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上师善知识能够启发我等之慧觉,能让佛子生菩提心,上师善知识为此而来到此地说法,故我等赞美上师善知识。上师善知识犹如解救世间之大猛将,亦如引领众生解脱财富的大商主,上师善知识是众生之救怙主、大导师、皈依处。弟子应懂得这些而亲近上师善知识,恭敬、事承上师善知识。
2、加行亲近轨理。《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多处引用《事师法五十颂》中的阐述来论述加行亲近轨理。如《事师法五十颂》云:“常令师欢喜,离诸烦恼事,当勤而行之,恐繁故不述。彼金刚如来,亲如是宣说,及余教所明,依师获成就。”[33]宗喀巴大师解释道:“总之,应当励力行上师所喜,断除上师所不喜。行上师所喜,谓有三门,即供养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34]这里,宗喀巴大师依据《事师法五十颂》的内容讲说加行亲近轨理,即修上师所喜之事,断除上师不喜之事。其中修上师所喜内容包括:供养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
供养财物者,《事师法五十颂》云:“又复于师所,乐行于喜舍,不希于己身,何况于财物!……施佛阿阇黎,念念常增长,是最胜福田,速得菩提果。”[35] 这是说,为了获得正果,弟子应不惜性命去供养上师善知识,何况是身外财物!弟子诚心诚意供养、随念上师善知识,始能迅速增长最胜福田,获证菩提果位。
身语承事者,谓为洗浴按摩擦拭及侍病等,当如实赞师功德等。
如教修行者,主要指弟子不违上师之教授而修行者。《本生论》云:“报恩供养者,谓依教奉行。”[36]这是说,弟子对上师善知识的最大的报答方式就是依照上师善知识的教授去修行。宗喀巴大师又云:“若须随师教行者,那末,所依师引入非理及令作违三律仪事,如何行耶?《毗奈耶经》于此说云:“若说非法,应当遮止。”《宝云经》亦云:“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故其所教,应不依行。不行非理者,《本生论》第十二品亦有明证。然亦不应以此等为因,对其(上师)不恭敬、欺辱、毁谤等。如《事师法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应善辞谢而不随转。”[37] 这里说,若所依上师善知识不能将弟子引入到正道上,或彼上师善知识的言行违背了三律仪,弟子该怎么办?宗喀巴大师引经据典回答了这个问题。若上师善知识宣说诸恶法,弟子应当谢绝上师善知识的教授,可以不听其教授。即使如此,也不能对彼上师善知识有不恭敬、不尊重之举动,更不能采取欺辱、毁谤、打骂等粗暴的行为来对待上师善知识。
(四)依止上师善知识之功德
依止上师善知识之功德,宗喀巴大师讲道:“(若依止上师善知识)亲近佛之果位;诸佛欢喜;终不缺离大善知识;不堕恶趣;恶业及烦恼悉不能胜;终不违越菩萨行;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悉能成办现前及究竟一切利义;承事上师故,意乐加行悉获善业,作自他利资粮圆满。等等。” [38] 这里说,弟子若依止上师善知识,将获得无量功德,如弟子能够亲近佛之果位;能使诸佛如来欢喜;此世及来世皆不离开上师善知识;弟子不堕恶趣;恶业及烦恼永不能制胜弟子的心续;弟子终不行违越菩萨行的事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并能成办现前及究竟一切利义;将获善业,并作自他利资粮圆满。等等。为了印证这些功德,宗喀巴大师引用了《华严经》、《不可思议秘密经》、《地藏经》、《本生论》等经、论典中的话。如《华严经》云:“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39] 这里说,若菩萨行者依止、亲近上师善知识,并由上师善知识任持,将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等恶趣;由上师善知识摄受之弟子,定不会从大乘菩萨行退转;由上师善知识护念的弟子,将不犯菩萨戒;由上师善知识守护的菩萨弟子,将不会跟随恶人及恶知识;由上师善知识的恩德养育的弟子,定不忘记诸菩萨法;由上师善知识摄取的弟子,必将超越世间凡夫之地;由上师善知识所长养的弟子,定能超越声闻及缘觉二乘地;由上师善知识引导的弟子,必将脱离世间之苦;由上师善知识长养的弟子,定能不染诸世法。另外,弟子由于承事上师善知识故,能够修行六度等一切菩萨行;弟子由于供养上师善知识故,必将获得一切助道法;弟子由于亲近上师善知识故,定能摧伏业及烦恼等恶法;弟子由于恃怙上师善知识故,定会信心大增,势力坚固,不畏惧诸恶魔;弟子由于依止上师善知识故,定能增长并圆满一切菩提分法。除此之外,菩萨能跟随、修行上师善知识的教诲故,诸佛世尊悉皆欢喜;诸菩萨随顺、不违上师善知识的言说故,离一切智地越来越近;弟子对上师善知识之语言无有疑虑故,定能值遇一切善友及善知识;弟子常思惟上师善知识或不离善知识故,定能现证一切义利。
