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诸佛,念佛心即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念佛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心三昧,而不是专慕西方净土。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禅宗影响极大,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统观龙树菩萨三个时期的佛学思想与实践,第二个时期是核心,《大智度论》是重点。我们从他的中期思想可以看出他早期和晚期思想的痕迹。龙树菩萨之所以在中国被尊为“八宗共祖”,主要也是就《大智度论》而言的。《大智度论》这部书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称其为研究印度佛学的百科全书。这部论与他前期和后期所造的论相比,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深理与广行相得益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从深度方面来说,《大智度论》以缘起性空的根本教义对摩诃般若波罗密进行了彻底探究。“大智度”是摩诃般若波罗密的意泽。摩诃即“大”,般若即“智”,波罗密即“度”。贯穿本论的主线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对摩诃般若波罗密既有专门的章节集中论述,又融合在每一卷的每一内容甚至每一句话的当中。离开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智度论》便失去了造论的目的和实践意义。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度众生出离苦海的宝筏,《论》在开篇的第一卷便明确指出“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在佛法的修证过程巾,如果没有摩诃般若波罗蜜作指导,就象盲人临渊一佯危险。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把摩阿般若波罗蜜比作六度的眼睛,军队的统帅,天上的日月,暗室的灯光,是我们修行人须臾不可或离的指南和利剑,只有摩诃般若波罗蜜才能帮助我们斩除烦恼。引导我们出离生死苦海,进入涅柴妙境。只有掌握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的真实意义,才算真正掌握佛法的真实意义。龙树菩萨根据《四阿含》的不同特征,立四种悉檀(Siddanta)贯摄一切佛法。在四悉檀中,第一义悉檀即摩诃般若波罗密。摩诃般若①《大智度论》卷四(《大正》二五·三九四)。波罗蜜即诸法实相、毕竟空、法性、法住、法界、真如、实际。摩诃般若波罗密不住一切法,但又不坏一切法;它破一切法的自性执,但又不坏一切法的因果规律。因此,如果用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智慧来观察一切法,它们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一切法在第一义谛中,本来清净,自性涅檠,不可破坏、不假修证。一切法义的假名安立,不是为论议,而是为了使三乘圣者如法修行,契入诸法实相—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智度论》卷100说:“菩萨有两种:—一者般若波罗蜜道;二者方便道。”这两种菩萨的关系如何呢
回答是:“方便即是智慧(般若),智慧淳净故变名方便。”①由此可见,般若是体,方便是般若所起的利他之用,就象真金与真金所打造的金饰一样。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道理,便掌握了深入《大智度论》甚深法藏的钥匙。对龙树菩萨关于摩诃般若波罗蜜的甚深理论有了一点初浅认识。
从广度来说,《大智度沦》包括印度佛教不同时期的思想。从发心起信到积集资粮如法修行,乃至成佛证果的所有修行法门。几乎全部包罗在内,基本上能够体现龙树菩萨以前的佛教总貌。另外,本论还涉及到印度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及其它方面的内容,提供了許多研究印度佛教的背景材料,堪称——部能够立体反应当时印度佛教状况的百科全书。
《大智度论》是《大品般若经》的释论,它的篇幅原有十万颂之巨,现存的百卷本是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缩译的。其结构可分成二个部分。前三十四卷为第一部分,是对《大品般若经》初品的释文,属全译本,内容包括1、缘起论2、如是我闻义3、婆伽婆义4、佛住王舍城义5、摩诃比丘僧义6、三众义7、菩萨义8、摩诃萨捶义9、菩萨功德10、十喻11、佛世界愿12、三昧王三昧13、放光14、现普身义15、十方诸菩萨来义16、舍利弗因缘17、六度18、三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19、八背舍、八胜处、八念、九想、九次第定、十想、十力、十一切处、十一智20、四无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21、六神通、十八空、四缘22、随喜回向,善根供养,到彼岸23、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蜜。如果按照这一规模译出,《大品般若经》有九十品,全论有三千卷之多,篇幅之长,令人难以卒读。为此从第二品起,只能择要译出。
