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认为「早上的我」和「现在的我」不是「同一个我」。「早上的我」和「现在的我」我们无法分辨它有什么不同,跟河水比较类似。
我们也无法分辨「早上的河水」和「现在的河水」有何不同,但「车流」的比喻落差就很大,所以我觉得比较不恰当!你认为「车流」的比喻有什么好处呢?
【请问堪布】看得很清楚啊!「前一台车子」和「后一台车子」不同,我们一眼就看穿了,很容易明白。
【答】喔!河水的比喻,让你分不清楚「心续」的变化是不是?
【请问堪布】对啊!所以很难想像「前一刹那的我」不是「现在的我」。
【答】那就对了,但假如「前一刹那」的你是现在的「你」的话,那么「昨天的你」也是现在的你啦?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去年的你也是现在的你啦!那么你以前所学到的东西应该不漏地记得才对啊!为什么呢?因为你一直没有改变!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前一刹那」的你不是「现在的你」是可以确定的。现在,你不清楚「自心续流」的变化,所以用看不清楚「变化的河水」来做比喻不是很好吗?如果你用「颗粒很清楚」的车流来做比喻的话,那么比喻和心的续流不是不吻合了吗?
【请问堪布】师父说:「无明是一时生起的!」那么我们如何解释「无明」呢?我们就不知所以的接受这个概念吗?我们要去除无明才能解脱,但,在无明中的我们,怎会知道自己无明呢?我们既然不知道自己身处无明当中,我们怎么可能要去除无明呢?无明是看不见的啊!
【答】我们不知道,可是释迦牟尼佛知道啦!佛陀知道众生身处无明无得自救。所以他才为我们传了佛法,教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在无明的状况里面。因为众生无明不知身处轮回困境,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传授心性的法门。他从因果轮回、四圣谛等等教法开始引导我们,最后才作心性的教导。我们现在虽然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心性,但是你如果慢慢地进入探讨的话,你就会随着修行的进度越来越清楚。因为很多众生,连自己身处无明都不知道,因此所有的佛法都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心性的方法。为什么我们会身处轮回不得解脱呢?
因为我们对事相判断错误!我们常常会有:我努力工作追求人生的幸福,为什么总是不得要领呢?我为了别人努力的付出,为什么他们感受不到我的善意呢?诸如此类的烦恼,我们一般人遇到逆境、遇到灾难才会寻求佛法或善知识。所以我们说「逆缘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逆境呢?因为我们判断错误,你视伤害你的人为亲密战友,与他祸福同当。当然你就会受到他的伤害,当你身心憔悴了解自己的处境时,你自然就会寻求援助,祈求佛菩萨保护,找寻善知识教导。善知识告诉你:「你对事相判断错误了!」这时虽然你积习已深,很难体会这句话的含意。但,经过善知识慢慢地引导,你就会渐渐地了解事相。当你完全了解真相时,你就再也不会视敌为友而毁乐如灭仇了。这时你就解脱了,你再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了!
简单说:「无明就是你还有不明白的东西存在!」难道你都没有不知道的事了吗?
【请问堪布】134颂「因位须许有,无终不生故」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数论派」的观念:万法在因位时,就隐含果性,如果在因位时没有果性存在,就完全不能生!
【请问堪布】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呢?
【答】因为他们要保有「恒常实存的有」的论点,所以不得不这样说啦!因位时,如果没有隐含果性的话,那么「果」如何被创造出来呢?假如「因位」不具备隐含的果性,而果却产生出来,那么一切不就变成无常了吗?这不是破了数论派自己的立论了?
【请问堪布】我们所谓的因果,都是针对世俗谛讲的吗?那么胜义谛如何讲法?
【答】「因果论」是属于世俗谛的部份没错,胜义谛的看法是「无实有的因,亦无实有的果!」--> 超越因果的法。
【请问堪布】堪布,我常常在消灾祈福法会中,听到祈文上写着祈求现世福报的语句,请问师父,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呢?如果它是指衣食财禄之快意的话,那么最有能力消耗地球资财的人就是最有福报的人?那么如果祈求灵验的话,这样有福报的人是不是就会一直多起来呢?如果有福报的人一直增加的话,那不是在加速地球的崩灭和增加其他众生的痛苦吗?身为一个佛教徒可以做这样的祈求吗?
慈悲的佛菩萨会加被这样的愿吗?怎样的祈祷才是真正的善祷呢?
