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真現實之現實主義

  太虛大師真現實之現實主義

  昌願

  閩南佛學

  一、前 言

  今年是虛大師誕生一百周年。大師離我們而去已有四十余年了,他的一生是短暫的,然卻是偉大的,遺留給我們的是一顆摩尼珠一取之不盡的“財富”。今天提起筆來,撮取大師《真現實論》之點滴思想,一方面以此緬懷大師,另方面透過它,讓我們了解大師的思想,更好地認識大師的一生,乃至借此可更好地認識佛教。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傳入中國亦有一千多年,她的影響現正蔓及歐美等洲,然其價值何在呢

  虛大師《真現實論》之作正是直探佛教思想理論于現實之價值,闡發現實之真現實,糾正一般人對現實一切之曲解,顯佛教之真理性。本文即就此意而寫,闡明虛大師的思想。

  二、《真現實論》簡介

  《真現實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約一百多萬言,是大師得意之作,是其思想之代表。在這部巨著中,無處不閃耀著大師的智慧。

  《真現實論》分《宗依論》、《宗體論》和《宗用譌》叁大部分。《宗依論》是大師于一九二七年在杭州靈隱寺所編著,其體系龐大,內容豐富,涉及面之廣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然《宗依論》有它的特點:雜而不亂,不只是資料的編集堆積,而有其明確的線索可尋。本篇主要是圍繞著“知”一字,闡述有關知的各個方面,以此而明現實存在一切諸法的實相。如對能知的有情、所知的器界,器界的構成、構成的蘊素及能知所知的關系,如何而構成知等,這些在《宗依論》中都淋漓盡致地作出分析。《宗體論》是《真現實論》的主幹部分,遺憾者,大師僅講出他原擬定五章中之第一章,即現實之理,余四章未講而示寂上海。《宗體論》思想結構嚴緊,由事相而理性,進而明知此真現實之事相理性的覺慧,及由覺慧所起的功用,節節相扣,無有脫節。這一篇最能顯大師的思想。大師的思想主要以楞嚴起信的思想爲基,出入諸宗,融貫自如而自成體系,且作到互不貶壓而諸宗並倡。《宗用論》是大師以其思想貫之于世間各門學科,對它們進行評判,時而亦提出自己的看法之作。《宗用論》所涉及的有文化、宗教、國學、哲學、道德、心理學、科學、人生觀、社會、教育、健康、文藝等,這些是大師一生隨感而作的,故皆是獨立成章,很難發現其前後之關系,但有一點,他的思想是一貫的,不因其失卻聯系而出現思想出入。

  《真現實論》可說是佛教的百科全書,它偉大之處不僅僅是它的博大精深,自成體系,而且是第一次提出“現實”的口號,把現實提高到抽象思維。這在佛教理論發展史上是一大進步,質的飛躍。雖然,在《真現實論》中,有好些思想是固有的,但卻從來沒有人如此地把這些理論拿到現實來進行思考,縱有也是隱晦的,沒有這樣顯而易見的,以“現實”標榜出來。這是《真現實論》這部巨著的偉大,也是虛大師的偉大。

  叁、正 論

  前已介紹了《真現實論》的體系內容,然在介紹中;僅僅是籠統的,爲了更好的了解大師的現實主義思想,在此一節裏,重把大師對現實如何看法的幾個重要思想再作介紹,以便掌握。下分幾個方面說明之。

  A、現實的真相

  現實存在的一切諸法,擺在我們面前的究竟爲何相呢

  能如是認識它就是“現實的真相”。這是我們首先接觸的問題,若對現實的一切未有正確認識,哪能談得上是現實。下面分叁點來說明存在的真相。

  1、生滅無常相。無常大家能或多或少的認識到,如日月盈虧,四時運變,草木榮枯,世事無常,新陳代謝等,皆顯而易知此世間是無常生滅相。雖然如此,世人對存在的無常真相的認識是不夠的,有局限的。在他們的思想中,總認爲在生滅無常外,還有不生不滅,常恒實在的東西存在著,不可以一切皆是無常生滅,因此産生物質不滅或靈魂不死的常見。這都是沒有徹底正解無常所造成的謬執。實則,既是無常,于世間哪來的常呢

  

  無常的深義要了解到色心的刹那無常相。色心沒有一刹那的暫住性, 即生即滅,這才是存在的真現實。于無暫住性的刹那無常外,無常的更深義還要認識到事物的相續性。此生滅、相續二義統一起來,才構成無常的完整真義。不然,離開相續性去認識無常,很容易産生斷滅見。而事實,世間既不是常,亦不是斷,此非常非斷的生滅相續,則就是現實存在事物的無常相。此可參閱《真現實論、宗體論》第一章第一節“現變實事”。

  2、苦相:大師于《宗體論、現事實性》中說:“一切現變實事,既皆是無常的,當然也就是屬于行苦的。愚迷的有情既不能如實了知遷流的無常性,自也不能如實通達了知逼迫性的苦的真實性,而反苦爲樂,也是顛倒。”從這段話可了知,現實的一切皆是無常苦相,而愚迷的有情卻把現實的一切當成是樂的,其對現實的曲解即可想而知。然事實是不是苦呢

  在這應知:“有生必死,有成必壞”的規律,所以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更不能因一時之可樂而忘卻樂之真實本質一苦。真的以苦爲樂即成顛倒妄執。大師說得好,“世間是無常的。是無常的即是苦。故此,苦也是存在的真相,然能知現實苦相者又有幾人呢

  豈不悲哉!”

