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尊师重道
田光烈讲述
通远记
前 言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福建莆田广化寺的方丈学诚法师,来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接田光烈先生去莆田南山广化寺福建佛学院讲学。因先生年老体弱,需要我照顾生活起居,因此我陪同一起去。早晨七点起程,中午二点到广化寺。午餐后,休息,下午学诚方丈带我们在寺内外参观殿堂及整个寺院庄严雄伟的建筑。
次日(星期二),即十二月一日起,每晚六至七点,给学僧讲一小时的开示。除学僧而外,方丈老师及常住全体成员都参加听讲。学僧作了记录,我也作记录。一共五夜,只讲了尊师重道四个字。六日(星期日)上午七,我又将平时在课堂上听闻先生讲课的笔记,补充在“记录”中,缀成此文。先生要我将此文置之座佑,勉我终身不忘尊师重道。不必示人。因今年十月十三日,先生去北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和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从十月十四日上午开始,二十一日下午结束。在会议期间。听赵朴初会长作关于《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的报告,和许多佛学院负责人的发言,都强调要整顿道风、学风,即尊师重道的问题。这个问题既然有现实意义,先生乃同意将此文公诸于世。
正 文
方丈、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今天有缘来学院与大家谈佛学,商量“大事”。佛学博大精深,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我想为大家谈一个老问题:即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祖国文化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各行各业都讲究尊师重道。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师,都有他们的道。庄子所谓“盗亦有道”。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为什么要尊师,就因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这话适用于各行各业。但我们都是佛门弟子,我们所谓的师和道,有特定的意义,与其他行业的师和道不同。为什么不同
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学共同探讨的问题。
尊师是为了重视所传的道,以道给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为我们解决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让我们踏上光明的大道。重要的是个“道”字,所以我们要谈先道。
道的意义很宽,就能、所相对而言,有时指“所”,有时指“能”,有时合“能所”而言道。中国古书上对道字的解释也有众多相似的意义。
就“所”言道,相似于客观规律。《前汉书·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中有像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大宗师》云:天道有情有信。”凡此皆就“所”而言道。
次就“能”而言。道。台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乘之国。又“引”也,《左传》隐公五年,“诸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又“从” 也。《山海经》:“风道北来。”凡此皆就“能”边而言道。佛经中言道,也是如此。
就“所”言道,道就是真理,玄奘法师认为真理就是真如。(参考拙著《玄奘哲学研究》八十一至八十五页),真如之体微妙,所谓“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绝。”
非任何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真如,在人为法身,在法为法界,是诸佛亲证的境内外界。有人认为“它超光速以上的境界,四维时空虚,三维空间实——三维是四维的衍化现象,佛教之祖释迦牟尼领略的一真法界。”便是数学上四维时空以上的世界(《慧学丛书》)四八六页)。这个世界为什么说是“一真世界”呢?因为它是唯一的、真实不虚的客观存在。宏观世界是现成的,不假修为造作的,有佛无佛,“法性常住”,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就是描绘这种境界。此种境界可叫涅槃、寂灭,皆就“所”边言也。
就“能”边言道,则有“对治”与“导引”等义。应病与药谓之对治。佛法重在对治,欧阳先生有云:“去妄在抉根株,在倾势力,必染种上中下转弱,方净种下中上转强,故其功夫在对治,瑜伽之教如是也……是故贪观不净,嗔观慈悲,痴观缘起,慢则析根,疑则数息,所谓初步五停心也。进则三十七菩提分至涅槃城,三三昧入涅槃门,此平通行之对治。四无量柔心,进而十度十地,而菩提得涅槃果,此大乘无上之对治也”。(《覆欧阳浚明书》)。是以就“能”边言,道的最高境界即无上菩提是也。
道之极致,就“所”边言为涅架:就“能”边言为菩提。“菩提涅架之谓佛”,佛即道,道即佛,学佛即学道,学道即学佛,二而一也。 ”
