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道光辉 修行二▪P4

  ..续本文上一页行,而且不得以求神奇怪异、欲望满足为目的,因为这些皆是无常、低级趣味的。修行者的目标应该是断生死轮回,证涅槃解脱,而了生脱死,出三界六道之流转,必须明白众生生死流转的原因在于认假为真,妄执贪、嗔、痴、慢、疑、我见、邪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真实,不明无常苦空、缘起无我的真理,故此才生死苦恼无有了期。故此修行人的真修实证乃是以真理为观照,断除贪、嗔、痴、慢、疑、种种不正见为过程,从而斩断生死根本,证涅槃寂静,后起大悲妙用度众生,圆满胜菩提。故此一切念佛、持咒、看话头、观呼吸、礼拜、读诵皆应明白此正见、正念,此是修行的根本。若不明白根本,妄求神奇怪异、欲望、长生等等,这些皆是世俗的贪欲作怪!岂有不出偏差的道理?此皆是愚痴不明真理,舍本逐末,增长无明轮回业力而已,焉能出离生死苦海?所谓欲升反堕,岂可不明察细思么?警惕自己落入世俗的贪嗔痴里吧!至于祥瑞感应、福报之事也只是方便而已,若贪恋追求执著放不下,那也是不究竟的,难出生死轮回之苦海的。究竟之处在断贪、嗔、痴、不正见,乃至无始习气、无明烦恼,证大无碍解脱自在,修行人不可不知;而持守戒律,正见、正念的观照,乃是必由的正道,舍此无它。所谓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乃是大成就的三种修行根本。

  总结修行的时候,不要妄求神奇怪异、欲望,更不要随神奇怪异、欲望,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坦然就可以了。不论发生什么或没发生什么都是无常的,不要再生贪嗔痴,不要再继续造轮回业,好好提起正见正念就可以了。有境相是无常缘起,放下,提起正念;无境相不要求境相,不要好奇境相,明白无常缘起,放下,提起正念,这样就是修行的正路。生活也是如此,顺的、逆的,发生什么,没发生什么皆无常缘起,不执著,放下,提起正念,好好生活工作就可以了。

  当感受生起的时候,不论是苦的、乐的、麻木的(不苦不乐的),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不要加什么意愿、忆想、联想、贪爱、嗔恨,感受就是如此地呈现,以无贪、无嗔、清醒的观照来明白就可以了。它生起、存留、消逝,无常地变迁着。明白如此,淡然冷静,不执著,生起的自然会消失。因缘聚散,感受是无常的,不要无谓兴奋或沮丧,不为物喜,不为已悲,更不要麻木,保持觉醒,放下执著、分别,当下即是涅槃。假如加上“我”在苦、乐或麻木,假如加上心,或身在苦、乐、麻木,那么自由就被束缚了、困扰了。感受成了困扰、苦恼在滋生,请好好观照正思维之。唯有无所住,才是清净、解脱的,如此才跳出生死轮回、困扰。当下斩断生死之根本吧!在观照的过程,只要理智地保持明了就可以了。当感受生起知其生起、停留知其停留、消失知其消失,明白:哦,它为何生起?明白:哦,它如何不再生起?总之全过程要非常分明清楚,正见正念非常清晰,时刻观照,不被境转,不于缘起幻想中执著,不紧张、急躁,应轻松自然,从容、镇定。好好观照吧!

  修行八正道,远离邪魔外道,远离非真理的生活,远离魔罗的支配控制,成真正佛弟子,过圣贤清净真理的生活。圣弟子:

  一、正见:明白真理,明白圣谛,破除不符合真理的思想方式,确立坚固的对于真理的思想认识。

  二、正志:有正气浩然的理想、抱负和愿力,立志成就智慧、慈悲、德行具足的圣贤人格,尽此生乃至未来际决不动摇。立下大志,坚决远离欲望、愚痴、恶意、仇怨、伤害的一切行为,在此生乃至尽未来际,不成就决不停歇。三、正语:除了默默修行,听经闻法,谈论圣谛外,决心根除不实欺骗之语言,挑拨是非之语、唯恐天下不乱之语、恶毒伤人之语、花言巧语、不负责任之语、不认错改过之语、不诚实正直之语,乃至一切污言秽语、无用之废话、大话等等,决心以真诚、正直、谨慎、明因识果来说话,以关爱、包容、柔软、清净、积极、健康之语言来生活交谈。决不做无益自他的一切语言戏论,以佛弟子的清净语、梵行语、慈悲音、智慧声来表达一切需要表达的意思。

  四、正业:决心不做杀生害命之行为,不做偷盗抢劫之行为,不做邪淫之行为,不做无益身心之一切行为,不做无益社会、自他人生的一切行为。以慈悲、清净、智慧、明因识果的心来慈爱众生,布施爱心,救助苦难,济世助人。好好地用行为来体现佛陀的清净、慈悲、智慧,以觉悟的心来观照行动,不妄为、妄作造诸恶业。

