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真现实之现实主义

  太虚大师真现实之现实主义

  昌愿

  闽南佛学

  一、前 言

  今年是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大师离我们而去已有四十余年了,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却是伟大的,遗留给我们的是一颗摩尼珠一取之不尽的“财富”。今天提起笔来,撮取大师《真现实论》之点滴思想,一方面以此缅怀大师,另方面透过它,让我们了解大师的思想,更好地认识大师的一生,乃至借此可更好地认识佛教。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亦有一千多年,她的影响现正蔓及欧美等洲,然其价值何在呢

  虚大师《真现实论》之作正是直探佛教思想理论于现实之价值,阐发现实之真现实,纠正一般人对现实一切之曲解,显佛教之真理性。本文即就此意而写,阐明虚大师的思想。

  二、《真现实论》简介

  《真现实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约一百多万言,是大师得意之作,是其思想之代表。在这部巨著中,无处不闪耀着大师的智慧。

  《真现实论》分《宗依论》、《宗体论》和《宗用譌》三大部分。《宗依论》是大师于一九二七年在杭州灵隐寺所编著,其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涉及面之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然《宗依论》有它的特点:杂而不乱,不只是资料的编集堆积,而有其明确的线索可寻。本篇主要是围绕着“知”一字,阐述有关知的各个方面,以此而明现实存在一切诸法的实相。如对能知的有情、所知的器界,器界的构成、构成的蕴素及能知所知的关系,如何而构成知等,这些在《宗依论》中都淋漓尽致地作出分析。《宗体论》是《真现实论》的主干部分,遗憾者,大师仅讲出他原拟定五章中之第一章,即现实之理,余四章未讲而示寂上海。《宗体论》思想结构严紧,由事相而理性,进而明知此真现实之事相理性的觉慧,及由觉慧所起的功用,节节相扣,无有脱节。这一篇最能显大师的思想。大师的思想主要以楞严起信的思想为基,出入诸宗,融贯自如而自成体系,且作到互不贬压而诸宗并倡。《宗用论》是大师以其思想贯之于世间各门学科,对它们进行评判,时而亦提出自己的看法之作。《宗用论》所涉及的有文化、宗教、国学、哲学、道德、心理学、科学、人生观、社会、教育、健康、文艺等,这些是大师一生随感而作的,故皆是独立成章,很难发现其前后之关系,但有一点,他的思想是一贯的,不因其失却联系而出现思想出入。

  《真现实论》可说是佛教的百科全书,它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它的博大精深,自成体系,而且是第一次提出“现实”的口号,把现实提高到抽象思维。这在佛教理论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质的飞跃。虽然,在《真现实论》中,有好些思想是固有的,但却从来没有人如此地把这些理论拿到现实来进行思考,纵有也是隐晦的,没有这样显而易见的,以“现实”标榜出来。这是《真现实论》这部巨著的伟大,也是虚大师的伟大。

  三、正 论

  前已介绍了《真现实论》的体系内容,然在介绍中;仅仅是笼统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师的现实主义思想,在此一节里,重把大师对现实如何看法的几个重要思想再作介绍,以便掌握。下分几个方面说明之。

  A、现实的真相

  现实存在的一切诸法,摆在我们面前的究竟为何相呢

  能如是认识它就是“现实的真相”。这是我们首先接触的问题,若对现实的一切未有正确认识,哪能谈得上是现实。下面分三点来说明存在的真相。

  1、生灭无常相。无常大家能或多或少的认识到,如日月盈亏,四时运变,草木荣枯,世事无常,新陈代谢等,皆显而易知此世间是无常生灭相。虽然如此,世人对存在的无常真相的认识是不够的,有局限的。在他们的思想中,总认为在生灭无常外,还有不生不灭,常恒实在的东西存在着,不可以一切皆是无常生灭,因此产生物质不灭或灵魂不死的常见。这都是没有彻底正解无常所造成的谬执。实则,既是无常,于世间哪来的常呢

  

  无常的深义要了解到色心的刹那无常相。色心没有一刹那的暂住性, 即生即灭,这才是存在的真现实。于无暂住性的刹那无常外,无常的更深义还要认识到事物的相续性。此生灭、相续二义统一起来,才构成无常的完整真义。不然,离开相续性去认识无常,很容易产生断灭见。而事实,世间既不是常,亦不是断,此非常非断的生灭相续,则就是现实存在事物的无常相。此可参阅《真现实论、宗体论》第一章第一节“现变实事”。

  2、苦相:大师于《宗体论、现事实性》中说:“一切现变实事,既皆是无常的,当然也就是属于行苦的。愚迷的有情既不能如实了知迁流的无常性,自也不能如实通达了知逼迫性的苦的真实性,而反苦为乐,也是颠倒。”从这段话可了知,现实的一切皆是无常苦相,而愚迷的有情却把现实的一切当成是乐的,其对现实的曲解即可想而知。然事实是不是苦呢

  在这应知:“有生必死,有成必坏”的规律,所以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更不能因一时之可乐而忘却乐之真实本质一苦。真的以苦为乐即成颠倒妄执。大师说得好,“世间是无常的。是无常的即是苦。故此,苦也是存在的真相,然能知现实苦相者又有几人呢

  岂不悲哉!”