从六书的观点来分析,道字从“首”,从“走”。《说集文》道:首、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广韵》:“道,始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书、泰誓》:“予告汝群言之首。”首,要领也。首即头脑。头脑之中为“一”。《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易系辞下传》:“天下之动贞乎一。”意思是说最初分天地,成万物的道就建立在这个“一”上。这个“一”就是“要领”。“一”字之下是“自”。“自的客体即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即真理,充满宇宙的客观因果规律,非意言境,法尔如是,故曰自然。变化穷,其所证而常者,一理而已,顺理则占,故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自”的主体即心识之“自证分”。自证分为有漏法中至善之法,久久缘习,忽生无漏,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谓径路绝而风云通也。“此即随顺依处依之立引发因,能引发无漏法也。诸修道人皆恃此心,而于宗门唯一取用”(《内学杂著》二十一页)。“一”之上为两点“八”,这两点就是标表,标表很重要。有人比喻它是电视机上接收宇宙信息的天线,道字的左边为“走”(读音躇),是象形字,上为行,下为止,乍行乍止之意。止为定,行为慧,定慧双修,止观运行。这样便可以通过标表即天线,将弥漫于宇宙中之十方三世诸佛的各种功德(按:言各种者,因为佛的言教,只是表达方式之一。而表达非止言教。《楞咖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佛告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欺;或念刹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昧。是故言说非有性,有一切性。大慧见此世界蚊蚋虫蚁,是等众生无有言说,而各办事。”这一段话,就是后来禅宗各种公案,棒喝,话头,默照,种种传心方式的源泉。)接收到“乎”中,由种子而生现行,此之谓道,谓之主客一体天人合一。
盖佛法广大,无量无边。如无线电波弥漫太空,欲收听电台广播需凭藉收音机,调准频率即可收听。诸佛开垢识净识中之无漏功能,充满宇宙,诸佛所说(说非但语言,见上)之无漏道。如电台频率。众生修持之无漏行,即调准频率。调准频率即心与佛合,而与佛感应道交。总之,所谓道者,即接收法界中信息(正法),置于脑中(心识中),以定慧双修。止观并运等地前行慧而引(慧)入地。则见道也。
又复应知:一真法界充斥宇宙之无漏功能,为自内圣智所缘,是为佛境。故曰:菩提涅槃之渭佛。调准频率,即以方便为究竟,菩萨行二义。境为道之果,行为道之因,一入一切,则一法成佛,一切入一切,测法法成佛,因果之间,包含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道,约之不外戒定慧三学而已。三学从佛口生,从法化生,道即佛,佛即道。重佛必须重佛之道,重道即所以重佛。
这里还应该谈谈,印度大乘佛学主要有二宗:一为般若,一为瑜加,文殊宗般若,弥勒宗瑜伽,般若谈二谛,瑜伽谈三性,宗虽不同,其道则一。欧阳先生有云:“二谛遮执。三性全染,宗不同也。归结于真有。结果于涅架,彼云第一义谛,此云圆成实性,道无异也”(《辨二谛三性》)。所以学中观(般若)的说瑜咖不是了义,学瑜伽的说中观不是了义,“入主出奴”,都是不对。
以上我用“信息”二字,这是现代科学的术语,佛典中没有此种名相。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指事物的客观运动状态;一类指事物运动的表述。前者属于直接信息;后者属经过加工的间接信息。无论是直接信息或间接信息,它们都是一个社会的概念,是社会共享的人类一切知识、智慧以及客观现象提练出来的各种消息、报道的总和。它具有扩充性、压缩性、替代性、扩散性等特点。人们充分利用信息的这个特点,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思想理论向前发展。现代新兴气功科学(或人体科学)认为人类智慧的开发,或特异功能的出现,和信息有极大的关系,气功大师陈林峰说:如跳舞打拳,以前学三天也未必会。现在只要你告诉他一个舞蹈的名称,就能完整地跳出舞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宇宙间一切存在过的东西皆留下永恒的信息,这些信息以某种形式存在于浩瀚无边的空间,可以说宇宙空间是储存各种信息的大仓库。当练功练到一定程度腑细胞活力达到一定的能量(二九八万兆北兹),(《中国慧莲功》)一零二页,一九九三年三月长春出版社出版),脑波波长减少到一定单位时,就能自动处理来自宇宙的各种信息,这种处理,实际上是脑波与宇宙信息波长发生共振。当脑波与某一舞蹈或拳术的信息波同步后,脑神经便指挥人四肢作出相应的舞姿或拳姿动作。陈林峰大师现在可以处理宇宙中各种舞姿或拳资信息,慧莲功使他的脑波已达到足够处理舞姿或拳姿的能量,频率或波长……慧莲功使他获得某种特异功能。如能为千里之外的病人查病,能测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能查找地下矿藏,能寻若干年前产生事件的源由,能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叫人随之舞动,能用一种奇特的动作叫人身体陈病根除,能用数码或声音叫人身体
…
《谈尊师重道(田光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