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乃至于说以光速来作为一种最快的,世界上有一种最快的东西比光速更快,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那爱因斯坦不懂的。在相上来讲,释迦牟尼佛讲的缘起论,比他相对论高超了多少。在心法来讲,爱因斯坦他根本不懂,释迦牟尼佛讲的绝对唯心论爱因斯坦连门都没摸上,因此科学家是绝对远远没有办法比不上佛陀的一根汗毛,,所以诸法唯心所变因缘所起,这个因缘所起是离不开心识还是离不开心,唯心所造,这个因缘起我们了解这个就了解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六亲,我们的朋友都是缘起的,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简单讲都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处理这种公关好好的结这个善缘,儒家的思想常讲多行不义必自毙,为什么,你在缘起法里面为恶,跟这个人得罪跟那个人伤害,你一天到晚就想占人家的便宜,到最后大家统统远离你,唾弃你,就是你自己把所有好的因缘全部断掉,你当然多行不义必自毙,对不对?为什么?你到处都是恶缘,你怎么会好下场呢?对不对,你都不把它控制一个好的因缘,都不结好的因缘,我要这样就这样子,我讲的统统对,我就是皇帝,对不对?你觉得你这样好吗?不,大家好才算好,这个团体好才算好,整个佛教好这才算好,整个国家好才算好,自己一个人好,那你哪里算好呢?大家都讨厌你,自私自利,所以施比受有福,就是这个道理,施,我们这个缘起法里面多结善缘,肯布施的人,德不孤,必有邻。那你就不怕别人伤害你了,平常你的表现就是在缘起法里面跟人家结这么大的善缘,所以以前的一些法师们高僧大德,事实上只要有钱,他就拿出来打斋,他绝对不存钱,不存钱的,这些挂单的老参,他的身上不存钱的,拿起来建道场,做佛像,印经典,他出家人留那些钱干什么?他没有用,对不对?他不是说等到死的时候我才布施出去,在家居士当然需要钱了,所以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他有清净的风范,他身上绝对不留钱,一毛钱都把它打死的,他心里面,临命终他一点都不会贪。我是代表常住,住持,我不能这样子的,我钱全部打死那三十个工作人员怎么办?下个月薪水怎么办,不可以的,我的立场跟你们不一样,我要保护它,但是我不能占有它,我要保护常住的财产。这我也是无贪,对不对?他们可以这样做,他们有钱就可以拿出来打斋,对不对,可以分给大家,我的钱拿出来分给他们大家,这些法师来跟我分财产就好了,不用修行了,对不对?开玩笑,对不对?不可以这样子,所以立场不同,不过不贪的心境是一样的。你们拿出来布施也是一样,我不拿出来不是也是一样,还笑!我讲的都是实在的,我只想保护它,我没有意思要占有它,你看,讲得多好听,你们有办法这样讲吗?没有办法,你们的心境就没有办法这样子,拿捏的很准确的,是不是?好了,唯因缘起,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缘起法,多结善缘,你不怕牺牲,我们不怕比别人更辛苦,不必计较,“依智而成就清净庄严无为法之种种贤圣差别,依智,依照智慧,而成就了清净庄严无为法,本来没有什么阶级,没有什么贤圣差别的,可是就在空性,毕竟空性里面建立种种的贤圣差别相。这是不得已的,为了众生,那么悟道,顿悟的人,他就是直入佛心,即心即佛,他没有什么次第的东西,他万法都是平等,“即菩提涅槃自在解脱的净法也,”就是菩提涅槃自在解脱的清净之法,“依识”就是分别心,依照分别心“而建立的一切世间有为法之种种凡夫境界,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所建立的统统是一个执著,生灭的一个世界,凡夫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即无明烦恼,生死业系之染法也,”我们现在所建立的就是无名烦恼,一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业系,被这个业捆得死死的,业系之染法,不清净之法,内在那种分别见没办法突破。叫他学忍辱一点,无诤,没办法,心情好的话无诤,心情不好的话,对不对?就很难讲了,所以说我们看到什么执著什么,看到什么分别什么,被我们自己的念头捆得死死的打不开那个结。“此所以为宇宙万法之大本也明矣。”这个是宇宙万法之大本,意思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都离不开佛法的理论,也只有佛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佛法,所以说这些世间的大官世间的企业家,到最后如果没有找到宗教的依靠今生今世也是白活了,白白的来一趟,“夫清净心者,即第一义谛,”“乃一代圣教之核心思想,”所以说说法离开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离开了缘起因果也不名说法,所以佛法一定离不开体相用,因缘果,事理。法有八个角度,一个人他会说法,剖析一件事情一定不能离开这八个角度说法,体相用,不能离开因缘果,不能离开理事,理事是一对,体相用是一体三面的,因缘果是即因,即缘,即果,因就是缘就是果一体三面的,底下,第一义谛,乃一代圣教之核心思想,“离染还净”离开了污染回到原来的清净,“明彻自心之最上乘法,”离开一切杂染回复到清净明彻自心最上乘法,“亦即般若真智”“为究竟了义之道,”了义是对不了义说的,了义是实教不是权教,不了义是权教,方便。