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继往开来的临济禅师(德鸣)▪P2

  ..续本文上一页的境,更是指学人死在诸方师家教学的言句或机用之下:子以夺去,有时也指理境为“法”。入境所包甚广,都是学人方便的事。 “夺”,即含有“逼拶”之力,夺刁;夺则是临济对机纵擒的手段。

  3、四照用

  “临济示众:“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 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仇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存同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是人,向未举以前,撩起更行,独较些子。”

  临济举此四照用,是根据学人的机器利顿,工夫浅深而临时施设的教学方法。这和上面谈过的四夺有类似之处。“照”指针对学人专心致力于古人的机境上而给以打失。“用”指针对学人自恃的见解而予拈去。照是夺其法,夺其境;“用”是夺其人,夺其见。照用先后,是一与一夺,照用同时是入境俱夺,逼使学人境又忘,悠然入于言前之句。唯“照用刁;同时,,与“入境俱不夺”更异。前者是对机学人和境上给予一种言句上妥贴安排,正是“少年会择龙门阵,垂老爱看稚子兵”,是从容教学的方法。在“入境俱不夺”的教学,在学人方面则是上根基。所渭“王登宝殿,野老驱歌”是一番葱葱郁郁升平气象。这两种四料简和临济另一则三种根器断验语录参看(见前“四料简”)更可体会到他的教学活用方法。四夺重点则在人与境,三种根器断人重点在境与法,四照用重点则在人与法。临济对某些学者,痛下键椎, “驱耕大之牛,夺饥人之食。”照用并施,入境俱夺,只有碰上“过量人”, “出格见解入”,临济便全身显露,全体作用。这里是“学人着力处不通风”,只有出格过量的人才能“向未举以前撩起便打”。只有这种师资相见,才称得起“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才会使临济“吐舌”喝“贼贼”,因爱他“智过君子”。

  4、无位真人

  “上堂:“赤肉团上有一个无位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着”时有僧出问:“何是无位真人!”师下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矢撅。”便归方丈”。

  临济假说一个无位真人,这与他说的“是你目前历历的勿一个形段孤明”之意相近。须知此宗“说似一物即不中”,人多不易会,且易发生错误。所以权设向上之“有”,借以假立悟门以接机,然却不能执著其有。当知“实无少法可名般若波罗密多”。此“无位真人”,非故意提出之事,从上佛祖莫不使出独特手段以显了此事而助发顿悟。此无位真人,如临济云:“约山僧见处,与释迦不别,每日多般用处,欠少甚么

  六神通光,未曾问歇,若能知是见得,即是一生无事人。”有的人以为顿悟,明空即为落空,不敢入此门来,终是徘徊门外。於是不得已向大众宣布,“须知有从上来事事分始得”(黄蘖语)。此无位真人即上来事事分。临济于是提持“无位真入”,随立随破皆契向上之旨,这正是他妙处。

  临济此处说的无位真人与别处说的“无依道人”是一,非言语文字所能诠,岂见闻觉知所能及,但可鉴觉下顿悟明了,亦不过知“有”而已,有实空义。此以彻法源底的大悟,洞明大法究竟纲领旨趣的般若波罗密多,尚有距离在,及当再求不断的大悟乃为佛祖真子。若以撞着五位真人,便为了当,即成耽误,不能掌握般若正印。全提佛祖正令者,实难说为大悟此事,遑谕荷担大事。无位真人,也是临济权示一种机境,从这种机境中突破机境,捉住全体。也须是出格见解入始得,否则又加上一重枷锁了。“无位真人是什么乾矢撅”正是扫荡这种机境。

  5、棒喝行今

  临济棒喝行令之妙,可从下列几则公案看出:

  “师见僧来,举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又有僧来,师亦举拂子,僧不顾,师亦打。 又有僧来参,师举拂子。僧曰“谢和尚指示。”师亦打。”

