有边际呢?再讲一遍,依自性成际,原无际,拿自性来说法,是不是有一个边际。没办法只有讲自性,清净自性就成为一个名相,它是不是有一个边际呢?没有,也是自性成,如果谈到这个自性的观念,其实就是没有任何的边际。所以底下“自性成与原无”自性成画一线跟原无画一线,这是两个名词,这是贯通上面的名词,自性成是上面,原无就是原无际,所以自性成一线,原无是上面,这两个“二者俱非自方成际”划一线,自方成际,不是自己所成立的,还是统统是无自性的缘起,自己不能够构成自性成或者是原无,这两个统统不是单独可以存在的,还是要衬托才能够显示出自性成或者是原无际,叫做自方成际,绝对不是自方成际。意思就是你讲自性原无边际,讲原无边际就是由自性来衬托,这两个统统不是单方面的,自方就是单方面的,不是单方面的就可以成功,一定要对立的来互相显现出来。“彼四际者,如兔角”四际,就是时间三际加上空间无际,时间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三际,加上空间无际就是四际。如兔角不可得,“决定无有,但是依明而破”依明就是智慧,一定要依靠般若的智慧,才有办法去破除时间跟空间的束缚。没有这个般若的智慧,内在里面一片光明的般若智慧,没有办法破。“彼所执之知即执实”,知就是知见啦,任何一个人所执著的都是他的知见看法。叫做彼所执之知即执实,就是执以为实在的。“本离四际”本来是离开时空的,“一切法之本性即真空”一切法的本性就是空,“通达一切法本离四际之智”我们一定要了解一切法本来就没有所谓时间跟空间。这个都是缘起的幻相,要有这样子的智慧。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即通达真空之智,”这样就通达了真空之智。“同学江士谦携来瞩题,”拿来叫他题字,“特开怀与谈,”特别的开怀,放开心胸来跟他谈一谈。“即以为序”就拿起笔来写几个字当作是序文,好厉害,这样随便写几个字就叫做序文,好厉害的在家居士。“华民国四十七年,戊戌仲春,临海”临海是地名。“屈映光撰”撰就是笔,下笔的人叫做撰。你看这个居士,你看随便写几个字,这是何等的程度,何等的程度。

  再来第六页,“序”,“宇宙森罗万象,成住坏空,何为其然也?”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呢?“人生的依正二报,”依报就是环境,正报就是我们这个色身。依报有的人为什么这样,长得那么好跟享受,有个人面相这么庄严的正报,有的人却长得很丑陋。有的长的这么高,有的长的这么矮,有的这么有钱有的这么穷,对不对?学佛的人多么幸运是不是?多么幸运,你希望全家都是黄金吗?不需要。心中有佛法是多快乐的事情,多快乐的事情,所以要了解真正极乐世界,释迦牟尼说法是因为当时侯,人家问了:师父,为什么释迦牟尼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金色身。因为当时候印度的人,他们认为黑的发亮,发亮就对了,认为最漂亮的皮肤,所以释迦牟尼就告诉他们往生极乐世界是金色身,如果说往生极乐世界是像金子的色身,你才不要呢,金光明,要有光亮的这个就是了。所以印度当时候的人是贫穷金子最贵。所以他就是用这样子七宝,黄金,珊瑚,琥珀,珍珠这个都是稀有之宝来引导众生赶快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要了解释迦牟尼说法一定要了解那个根性是什么,其实往生极乐世界哪里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说都是童男身,因为印度当时候种族非常的歧视,女人根本就是人家看不起的,为了让女人起信心,释迦牟尼说,那边没有男女之分别,为什么,都是平等的,这样女人大家都要去,我生长在印度被人家瞧不起,往生极乐世界后都是众生平等,都是童男身,那我当然要去,释迦牟尼佛说法真是智慧。看到印度当时候他就讲极乐世界是怎么样怎么样子的。大家看到没有女人身,黄金铺底真是太好了,快到极乐世界实在太好了,对不对?黄金铺底,随身携带拿起来就可以挂。这是释迦牟尼说法的伟大,但是如果你是执著不放那更惨,那就更惨,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说佛陀的用心是很良苦的。并不是去到那边,是不是?像日本人他也是,日本人是模仿西方的人,模仿最不象的也是日本人。这个西方人,人家这个美国人,他是因为白人得到皮肤癌的有百分之二十几比例,黑人得到皮肤癌只有零点四百分比,简单在非洲你听不到,因为…

《宇宙万有本体论(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