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11)

  “法顺于如 觉性圆偏”法为什么顺于如呢?这个如就是不动,因为空无自性,所以它是如如不动,法本身是如如不动空无自性,觉性是圆偏,圆满周偏的“故知无我”“法住实际”实际就是不生不灭,法是安住在空性的不生不灭这才叫做实际不叫做幻化的缘起叫做幻化,空性是实际存在的,可是也没有形相。“灭诸戏论”戏论就是说所有的语言文字所有的形容,时间、空间这个都是幻化的戏论,灭诸戏论就是不可以在假相里打转,文章写的很好却无益于生死,于生死没有任何的帮忙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知道佛陀的伟大,实在是太了不起了,灭诸戏论“故知无我”。“法界一相 无前后际”前后际是人订的,在经典里面讲人因为无知没有办法了解开始,所以将一个无始做为假设的点,人的智慧不够也没办法了解未来尽未来际,所以又假设一个终点叫无终。法界一相就是无相的意思,没有前际没有后际其实就是现前一念而已,法界一相叫做绝对,绝对空相,绝对的空叫做法界一相,毕竟平等叫做法界一相,无前后际就是回归当下一念,也本不可得,叫做无前后际,“故知无我”。“如来藏中 本无起灭”我们的佛性当中没有所谓的生灭“故知无我”“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无人”相也是“无我”相“亦无我所有”加一个有,亦无我所有,有我就我所有,这个是我然后旁边四周的东西就是我所有的,譬如说有一个我洋房、汽车、老婆、儿女统统我所有的,我就是圆规里面的圆点,我所有,看你执着多强大用圆规画一圈那一圈的范围里面叫做我所有,由我做定点,其他统统叫做我所有,洋房,汽车,大楼,不动产,股票统统我所有的,众生的牢执不可破“我见障除”。如果我见障碍除掉了,“知解不生”就是这些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不要把它起心动念,不生就是不动念,知解不生就是看到外面的假相缘起知道它是空而不安立种种的是非、善恶、对立、执着、分别、颠倒统统放下就很好了“智慧觉性 得以开显”,知解不生就是这些知见不要产生,智慧觉性就得以开显就会发挥出来“忘己无我 得至虚无”放下一个自己,无我直到没有一点执着,完全知道这个是无我的,吃、住随缘。我们如果悟入了毕竟空性,了解了空无自性了解了无我,好处极多,你们的内心就“无忧无喜”有一句话你们听过吗?随缘自得性,无喜亦无忧。如果你随缘认识了本性就没有所谓的忧跟喜这个情绪的变化。一个人认识了我们清净的本性以后什么东西得到也不会喜,因为不是我们的,就是有人伤害我们也不必忧,也没有这个东西。有人用了千斤去对抗外面的,不过一个修行人四两,修行人保持一个如如不动,你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修行人忍耐得住而你却忍耐不住,功夫就差这个而已。受到很大的侮辱,攻击,伤害,他就忍得住你就忍耐不住,因为修行人内心里面都是充满着法的喜悦,不觉得委屈,世间没有冤枉,可能我前世没有学佛以前也是记者吧也是跟人家刁难也赚了不少黑钱,所以要受到一点委屈没什么关系,也许没有,可是成佛之道必定是要经过高考,一定要高考考试,看能不能通过,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换别人气得半死,换我们高兴的半死,这要看功夫对不对?所以说无忧无喜,内心只有没有智慧的人他不会有是非,大智慧的人听到是非笑一笑,修行人内心“无是无非”“无取无舍”世间没有什么好执着的,也没有什么好逃避的,有些问题你一定要面对它,就象生老病死,没什么好逃避的,也不必到哪一个地方去求仙药,对不对?没有什么药吃下去就能长生不老的,很多东西你都必须面对它,这个世间的东西不值得取也不必逃避。“无苦无乐”这苦是一种幻觉,如果我们用业报应该来还你会很舒服的,就象我欠钱能够还一点你是会觉得很舒服的,无苦也无所谓的乐,众生刺激当作是快乐,情绪的高低也叫做快乐。就是这样子而已,“无违无顺”违就是逆,违逆;顺就是顺从。哪一个叫做叛逆,哪一个叫做顺从,其实都是我们心的态度,如果你把逆境当作一种增上缘,把顺境当作喜舍的缘,那么什么都动摇不了我们的自性。“无胜无负“没有所谓的胜也没有所谓的负,别人要赢就让他赢,别人要让我们赢我们就随缘,如果我提早学佛我今天的色身就不需要这样子了,对不对?读书的时候有人就骂我矮冬瓜,我去练台拳道使自己勇猛,以后谁敢骂我矮冬瓜我就给他点颜色瞧瞧。就开始练拳,非常严格,我的个子又最矮,在对打的时候我速度是最快的,偷袭珍珠港,我的外号叫做山本五十六,专门擅长偷袭,每次踢都踢到别人不能踢到的地方,没办法我腿不够长,这个不能怪我啊,对不对?所以如果跟我对打别人都要穿一件护套免得被我踢中命根,没办法我身高就只有这么高,又有股乡下人的傻劲,够勇够狠,所以没有人敢跟我打,打时我象拼命三郎一样,有胜负的心,怕段位升不上去,打的自己全身都是病,练到自己的色身产生负面的作用,练到胜负心非常强烈。现在听闻佛法了,打什么?对不对?你脚还没拿起来人家子弹就到了,你怎么跟人家比?买枪比较快了,练什么也没有用,所以这个胜负的观念没有学佛的人非常可怕的,一句话你侮辱我我就要你的命。“无贪无嗔 无得无失”什么东西都不值得贪,一些事情也不值得愤怒,先了解这样子,再慢慢断这个习气,“无得无失”。“无憎”憎就是恨,“无爱”也无所谓的爱,都是缘起的幻相,“性自本来 清净无物 圆满具足”,我们内在的自性“光明朗照”,“不可自增”不可增也不可减,这些“缠绕造作”指外相的缘起法的一种执着,“迷昧迂曲”就是不直心,譬如说我们为了现实,他明明是不对,我们也要说:“哎呀,老板你干的好!”明明他欺负人家,还昧心说他很有正义感,众生就是这样子缠绕造作然后迷昧迂曲。不认识本心,为一点点蝇头小利甘愿说假话拍马屁,迂曲不真实。“即一切法 离一切相 唯即与离 二无所着”即就是面对,离就是超越。你要面对一切法同时也要超越一切相,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必须面对现实,即一切法就是你要面对现实,六根、六尘、六识,只要你是人就不可能离群独居,我们都必须跟整个社会人群当中互动微妙关系息息相关,即一切法,但是在面对一切法的当中应当离一切相,何以故?没有真实,幻化的东西,“唯即与离,二无所着”,面对它无所着,超越它也不能说我放下超越这个观点也不可以建立,我很超越,我比你更有智慧,我怎么样,认为我必须超越那也是一种执着,“能所双亡”。达到能攀缘的心,所攀缘的境界统统放下,那么“当处全真”,所以烦恼就是菩提,烦恼悟了本空菩提就显现,菩提迷了烦恼就显现。妄想心懂得观照,放下它妄想心就是真心不二,“如是方契 真空无我 唯有本心 荡然清净”荡然就是无存,不存一点丝毫的知见,如果我们了知没有人我“知无人我 则无贪欲”,你就不会去跟人比较得失,修行人没有得失的观念,没有增减的观念“不被束缚 谁受轮转”,简单讲我们要学习控制我们的情绪,这是现代人学佛最贴切的一句话,控制了我们的情绪就会慢慢了解佛是不情绪化的。“亦无身心 受彼生死”“菩萨通达 诸法性空 无我无法,并空亦遣”遣就是遣除,连空也一样遣除 。“俱空不生”俱空就是能空,所空也不生。能空的心、所空的境统统不动到一个念头叫做俱空。“忍可安住”这个忍可就是印证,印证了应无所住,安住就是无所住,印证了应无所住才是我们的清净心,了达了印证了应无所住的清净心显现,那么“空性圆明 成法解脱 三毒自灭”你不需要去灭它就自然灭“三界”就“自离”。简单讲放下贪、嗔、痴三界就自然跳出来了。