  这三僧来参,好似三颗明珠滚向水品宫,拂子举处各各知“有”。礼拜、顾、话、知垢尽也,果有光也。人人吃棒,是许可,也是鼓励,知“有”亦空义,合该再前进。再看下则公案:

  ““僧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喝: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亦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误,师便打。及曰: “大众!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于黄蘖先师处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如蒿枝拂子似。如今更思一顿,谁为下乎

  。时有僧出曰:“某甲下手。”师度与柱杖,僧拟,便打。”

  两僧问意相同,前一僧人得深,后一僧稍近些,经勘验都蒙印可。两僧问旨,正触动临济大悟因缘,回忆往事若新发于石硎。乃问大众说出他当日大悟的境况,此表达出的理境是非常豁朗,同时也极富于“人情味”。好个“三度被打,如蒿枝拂相似”,全仗“不避丧身失命”,到此境“如今更思一顿,谁为下手”,此语玲珑透彻而又情韵深互,堪披黄蘖深思,“更思一顿”,亦可表明临济禅于滞于悟境。“谁为下手”,倒是陷虎之机,难可超越,果然这僧一钓便上,被打服罪,棒喝行令有不得不行之令。看得透,使知棒头有眼:看不透,棒头指处花无数,总是撩乱人。

  以上是临济棒喝行令的五个具代表性的公案,从中可见他棒喝下生杀纵夺语脱无力,大机大用显示无馀,一线到底纯属般若威光,般若真照力透重围,以此手段彻底为人,此临济禅不可企及处。当之者,无不气绝而慧命独朗,无不情忘而正智得伸,棒喝逼拶,功高莫比。

  四、传法示灭

  临济传法示灭,是在咸通(唐懿宗年号)八年(公元867年)丁亥四月十日。

  将示灭,说传法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复问众曰:“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

  ”三僧出曰:“怎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曰:“以后有人问你,问他道什么

  ”僧便“喝”。师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逝。”

  临济示灭说此传法偈,真乃推出佛祖般若心藏,也是向学人“敲骨取髓痛下针锥”,末了逼拶一着。此偈贯穿了修证、般若、法身,解脱四个方面。 “沿流不止,世间法、佛法都尔,问如何

  ”,正是“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夹山语)“真照无边说似他”,即临济别处说的,“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一切境缘回换不得”之无价大宝。“离相离名人不禀”,缘生无自性之共般若也, “吹毛用了急须磨”,森罗万象触目菩提的不共般若也。握得不共般若的吹毛剑才能全体作用,不受人惑,;不受境惑,不与物拘,透说自在。但仍须珍惜,入尘入俗磨炼去。此偈是显豁而幽渺,悟与未悟,悟与大悟,皆可就地而识取。

  临济说偈已,复叮咛大众,“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僧毅然挺身而出,直下承诺,就事论事所亦常情。不意临济突然考三僧,“以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

  ”这一来好似满天星,不知说那一颗。一脑袋佛法禅道,管教百杂碎,三僧毕竟弄得出,一“喝”了之。这一·喝就不作一喝用,似在一喝之中突出一喝之处。一问一喝,啄碎用时,三僧这一喝,大似永嘉说的“狮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一般以为当可得临济。 “如是如是”之印嘱,那知临济不然,却说道“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此语一往观之好似不许三僧,实际应可三僧深堪传承。在这里,临济要拈却自己一脉建立的禅道,以之作进一步的示教,于此特假三僧貌似临济之喝而都灭之,提醒大众不得于老临济的一喝上立窠舀栽椿子。应同三僧的一喝上荐取自己,此正临济禅法长保青春活力之处。

  总观上说,临济前后二百六十余年间的一段时期,洋洋禅海实难观测。其后,子孙遍天下,代代有人闻,实为巾国禅宗史上极光辉绚烂时期,特别是临济禅师是中国禅宗继往开来的一代祖师。

  

  

《继往开来的临济禅师(德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