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宇宙万有本体论(13)▪P6

  ..续本文上一页,真的很难做到这个,一个人做到如如不动,这个不是简单的,只有大家尽力而为,有的人说心里慈悲我们买几条蛇来文殊讲堂放生。哇,麻烦大了,真的,你不晓得以前就有人这样子。拿到我们南普陀去放生的 ,买那个毒蛇去放生, 他说我认为你们这边出家人都很有修行,他就不怕我们被咬死,真的。底下,任性自在,心恒寂静,“如如不动,保其勿失”所以我们现在学一个“守”字,守得住这个如如不动,要先用守的功夫,到最后连这个守都不必了,先守住如如不动的功夫。每天都是那么欢喜,照不离寂,智慧不离定,寂不离照,就是定力不离智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

  “十九,缚解从心,”你要束缚也是你的心,你要解开那个痛苦,也是你这一颗心,观念错误你就会束缚。要观念正确有无相,空,平等的心的正确的法你就解脱,了达诸法,如梦如幻,这些万法都是象梦想象幻化的,“无依无住”,无依就是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永远的依靠叫做无依。无住,不要不执著于任何的缘起的相,“无取无舍”,舍就是刻意的回避,有时候你一定要面对他,譬如说你已经结婚了,两个夫妻吵得很厉害,观念不一样,你想要逃避没办法,因为孩子已经三个了四个了,你一定要去舍弃他没有办法,你一定要面对他,要记住,师父跟你讲一句很有智慧的话。解决烦恼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你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世法,出世法你都一定用得到。我体悟了佛法二十多年,就是这一句是我自己体悟的,你打开任何的哲学,心理学,佛法,都没讲过这句话,这句话我体悟了二十几年,解决烦恼的办法就是采取行动,一定要面对它讲清楚。把事情观念贯通,观念化解于智慧,升华到佛的心灵慈悲喜舍。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些烦恼都是多余的。再恶的人,恶劣到极点的人,你都可以宽恕他,无取无舍,舍就是逃避,本来就没有缚,也本自就是解脱,如果能够“对境无心,”无心就是放得下,对一切万境统统放得下。嫁女儿也好自己年纪老化也好,健康不佳也好,都知道这个是幻灭的生灭的无常法,当下就是缘起无自性,也不需要在意,尽量照顾他,但是碰到了,你就非得接受不行。对境无心,八风吹不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有钱,衰就是没钱,毁:毁谤,誉就是称赞。讥就是讥谤,苦就是苦,乐就是心里欢喜。这是八风”不为所系,八法之风,不动如来。心不动即是如来叫做不动如来。“念念不住”,无所执著。即无系缚,也就没有办法捆绑着你,“直下无心”便是,加两个字,直下无心便是,这六个字是修行的根本。直下就是碰到什么事情你只要无心,不要再去思善,思恶。思对,思错,有很多事情是很无奈的你一定要去接受的,所以直下无心,不要再讨论了,再讨论就烦,因为再透过语言每一个人各执己见没办法解决事情,就用这个无心放下来处理事情,因为这个越讨论就会越烦,绳子越捆绑就会越紧。不必讨论你宽恕我,我宽恕你,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反而事情好处理,无心便是,“究竟解脱”。

