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山色溪声,皆第一义”何以故,都在说法,师父现在在讲经在说法,我就是下台宇宙也在跟你说法,何以故,缘起一直在进行从来不停止的,我们 刹那意识的知见这个缘起法都没有停止的,我现在跟你说法,缘起是空,我下台还是缘起还是空,说法跟不说法不关真理的影响,我说法真理不会增加,我不说法真理不会减少,因为缘起就是这样子,是佛发现它讲给我们听,让我们也去体悟到,缘起法就是这副德性,这个就是宇宙永远的真理,不管我说法不说法,都无关真理的存在,所以山色溪声都是第一义谛,“鸦鸣雀躁” 鸦鸣,听到会很衰的,雀躁,喜鹊是报喜的,一个是报喜的一个是报衰的,不论是报喜的报忧的,“咸最上乘,”何以故?也是缘起也是性空不可得,“盖诸法相,皆是自性”每一个相都是我们心的自现,自现什么?自性所现的幻影,好,皆是自性“所现幻影”诸位,把它划起来旁边写唯心现量,就是《楞伽经》所讲的,盖诸法相皆是自性所现的幻影,就是唯心现量,唯,唯识的唯,心就是我们这一颗心,现在的现,量,无量无边的量,唯心现量。清净自性,影现了种种幻化的相,我们却执著这个幻化的相,“念起”就“法生”如果我们分别见起实在是空性,我们却硬是要把它执著说有,那么法就生。就像我们现在活在这个颠倒的世间里面,实在是缘起本来就是空不可得,可是我们却是有人情世故,结婚生子,万法皆空的世间,芸芸众生就是拼命的执著,我们念一起法就生,“无明所变,根尘无体,”无体就是空性,无明,因为愚痴,因为我们愚痴所以我们住着这个世间,坚固的妄想彻底的一直执著,一直食古不化,然后我们根尘境界一攀缘就无体,其实是无体是空性的,“识性元空”识性就是我们这分别的性,其实是本来就空,识性就是分别见,我们这一颗分别心其实本来就空的。“不异之性”,也没有跟自性有什么差别的,但是我们强加分别就有差别了,强加了执著就跟本性越离越远了,如果我们对这个境界可以消化它,可以容纳它,可以宽恕它,可以透视它,就是本性现前,“不变之”本“体”“平等一如”不变之体,平等一如,“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故法法,皆是菩提”是故每一法都是菩提心,“对境随缘,皆是道场”何以故?不生不灭,“即俗而真,即有常空,”为什么?即俗就是即因缘生因缘灭的有为法,就是真空性,就是有,有就是有为法就是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这是观念的问题,放下那些观念就是不生不灭,“事中见法”在有为的事相当中见到空性的法,“即事即法”即生灭的事相就是即空性的法性,“百花从里”过片“叶不粘裳”百花就是你面对一切境界,百花从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叫做百花从里,就是根,尘,识显现的根身器界种子这些世界,就是一切的境界,叶不沾裳就是不会被黏到,叶是比喻执著,不会被执著所沾到,叶表示相的意思,百花从里表示一切境界,叶表示相,相绝对不会沾到衣裳的,一个人悟道,在一切的境界这样走过,绝对不会执著任何的境界,因为他知道是不可得,万法是绝对不可得,“繁与万行,毕竟不染”种种的万行是毕竟不染,“不动真际,建立诸法”不动真如实际,真就是真如,际就是实际,不动真如实际来建立万法,一切法“不坏假名”为什么不坏假名,因为缘起法要安假名,不必把它破坏掉,你只要透视它不必破坏它,对不对?你不必把它破坏你要透视它,譬如说这个花,我们现在在插的花,你看,我们不要破坏到它,我们就知道有一天这个会变坏,对不对?这些花插得这么庄严,你何必要破坏它呢?叫做不坏假名,这个就是花,这个就是桌子,椅子,电灯,不必把它破坏叫做不坏假名,“而契真常”就了解万法皆空,“触目无生”接触到一切相影现在眼睛都知道这个是不可得。“逢缘无碍”逢一切因缘就没有障碍,“遇境咸真”遇到一切境界都是真的,“万法皆如”“入于”什么?“涅槃”不生不灭,但是也“不舍大悲”要不舍一切的大悲心,“行于无相,而度群品,即众生见”“转如来智,直趋觉海”如果我们不舍大悲心能够安住在无相的空性里面,而度众生这个就是转众生见入如来的智慧,即众生见,转众生的见而入如来智慧,就是即众生见,转如来智,就是转众生的知见为如来的智慧,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直趋觉海,觉性之海,觉性如大海,“入诸圣流,此即般若,理事无碍”“真”跟“俗”是“圆融”“中道之行,自心光明,遍照法界,真如法性,彻底园彰”“尽未来际 安住寂光”寂光就是究竟的法身,“圆满菩提,常享法乐”我们不以世间的这种五欲六尘的乐为乐,我们要常常享受这个法的乐,小字“此阐随缘保任”保任就是保持正念叫做保任,“自在无碍”这个是说明随一切因缘保持正念,自在无碍,“从真出俗”,从这个空性出于因缘法。“方便度众生”“依止般若”智慧,而得无上正觉,其实也都是不可得,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亦无法可传,不来不去是名传法,“故知般若,真实即是,诸佛之母,脱苦之师”“一切智慧,六度万行,自觉觉他,总持之门”“此说般若殊胜功能” 一切智慧,六度万行,自觉觉他,总一切法,持一切义,非般若莫属,所以一个人有智慧,活得就很有尊严,活得非常的快乐,“普愿法界,一切众生,疾速出离,”普愿法界一切众生,赶快的摆脱“烦恼深渊”,“灭生死”的“因”“还本净心”“同登觉岸,得究竟乐”。