恭敬、承事上师善知识之功德优越、超越于向诸佛供养的功德,宗喀巴大师还说:“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40]这是说,若如理恭敬、承事上师善知识,将使人堕入恶趣的因——诸世中积累的恶业,在现实中以轻微的痛苦或梦见受苦等而清净。恭敬、承事上师善知识之功德,也远远比向诸佛供养的功德极为殊胜,更加重要。
(五)不依止上师善知识之过患
若有人依止上师善知识时,违背其轨理而依止上师善知识,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如宗喀巴大师说道:“若已请为上师善知识而不善依止,则于现世中遭诸疾疫及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而受无量苦。”[41]宗喀巴大师又引用《金刚手灌顶续》[42]及《事师法五十颂》等中的论述,印证这一点。如《事师法五十颂》云:“若彼求法者,于师生轻毁,则谤诸如来,常得诸苦恼,由增上愚痴,而获于现报,为恶曜执持,重病相缠缚,王法所逼切,及毒蛇伤螫,冤贼水火难。非人得其便,彼频那夜迦,常作诸障碍,从此而命终,即堕于恶趣。勿令阿阇黎,少分生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入阿鼻狱。受种种极苦,说之深可怖,由谤阿阇黎,于中常止住,是故当一心,辄莫生轻毁。”[43]这里说,若学佛弟子毁谤、蔑视上师善知识,等于毁谤、蔑视诸佛及如来,这能使人得诸苦恼,也能增上愚痴,现世能遭到各种报应。例如:恶曜跟随;得重病而苦不堪言;违犯王法而遭惩罚;碰到毒蛇受到伤害;遇到盗贼、火灾、水难等;由恶魔及非人等引领,而常作杀生一切恶业,最终丧命而堕于恶趣,无法解脱。弟子千万不能令阿阇黎生起诸烦恼,若因弟子无智而得罪上师善知识,必将堕入阿鼻地狱,从而在无量时中住于地狱,永无解脱之日,并要经受种种苦难。
不仅如此,若不善依止上师善知识,将未生之功德终不生,已生的诸功德将会退失。如《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将无获得功德之处。若不生诸佛想,亦复如是。如是于三乘补特伽罗及说法之比丘不起恭敬心,或不生上师及诸佛想,彼等将不能做到获证未得之法或已得之法终不退失。”[44]这里说,若弟子对上师善知识怀有恨心、坚恶心、恚恼心等者,将无处可以得到功德。若不于上师善知识视作如来者,也不能获证功德。若对已入三乘之补特伽罗及宣说佛法的比丘,不敬重、或蔑视、或不视作上师善知识、或不视作如来者,将不可能得到从未得到过的妙法,也不会不退失曾经已得到的法。其原因,宗喀巴大师说:“由于不恭敬故,诸法将不久必灭。”一切对上师善知识不敬重者,妙法必将灭亡。
另外,若亲近、依止非善知识及罪恶友,将令诸功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从而能生起一切非所爱乐。如《念住经》云:“为贪瞋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45]这就是说,罪恶友就是生起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的根本。罪恶友就像一棵毒树,能将毒素传染给任何人。所以,修行者应远离罪恶友。
《亲友集》亦云:“无信而悭吝,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近,勿共恶人住。若自不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箭置毒囊,亦染无毒者。”[46]意思是说,智者不应亲近、依止的所谓上师善知识,他们不具备信仰,对他人悭吝,爱打妄语,喜欢离间。智者也不应和罪恶友相处。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本来不做任何恶业,然亲近或依止行罪恶友,人们会怀疑你也是做恶者,从而你会臭名昭著。若你亲近或依止不应亲近之人,因为彼人是有罪之人,你也会成为有罪之人。譬如, 将箭放入涂有毒药之箭囊中,所有箭都将成为毒箭。宗喀巴大师说:“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非有令新增长。” [47]非善上师或恶知识者,不管亲近谁,其先有的遮罪恶行等不能断除或减少,而且以前没有之诸罪过会逐渐增长,会成为永世不能解脱的原因。
(六)总义
以上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格鲁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轨理和方法。宗喀巴大师讲:“普遍赞说上师瑜伽的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致。若…
《简论上师善知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