  3,不净相。这又是世人所没认识到的现实真相。大师对此更悲伤感慨。有情之所以于六道中轮回不息,受尽一切痛苦,无不是对这不净真相,起净相颠倒所致。有此净相颠倒,对世间的一切即生贪著爱乐,无明我执即随起不断,这怎样能不受轮回之苦呢

  世间是无常的,苦的,无常与苦即显世间不究竟的杂染相;有杂染之存在,即是不净之相。所以,不净相是随无常相苦相而有;既无常与苦是存在的真相,毋庸置疑,此不净亦是存在的真相。实则,世间的如实相就是不净,并非因上之推论使其不净。那么,之所以产生净倒,是皆因被一切法的假相所惑。如人一样,看似清净,那知“从上至下,彻头彻尾都是腐臭不净,无有毫末是清净的”。

  以上无常、苦、不净三点可括尽现实的真相。大师之所以与众不同,以此说明现实的真相:是因一般人皆背觉合尘,耳目被尘境所蒙蔽故:大师则背尘合觉,以现实而论现实。

  B、现实的真性

  前现实的真相较为肤浅,只要我们稍为留心观察,即可感知得到。此现实的真性,则是从深沉、不易察知的角度来说明现实。这也可归纳为三点说明之。

  l、业识变现。天地人物等宇宙万有,世皆谓之自然,大师纠正之,故在《宗体论》中说:“自佛法上观之,所谓自然者,即是“业果”而非自然。业果亦曰业报,或曰异熟因果。总而言之,远之世界万物,近之人类社会,统名之曰业果。”宇宙万有是我们过去世所造之业因感招而有的果报,此哪里是什么自然呢

  从这点上可知,大师确实一针见血地道破现实的本质,为现实平反,复现实之现实样相。大师的思想依此即昭然若揭。

  现在有一问题尚须解决。过去业怎么能到现在世来呢

  大师说:“有第八识的熏习持种,而第八识是非常非断的相续,故现实的一切,皆是第八识所藏种子生起的现行。故业不管今昔远近,只要遇缘即发。”综上所说,自然即是我人的业果,而此业果则可以说是第八的一种潜能——种子的现行,故现实的一切可称为是“业识变现”。

  2、无性缘起。业识变现之理不为世人所知,世人为求知现实性之如何若柯,故有种种的假说臆断,依假说臆断而起执见。如上帝之创造万物说,哲学上之本体论或实在论等,这些无非给现实作——种解释;然而,现实何曾为他们想像的那样呢!那么,现实是业识所变现,若再进问之,识业为如何而变现此现实之万有诸法呢

  大师曰:“现实诸法皆是无性缘起。”

  上面所举的上帝创造说或本体论等思想主张,之所以是谬误的妄见,在于他们没有了解到世间一切的一切,皆是因缘和合所成,没有一法非因缘和合所生;因不正解缘起,随执著世间必有一最原始的东西,是构成现实世间一切的原因,也是现实的真现实者。显然,这一主张是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和驳问的。简单可以这样说,假设事物有其终极构成因素存在,此因素即非从它法而生;可事实上,此法于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正因为此实在体之非存在,我们即称为无性。所以,现实的真性即就是无性缘起。

  3,无我寂灭。这里所说之我,是补特伽罗我和法我之称。缘起缘生的现实世界,在这世界巾去寻找一个实实在在的我或实实在的法,是徒然颠倒的妄举。既然法的生起是因缘所生,由因缘所决定,那么,于因缘未和合之前,是否有此法的存在呢

  显然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因缘和合,此法亦是不真实的。然我们平时之所以言其存在者,实则只是因缘和合所生假相如何若何的假名而已,没有它的真实性。依此义,我们假名说此法生了, 彼法灭了,或此法是存在的,彼法是非存在的。所以,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实在的我法存在,此无我性即是现实的真性。

  因无我是现实的真性,所以,若再深一层去了解现实的真性实质,那么,不生不灭的“寂灭性”即是真现实之如买;性。大师为证明此,引《心经》为据,经云: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知大师这一思想是有依有报的,而不是信口开河的瞎说。

  业识变现,无性缘起与无我寂灭的现实真性,实非凡愚能知。大师觉之在前,以先觉觉后觉的菩萨心行,于《真现实论》中为我们开显出来,导引迷情出无明坑,早证无生。今天我们纪念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应如何缅怀大师一生的伟绩呢

  学者因思之!思之!!

  C、时、空、数的实性

  时间,空间和数是现实生活首先接触的三个范畴,是我们认识世界之所以能构成认识最主要,必不可少的东西,离开任何一个,我们将茫然无着,不成认识,更无法把我们的知识、思想传递给他人。所以有必要探讨太虚大师对时间,空间…

《太虚大师真现实之现实主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