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的临济禅师
德鸣
闽南佛学
一、生平简介及悟道因缘
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今河南)人,俗姓邢。幼负出尘之志,并以孝子闻名,及落发进具,便喜禅法。初在黄蘖会中,行业纯一,受黄蘖禅师和睦州道明禅师的接引而得开悟。可以从其开悟的公案中看出其拶念头的顿悟功行。外不放入,内不放出,走—卜绝路,而顿开了“原来黄蘖无多子”。无多子,就是说顿悟,是最极平常的意思。可是这正是般若了义语,乃世间诸案实相的秘要,亦即无上平等佛法。他之所以能道出“无多子”,主要与他平日的“行业纯一”是密切分不开的。由于经过“行业纯一”的锤炼,跳出炉子了,向大愚胁—F筑三掌,又向黄蘖面前打一掌,正是显出,掀倒须弥,踢翻地轴,倒转乾坤之气势。正如仰LU所说: “非但骑虎头,亦解把虎尾。”在这一念逼拶中已现无生法忍,顿超顿得一下子了脱了。以后临济宗提持的激箭似的顿悟功行,完全发轫于这一大悟因缘。
二、悟后的着力处
“师在僧堂里睡,蘖入堂见,以挂杖打板头一下。师举首,见是蘖,却又睡,蘖又打板头一下,却往上间。见首座坐禅,乃曰:“下间后生却坐禅,汝在这里妄想作么
”座曰:“这老汉作什么
”蘖又打板头下便去。”
这黄蘖打板头公案,具见临济入深密禅定,黄蘖第一次打板头,惊起也,济还在定中,蘖第二次再打板头,老婆心恳切再作惊起也;济能入定,蘖要教其起定,能起来也。正如仰山所言的“两采一赛”能起采也,两采一赛即在此处。以上这则公案,显示了临济大悟进——步的潜修,实为黄蘖所赞许。再看栽松公案;
“蘖曰:“深山里栽许多松树作什么
” 师曰:“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榜样。”道了。将锄头筑地三下。蘖曰: “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师又筑地三下,嘘一嘘,蘖曰:“吾宗到汝大兴于世。”
这则公案,其中含蓄了无尽的棒喝机用,固然代表禅行与劳动的结合。但更其重要的是“黄蘖不以临济已悟而放松考验,临济却更如一火焰似的触着便烧。”这表明,长明灯永远点起来,并昭示了临济蕴蓄的无上雷音行将震动了,这不仅表明了黄蘖对临济的信任,也说明了黄蘖不愧为伯乐,现在再看一则代饭头勘黄蘖的公案:
“黄蘖因入厨下, 问饭头“作什头曰:“拣众僧饭米。”蘖曰:“一顿吃多少
”头曰:“二石五。
蘖曰:“莫太多么
”头曰:“犹恐小在。” 蘖更打。头举似师, 师曰:“吾与汝勘这老汉。”才到侍立,蘖举前话,师曰:“饭头不会,请和尚代转一语。”蘖曰:“汝但举“”师曰: “莫太多
” 蘖曰: “来日更吃一顿。”师曰:“说什么来日,即今便吃。”随后打一掌。蘖曰: “这疯癫汉又来这里捋虎须。”师喝一喝,便出去。”
此则公案,代表临济大悟威光再现一次,再掌蘖,一喝,落落声光,俨然初悟时境界。举出这几个公案,说明临济悟道后在黄蘖会下的生活情况和与黄蘖的默契,处处表现出“立竿见影”,随处作主,不依他家作话,羽翼已健便可自在冲天飞去。后来,临济决定北归,于是有礼辞黄蘖的公案;
“后又辞蘖。蘖曰:“甚处来!”师曰:“不是河南,便归河北。” 蘖便打。师约往与一掌,蘖大笑,乃唤侍者:“将百丈先师禅机几菜来。”师曰:“侍者将火来!,蘖曰:“不然子但将去, 以后坐断天下人舌头去在。””
这是父子俩关於在传承大法关系上授受的情况。黄蘖将百丈用过的禅板几案,付给临济,这是一种禅道继承表信的作用。六祖以前阻祖相承的信物是袈裟,到了六祖置衣勿传,所以在临济看来只要资心相体信。这信物却无可重。故云“将火来””烧却;黄蘖用意却亲切周至地说:“子但将去,以后坐断天下人舌头去在。师资之间像如此授受的,自六祖曹溪以来说罕有,这正说明黄蘖临济师资道合,心心相印的无尽法喜。临济告辞黄蘖后,游方观风,历练禅道,充分显示了,奉黄蘖命,初到杭州勘辨径山,再参三峰,并与圆林禅师作一唱一合话,推其禅机本源与百丈大悟一公案,有相似处:
“百丈为马祖侍者。一日,随马祖行次, 见一群鸭子,祖曰“是什么
” 师曰: “是鸭子。”祖曰:“甚么去处也
”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百丈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 师于言有省。”
人常心念被对象吸弓1而失去本心,所以会忘记自己的存在。这则公案主旨在于告戒我们,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因为百丈迷失自己,所以马祖扭他的鼻子,并提醒他说:它并没有飞往任何地方。意即暗示他说,你说去那里,你不正是拥有自己吗
“到明化。化问:“来来去去作什么
”师曰:“只图踏破草鞋。”化云:“毕竟作幺生
”师云:“老汉,话头也不识
””
临济悟后游方观风,历练禅道说;“只图踏破草鞋;”其意能可谓洒落豪
放。说的只图踏破草鞋,岂别无禅意
实际上,临济到处挥动“吹毛剑”,向诸方大老试锋,锻炼自己,勘辨他人,并不是为游方而游方,这些言句和行动都不足以尽他的禅道,只偶然显露了一鳞半爪而已。诸方望风披靡,只见他凌空而去。若临济者,实般若慧之化:身,祖师禅之巨蘖也。
三、临济宗的建立
