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博大精深的佛教 答学佛弟子问▪P3

  ..续本文上一页问题。从人格上来讲:每个人都应该以平等心尊重,应该无分别的礼敬一切众生,但从了生死修行上来说:则应该依法不依人。应该以真理为主,而不是情执的问题,因为情执就是生死之源。有些人忽然听说了某位师父,然后盲目的皈依或者轻率的亲近某位上师或某位法师,没两天,又发现不是自己想当然的一样,就又毁谤这位上师或法师,造无边的罪过,甚至有的转过身就后悔,拼命的讲这些上师或法师的坏话,真是非常可怕!这样连做人都做不好了。这样盲目、愚痴没有理性智慧的态度是要不得的。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依止上师、善知识呢?答案应该是:了生脱死,誓求无上佛道,最少也是为了明白人生的意义,做一个有道德人格的人,改恶修善,拥有一个智慧慈悲的人生。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明白:自己所依止的上师、善知识是应该能从人格道德、智慧、慈悲,乃至佛道上面给予指导的人,那就应该从人格、道德、智慧、慈悲、法理上先观察清楚再说。假如完全符合一个有道德人格、智慧、慈悲的标准的话,那就不要以貌取人。成大事不拘小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应该下定决心听从良师的指导,改恶修善,断贪、嗔、痴及一切不正确的、不符合真理的思想观念,不要我执严重、自以为是、忤逆师长、违背良师、跟着习气、业力跑,从而轮回生死。总之这是一个关系到各人法身慧命的问题,不得不慎重。观察上师、善知识,哪怕经过三、五年也行,具体可以参考佛陀所说的成为一个布教师应具十德的条件。当然,作为一位师父也应该理性的考察徒弟,这是互相的,当然还没找到上师、善知识之前,可以先受持三皈,逐步严谨的受持好五戒、十善,了解因果业报的事实,对佛教生起正信,以做了生死的良好基础。假如从了生死度众生上来说,首先应明白因果业报的事实,然后明白轮回过患,发起强烈出离心,乃至大悲心、菩提心,了解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正见,明白生死轮回乃无明我执,以不正见及贪、嗔、痴、慢、疑等习气造作诸业的缘故,故此下定决心断诸不正见及习气,转变业力。具体修行则应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指导。依止上师、善知识并不是作为一种荣耀,而是作为一种学习的对象,一定要理性的明了。假如上师不如理如法,敬而远之就是,不要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也不要因为神通怪异之类去依止上师、善知识。因为生死轮回乃是因为无明而用造诸身、口、意业引起的,了生死并不是神通怪异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断烦恼,证菩提才是根本,不要用诸妄想、攀援心以为自性,不明妙明真心。这是需要警惕的偏差,不要糊里糊涂,欲升反坠,那才真可怜悯!

  问:师父,近来与同修一起交流,有同修说做了功德一定要回向,也不知他的根据是什么,一直跟我争,因为我一向主张的是做无相布施,做无记功德。我没有跟他争下去,因为我不知他的根据到底是什么,就让他自以为是吧。所以今天拿到网站上来请问师父,做功德必须回向与我们做无相布施,了知三轮体空是否有矛盾?

  答:没有矛盾。因为性空不坏妙有。执理执事都是两边,必须理事无碍,圆融无二,即事即理,即理即事。如此了无挂碍,自然功德圆满。回向确实有根据,可以看《普贤行愿品》的教诫。无量的慈悲智慧、无量的祝愿善念,体性皆同法界。不可以因理废事,或者因事废理……

  问:我自从练气功开始,与人相处,就感觉精神不能自控,非常紧张,好象两个人似的。最近有位在家师父,她是修禅宗的,有神通,说我有一位小灵性附体,小灵性与我有缘,是宿世的业障。请问师父,我该如何与这位小灵性解冤还债呢?靠自己可以吗?还是要找位师父调解才行?谢谢师父。

  答:气功一般都是心外求法,不明白五蕴皆空、缘起无我的真实,总是在色身上下功夫。虽然也有的能强身健体,但却不能了生脱死。首先学佛应该记得有正见,一切现象都是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执著在身体上的感觉,已经流入了心外求法的问题了。故此,修行佛法,一定必须明白造成生死流转、痛苦烦恼的是不明白本来无我的真实,妄起贪、嗔、痴、慢、疑和诸不正见。修行一定要依八正道而做,所以要放下以前有关气功方面的所谓“修行”,那只是障碍,于了生脱死没有好处。所以,明白《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看破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的事实,然后谨慎小心因果。真正的佛法的修行是很清净的,一切众生皆与我们有缘,不论是善缘或是恶缘,永远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一切众生。禅宗更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怎么会心外求法呢?假如你不能做到无所住生其心,那么你要好好的持五戒十善,然后诵好《地藏经》和往生咒,功德圆满,自然一切问题解决了。你如果下定决心要修行,一定要了解八正道,依八正道而修行才不会出现偏差的。最好能够找一位具备有正见的出家大德作为依止……

  问:真正修行不是文字上的功夫,重要的是在当下认得清楚,若不清楚,那总是绕路,或口头上的功夫而已,毫无用处。请师父开:当下如何认得清楚

  

  答:三心不可得,了了分明的是什么?正念忘失,言谈终归戏论,唯有随业流转。若有不透彻,切需弄懂《楞严经》。多说无益!

