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諸佛,念佛心即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念佛的目的是爲了達到一心叁昧,而不是專慕西方淨土。這一思想對後來的禅宗影響極大,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統觀龍樹菩薩叁個時期的佛學思想與實踐,第二個時期是核心,《大智度論》是重點。我們從他的中期思想可以看出他早期和晚期思想的痕迹。龍樹菩薩之所以在中國被尊爲“八宗共祖”,主要也是就《大智度論》而言的。《大智度論》這部書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人稱其爲研究印度佛學的百科全書。這部論與他前期和後期所造的論相比,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深理與廣行相得益彰,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從深度方面來說,《大智度論》以緣起性空的根本教義對摩诃般若波羅密進行了徹底探究。“大智度”是摩诃般若波羅密的意澤。摩诃即“大”,般若即“智”,波羅密即“度”。貫穿本論的主線即摩诃般若波羅蜜。對摩诃般若波羅密既有專門的章節集中論述,又融合在每一卷的每一內容甚至每一句話的當中。離開了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智度論》便失去了造論的目的和實踐意義。摩诃般若波羅密是度衆生出離苦海的寶筏,《論》在開篇的第一卷便明確指出“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智爲能度”,在佛法的修證過程巾,如果沒有摩诃般若波羅蜜作指導,就象盲人臨淵一佯危險。在《大智度論》中,龍樹菩薩把摩阿般若波羅蜜比作六度的眼睛,軍隊的統帥,天上的日月,暗室的燈光,是我們修行人須臾不可或離的指南和利劍,只有摩诃般若波羅蜜才能幫助我們斬除煩惱。引導我們出離生死苦海,進入涅柴妙境。只有掌握了摩诃般若波羅蜜的真實意義,才算真正掌握佛法的真實意義。龍樹菩薩根據《四阿含》的不同特征,立四種悉檀(Siddanta)貫攝一切佛法。在四悉檀中,第一義悉檀即摩诃般若波羅密。摩诃般若①《大智度論》卷四(《大正》二五·叁九四)。波羅蜜即諸法實相、畢竟空、法性、法住、法界、真如、實際。摩诃般若波羅密不住一切法,但又不壞一切法;它破一切法的自性執,但又不壞一切法的因果規律。因此,如果用摩诃般若波羅蜜甚深智慧來觀察一切法,它們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一切法在第一義谛中,本來清淨,自性涅檠,不可破壞、不假修證。一切法義的假名安立,不是爲論議,而是爲了使叁乘聖者如法修行,契入諸法實相—一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智度論》卷100說:“菩薩有兩種:—一者般若波羅蜜道;二者方便道。”這兩種菩薩的關系如何呢
回答是:“方便即是智慧(般若),智慧淳淨故變名方便。”①由此可見,般若是體,方便是般若所起的利他之用,就象真金與真金所打造的金飾一樣。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一道理,便掌握了深入《大智度論》甚深法藏的鑰匙。對龍樹菩薩關于摩诃般若波羅蜜的甚深理論有了一點初淺認識。
從廣度來說,《大智度淪》包括印度佛教不同時期的思想。從發心起信到積集資糧如法修行,乃至成佛證果的所有修行法門。幾乎全部包羅在內,基本上能夠體現龍樹菩薩以前的佛教總貌。另外,本論還涉及到印度曆史、地理、文化、藝術及其它方面的內容,提供了許多研究印度佛教的背景材料,堪稱——部能夠立體反應當時印度佛教狀況的百科全書。
《大智度論》是《大品般若經》的釋論,它的篇幅原有十萬頌之巨,現存的百卷本是鸠摩羅什叁藏法師縮譯的。其結構可分成二個部分。前叁十四卷爲第一部分,是對《大品般若經》初品的釋文,屬全譯本,內容包括1、緣起論2、如是我聞義3、婆伽婆義4、佛住王舍城義5、摩诃比丘僧義6、叁衆義7、菩薩義8、摩诃薩捶義9、菩薩功德10、十喻11、佛世界願12、叁昧王叁昧13、放光14、現普身義15、十方諸菩薩來義16、舍利弗因緣17、六度18、叁叁昧、四禅、四無量心、四無色定19、八背舍、八勝處、八念、九想、九次第定、十想、十力、十一切處、十一智20、四無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21、六神通、十八空、四緣22、隨喜回向,善根供養,到彼岸23、大慈大悲當習行般若波羅蜜。如果按照這一規模譯出,《大品般若經》有九十品,全論有叁千卷之多,篇幅之長,令人難以卒讀。爲此從第二品起,只能擇要譯出。