  十一、法空

   “法性不坏”法性是不生不灭,什么是法?觉悟是法“法是菩提”觉悟就是法;“法无所得”因为缘起,“法无戏论 法无行处”毕竟空、行要有所造作,远离生灭叫做无行处,远离缘起、放下缘起即空,所以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是没有造作的叫做法无行处,非因、非缘、非果;“法无取舍”取不得,舍不得,真正不生灭法,你取也取不来也舍也舍不掉,当体即空“法名寂灭”因为我们有妄想心才有烦恼,寂灭就是内心里面不安一点知见,不落入一点点的对立法,寂灭就是内心里面安静到极点,快乐舒服的如同到极乐世界那么清凉。寂灭旁边写:是真道场。这就是我们真正的道场。法名寂灭,寂灭名真道场,你要找道场吗?你要先找到这一颗寂灭的心,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寂灭的心,你就还没有找到真正的道场“法名无染”这个法是不染着的,“法名无相 法名无为 法不可住”“法亦不可 见闻觉知”这八个字要连起来一起念,不能分开解释,法亦不可 见闻觉知,不可以落入见闻觉知的知见,这六根把你绑死了,但是解脱还是这六根,你见一切相捆得死死的是这六根,但是你用观照的能力还是六根见一切相如如不动,六根就解脱。让我们束缚的是六根,让我们解脱的还是六根。同一心性,原一精明分做六和合,法也不可以落入六根的见闻觉知的知见。“诸法自性 本来寂静 于中不见”眼虽见无所见,“可说”虽说无可说,虽听无可听,因为都是空性,“不见一字 有其说处”因为不可得,“如是见者”这样子的观照、照见“是法实际”这个就是不生不灭的实际法,“一切众生 生死无性”就是没有实在的生死,众生都是虚妄的生,虚妄的死,贪生怕死,为什么?不明了世间宇宙的真理,所以生死还是空无自性的,没有实在的生也没有实在的死,但是虚妄生虚妄死,“本无生死 横计生死”因为有执着。“一切诸佛 本无自性”,“实”在也“无”一个“菩提”可求,因为我们本性具足觉性“亦无涅磐”涅磐是对生灭讲的,涅磐是不生不灭,也没有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诸佛亦无”所以人家要画佛像,师父,这个佛像画得很好,我说:好,来,你帮我画心中的…

《宇宙万有本体论(1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