  3,不淨相。這又是世人所沒認識到的現實真相。大師對此更悲傷感慨。有情之所以于六道中輪回不息,受盡一切痛苦,無不是對這不淨真相,起淨相顛倒所致。有此淨相顛倒,對世間的一切即生貪著愛樂,無明我執即隨起不斷,這怎樣能不受輪回之苦呢

  世間是無常的,苦的,無常與苦即顯世間不究竟的雜染相;有雜染之存在,即是不淨之相。所以,不淨相是隨無常相苦相而有;既無常與苦是存在的真相,毋庸置疑,此不淨亦是存在的真相。實則,世間的如實相就是不淨,並非因上之推論使其不淨。那麼,之所以産生淨倒,是皆因被一切法的假相所惑。如人一樣,看似清淨,那知“從上至下,徹頭徹尾都是腐臭不淨,無有毫末是清淨的”。

  以上無常、苦、不淨叁點可括盡現實的真相。大師之所以與衆不同,以此說明現實的真相:是因一般人皆背覺合塵,耳目被塵境所蒙蔽故:大師則背塵合覺,以現實而論現實。

  B、現實的真性

  前現實的真相較爲膚淺,只要我們稍爲留心觀察,即可感知得到。此現實的真性,則是從深沈、不易察知的角度來說明現實。這也可歸納爲叁點說明之。

  l、業識變現。天地人物等宇宙萬有,世皆謂之自然,大師糾正之,故在《宗體論》中說:“自佛法上觀之,所謂自然者,即是“業果”而非自然。業果亦曰業報,或曰異熟因果。總而言之,遠之世界萬物,近之人類社會,統名之曰業果。”宇宙萬有是我們過去世所造之業因感招而有的果報,此哪裏是什麼自然呢

  從這點上可知,大師確實一針見血地道破現實的本質,爲現實平反,複現實之現實樣相。大師的思想依此即昭然若揭。

  現在有一問題尚須解決。過去業怎麼能到現在世來呢

  大師說:“有第八識的熏習持種,而第八識是非常非斷的相續,故現實的一切,皆是第八識所藏種子生起的現行。故業不管今昔遠近,只要遇緣即發。”綜上所說,自然即是我人的業果,而此業果則可以說是第八的一種潛能——種子的現行,故現實的一切可稱爲是“業識變現”。

  2、無性緣起。業識變現之理不爲世人所知,世人爲求知現實性之如何若柯,故有種種的假說臆斷,依假說臆斷而起執見。如上帝之創造萬物說,哲學上之本體論或實在論等,這些無非給現實作——種解釋;然而,現實何曾爲他們想像的那樣呢!那麼,現實是業識所變現,若再進問之,識業爲如何而變現此現實之萬有諸法呢

  大師曰:“現實諸法皆是無性緣起。”

  上面所舉的上帝創造說或本體論等思想主張,之所以是謬誤的妄見,在于他們沒有了解到世間一切的一切,皆是因緣和合所成,沒有一法非因緣和合所生;因不正解緣起,隨執著世間必有一最原始的東西,是構成現實世間一切的原因,也是現實的真現實者。顯然,這一主張是經不起現實的考驗和駁問的。簡單可以這樣說,假設事物有其終極構成因素存在,此因素即非從它法而生;可事實上,此法于現實世界中是找不到的。正因爲此實在體之非存在,我們即稱爲無性。所以,現實的真性即就是無性緣起。

  3,無我寂滅。這裏所說之我,是補特伽羅我和法我之稱。緣起緣生的現實世界,在這世界巾去尋找一個實實在在的我或實實在的法,是徒然顛倒的妄舉。既然法的生起是因緣所生,由因緣所決定,那麼,于因緣未和合之前,是否有此法的存在呢

  顯然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因緣和合,此法亦是不真實的。然我們平時之所以言其存在者,實則只是因緣和合所生假相如何若何的假名而已,沒有它的真實性。依此義,我們假名說此法生了, 彼法滅了,或此法是存在的,彼法是非存在的。所以,現實世界中沒有一個實在的我法存在,此無我性即是現實的真性。

  因無我是現實的真性,所以,若再深一層去了解現實的真性實質,那麼,不生不滅的“寂滅性”即是真現實之如買;性。大師爲證明此,引《心經》爲據,經雲: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可知大師這一思想是有依有報的,而不是信口開河的瞎說。

  業識變現,無性緣起與無我寂滅的現實真性,實非凡愚能知。大師覺之在前,以先覺覺後覺的菩薩心行,于《真現實論》中爲我們開顯出來,導引迷情出無明坑,早證無生。今天我們紀念大師誕生一百周年,應如何緬懷大師一生的偉績呢

  學者因思之!思之!!

  C、時、空、數的實性

  時間,空間和數是現實生活首先接觸的叁個範疇,是我們認識世界之所以能構成認識最主要,必不可少的東西,離開任何一個,我們將茫然無著,不成認識,更無法把我們的知識、思想傳遞給他人。所以有必要探討太虛大師對時間,空間…

《太虛大師真現實之現實主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