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道光辉 修行二▪P2

  ..续本文上一页事无碍、游戏三昧、挥洒自如。

  人之苦恼轮回与解脱成佛的关键在于心性的认识上,故此明心见性也就是关键之关键。

  如何念佛、静坐证三昧?

  念佛、静坐者须了知诸法如幻,莫被境转。凡有境相当明空性无相之理,无有执著爱恶之妄念,当下安住无分别清净之觉性,念念佛念,分明如斯。乃至行住坐卧四威仪皆明了洞达,如此方契弥陀之本心、诸佛之妙理,功夫纯熟,自证三昧。切忌执著境相,分别爱恶,颠倒忘却本心,狂妄不知究竟,如此则南辕北辙,永无宁日矣!

  观自在

  生灭非真实相,故说无生灭,无生灭非有一个实在的无生灭,无生灭乃是指生灭的事相不真实,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独立非因缘的东西在生灭,故说无有生灭,也即不生不灭,非外道的永恒存在一个实在的不变东西,若非说要不变的话,那么生灭的当下即无生灭的现象即是不变的真理。悟此者当下看破放下,即身心无束缚、大自在而无苦恼矣!当下业习不断,则得经常如此观照、观察、明了,不论身心概念乃至宇宙万事万物种种现象总是刹那生灭变异,总是因缘作用,执著当下实在的、不变的、独一的妄想本是谬误可笑、可怜的。当下觉醒、当下如如、当下清净,此三为一,当下涅槃,当下放下。妄执一起,当下看破,当下放下,当下清凉。如此练习,如此薰修,久之久之,功夫纯熟,自然而然,毕竟无碍而大自在,大解脱矣!当下看破即是智慧,当下放下即清凉,智慧清凉,无忧恼的觉醒;无迷惑不安之心地,即摆脱业力习惯之束缚,不于身心世界起执著分别烦恼痛苦,当下即脱轮回之业力牵引,远离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之束缚,当下如此肯定,当下如此坚决看破放下,则大善根者矣!如此觉醒无迷,不被境所忧恼之心即是佛心,也即本性之无苦状态,如此观照,渐转造口业之心为慈悲爱语,如此观照渐转不净之行为清净佛子行,因明无我、空性,即须无住假相,与法相应,方真无迷矣!若然身口意三业不懂于污染中回转合于正道(正念、正知、正见等),则不名看破放下。六祖曰:“迷者口说,悟者心行。”故此,真看破放下者即真悟本然真相、无我空相、不住色(物质)、声(声音)、香(香臭)、味(味道)、触(触受)、法(法尘、概念、名相)等而再起执著分别,不重造轮回痛苦之业力,而是生清净心、觉慧心、空明心,行清净行、慈悲行、智慧行;说清净语、慈悲语、智慧语矣!如此三业清净,毕竟成佛矣!如此洒脱自在,解脱无碍矣!如此则转业力轮回苦海,为清净不可思议佛国矣!若然三业未转,终是生死路上凡夫,纵然说得口沫横飞,只不过煮沙成饭,无有是处。未脱业力、未破业力、被业力所缚、不得自在而轮回苦恼,则也可怜!真心如然,无诸戏论,开口则错,动念即乖,老实修行,无甚便宜,本来如此,无须拟议!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学会舍弃。舍弃名,舍弃利;舍弃生,舍弃死;舍弃是,舍弃非;舍弃得,舍弃失;舍弃执著,舍弃分别;舍弃在意别人的称赞,舍弃在意别人的讥笑;舍弃在意别人的毁谤,舍弃在意别人的欣赏;舍弃各种美、丑、善、恶乃至身心世界、种种欲望贪恋。“舍弃”就是“放下”,放不下就是看不破,看不破无常苦空、缘起无我,则无正见、正念的生起,必须当下学会观照,学会放下、舍弃所有的“在意”,与真理相应,直到一丝不挂。若还有贪恋、挂碍,绝对不能获得大自由、大自在、大解脱,毫无保留,全部放下,通通放下,连放下也放下,那就出轮回、了生死了,大自在、大自由;若还有一丝一毫纠缠不清,那还得好好提起正见正念观照,直到执著全无,狂心死绝,方许你大活、涅槃。内自身心、外洎世界皆是无常、无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吽!

  为了得到什么而修行,你将只会痛苦;唯有无得、无求,只有放下才是无苦的。烦恼犹如火焰,越想得到什么,就如火上添油,烦恼的火焰只能越烧越旺。只有釜底抽薪,火焰熄灭,自然清凉自在了。

  为得到而高兴,为失去而哭泣,都是一种痛苦,因为你的心被这些得失束缚住了,好好思维吧!为好话而高兴,为坏话而不高兴也是一种痛苦,“在意”变成你心灵的绳索,捆住了你的自由,你将患得患失,不得安宁了。当你在等待、渴望、联想、意愿中的时候,你的心已无数次地煎熬、轮回了。愚痴啊,放下吧!这就是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呀,观照到了吗?