第二部分为六十六卷,是由鸠摩罗什择要译出的,内容主要是以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察世出世间的一切法毕竟空。空不异一切法,一切法不异空。阐述大乘菩萨一切智的具体内容和修学方法、次第等。这一部分内容虽然是缩译的,但译者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他七岁随母奉佛,游学天竺,遍参名宿、博闻强记、通达梵、汉、西域等多种文字、誉满天下。其译文简洁明了,符合原著的宗旨,极受后世学者推崇。对他翻译的经典,几乎可以与原著同等看待。所以我们对《大智度论》后六十六卷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与前三十四卷一样重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后一部份内容对我国佛教各宗教各派的影响比前一部分还要大。
闽南佛学院从1985年恢复办学,到现在已陆续培养了三届本科毕业生。八年来,在各种因缘助合下,学院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盖起了新的教学大楼、太虚图书馆、法师楼、三栋学生楼、三栋僧舍和世界上现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禅堂、添置了各类图书数万册、购买了复印机、打字机、摄像机、录像机等教学器材、聘请海内外修学并重的高僧大德和学有专长的佛教学者来院任教或讲学,使闽南佛学院逐步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质量较高的一所佛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近300人。男、女二部分开教学,设有佛教养正院、佛学院预科和正科三个班级。每届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一批合格僧才,有的还远渡重洋到海外弘法。闽南佛学院对中国佛教事业的贡献,是教内教外有目共睹的。
今年,我们为了贯彻落实上海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一批高级弘法人才,决定成立研究部。通过严格的闭卷考试和品行考查,从第二、三届本科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了十一名研究生。其中有九名研究生在方兴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大智度论》的研究工作。在三年时间内,除了完成学院指定的写作任务和教学任务外,准备编辑出版一套《大智度论》研究丛书。书目包括:
1、《大智度论提要》
2、《大智度论故事集》
3、《大智度论的印度佛教史观》
4、《大智度论的佛学思想与实践》(分义理和修持两个部分出版)
5、《般若学辞典》
6、专题研究:①龙树菩萨的六度思想②印度佛教史地考证⑧《大智度论》流行本与敦煌本校勘④《大智度论》与《中论》的对比研究⑤印度古代哲学目录摘要索引⑥诸佛菩萨言论集⑦研究生毕业论文集
在方兴教授的指导和组织下,研究部第一本专著《大智度论提要》已经完稿,执笔人分别是
卷1一10 超敏
卷11一20 果利
卷2l—30 禅莲
卷31—4U 方兴
卷41—50 高铭
卷51—60 悟源
卷61—70 果清
卷71—80 戒斌
卷81—90 惟明
卷9l—100 心一
最后由方兴教授统稿、修改和定稿。由于在撰写过程中,反复讨论、互相修改,《提要》的质量很高,台湾圆光佛学院的法师和《慧炬》杂志社的编辑看了以后,都认为这部《提要》提出了《大智度论》的要点、重点和特点,对初学者有引津指迷的作用。看到青年学僧为法辛勤、成果斐然,故在此书出版之际乐为作序。
1993年10月于南普陀寺丈室
《大智度论》卷一提要
《缘起论》
《释初品如是我闻一时》
一、《缘起论》
龙树菩萨指出,释尊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原因,共有二十一种。
1、为弥勒等未来菩萨说。
2、为念佛三昧得增益故说。
3、为诸天说。
4、为断众生疑结故说。
5、为现最妙功德,出大神力。
6、为显佛神德无量,三界特尊。
7、为令人信受十力、四无所畏功德。
8、为令众生欢喜故,佛言:汝等应生大喜!何以故
一切众生入邪见绸,为异学恶师所惑,我於一切恶师邪绸中得出。十力大师,难可值见,汝今已遇,我随时开发三十七品诸深法藏,恣汝探取。
9、为治众生结使诸病。
10、为显佛身无量。
11、为随顺世法。
12、为拔二边,令入中道。有人应可度者,或堕二边;或以无智故,但求身乐;或有为道故,修著苦行。如是人等,於第一义中,失涅槃正道。佛欲拔此二边,令入中道,故说此经。
13、为分别生身、法身供养果报。
14、为说辑跋致、阿辑跋致相。
15、为说魔幻、魔伪、魔事。
16、为供养般若波罗蜜因缘及传授三乘记莂。
17、为说第一义悉檀相。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是义甚深,难见难解,为说是义,故宣此经。
18、为导引大论议师利根人等。
19、为说诸法实相。 20、为说无诤处。
21、为说种种法门。
二、《释初品中如是我闻一时》
1、如是:《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是者,即是信也。“如是”即是解释经的开头,属於信成就,大致可从七点加以诠释:(1)信心清净,能入佛法。(2)信心具足,能入宝山,自在所取。(3)凭借信力,可入深远佛法。(4)心善直信,可以明解诸法。(5)诸利根本,信为大力。(6)佛於般若波罗蜜,不念不倚。(
)示无诤法。“以是故,诸佛经初称如是。”
2、我:诸佛弟子,不倚不…
《大智度论提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