  五、正命:以符合真理、利益自他的谋生方式来生活、工作,决不做坑蒙拐骗、害人害已害众生的工作。即使诱惑再大,也决不昧良心地去从事无益社会人生的工作。决不以贪、嗔、痴心去花言巧语地从事骗人、害人而谋取欲望满足的工作。决心淡泊清净、安份、如理如法地诚实工作。尽自己的劳动、符合公理良心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家人,誓死不出卖自己的良心和灵魂,以贤圣为榜样认真工作。六、正勤:圣弟子决心、努力、精勤、永不后退地断绝克服已生起的邪恶心理,克服、防止未生起的邪恶心理,决心努力、精勤不断地培养符合于真理的良善心理,维护保持已生起的一切符合真理的良善心理。立志改恶迁善净化身心,以达到圣贤的完美心理,尽此生乃至未来际,不成就决不停歇。

  七、正念:圣弟子应该随时随地地以符合真理的心来专注于修行,应该念念分明、投入得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来思维真理、观照真理,透过假相的迷惑来正念地观察实相,放下执著。坚决地祛除世俗间的贪、嗔、痴的烦恼,杜绝不正念,以无所住的心来面对一切。放下攀缘梦幻泡影的有为法,以坚定专注的修持和身、受、心、法的观照,明白修持,直到彻证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实相,证入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法界性。

  八、正定:圣弟子在修持中舍离一切执著分别,证入不可思议与诸佛无二无别的首楞严三昧,成就大圆满的涅槃,安住自性三昧不可思议的解脱。

  此修持八正道,尽此生乃至未来际决不退转,必定成就;此是诸佛圣贤之正道,舍此无它。唯有此心坚定立志成就佛道,才是真正圣弟子之发心,好好努力吧!

  禅修静坐之根基

  戒律:三皈五戒清净,乃至一切相应的戒清净。

  正信:明因识果,业力可畏,不以外道为希望。

  正见:离外道谬执。明缘起性空,一切法无我等圣谛。

  正念:专注分明。(详见八正道)

  目的明确:断惑、证真。即:为断除迷惑苦恼,证真如法性、涅槃解脱为目的,不求神奇怪异、欲望满足(权利名色)等。

  五调:

  调身:身体端正,不懈怠放逸,不紧张僵硬,自然轻松。

  调心:觉醒明了,不贪不嗔,不急不躁,安然坦然,屏息诸缘,不昏沉,不妄想,然后专注、无住。

  调息:顺其自然,柔和不强迫,放松,保持明了。

  调食:饮食适量,不过饿过饱,有节制。

  调睡:休息适量,以一般健康需要为准就可以了。

  如此修行可谓妥当。正如高楼大厦的地基,稳固与否关系到禅修是否成功。

  注:若修行中入定了:呼吸(气息)停,入于定中,不要慌乱,只要保持明白当下在定中就可,也不要执著定中之境,也不要以心等定,一切皆让其自然而然就可。入定并不是目的,应以定力的精纯观照无常苦空的事实,随时随地如此,待炉火纯青时,自然运用自如了。总之以无执、无住、无求、放下为原则,有所得皆是生灭,无住心方契涅槃。若护法者要让其出定,可用引馨于其耳边敲三下即可,切忌大喊大叫、推拖、哭喊。修行者最好在静处,在不影响人,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修习。真正证果或炉火纯青了则处处时时、行住坐卧皆定矣!觉照分明、如如不动此是后话,初修行者也不必妄想推测,水到渠成,真切修行,诚实谦虚,依止善知识引导就可以了。平时也可多读诵《大念处经》、《佛说八大人觉经》、《金刚经》、《心经》以启般若智慧,不走弯路、错路。修行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论任何境界、现象皆是缘起性空的,一切只不过是如此,无有什么好执著的。明白如此,平时则可无所住行一切善,以圆满菩萨四摄六度万行矣!

  若我们平时漫不经心、粗心大意,不认真负责任,浮泛于自以为是的聪明,那么修行时就不会专心致志于正念的观照了。养成习惯之后,就很容易妄想纷飞、躁动不安或怠惰昏沉了。这是一种心灵的慢性病,它会不知不觉地腐蚀、毁坏修行人的信念和行愿,障蔽戒定慧的成就。

  故此修行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专心致志,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件大小事,顺其自然地努力,也不要过份的僵硬、麻木和患得患失。

  应该轻松但不放逸,专注而不死板,努力而不僵化,放松而不怠惰,清醒而不昏沉,从容而不紧张,大度而不计较,开阔而不狭小,看破放下而不执著分别,镇定而不急躁,恬淡而不势利,稳当而不浮泛,知足而不攀缘……这样做的话,首先是自己受益,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修行就容易上路了。这样经常训练自己,观照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利益自己也利益别人,利益别人更利益自己,良性循环矣!

  以这样的心态为基础来修行禅坐是非常妥善、有益的,它将能顺利地提起正念,守住真心,容易修行不出偏差。为什么呢?不要忘记了:不论是内心的观照修行或者是外在的为人处事都同样是心态在起作用的,内外统一,修行自易得力。世间的良好人格、心态是所有诸佛菩萨罗汉圣贤成就的稳固根基。

  当修行者具备无妄无欺的目的和清净的戒行时,以正见正念来修行。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明察于专注,观照于呼吸,以轻松自然,不急躁放逸,慢慢地,呼吸自能由粗而细、柔、均、轻,身心也会由此而体会到寻(觉)、伺(观)、喜、乐、心一境性的平静,直到呼吸似乎停止,乃至入于近分定,或者初禅。这是没修行时很难体会的。但这些过程乃是刚开始的方便,执著于定境很容易走向四…

《正道光辉 修行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正道光辉 生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