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13)▪P3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解脱,没有任何一个人绑住我们,只要我们动一个执著的念头,那个东西就会绑住我们,简单讲作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观念如果转不过来有的苦吃,别人的好意就会变成恶意,为什么?自己内在里面无明转不过来,他的烦恼。。。他始终往坏的一方面去偏,为什么,他没有见性,所以说本来就是解脱,本来就是清净,“毕竟平等,,没有高下”“一切世间,诸所有法,皆是菩提”。为什么,以清净心看这个世间所有的万法都是享受,都是清净妙明心中之物,我用清净心看,任何的变化都是清净的东西,我用清净心听,任何的这些攻击,毁谤,赞叹,都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清净心稳得住,守得住,菩提念自然就不死,不管千变万化的外在都不可能动摇那一颗不生不灭的菩提心,则一切世间诸所有法皆是菩提,就是菩提,“妙明真心,皆是真如”万法都是妙明的真心显现,万法都是真如,“一心妙性,性能现相”我们的内在如果悟到不可思议的清净妙性,这个清净妙性能够显现在相就是万法,一切法,这个相不只是指有形,无形的,也是指有为,无为的,但依名相所成立的染,净,真如这些都叫做相,有的语言相有的文字相,有的心相统统叫做相,内在的清净不可思议的毕竟空性的见性心,能够显现在万法的相上能够大用而不被粘着,“性能融相”,一个见性的人一定可以容纳万法缘起的假相,何以故,不真实的,“依体起妄”如果依照真心起了妄想的心,无生的本性就变做无明的生灭,就“无生而生”,本来是无生,因为缘起无自性就是在表达无生,这个很难体会,但是老参的人,慢慢去思维这个道理,就会体悟到无生的道理是什么,所以说我们依体起妄。依照这个真心起妄想心本来就无生了,只是因为动了一念无明把真心化作生灭法而生,变做有了生灭。“摄用归体”如果我们。。。这个用就是万用的体,体归一个体,如果摄这个万用回归到一个体性,虽然是生灭,但是却是无生,意思就是说当我们见缘起见到毕竟空的体就在当下,万法都是平等,“生而无生”虽生就是无生,你不必去寻找不必拐弯抹角回归现前,本自不生的一念,所以生就是无生,“本觉妙明,诸法所依”本觉妙明之心,诸法所依。“相虽万殊,其体本一”我们这一颗本觉的妙明之心是万法所依靠的,这是我们追求的达到最高的涅槃境界,相虽然有千差万别但是体是一,“清浊虽异”但是他是“湿性不二”这是指水的比喻,清水,浊水虽然不一样,但是它的湿性不二还是一样,“依一真如,而成诸法,”依照一个真如的心化做无量之法,那就随缘显现而成就诸法,“融会”了一切万法“诸法”把它探讨起来,“原”本就“一”个“真性”,“性德无尽”为什么讲无尽呢?它可以大用现前,无量的妙用现前,所以这个性德是无尽,“全在相中”相要表法,没有相没办法表法,是不是?譬如说我们内在的智慧,你说这个人怎么有智慧他一定要显现,是不是?怎么知道这个人有智慧呢?在处理事情当中我们看到,在说话当中我们看得到,在他行为,行动当中我们看得到,是这样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为什么?相表示性,性本来不可见,可是由缘起去显现出来,就是全在相中,譬如说宇宙万有有地水火风之性,可是那要看缘起,哪里缘起哪里就显现地水火风。底下,“会相归性,性相如如,”会合这一些万法的万相,归一个本性,所以我们就会了解性空相也是空本来是不二,性相如如就是性相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我们一个清净心就可以展现在一切的万法当中而不粘着,简单讲,一即一切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用一颗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而无所住于一切相,一切就是一个真性,一切就是万法,所以“于一切法,不见二相”什么叫不见二相?看到一切法他马上就透视它无自性不可得,他绝对不会迷惑颠倒,也许他现在会有感伤,可是速度很快就弥平了,底下,于一切法,不见二相,一切法没有看到对立,二相,一切法都是平等,“万有“是”平等“的,”“唯是一相”“性相一如”如就是空性,真如自性,性相其实都是同一个空性,“体用不二”依体可以起用,摄用可以归体,体用是不二的,依体可以起用,摄用可以归体,体用是不二的,“空相常遍”,为什么,空相如果不遍的话就不叫做空了,我们看过虚空什么时候有障碍吗?没有的,一个人悟到空相那就无障无碍了,空相常便“同于真际”真如本际,“差别之相,了不可得”如果说这样子还是体会不出来,很简单我把这盆花把它晒干,再把它用一把火火化,干了再用混合机打一打。这样就什么是白花,红花,不复存在,不复存在,相不可得,为什么要用破坏性的因为众生的直觉。讲经说法只有用这样的直觉,让你去感受,差别之相,是了不可得,一切都是妄想,颠倒跟执著,如果有这一层的透视,万法它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子,“唯心印心”只有心去印这个心,用一个绝对真如去印证一个绝对的真如,“似空合空”就相空来跟空合,其实空是绝对没有什么合不合,为什么?方便说,用这个绝对的心,印证这个绝对的心,用这个绝对的空来合这个绝对的空,绝对,为什么要用绝对呢?