  专注的心能带来平静、安详、和平、安定、坦然、智慧,明白无常、缘起性空的真理,然后放下凡情俗见的执著、分别,专注当下的行为举止——吃饭时专注地吃饭,行走时专注地行走,禅坐时专注于呼吸(禅坐),躺下时专注于躺下,说话时专注于说话。让心保持明晰、觉醒而不迷惑于凡情俗见,以真理的心为主,明白当下在做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什么,顺其自然、轻松地面对一切。即使妄念生起,也不惊不慌,只要知道妄念乃是无常、缘起性空,不执著、不追随就可以了,放下妄念,继续保持专注的心面对一切,慢慢地心将不再急躁不安,妄念越来越少,偶尔生起,也能很快觉醒其无常、缘起,放下、继续专注,心将越来越柔和、清净、安宁、平和、安定、智慧、慈悲、澄明!继续修行,直到完全断除烦恼痛苦,断除乐、苦、麻木的执著,根绝三界轮回恶因,成就无妄解脱。

  

  好好观照,保持觉醒无迷惑的专注,乃至于能够在起心动念,一切微细的行为上观照,正念分明……

  修行一定得在善知识的指导下才行,即使是一位出家的比丘也必须在善知识的指导下学习。真正具足坚固无妄的正见正念,清净的戒律,乃至于修行的次序、方法、目的都丝毫无差,而且必须明白出现偏差的时候如何对治,。他完全清楚如何对治烦恼、痛苦,切断烦恼、痛苦,熄灭烦恼、痛苦,制止烦恼、痛苦的善法正念应该如何观照,而且能成功地观照,远离当下的不正见、不正念。他应该以断贪、嗔、痴、慢、疑、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目的,从心地上修行。他必须具足出离心、菩提心、缘起性空正见,不以追求神通怪异为目的,不以追求欲望、贪爱、名利为目的,断除得失、称讥、毁誉、苦乐的心必须非常坚定。他必须明白无常苦空、缘起无自性的法义真理,然后能够运用于时刻的修行中……总之,他必须具足正见正念的修习达五年以上,以真正的修行能够独立正住于世间,再无迷惑颠倒,能够具备正见、正念,自己修行,不出偏差,如此直到彻底证悟。这样他就可以教导众生了。不然是会误人子弟的,那是有过失的,。修行决不是读了几本书,听了一些开示就完成。理论与实践并不相等,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或说别人以为怎样,必须亲自真正以正见正念修行,直到以身作证,明白修行的真正过程,实践佛陀教法无有分毫差错方可以。

  比丘尚且得如此,更遑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乃至一切在家人了。

  修行者可以随时检查当下是否具足正念。比如有一个人、事、物是舒适、悦目的,你当下是否产生了舒适、悦目、贪爱、占有、忆想、联想、保持追逐的心?如果有,那么当下就失去正念了,苦恼已经孕育了,你忘失了无常、苦、无我(无有我和我所),忘记缘起性空的观照了。当一个人、事、物是丑陋、不舒适,你当下是否产生了丑陋、不舒适、讨厌、愤怒、嗔恨、排斥、忆想、联想、毁灭的心?如果有,那么当下就失去了正念了,苦恼已经发生了。你忘失了无常、苦、无我,忘记了缘起性空的观照了。其实只要以无所执著、放下的心去面对就可以了。珍惜缘份,但知一切随缘现起皆是幻化的,避免恶业生起,培养善业生起,断绝恶业于当下,保持善业继续不断。惜福培福,而知福也是无常,得失随缘,好好工作就可以了。当你当下认为拥有的某个人、事、物,具体如亲人、财产、家庭乃至自己的身体遭遇——病、坏了、死了、遗失、遭偷盗、损坏、破坏的时候,你的当下的心是怎样的呢?是难过、焦急、伤心、恐慌、沮丧、失望、绝望、悲惨、呼天抢地、怨恨、昏倒等等,还是随缘,依然自在、镇定、平常、不慌不乱呢?因为明白皆是无常缘份,根本不用伤心、悲哭,只要好好地面对、处理就可以了,知道缘起性空、无常无我、不急不躁、镇定从容地处理、面对就可以了。看得破、放得下才是正见正念具足。这样的事天天都有,小的鸡毛蒜皮,比如几句话、一个表情、态度、行为的得失;大的比如周遭的不测。假如具足正见正念,当下就可明白处处时时无不在显示无常、苦、无我、缘起的真相,没有什么值得计较、挂怀的。身心世界了无自性,一切无住,当下赤裸裸,毫无挂碍,本来自在!更有什么好说的?有什么值得烦恼痛苦的?当下放下本来解脱,有什么值得忧虑的?无所住修一切清净行,更无须患得患失,如此正念具足,修行自然上路了。

  面对身、心、世界乃至所有的一切人、事、物,要经常专心致志,精细深刻地观察其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的真相。若能时刻不忘地保持明察秋毫的心,那么迷惑、颠倒、烦恼、痛苦就会越来越少,解脱的心就会越来越强,信心也会越来越坚定,无明、贪爱、嗔恨的习气就会越来越淡,德、行、智慧、慈悲、定力就会慢慢增上了。注意时刻观照哦!

  要用深刻精微的佛法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要用粗浅表象的感官眼睛来看待事物,这样你就可以逐渐地远离迷惑颠倒了。当下二十四小时都安住在这样般若实相的观照力中,内至身心,外至世界,都明了无迷惑颠倒,那么心地的清净本然就会现前了。其实一切本来就如此地呈现的,只是你当下无明迷失罢了!

  不论好、坏、是、非、善、恶、舒服、痛苦、笑、哭、乐、悲、称赞、讥笑、得、失、毁谤、赞誉,还是荣、辱等等的发生,都要随时观照其无常、缘起空性,明了执著在意即起痛苦,即在假相上用心,即当下轮回生死,当下流转,十二因缘不断…

《正道光辉 修行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正道光辉 生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