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报喇嘛印务处或索根代会议批准,然后由扎仓全体会议宣布名次,举行学位授予仪式。被考取的学僧给寺庙的全体喇嘛供一顿饭,发放布施。
德勒格先生对内蒙古喇嘛的学位考试情况曾这样说过:“得到一个学位,除学经20年左右的艰苦努力外,最后还要花大笔钱财。新中国成立前,以银元计算,多者要花1—2万元,少者也要花2—3千元。有的用去一生积蓄,甚至负债累累。但在喇嘛教中,只要得到了高级学位,有了宗教地位和社会地位,成为上层喇嘛,则其身价百倍,前程无量。寺庙对获得学位的人量才、量资任用。有的富裕喇嘛,又有决心继续深造的,仍不满足于内蒙古地区的学位,还要到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等寺或拉萨三大寺继续深造,以获取“拉然巴”、“磋然巴”、“朵然巴”等学位,其身份更加显赫。特别是在拉萨三大寺中获得“拉然巴”学位者,回到内蒙古后,有可能取得呼毕勒干(转世者)资格。”〔20〕
(二)卓德巴扎仓
卓德巴扎仓(即密宗学部),是专门修习和研究藏传佛教密宗的学部。藏传佛教格鲁派虽然显密并重、显密兼修,按其先显后密的次第修行,但修习显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修成密宗。显宗是为大众设置的,而密宗是为少数有法器的人设置的。密宗在藏传佛教高深学问中地位很重要,与之相应,密宗教育在藏传佛教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卓德巴扎仓的学僧,以背诵经典、学习造像、绘图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模型为教程,念咒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密宗的讲习多侧重修行方面的内容,卓德巴扎仓以修习为主。密宗重修持,学僧接受专门教育,修习一些不允许向外人知道的密法,最后获得正果。卓德巴扎仓教规极为严格,戒律繁多。卓德巴扎仓主要教授密宗教义,广授法师之灌顶,教化善根弟子人密宗金刚乘门,立于成立解脱之道。
佛教有显宗、密宗之分,显宗是释迦牟尼佛(应身佛)所说的种种经典,密宗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直接所传的秘奥大法;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近佛,密宗重视传承、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显宗要人悟道,密宗要人修持;显宗典籍主要是经、律、戒、论,密宗除了经、律、戒、论以外,更有颂、赞、法、咒、仪轨、瑜伽、契印等;显宗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密宗除了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以外,尚需“观想”;学显宗,“若能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语即至佛地。”学密宗,必须随师传授,遵守严格仪轨,从初皈灌顶到金刚上师,都有一定的修习程序,不可越等强求。由此可知,显密二宗的不同。
参加卓德巴扎仓修行的喇嘛有两类:一是经过却伊拉扎仓修业的学僧,有的已取得格西学位,但为了在深造显宗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造密宗学,约有3—5年时间,可获得密宗学位;二是一般喇嘛,参加卓德巴扎仓修行必须从头学起,先学显宗理论、概要,然后专攻密宗教理,苦修苦练,经过严格考核才能升迁,以10—15年的努力可取得“阿然巴”学位。取得“阿然巴”学位的人,必须精通梵文、藏文和密宗学,能释咒法、善译经典。
1.主要经典
藏传佛教密宗经典浩瀚,在《甘珠尔》中收入密部经典有728部,在《丹珠尔》中收入各种经疏、仪轨、注释、成就法等3120部,约合100余万颂。卓德巴扎仓修习的主要经典有:《毗卢遮那成佛经》、《密集金刚根本经》、《大威德金刚根本经》、《胜乐金刚根本经》、《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金刚经》、《金刚顶经》、《菩提道炬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
(1)《毗卢遮那成佛经》,据说毗卢遮那佛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密主等讲述的经,主要阐述密宗的基本教义、各种仪轨、行法、供养密宗诸尊的方法、曼茶罗(设坛)、灌顶仪轨等。《毗卢遮那成佛经》的本续、经疏、注释等很多。
(2)《密集金刚根本经》,主要阐述对密集金刚本尊的供养方法、修行方法、曼荼罗(设坛)、灌顶仪轨等。
(3)《大威德金刚根本经》,主要阐述对大威德金刚本尊的供养方法、修行方法、曼荼罗(设坛)、灌顶仪轨等。
(4)《胜乐金刚根本经》,主要阐述对胜乐金刚本尊的供养方法、修行方法、曼荼罗(设坛)、灌顶仪轨等。
(5)《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主要阐述对密宗各本尊的供养方法、修行方法、曼荼罗(设坛)、灌顶仪轨等经典的本续、经疏、注释等。
(6)《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密宗所依据的基本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密宗教派的理论、教义、修行仪轨等。
(7)《金刚顶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五经》),也是密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详细论述了密宗的宗旨和独特的修行仪轨等。