  九十八页,着即烦恼,离即菩提,执著就有烦恼,离就是放下,它就是菩提,“成相即心,”成就是着,着相就有分别心,你对缘起法看不透,认为有一个相的存在,就是心就是分别心,“离相即佛”就是见到了佛性,佛就是我们的性,所以要成佛一定要见性,“离心”是“无境”,“离境”也是“无心”,为什么,心境是不二的,心跟境不能分开的,为什么,正报,依报,怎么能够离开,五蕴这个色法的色受想行识是不二的,身心是不二的,心境也是不二,离心是无境,离境也是无心,“缚从心缚”,束缚从心来束缚,一般观念突不破这就是束缚。解也是从心,彻底的透视观照就解脱了,“缚解从心”。有一个人我真的很赞叹他,一个居士,他的爸爸骑摩托车从田地骑出来,一下一个年轻人骑摩托车骑得非常快的撞死了,把他的爸爸撞死了,他的爸爸七十多岁了,这位居士是师父的徒弟,很有学佛,修学佛法相当的了不得,他也不责备这个年轻人,他说:事情碰到了,我们就要去接受,我不会跟你要求什么,不过你尽一点心力。这个年轻人还一直逃避,说不是他怎么样一直要摆脱,后来这个孩子的爸爸就出面,说:人家这么讲道理的一个人,我们实在感动,你还跟人家讲什么,就揍他了,我们这个居士还阻止他说:孩子不懂事情发生了,他说:你真了不起,你的爸爸被我的儿子骑摩托车撞死了,撞得头破血流都不吭一声,也不牢骚也不抱怨,他就合掌跟他讲,佛陀说这就是果报,因缘果报,碰到了,我哭有什么用,我求赔偿,也不能挽回父亲的命。也许是前世父亲欠你们,作这样的观想,后来他们全家都被这个居士感动统统学佛。所以我们有时候太过猛烈的苛责一个人,有时候反而没有办法在道业上下工夫,也没办法度众生。所以我就跟居士讲你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的,就凭你这样子的智慧。就凭你这样的仁慈,就凭你这样的透视,没有问题,撞死爸爸都不动一个恨都没有。他就是这样心静如水,很冷静,理性的处理。结果度了对方的全家,要碰到我,就不晓得了。。。。这要看当时的状况我是不会就这样装着若无其事。我要看他是不是有意或者是恶意的,如果是恶意的当然要给他一个教训,教训,如果是无心的这还可以原谅,我会看状况,法师处理事情我还是会看状况来处理,不会一概的去接受它,我不会这样子。但是我一定不会牢骚,抱怨,因为我会要求他赔一千万。为什么?我的心是好的下次你不敢了,对不对?你今天撞死我爸爸明天就可能撞死你爸爸,我的观念就是这样,我一定要给他一个惩处。发的也是慈悲心,你说我这样做不对吗?也对,法就是这么圆融,用硬的来也对用软的来还是对,这个年轻人很冲的你不给他惩罚,我告诉你放纵恶人。回光返照讲起来,我还是可以往生。一样是上品的,要教训,教训。底下,“缚从心缚,解从心解。缚解从心,非关余处“。不关其他的,“水清月现,心净佛显”太棒了,这八个字,“性觉妙明,清净本然。”我们的本性的觉悟不可思议的光明智慧本来就是清净的,清净本然,把这个本然放到前面去,一念那就更清楚了,“性觉妙明,本然清净”,本来就是清净的,“终日随缘,莫污自性”你整天随这个因缘但是不要起心动念去分别。但是悟道虽分别不做分别想,不要染污了清净自性。“心境一如”如就是空。心境是同一个空性。“正智朗然”,正知正见的智慧就清清楚楚的显现。“云为动作”,云就是言说。就是我们透过语言,为就是造作,动作就是行住坐卧。这个语言种种的造作行为,行住坐卧这个动作,“皆是菩提”,为什么?来自一颗清净的菩提心,“理极情忘”,要加几个字,无生之理穷极,极就是尽了,就是透彻的体悟到无生之道理,叫做理极。这个理是指无生空性的道理,一个人对无生空性的道理达到了究竟之处则情妄。则分别心他就统统放下,执著心统统放下,情就是凡夫之见,当一个人无生之理穷尽了,则凡夫的分别执著,颠倒之见,就统统放下,“菩提智慧,恒与法性,”就恒与诸法的空性。“相应相冥,”恒与种种的法性,相应相冥合。“了脱之术”就是了生脱死的方法,“唯有观心”把这个字麻烦你画两线,唯有观心,注意我们的观念,注意我们的正见,了生脱死的方法没有其他的,只有好好的观照这一颗心,保持正念守住无心,当下放下,“观心得悟,一切俱了”,如果观心了,开悟了,一切俱了,其无所住,本来就无所住。“无缚无脱,则为旷然”,一切俱了,如果一切都明了了,其,就是他的心,他的其心就无所住,这个心无缚也无脱,则为旷然,旷就是没有范畴,就是无相的意思。旷野就是没有边际没有涯,没有边际没有边涯。“其旷然者,乃为出离,三界之家”把胸量放大到虚空包容一切这个是出离三界之家,这个三界是指贪嗔痴。表法的是指贪嗔痴。实在的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所以三界有实有虚,所以说我们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不用,我们从以前的六道轮回到现在,已经不止三大阿僧祗劫了,我们已经无量无边了,你只要在今生今世碰到佛法,一念之间你就是成佛,一念之间回光返照我们就是佛,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功夫了,

  “二十,绵密不断”就是做功夫,要下一点功夫。“一切时中,不间不断。”一切时中要保持正念,是时时刻刻不间不断,“不杂用心,”象我就是一直念阿弥陀佛。妄想一来,佛号被打断了马上知道,我就是用这个来锻炼来观照,杂念杂用心一起来马上知道,念佛念到哪里去了,马上就观察到了,佛号被打断了再提起佛号,我都是用这个方式,来检查自己有没有间断。“不杂用心,不停迈进”,不停的前进,“终日吃饭,未咬粒米”咬就是执著,不着,这是表示空性之法,整天吃饭没有执著饭的好坏,这是禅宗讲空性的在事相上的表达,未咬粒米,就是从来没有咬到米,意思就是他与空相应了,也不着于米的味道了,“终日行路,未踏片地”为什么,行路的人是五蕴皆空,地也是缘起也是空,整天在走路,未踏片地就是形容空性,内外空,“视而未见,听而为闻”为什么,万法就是梦幻,虽有所见可是因为观照的心不间不断,不杂用心,他一直不停的迈进所以他视而不见,他的心不间不断不杂用心,所以听而未闻。他“忘餐失寝”。他一心一意的参究。“似救头燃”意思就是说今生今世这么幸运的听到佛法,万一这一念一息不来又落入三界怎么办。当然拼命的做功德,拼命的尽力拼命的修行,“放舍闲缘”闲就是熟。闲缘就是指外境之缘,这个闲缘就是指成熟的因缘,譬如说,打电动玩具,喜欢看电视,闲聊,这个都是你熟悉的外境,你要放弃那一些色声香味触法,你所熟悉的那一些外境,要先学习着放下,为什么?这些都与你生死无关,你开那么好的车你还是死,穿那么好的衣服还是死,…

《宇宙万有本体论(1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