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孙子的功课也大有进步;在家中地下室整理回收物时,也常闻到檀香味。服务,带来了无形的财富,如:家庭幸福、和谐、平安。
又,黄博浩,就读国小六年级时虽生活清寒,听到老师说每人一个月赞助一百元就可以盖一所大学,也发心将零用钱存入猪扑满。十多年后的今天,博浩无限感恩的说:“当初想存钱盖大学帮助别人,想不到自己竟然也能够上大学,甚至可以出国深造。”播种美好的因缘,带来了美好又有意义的人生。
佛光山不时的关怀社会,于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台湾超过700多所的学校受损,校园重建需要经费新台币300亿元以上。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率先响应“教育部”认养灾区学校重建的呼吁,认养了东势中科国小、中寮爽文国小、草屯平林国小等学校的重建工程。还有草屯富功国小、草屯国中、名间国中、台中大同国小等校区的部分工程,并协助数十所学校设备之修缮,以及提供27所学校营养午餐,捐赠9所学校炊具等,帮助灾区学童尽速复学。佛光山受到众人的护持,在条件准许下,也为社会尽微薄之力。所谓:取之于十方,用之于十方;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
(三)信众教育––从僧众到信众
佛光山的教育事业,是由教育僧众,扩展到培养信众,提升佛教徒的文化素养,让在家居士也能深入佛法,以之作为生命的活水。佛光山的信众教育有:都市佛学院、胜鬘书院、电视佛学院、佛光人间大学、台湾各县市社区大学、天眼网络佛学院等等。
1、都市佛学院:设立在大都会,使无法到佛学院就读的人,也有机会接受全盘而正规的佛学院教育。课程内容与一般佛学院相同,重在解行并重,只是课程较少,上课时间皆利用假日与晚间学习。寺院如同发电场,当人们感到精神没电时,便到寺院充电;寺院如同百货公司,到寺院寻求精神的食粮;寺院如同水力公司,到寺院洗涤、净化心灵,让人们有力气、有勇气再继续往前迈进。
2、胜鬘书院:世界是我们的学校。胜鬘书院于1994年9月正式创立。星云大师说:“佛法并非一定要在经本里或藏经楼上,若能处处用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间,无一不是佛法。”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胜鬘书院专为女性提供一个佛门的短期进修,透过云游、参学,学习佛法,增长见闻。行迹已走过欧洲、美加、东北亚,东南亚、新澳等地。
3、电视佛学院:“让家庭成为学校,客厅就是教室”,只要用心,处处都可以学习。电视佛学院帮助每一位视听者在家就能闻法,使佛法更加普及化。
4、佛光人间大学:佛光山落实“寺院学校化,学校寺院化”的理念,协助社会教化民众,目前与台湾各县市合办的社区大学。有:高雄人间大学、台南人间大学、台中市光大社区大学、彰化市社区大学、嘉义博爱社区大学、苗栗大明社区大学。
社区大学使得人们可以终身学习,不分学历,不分年龄。有各种课程:妇幼成长营、亲子成长营、青少年成长营、长青成长营、生命教育课程、人文艺术课程、学童课程、生活美学课程等等。
有位郭和豁先生为了取得博士学位长达7年日夜颠倒,完成学位后接任教职,巧遇学校体制改造,每日依旧疲于奔命,直到出现胸闷、胃痛、夜不成眠,赫然发现已患得忧郁症,并出现轻生自杀的念头。后来就医证实得忧郁症,便开始积极参与人群互动的活动,并选修“宗教与人生”、“中国禅宗”等社区大学课程,学习面对,学习放下。忧郁症逐渐改善,现已复原。严重忧郁症会有自杀倾向,郭先生借由参与活动,为人服务并在内心上重新调适,走出了忧郁症。可见,一般民众透过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与社会更加贴近、与时俱进。而在团体活动中,更能学习与人相处、为人服务,培养良好的美德及健康的心理。
5、天眼网络佛学院:网络,可以是工作联络、信件往来、查询资料、买生活用品的便捷平台;网络,已成为人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工具。天眼网络佛学院的设立,使人人也可以在网络学佛。课程内容含括:解门,人间佛教系列(经证等)、英文佛学、华严经、佛法概论等经典教义之研究及语文课程;行门,提供佛门活动讯息,如短期出家、八关斋戒、念佛、禅修、朝山等相关信息。另外,也提供世界各地佛学信息,以达到资源国际共享。
2007年5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学术交流考察团,35位硕博士生至佛光山参访,团长暨文化及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张雪松表示:“佛教的信仰藉由多元性的整体活动,深植于个体的内心深处。”佛光山提供一个天地,让人们可以学习各种的才艺、佛学、艺术、知识;透过活动,结交各阶层的朋友,扩展视野;藉由参与宗教活动,如:法会、拜忏、朝山,净化心灵,提升信仰层次。佛光山的各项事业、活动、出版品,都为度化各种有缘的众生,使人们可以得到好的观念,转识成智、转迷为悟,并让人们可以广结善缘。
(关于各单位内容,参考佛光山内部资料《佛光山四十周年特刊》及各单位简章等)
《佛光山文教事业考察报告(觉多)》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