(8)《菩提道炬论》,是古印度高深造诣的高僧阿底峡尊者的著作,主要是将一个佛教信徒从最初拜师学佛到最后修行成正果的整个过程中所应做的事情都详加罗列,让学佛者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沿着所说的阶梯逐步攀登。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炬论》中提出了修行下道士、中道士、上道士等三道次第,对修行者进行分类,即分三类(三道士):
①“下道士”的内容为凡是人皆有死,人死皆空,人死时,原有的名利、珍宝、财产、亲属等一切都不能带走,连自己的身体也不能带走。 因此,修行的人应努力学习佛法,皈依佛、法、僧“三宝”,多做善业,积德、积福,以免死后堕入“三恶趣”的苦海中,要得到下士勒方便,恒求自身乐”;②“中道士”的内容,佛教徒应努力修持戒、定、慧“三学”,这是一切众生可以得到解脱的“因”,佛教徒沿此“三学”道路走,以求得解脱之果;③“上道士”的内容是,佛教徒自己得到解脱之果,还不能说圆满,还必须有善度众生的愿望,发菩提心,要实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耐、精进、静虑、智慧),既度自己,又能度别人,普度众生,可以永远离苦得乐,解脱成佛。〔21〕
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炬论》中强调密宗比显宗地位高,为此提出了修行密宗经典要划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规定密宗修行的次第,成为佛教徒修行密宗的准则。
(9)《密宗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士关于密宗教法的重要著作,以无上瑜伽部为重点,概括了密宗的四部教法,对修行次第、仪轨、方法、法器使用等方面有详细论述。宗喀巴大士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对藏传佛教密宗的影响很大,在广大喇嘛中广泛流传。
此外,宗喀巴大士的弟子克主杰的《续部总建立广释》等,也是学习密宗的必读书目。
2.修行次第
卓德巴扎仓所传授的密法,是由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组成,是释迦牟尼佛应那些已获不同心智水平的修习者的请求而讲述的。这四部既是密宗发展的四个阶段,又是修行密宗的四个次第。内蒙古各大寺庙的卓德巴扎仓学僧,一般修习到第三阶段即瑜伽部次第便告结业。想要修行第四阶段即无上瑜伽部的密法,只能到拉萨的三大寺上、下密院才能系统地得到修行,以便取得最高成就。
(1)事部(亦称杂密、作密),是密宗修行的初级阶段,主要修行无相瑜伽。即修习密宗的基础经典和设坛、供奉、诵咒、仪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佛陀教导弟子重视诸如洁净、沐浴身体等外部举止的培养,事部阶段外部行止比内在意识的活动重要。事部的组织形式不那么严密,还未形成密宗特色。
(2)行部(亦称行密),是密宗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进入密宗修行的中级阶段,主要修习《毗卢遮那成佛经》为主的密宗经典,提倡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本,方便为究竟”为根本宗旨。学习“十缘生”为主的密宗学说,系统地修习设坛、供奉、密咒、仪轨等密宗知识,理解和领会密宗概念体系。行部阶段,佛陀的弟子把外部行止的培养与内在意识的修养看作同等重要。行部的组织形式严密,形成密宗特色。
(3)瑜伽部(亦称瑜伽密、纯正密教),是密宗发展的第三阶段,亦同行部并称中级阶段,主要是系统地学习、理解和实践《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密集金刚根本经》、《大威德金刚根本经》、《胜乐金刚根本经》、《喜金刚经》等密宗经典。供奉密宗主尊及各部本尊和护法神的仪轨、灌顶、修习金刚界、胎藏界的设坛、供奉、仪轨、咒经等密宗教法。瑜伽部阶段,佛陀的弟子们认为内在意识品质的修养比外在的举止更为重要。至此,密宗的修行深入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级阶段。
(4)无上瑜伽部,是佛陀教给那些将内在意识品质的修养看得最为重要的信徒的密法,是密宗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修成的密法。组织严密,纪律严格,制度严紧,生活艰苦。按照密宗的说法,此法修成,“即身成佛”。无上瑜伽部主要修行密宗的“五佛”(东方阿阙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五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等最高深的密法和“乐空双运”的修法。修行此法要用几十年时间,而且必须有“根器”的人,金刚上师才给传授此法。
3.辩论方法
卓德巴扎仓辩论的主要科目是:密宗修行理论、密宗四部经典内容、修行次第、密宗供奉、设坛、仪轨等要理、方法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卓德巴扎仓是密宗学部,其科目和教学方法有许多神秘的作法,特别是越到高级阶段,神秘的科目越多。有许多科目是由上师直接传承,严守秘密,不许外传。因此,对这一部分修习经典,不进行公开辩论。
(三)丁科尔扎仓
丁科尔扎仓(即时轮学部),是学习和研究藏传佛教时轮学(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等科目)的学部。主要学习时轮教法系统的天文、历法知识和各种工巧技艺等。“…
《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扎仓教育(哈斯朝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