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画不出来无相可得你怎么画呢?从何画起呢?智慧,觉性就是佛,你怎么画呢?诸佛也是没有的,“众生妄谓”有“菩提”有“涅磐”可得。“如是知者 名为发心 名为见道”。如果了解无生死、无涅磐、无菩提、无佛,永远平等究竟,这个就是见道。“名为觉者 性自本净”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若起一念的见解,就是知见“缠作佛见 便被佛障”着一个佛见被佛障,“作众生见 ,被众生障, 作中道见, 被中道障”本来是空无一物的东西哪有什么佛、众生、中道?这都是人类列出来的假相,“作凡走圣 作净做秽 尽成其障”,因为无相可得故。“于一切法 不住不着 不作有无”之见“即是见法”不作有见不作无见叫做不作有无,不作有见也不落入无见就是见法。“世出世间 染净依正”染的依报、正报,染法、净法、依报、正报。“有为无为 生死涅磐”或者是“蕴处界谛”蕴就是五蕴,处就是十二处,界就是十八界,谛就是四谛法,“三解脱门”叫做空、无相、无愿。无愿叫做无作法,没有造作,这三解脱法怎么样?“寂静远离”是寂静法远离,不管你是有为无为、生死涅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谛、三解脱、寂静远离法或者是“无常”法,或者是“不净”法,“色”法“心”法“诸法”最后一句“一切皆空”,一切都是幻化的缘起。“音声语言 文字章句 一切皆如”如就是空,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只是妄动,你心一动就有虚妄的东西,所以研究佛法只能造就一些伟大的学者而不能了脱生死的,这跟了生死是两码事。一个人怎么样才能了生死呢?一切佛法契入内心,长养德行,充满着真正的智慧,领纳一切的顺逆二境,内心的悲愿无穷,真正付诸行动,慈悲喜舍是名了生死。就是不读书也了生死,了生死跟文字,学者,教授,知名度没什么关系,诸位,你不认识字也没关系,要有德行,要有内在真正的功夫,德行。这样才能了脱生死,所以修行人要以德服人,而不是在文章里面打转“文字性离 无文字相”“般若空故 一切法性 本来无住 法同法性”,一切法同于不生不灭的法性,用一个比喻“犹如虚空“不管你的“名言”、名相或者是言说“分别”心怎么样“假施设句”假施就是方便叫做假,假施设句,设也是假的,是假的把它建立,设句也是假的建立这个句子。“徧计所集”这是因为周徧计度,众生处处执着所集合起来,不得不用文字不得不用句子,“皆是应机”这个都是方便应众生的根机,“破执之具”这只是颇执着的工具,“从幻宣说”从缘起的如幻来宣说,“方便引导,非究竟法,闻诸名言,便随名言”“妄执假名,不了实义”这个就是众生,讲一个不生不灭,着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自己想象,他不晓得不生不灭是空性、觉性的,一种实际的证悟的功夫,是解脱的心境,而不只是在文字里面打转,所以一般众生闻诸名言,便随名言、妄执假名,不了实义,割舍不下,“徧计所执,不了幻化,名为法缚”,周徧计度然后不了解幻化,这个就是法的束缚,“诸法如梦,取幻分别”加一个若,若取幻,取这个幻化的分别之心,然后“起心动念”上面加三个字“不停的”,不停的起心动念,“能所心境”然后加一个“此”“皆是烦恼”,这四句一起解释,诸法如梦没有实体,取幻分别,如果你起了种种的幻化如梦的缘起法,然后产生分别心,然后又不停的起心动念,这个能所的心境,能是心,所是境,这个都是烦恼,一直不停的取舍不停的动念,“求大涅槃”,如果你求大涅槃,而“舍垢取净”那麻烦了,你认为”有得有证”这个也是”不脱对治”,就是没有摆脱,加两个字“能所”对治之心,还是没有摆脱能所对治的心,还是生死业,“皆是生死业”,这一句话再讲一遍,求大涅槃的心是不对的,舍垢取净的心也是不对的,你认为有得有证也不对,这个总是没有办法摆脱,能所对治之心,这个都是造生死业,所以求大涅槃即造生死业,就是这个道理,舍垢取净就是生死业,有得有证就是生死业,何以故?能所对治之心不离,不离能所对治之心统统叫做生死业,着有、着空、着苦、着乐,“执有执空,执苦执乐,执凡执圣,皆是执着”皆是执着。
七十四页倒数第三行,“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就是我们舍掉污垢的,然后起心去看那个清净的,还是取舍,虽净还是变成一个妄,因为妄的当体即空就是净,这个净才是真正的,当处寂灭才是真净,而不是舍垢看净,“沉空守寂,即是滞着”二乘人就度众生很辛苦。了解万法皆空就守住了,这个就好了,万缘放下了不必提起了,不必度众生了,也是滞着,“住于法相,为住世间,起念分别,从幻流转”这句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执着于世法之相,缘起之法的假相,这个就是住着世间,这个就是着于世间,我们若起念分别,就跟从着幻化的假相而流转,叫做从幻流转,跟从幻化的假相就流转了,“心行处有”我们的内心如果有一个有,一个实有,有就是法相,心行处若着一个法相的有,就是”生死业心”就造生死业,“心行处灭”我们当处发生当处寂灭,叫做心行处灭,如果我们的心造作、分别、颠倒、执着放下了,就是我们”常住”的”真心”修行就是要用这个常住的真心。