  问:我公司主管领导有盗窃国家物资的嫌疑,我将其举报到了纪检委。纪检委工作人员目前正在我单位搜集证据,但是他们不懂专业业务,主管领导在幕后指使他的亲信就在纪检人员的眼皮底下说谎和造假,纪检人员蒙在鼓里并不知情。我现在一直保持沉默。主管领导也已经猜出几分是谁举报了他,他的亲信也对我有戒备。我不明白的是,这些平日看来不错的人为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回避都做不到,而与罪犯同流合污,替人掩盖罪行?其中也有自称信佛的人,难道他们都参与了盗窃?其实稍微有常识的人都了解事实真相,可为什么没有人捅破窗户纸?我说真话会牵掣很多人实际利益,我能坚持正义,也不怕邪恶。但不知道下一步采取息事宁人好还是斗争到底好。如果主管领导从此收敛或有所畏惧,收手不干,我也就算了。我对人性很失望,我对他人小的缺点可以宽容谅解,可他们做人原则怎能随便退让或随波逐流?如果事情败露,恨我的人会很多。我是世间人,痛恨卑鄙和黑暗,不知是否与佛法相应?如果佛法善恶不分,我宁可不再信,因为我与这些人为伍我感到可耻。

  答:因果自负,问心无愧就好。不要埋怨什么,重要的是自己站稳了脚跟,具备有慈悲的心。但如何去完善的处理,却需要智慧。正义的人总是对的,但怎么去申张正义,却不是意气用事的问题呀!你的初发心非常值得赞叹,但是你现在的烦恼,却违背了清净的本性。无我大悲才能真正解脱,贪嗔痴跟佛法无关,仇恨并不能解脱。阿修罗就是因为做好事带着不好的脾气,已经违背了清净的本性。佛陀赞扬正义,但他说贪爱和嗔恨都是两边,跟轮回有关系。所以应该静下心来……

  问:在日常交往中,有人问我:“你们佛教徒,都是一些受过重大挫折、人生失意、人生不得志不成功的人,你对这问题是怎样看待的?”弟子深感惭愧,没有智慧,总觉得回答得不圆满,很难给人以准确的回答,在生活中总是不能把佛法很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来,让有因缘闻法的人失望。这个问题萦统在我心中很久了,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答:佛教徒(信众)并不完全代表佛法,真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所有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都是在迷惑颠倒中,并不是佛教徒应该学习,非佛教徒就不应该学习。只要有迷惑的地方就必须有真理,只要有烦恼的地方就需要有解脱。所以,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真相的人,都应该努力学佛。试问这个世界有几个人真正了解生命?只要有生的困惑,死的迷茫就应该好好学佛。不论他表面上似乎很好,还是不好,那都是无常的。迷醉于一时的很好,去否定别人的好象不好,其实都是无知的。所以能够从觉悟中醒来的人,是多么可贵。一时的挫折或者不挫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觉醒。一个觉醒的人是值得我们礼敬的。一个对生命还没有了解的人,只不过是在梦中罢了,所以梦里的人怎么会了解醒过来的真实呢?就如夏天里的虫不能跟它说冬天里的冰一样,井里的青蛙是不能了解大海的广阔的。所以对迷执深重的人,还是得有善巧方便,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心。当然,首先我们还是要从闻思修中拥有自觉的智慧和正见才可以的。度人不是一件着急的事,但是大悲心是非常重要的……真理本来就如此的,不论你否定或认可、发现或没发现,它总是如此的,随时随地都是如此的。烦恼又何曾不是觉悟的开始呢?重要的是你认识了没有。所以,说那些话的人本来就是对真理的一种无知而已,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问:请教您一个问题,如果请了铜铁瓷等佛菩萨像后,一定要装藏吗?为什么?装藏又是怎么讲?因我请了一个菩萨像十几年了,还没装藏。以前我不懂 都没听说过所谓装藏。现在有人说我:真是福大,不然不装藏会出什么事的。我听了也没辩解什么,我确实这些年一切都挺好的。我想不是一切都不必着相的吗?念佛学佛只要心中有佛,是心做佛,是心是佛,不就行了吗?只要按照佛说的好好做人 好好修行就行了。我是这样认为,佛经也是这样说的,那上面的问题又是怎么解释呢?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答:装藏是一种表法。一般就是说,众生皆有如来藏性。装藏就表示佛性具备,能起无量妙用。所以说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上讲,重要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说是心是佛,即心即佛。从断烦恼、证菩提的方便上来讲,我们应该认识到本具的佛性的妙用,起大信心。所以心佛不二,那又何妨装藏呢?信得过即可。那从不空如来藏来讲呢,自性能起无量妙用,故此有无量方便法门。其实空、不空如来…

《博大精深的佛教 答学佛弟子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