【答】所谓福报有两种(1)智慧资粮(2)福德资粮;
这两种圆满的人就是有福报的人,所谓智慧圆满的人是指「能看透外在万法的本质的人」,而福德资粮呢?我们一般人以为财钱富足、华屋、美眷...是有福报的人。其实,所谓「具足福德资粮」的人是知足的人,不论在任何环境、穿着怎样、吃什么,他都很容易满足。这才是真正有福德资粮的人,因为他永远不虞匮乏。一直祈求世间财利的人是属于饿鬼道的众生,并不是有福报的人。我们一直做这样的祈求,那么永不满足的饿鬼众生当然就越来越多。他们是受饥渴所苦的众生,永远没有饱足的时候。
我们应该这样祈祷:「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及苦因」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外在色、声、香、味、触等五妙欲之快意,而是心里满足所得的快乐。
【请问堪布】有人很热衷参加法会,可是在法会中却躁动不安、吱吱喳喳、神识向外飞驰,师父,这样心不在焉地叁与法会有功德吗?
【答】有没有功德端看「参加者」参加法会的动机而定!
【请问堪布】参加法会时,法师念颂经文速度太快使我们跟不上,或者根本听不懂他在念什么,师父,参加这样的法会有意义吗?它的功德在哪里?
【答】跟不上就念自己的就好了,听不懂你也可以随喜,以一个善良的心态做任何事都有意义,法会有没有功德要看你自己的心!
【请问堪布】如果我们不打算或不能理解空性的话,那么我们信仰任何宗教是否都无差别?是不是我们只要找劝人为善和给我们带来快乐安心的宗教就可以了?
【答】如果你不想了解空性的话,那么你信仰任何劝人为善的宗教都是可以的。但这样永远没有远离痛苦的机会。然而,如果你的困扰是因为不能理解空性的话,那么信仰佛教会成为你理解空性的助缘,因为佛法的精华--> 空性和慈悲是一体的!
【请问堪布】如果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小水井里,很快乐,你会觉得这样不好而把它抓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吗?
【答】不会,就好像有些人无法了解深奥的佛法,那么就不要强迫他接受空性的理论一样。
各位居士们:阿弥陀佛!我们上堂课讲到 寂天菩萨如何破除数论派所认为「永恒的主体是众生之因」的说法,数论派认为:「喜、忧和闻三种原质处于均衡状态时,就是所谓的主体,而当它们彼此不谐调的时候,就会变化出众生与万物!」
寂天菩萨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如果事物在因位上就隐含果性的话,那么我们吃饭不就等于吃大便了吗?那么世人为何不拿买布的钱去买棉花的种子呢?所以数论派的观点有很多矛盾,今天晚上我们要讲解中观宗不犯同样的过患:
(b)中观宗不犯同过 -->争
138.若量皆非量 量果岂非假 故汝修空性 亦应成错谬
ㄆ.答
139.未辨假立实 不识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 无实定亦假
140.如人梦子死 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 彼遮亦是假
【实有宗】如果正确认知的量非实有、不能作为准量,那么它所量得的知识岂不都是虚假的吗?因此,你们依量所认知、所修习的空性,应该也是错误、无意义的。
换句话说:如果观察事物的「观察者」是假相存在的话,那么他所观察的事物怎会有意义呢?那么你所讲的「空」也一样毫无意义!就如梦中认梦一样,我是虚假的、梦也是虚假的,梦中的我当然也是虚假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所以毫无意义!
【中观宗】没错!修习空性时,如果不能辨识「无明所虚构的实有法」,就不能确认「彼法实有被排除后的空性」。再说,既然被排除的实有法是虚构的,那么实有被去除后,所现的空性当然也是假的。不过,空性与空观虽然都是假的。但它仍具有破除执着万法实有的作用。例如,有人梦见梦中所生的儿子死了,这时,梦中知道儿子不存在的理智,虽能消除梦中执着实有儿子的妄想。但是,这具有对治作用的梦中理智毕竟还是梦。
「空」是依「有」而建立的
* 就如:瓶子的「空」是依靠瓶子而建立的。
* 除了「瓶子」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建立瓶子的空。
瓶子的空是哪里来的呢?首先必需要有:
* 瓶子的「有」,然后才能有瓶子破碎之后的无。
* 如果先前没有瓶子的「有」,那么后来怎会有瓶子的「无」呢?
有人说:「瓶子的空是实有空」,其实不是!
* 「空」就是「空」,没有什么「实有空」!
* 我们为何要学习空性呢?「空」是依靠虚假的「有」建立的。
* 依靠虚假的「有」建立的「空」当然也是虚假的。
那么学习空性的意义在哪里呢?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对实有法坚固的习气无法一下子就破除,所以必须用空性的教法来对治实有法的执着。当然,到最后空性的观念也不存在,就如梦中儿子的「有」和儿子的「无」都同样是梦一样。
(D)结破四边生
141.如是究诸法 则知非无因 亦非住各别 合集诸因缘
142.1亦非由他生 非住非趋行
从以上我们可以知道:
* 诸法既不从「他因」生,也不是「无因」而生。
* 也没有一法真实存在于各别的缘上。
* 或存在于有自性的各种合集缘上。
* 更不是由因缘以外的其他事物…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