七十五页,“若起诸见,不见诸法,诸法实性,真如一体”“法无有比,无相待故,若有诸法,而得不动”这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用这个正确的心,哪一个心呢?若起诸见这一句是好的,这一句是表示说好的,如果你拥有这样子的看法,哪一种看法呢?不见诸法,那就是看到空,看到了诸法的实性,是真如一体,看到了法无有比,比就是对立,能所叫做比,阶级、渐次叫做比,法没有阶级没有渐次,没有对立没有能所,法无有比,绝对的空性是不生不灭的,无相待故,这不是对待法,若于诸法,而得不动,如果对这根尘识十八界,统统如如不动,“无法可得”当体即空,“则不为彰”什么都障碍不了你,你的心里面一点牵挂都没有,一点牵挂都没有,了无一物,“法本无法”法本来就无一切法,如果着一个无法”无法亦法”意思是说若着一个无法,这个名相也是着一个法,是这个意思,无法也是法,意思是说法本来就是无法可得,如果你把无法,动一个念头去执着,无法就变成了生灭的一个法,“即法离法”如果你能够面对一切法,当下离一切法,即法离法就是,若能即一切法当下离一切法,“无法不法”则无一法不是法,则无一法不是法,即法离法,无法不法,若能即一切法当下离一切法,就是超越放下的意思,则无一法不是法,哪里统统是空性的展现,哪里都是现实和超越的结合,“法无本性,法不自成”法是空无自性,法不自成,因为缘起故,相待而成条件所假立的,“因病设法”众生因为有毛病,所以就设了种种的法,“病愈法无”病好了法自然就没有,所以病愈法无,病好了,众生毛病好了心健康了,开采智慧如同佛的正知正见了,法就不需要用到了,法自然就没有,“迷者自缠”要是迷惑颠倒的人,就自己捆绑自己,“悟者无缚”悟道的人也没有谁绑住你,谁绑住你谁让你痛苦,还不是你自己,“忘机是佛”这个重要,中国有一句话很了不得,知机其神乎?知道动机的开始这个因就是佛,这个机就是指无明,动念的开始,知机其神乎?如果你知道最原始的因,你好像出神入化,你知道这个根本的因微细的因,追述根源,真的好像如神一般不可测,叫做知机其神乎,忘机是佛,机是什么?就是因,因就是什么?动念,因是什么,动念,就是无明,彻底放下无明就是佛,“分别”心就“是”着“魔”,“凡所有着,皆是虚妄,心外见法,名为外道”所以我们讲到这个妈祖出巡,十几万人然后绕境一个礼拜,我现在问你,你迎着妈祖很好心中有神,我们总是赞叹,绕境绕了七天走了七天,回来以后没有放下,内在的贪嗔痴又能如何呢?今年迎妈祖有进步吗?有进步就是人越来越多,烽炮放的愈来愈凶猛,再来四个总统级的候选人,就安排讲话,于我们生死呢?无有益哉,于我们的修行呢?无有益哉。绕境不要说七天,饶了七十天回来烦恼依旧,烦恼依旧,这个称外道,我们不是轻视拜神的,而是告诉我们,我们以前也是拜神的,拜神没办法解脱,没办法给我们彻底的觉悟的,我们从小就拜神,拜到现在几年了,是不是?活得不是贪嗔痴吗?争啊,对不对?还是一样没有用的,所以如果没有学佛,贵为总统也不懂得真理,在我们看来还是戏论,还是一样,不管你有多伟大,都是生灭的东西,所以以前的皇帝,还拜出家人为师,封为国师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国之君为什么还要拜出家人为师呢?还是没办法,他还是凡夫,对不对?一个三界外一个三界内的,所以说我们多么幸运,所以忘机是佛,分别是魔,凡所有着,皆是虚妄,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底下“一切时中,但学无心”无心就是放得下,任何时刻你就学这个就不得了,就学放下,受用无穷,寿夭穷通放下,你家死人也放下,火灾也放下,你家办什么喜事也放下,因为那个很快就过了,但学无心“念念无妄”就不着于虚妄的假相,“念念无为,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依倚就是依靠就是没有能所,他讲的很好听亦无依倚,也是不依靠,心是绝对独立的心性存在,不依靠任何的境界,他本身充满智慧,“不住不着”不执着也不着,不住不着“心如虚空,由慧度故”因为有大智慧故“证诸法空,二执不起”我执、法执不起,“二障随断”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对人生不了解叫做烦恼障,对宇宙不了解叫做所知障,烦恼障跟所知障随断。
七十六页“外不住境,内不住智”对外不执着境界,内也不执着自己是很有智慧,“外遗世界”遗就是放下,“内脱身心”就是不着,内在不着于身心,外面放舍这个世界,你这个样子的话内外都空。“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切种智,品种的种,智慧…
《宇宙万有本体论(1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