所以了义叫做究竟,究竟就是了义,了义就是究竟。不是善巧方便的,善巧方便叫做不了义不究竟,“显密宗教一切法门,”显教,密教的一切法门,“皆入第一义”说法离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盖同以见性为归,”因为见性才能成佛,成佛一定要见性,“离第一义谛,即非究竟,兹为圣智的自证,”自证的中间写一个内,自内证,兹为圣人的智慧这是自己内在证悟的境界,自证就是自内证的功夫,我们所谓的开悟只有自己知道,这个圣智的自内证“与宏愿摄持的他力,”就是诸佛菩萨的加被,大家要法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渡,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诸佛菩萨都发那么大的宏愿,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药师佛发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也发了十六个大愿,所以说人家都发了那么大愿,有时候我们想一想人家地藏菩萨都发那么大的愿,有时候想一想我们同学讲的,我们在南普陀的时候有时侯法师会开玩笑,地狱,地狱有地藏王菩萨我们要发什么愿,我们又不比他行,地狱我们不用去, 如果救苦救难就是观世音菩萨,我们都要靠他了,我们还发这个愿,笑死人了,极乐世界宇宙当中最好的科学最发达的国家,阿弥陀佛愿力弘深,我们也无须再造个极乐世界,这样也不用了,算一算都不需要我们了,算一算都被人家包走了,我们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所以说我们照念就好,照念就好,看你要发什么样的愿,发观世音菩萨的愿,照观世音菩萨的愿照念就好,师父,你发什么愿,不晓得,到现在还没有,我没有发什么愿那,我南普陀也受那个法师影响,真的,地狱地藏王菩萨去,救苦救难观世音,消灾药师佛,说法释迦牟尼佛,密宗大日如来,大家都把愿发光了,讲起来我们好象是多余的也不晓得要做什么,我们一天没睡觉就牙齿痛了,还有办法下地狱救度众生,爱说笑,所以尽心尽力的去做就好了,我们看到那种佛菩萨发的那个大愿实在是不得了,真的是吓死人了,对不对?象我们去打佛七,那个陈文宗说:我来这里发愿,我发愿七天不洗澡,睡在他身边臭得要死。我说:文宗,你发这个愿很臭,又不能讲话,打佛七又拜佛一天拜一千拜,煮云法师的佛七又是无比的严格,都流汗,发愿七天不洗澡,这也很不简单。。所以佛菩萨的愿力实在不可思议,“应具的认识及理路,”我们要有的认识及理路,“作简略而具体的阐明起见,”具体的阐明起见,“爰”于是乎“集经教要妙,”要就是重点,妙,不可思议的教理,教法,于是就集合了经教的要妙,“及古今贤哲法语,”“撮其枢要,”枢纽,最重要的枢纽,撮就是捡择,最重要的“以说明一般原则,”捡择这个最重要的一般原则,否则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你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原则拟出来你怎么修持。所以它这后面就等于修行的公式,按照这样公式去用功就一定成就。
“首节总说般若的义趣,般若是诸佛之母,所以第一个首重智慧,学佛第一个要学智慧,有智慧的人不可能受到任何外在的影响,有智慧的人他心静到了极点了,他才不会这么简单就被人家洗脑退道心了,没那么容易的,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什么境界来都是唯心所造,依法不依人,法在内心生根你动不了他,他坚持的原则一直到他成佛不改变的,“于为分说一般原则,”般若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义趣就是义理跟趣向,第一节总说般若智慧,他的义理跟趣向,般若说完了其他讲一般的原则,“亦是见性要义,”见到不生不灭重要的义理。“亦为构成离言妙旨的公式,”因为语言那是假相是符号,佛陀的内心的深处就叫做妙旨,妙旨就是佛心,我们要体悟是体悟到佛的那颗心。而并不是在语言里面打转,所以透过语言让我们慢慢去体会那种佛法的妙,所以构成离言妙旨的公式,不可以在语言里面打转,要深深去体会那种不可思议的佛教的义理,佛的心是什么。“亦为各宗通途。”哪一宗统统要见性,哪一宗统统要离言,哪一宗都这样子,“盖融贯多义,方能通达一义,”多义就是多个角度,你要融通贯摄种种的角度,才能够通达一个法,所以法是圆融的,各个角度都可以解释,可以存在的,“既深入一义,亦就统摄多义,”譬如说空义,那就什么法统统存在,譬如说缘起义,那什么法统统不离开缘起,讲到理离不开种种的事,讲到事离不开种种的理,你讲到体相用,体的道理,相用就义就跑出来,讲到因,缘跟果一定存在,所以一义就摄多义,末节说稳当的保险的具异,具异就是特别,义就是特别,特别的“方便的速疾成就的净土法门,”最后一节就是稳当的保险,人家现在投保险,投保险,我告诉你修行你要投个保险,投什么保险呢?投净土法门,这个叫做保险,来买一个保险,人寿保险公司,是不是,我这里是净土保险公司。你只要按照净土法门,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个个往生,一…
《宇宙万有本体论(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