第二部分爲六十六卷,是由鸠摩羅什擇要譯出的,內容主要是以摩诃般若波羅蜜觀察世出世間的一切法畢竟空。空不異一切法,一切法不異空。闡述大乘菩薩一切智的具體內容和修學方法、次第等。這一部分內容雖然是縮譯的,但譯者鸠摩羅什叁藏法師是我國四大譯經家之一。他七歲隨母奉佛,遊學天竺,遍參名宿、博聞強記、通達梵、漢、西域等多種文字、譽滿天下。其譯文簡潔明了,符合原著的宗旨,極受後世學者推崇。對他翻譯的經典,幾乎可以與原著同等看待。所以我們對《大智度論》後六十六卷的內容是不可忽視的,與前叁十四卷一樣重要。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後一部份內容對我國佛教各宗教各派的影響比前一部分還要大。
閩南佛學院從1985年恢複辦學,到現在已陸續培養了叁屆本科畢業生。八年來,在各種因緣助合下,學院克服了許許多多困難,蓋起了新的教學大樓、太虛圖書館、法師樓、叁棟學生樓、叁棟僧舍和世界上現今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禅堂、添置了各類圖書數萬冊、購買了複印機、打字機、攝像機、錄像機等教學器材、聘請海內外修學並重的高僧大德和學有專長的佛教學者來院任教或講學,使閩南佛學院逐步成爲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質量較高的一所佛學院。現有在校學生近300人。男、女二部分開教學,設有佛教養正院、佛學院預科和正科叁個班級。每屆都要向全國各地輸送一批合格僧才,有的還遠渡重洋到海外弘法。閩南佛學院對中國佛教事業的貢獻,是教內教外有目共睹的。
今年,我們爲了貫徹落實上海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培養一批高級弘法人才,決定成立研究部。通過嚴格的閉卷考試和品行考查,從第二、叁屆本科畢業生中擇優錄取了十一名研究生。其中有九名研究生在方興教授的指導下從事《大智度論》的研究工作。在叁年時間內,除了完成學院指定的寫作任務和教學任務外,准備編輯出版一套《大智度論》研究叢書。書目包括:
1、《大智度論提要》
2、《大智度論故事集》
3、《大智度論的印度佛教史觀》
4、《大智度論的佛學思想與實踐》(分義理和修持兩個部分出版)
5、《般若學辭典》
6、專題研究:①龍樹菩薩的六度思想②印度佛教史地考證⑧《大智度論》流行本與敦煌本校勘④《大智度論》與《中論》的對比研究⑤印度古代哲學目錄摘要索引⑥諸佛菩薩言論集⑦研究生畢業論文集
在方興教授的指導和組織下,研究部第一本專著《大智度論提要》已經完稿,執筆人分別是
卷1一10 超敏
卷11一20 果利
卷2l—30 禅蓮
卷31—4U 方興
卷41—50 高銘
卷51—60 悟源
卷61—70 果清
卷71—80 戒斌
卷81—90 惟明
卷9l—100 心一
最後由方興教授統稿、修改和定稿。由于在撰寫過程中,反複討論、互相修改,《提要》的質量很高,臺灣圓光佛學院的法師和《慧炬》雜志社的編輯看了以後,都認爲這部《提要》提出了《大智度論》的要點、重點和特點,對初學者有引津指迷的作用。看到青年學僧爲法辛勤、成果斐然,故在此書出版之際樂爲作序。
1993年10月于南普陀寺丈室
《大智度論》卷一提要
《緣起論》
《釋初品如是我聞一時》
一、《緣起論》
龍樹菩薩指出,釋尊宣說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原因,共有二十一種。
1、爲彌勒等未來菩薩說。
2、爲念佛叁昧得增益故說。
3、爲諸天說。
4、爲斷衆生疑結故說。
5、爲現最妙功德,出大神力。
6、爲顯佛神德無量,叁界特尊。
7、爲令人信受十力、四無所畏功德。
8、爲令衆生歡喜故,佛言:汝等應生大喜!何以故
一切衆生入邪見綢,爲異學惡師所惑,我於一切惡師邪綢中得出。十力大師,難可值見,汝今已遇,我隨時開發叁十七品諸深法藏,恣汝探取。
9、爲治衆生結使諸病。
10、爲顯佛身無量。
11、爲隨順世法。
12、爲拔二邊,令入中道。有人應可度者,或墮二邊;或以無智故,但求身樂;或有爲道故,修著苦行。如是人等,於第一義中,失涅槃正道。佛欲拔此二邊,令入中道,故說此經。
13、爲分別生身、法身供養果報。
14、爲說輯跋致、阿輯跋致相。
15、爲說魔幻、魔僞、魔事。
16、爲供養般若波羅蜜因緣及傳授叁乘記莂。
17、爲說第一義悉檀相。有四種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爲人悉檀;叁者、對治悉檀;四者、第一義悉檀。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無相違背。一切語言道斷,心行處滅,遍無所依,不示諸法,無初、無中、無後,不盡、不壞,是名第一義悉檀。是義甚深,難見難解,爲說是義,故宣此經。
18、爲導引大論議師利根人等。
19、爲說諸法實相。 20、爲說無诤處。
21、爲說種種法門。
二、《釋初品中如是我聞一時》
1、如是:《論》曰: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智爲能度。如是者,即是信也。“如是”即是解釋經的開頭,屬於信成就,大致可從七點加以诠釋:(1)信心清淨,能入佛法。(2)信心具足,能入寶山,自在所取。(3)憑借信力,可入深遠佛法。(4)心善直信,可以明解諸法。(5)諸利根本,信爲大力。(6)佛於般若波羅蜜,不念不倚。(
)示無诤法。“以是故,諸佛經初稱如是。”
2、我:諸佛弟子,不倚不…
《大智度論提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