临济弘法时,正是禅学发展壮:大时期,由于他所施设的棒喝言句,以及接引众生的独到之法,故创立了禅宗的临济派。这是禅宗自菩提达摩六祖慧能起来,发展到最高峰的产物,吸取教承精美,传持佛慧命,高标顿悟功用,结合世间实际智度大道。
1、建立黄蘖宗旨
师后住镇州临济处,学侣云集。
“一日,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 “我欲于此建立黄蘖宗旨,汝且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 “和尚三日前说什么
”师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 “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么
” 师亦打。”
师济禅法机用,一棒一喝,一喝一喏,都从大般若中流出,高悬智镜,鉴照妍丑,辨别胡汉,杀活在手。《大般若经第十六分》云:“何谓般若波罗蜜多者,汝等当知,实无少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超过一切名言道故。此中智者,不可示现此名为智,不可示现此智所属,不可示现此智所由,不可示现此智所从……是故,智中无实智性,亦无实智住智性中,智与智性俱不可得。”此皆禅宗正令全提之境,特假立为向上一着,此即正法眼藏,亦即禅宗据以为由立之宗旨。临济此处所说建立黄蘖宗旨,是假借黄蘖宗风,实质上是重提般若正令,真透佛祖要机。临济证知黄蘖宗旨不可得,普化、克符亦证知临济宗旨不可得,工人同证实无所得,一点渗漏俱无。临济握般若正印,在自家证智分上是“石;火莫及电网通,但为随顺世间名言”。建立黄蘖旨,为的是勘验普化、克符所以说“汝且成褫我”。总之,临济一捧一喝言句,都为通达甚深般若之无上妙意,其目的贵在人直下顿悟。显示了临济宗:对于般若空性现观贵在顿悟的宗旨,此正是宗门下从上以来的传统。达摩以《楞伽》说《般若》;五祖、六祖则以无所得应金刚般若,马祖、百大即以棒喝机用显般若,到临济更发蹈历,大振宗风。
2、四料简
“至晚小参。曰: “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争。”克符问:“如何是伞人不夺境
”师曰:“照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须白如丝。”符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曰:“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处绝烟尘。”符曰: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师曰:“并汾绝信,独处一方。”符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师曰:“王登宝殿,野老讴歌。”符于言领旨。”
这个小参垂语,是临济接机,示教的方式,此即为“临济四料简”。用通俗的话来说,所谓夺人不夺境,意即告戒我们,当放假我,从戒定慧起修,从各种修法上起修。整个人在一片春意之中,因为每个人都赋有新的生机,放下之后,一个新的生命便重现。夺境不夺人,即放下一切尘世外境,天下无事。何事说有,但还有一个“生”,人境俱夺,人境均不能存在。看它是否还有,什么放不掉。入境俱不夺,即各安本位,语默动静体安然。正所谓“纵遇刀锋常坦坦,假境-毒药也闲闲”。有时二字正指接机之时,当话脱无执的分辨来机,夺与不夺全在临时应用,不假按排。接机首先当凭鉴觉深辨来风,知他是何根器
一经接处时,来者的心行和动机,更应分辨得透,临时决定夺与不夺。关于以根器断人,临济又尝示众曰:
“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人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 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著人力、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过了也。,学人若眼定动即没交涉,拟心即差, 动念即乖,有人解者不离目前。”
这段示众与四料互为关系,性质作用是一致的。四料简着重在分辨根器以示教,完全为了接机。不能行四料简者,开堂说法即有问题。临济说到学人到此,是没有着力处,是刁;通风的,没有次第;要见便直下更是,一瞬即近。所以他说:“学人若眼定即没交涉”,拟心动念相去远矣。所以在临济跟前的学人也须带一只参学眼。临济随机应时,设此四夺全系临时行令,辨机接物,是禅宗教学上的创作并非从现成模子里脱出。学人承此炉锤,直下会得,实不干他意识下的“寻思”。向上机当见他落处,超过一切名言, 智中无实智性,亦无实智住智性巾”,那堪摇唇鼓舌逐句告人。四夺中所云“人”,即指人我之人,学人主动方面的寻思。 “境”兼指事理境而言,所以森罗万象,凡圣同导寻思所缘境。若就勘验中下根器“便夺其境”…
《继往开来的临济禅师(德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