我们要灭生死的因这个种子,还归回来本来的清净心,同登觉岸得到究竟的快乐,其实佛法几句话就让你充满着喜悦,生命这样就很有意义,否则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不要受到任何的影响,听经闻法知见建立坚持不坏,坚持起来让我们亲近文殊讲堂,我们一定要发起一个不退转的心,我坚持亲近,我绝对不受影响,我一定听经闻法,好好的修行了生死,这样不辜负师父的期望,否则你起起落落这样子不好,有空要多接近佛,佛在这里它当然也是指心,意思就是有空尽量来讲堂,虽然难或者是虽然累但是值得,除非你真的很忙,家庭真的很忙。 “二,万法缘生,”一切法都是条件所构成的,缘就是条件,条件的多,寡构成了因缘,譬如说:你是父母亲的条件凑合而成,加上你的业力,神识的颠倒,所以来转世,譬如说,这个墙壁它籍着什么条件,籍着钢筋,水泥的条件,这个讲堂籍着种种的地板,灯光,花,桌子,椅子,麦克风等等条件构成一个讲堂,哪里都是这样子条件所构成的,所以“无尽法界,无边时空,尘尘刹刹”尘是器世间最小的单位,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佛刹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器世间最大的单位,无论小至微尘,大到三千世界,“一切万法,本自无性”本来就没有永恒性,无自性 ,没有实在的东西,“皆从缘生”都是条件所构成的,“仗因托缘,宾主重重”仰仗着因,依靠因托,借重着缘。这个因跟缘一凑合,宾主重重,宾就是附带的,站在副的角度,主是站在主导的角度,因为角度的不同所以解释做宾跟主,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当做主,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当作宾,譬如说今天师父来演讲,以师父为主,这个缘起是我来主导的,可是还必须有宾就是诸位,如果师父有一天举办诸位的学佛的心得,每一个人上台来报告心得,每个礼拜换一个人,今天这个上台的人就叫做主导,其他包括师父在底下就叫做宾,所以因为角度的不同,构成了宾主一层一层的缘起,无尽的重重的缘起,“和合而生”就是所谓的条件而生,这个和合是站在相的角度说,不是站在空的角度说,其实自性无来无去,没有所谓的和合,和合是二乘人方便讲缘起说,你讲到一切法无生,就破一切相,所以和合而生方便说缘起,“相依而成”互为依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不可能,都是要仰仗着因缘,“以此生故,而有彼生,”因为这个地方建立才可以建立彼。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譬如说有男孩子的名词,是因为有女孩子的名相,有女孩子的名相,是因为有男孩子,他才有女孩子这个名词,有天才产生地,有阴就产生阳。彼此之间互相衬托对方的存在性,为什么不是这个地方,因为不是那个地方,所以说彼此之间互相存在,互相建立互相对立也互相显示,所以以此生故,而有彼生,“以此灭故,而有彼灭”譬如说有北方就显现南方,有东方就显现西方,如果我们到外太空去,没有这些方位来讲的话,就没有东南西北了,所以东方灭西方也没有,南方灭北方也没办法建立,就是以此灭故,而有彼灭,因此缘起法的对立存在的条件,就是我们世间的真相,所以“因不孤起,仗缘方生,这个因不会单独起来,籍着种种的条件而生的,所以“缘不自成,助因而有,”这个因缘不会自己跑出来一定要有一个因,所以因为有资助之因,而存在这个缘,所以助因而有,所以“因缘要素”这是站在空间的角度说,这空间的角度因缘重要的元素都具足了,再来就看时间了,“时节和合”时间要恰到好处,所以“形成假相”“刹那变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生灭相续”为什么讲生灭相续呢?这是因为执著不断,叫做生灭相续,如果执著断了,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悟到了心的体性那就是不生灭,就化做万法都是清净的佛性,所展现的不生不灭的境界,相是缘起,缘起即空,所以说生灭相续,是站在相的角度说的,相是有心体所影现出来的,站在心体的角度来说,是不生不灭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譬如说这个花站在这个地方,我要告诉你们一个不生不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看看这个花,如果你把眼睛一闭起来,花,经过七天以后花烂掉了,你的心没有烂掉,我们一般在相显现的时候就开始有好,丑,黄红绿蓝的分别执著,可是在心体没有这种东西,这是一个影相,好,七天以后一个月以后,我们再看这花烂掉了,可是我们眼睛一睁开我们的心一样还是存在…
《宇宙万有本体论(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