因为它没有对立,它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的东西,“寂照如如”寂,不管是静态,照,不管是动态,大用现前都是与空相应,如如不动,“动静无碍,无念可念”无念就是无分别之念,可念这个念当执著,没有分别之念可以执著,“念本”来就是“空故”,“无法可法”这个法不当做法,这个法当作形容,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去形容它,去雕刻它去道出所以然,何以故,万法它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是没有办法去形容也没有办法去讲出所以然。无法可法,无一法可以形容讲不出来。“法本寂故”法本来就是寂静就是无争,真正悟道的人是与世无争,你要赢就让你赢,为什么?他不落入对立的,法本来就是寂灭,所以当心熄灭的时候,熄灭,息掉这些贪嗔痴,灭掉这一些贪嗔痴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能够体悟到万法都是让你享用不尽的,有无尽的财富是让我们享用不尽的。所以,坐在座位底下的诸位,你们不晓得修无量百千万劫一下子碰到佛法了,你们碰到佛法就有机会解脱了。要碰不到佛法你没有机会解脱,完全没有机会,连法是什么,不知道,这个法要是没有佛陀开示谁能够开悟呢?对不对?如果今天我没有碰到佛法一定还是一样活得很痛苦的,所以我们到国外去看看众生相也是这样子,福利很好,无争,风景也很好,可是就是没有法,很可怜。底下,无法可法,没有一个法可以当作一种实体的东西来讲,法本来就是空,寂静,“本空本寂,应用亦空,法不见法”为什么应用亦空呢?因为现起种种的作用它还是空性,就像我们今天来说法诸位来听经当下还是空,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还是空,法不见法,没有一个能见也没有一个所见,法是绝对的空,没有能所叫做法不见法,这是站在眼睛的角度。底下“法不闻法,法不觉法。法不知法”这个见闻觉知是在告诉我们六根没有能所,用眼睛没有能见所见,用耳朵没有能闻所闻,这个觉第三个这个特别注意,这个觉不是佛的解释那个觉者,智者,佛之释意。在这里的觉要加一个字觉受,就是鼻舌身要去接触到它才有觉受,这个觉不能当作觉悟的觉,这个觉是指觉受,意思就是指感受,要碰触它才会有感受,譬如说鼻,这个烟没有碰到里面的黏膜,没有感受到香,臭,这个舌头没有触碰到酸甜苦辣,就尝不到觉受就没有。这个皮肤,触,色声香味触这个触,他碰到皮肤他才有感觉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觉是觉受的意思,不是觉悟的意思,所以法不觉法,如果你解释说法不觉悟法,就完了,意思就是说鼻舌身这个法这三个没有什么能尝所尝,能闻所闻,能触所触,这是指鼻舌身,法不知法这是指意根,跟我们这意根,意,没有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就是透过无明,根本无明,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的枝末无明。才有根身器界种子去讨论它,否则的话没有所谓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一尚不可得哪里有什么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那是因为透过无明所建立的唯识学,“空不入空”因为空是绝对的,绝对并没有来到绝对也不镶入绝对,譬如说我们把钻石镶进我们的环里面,耳环钻石镶进去这个有来把东西安进去,把小的东西安进去,大的坑洞里面镶进去,可是空它是绝对的,空是绝对不入于空。“寂不入寂”寂就是绝对,绝对的寂静叫做寂,绝对的寂静也绝对不入于绝对的寂静法,为什么?绝对就没有任何的相对,没有来去,没有生灭,没有任何的造作,“法性平等,亦无等者”亦无等就是也没有言说之平等相,你讲法性平等连平等这两个字都不可说,所以亦无等者,也没有一个平等之相可得,叫做法性是平等的,法性是毕竟空的平等相,但是也没有平等相可得,“本源不穷,戏论不减”本源中间加一个字“若”本源若不穷就是穷知了悟,本源就是我们这颗如来藏清净心如果不把它穷知了悟,我们这戏论则不减,戏论就是无益生死,统统叫做戏论,我们这一颗本源的心如果不开采出来穷悟了知,我们对生死的戏论没有帮忙的就无法灭掉,“毫理不尽”毫厘就是一点点,理就是知见,一点点的知见如果不铲除,还留一点点知见,因为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还留一点点知见不除掉,则“至道不显”至道就是如来藏心,就显现不出来,意思就是不可留有任何的知见,这个知见换我们现在一句比较接近的话来讲叫做观念,不可以在缘起法里面建立任何的对立的观念,譬如说染,净,圣,凡。天,地,男,女,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能建立种种的观念,这观念拿来用没有关系,拿来说不要执著也没有关系,照照相看一看留念但是不着也没关系,就是了知那都是空性,不能够在任何的缘起法里面安一个是非,善恶。任何的对立能所这就是我们的清净心的展现,看到非常恶劣…

《宇宙万有本体论(1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