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慎守学处 (1)慎防罪恶
(1.1)放逸定堕恶趣
12.故如所立誓 我当恭敬行 今后若不勉 定当趋下流
(1.2)放逸佛不能度
13.饶益众有情 无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过 未得佛化育
14.若今依旧犯 如是将反覆 恶趣中领受 病缚剖割苦
【讲解】修行要靠自己,佛只能指引我们解脱的道路而已,放逸就如同坏掉的种子,即使天降甘霖也无法使它发芽。所以我应当遵守所立的戒誓,恭恭敬敬地实践,今后如果不勉力而行,将来一定会逐渐趋向恶趣。
为了饶益一切有情众生,无量诸佛菩萨已经先后降生又逝世了,而我却因为自己的放逸和罪行,至今仍无福成为佛陀亲自教育的对象,如果今后仍然明知故犯,那么我一定会不断的沉沦在恶趣里,遭受疾病、捆缚、劈剖和割杀等痛苦。
(1.3)放逸易失暇满
15.若值佛出世 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 何日复得此
16.纵似今无病 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逝 身犹须臾质
【讲解】既然我们已经侥幸获得人身、又幸运遇到如来出现世间、经书传世、对佛法有信心、又适合修习善法,如果这样难得的机缘一旦失去了,那么那一天才能重新获得呢?
就算我这一生都像今天这样,没有病痛、丰衣足食、毫无损伤,但是寿命却在不知不觉中刹那飞逝,人身就像短暂替代品,在这世间存在的时间其实很短。现今活在地球约有五十多亿人,再过一百年,这些人可能全部更换为不同的人,现在在这里听讲的人,可能全部也都会消失不见了。
(1.4)暇满失已难再得
17.凭吾此行素 人身难复得 若不得人身 徒恶乏善行
18.若具行善缘 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逼 届时复何为
19.既未行诸善 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 不闻善趣名
【讲解】
* 凭我这样放逸(放松、懒惰)的作为,来世恐怕连人身都没份,何况是暇满人身呢?
* 如果没有暇满人身,就没有机会学习佛法,没有学习佛法就没有办法累积善业。
* 不能累积善业就无法解脱,那就只能为非作歹,受痛苦的果报了。
* 如果今生有修善法的机缘,而我却不利用它来修善,那么一旦堕落恶趣被众苦所困惑,那时除了受苦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 既然在恶趣中没有机会行善,而且还会集聚许多罪业,那么就算经历了一亿劫,也听不到善趣的名称,何况得生善趣呢?
(1.5)暇满难得之理
20.是故世尊说 人身极难得 如海目盲龟 颈入轭木孔
21.刹那造重罪 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 积重失善趣
22.然仅受彼报 苦犹不得脱 因受恶报时 复生馀多罪
【讲解】因此世尊在《杂阿含经》中说:要获得暇满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好像:
* 汪洋大海中有一只瞎眼的海龟,它每隔一百年才会浮出海面一次。
* 海面上飘浮着一根有一小孔的轭木,这根轭木随着海流东飘西荡。
* 盲龟浮出海面时,它的颈子碰巧伸入这个轭木孔。
你们认真仔细想想,那只海龟,瞎了眼,而且一百年才浮出水面。那块木头漂流在大海中,那么小块的木头!瞎眼龟的颈项要刚刚好伸入那块木头的小孔,这是非常困难的!难道不是吗?
而我们整天埋怨这个,不满意那个,其实我们已经获得如此珍贵的人身!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来后悔!这点,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不要把佛陀的「瞎眼龟和小木块」的比喻当作故事来看,读过就忘了。
这样,我们修行就没有利益了。
如果犯下一刹那的重罪,其恶根就可能使人陷在无间地狱受苦一劫,那么从无始轮回以来所积的恶业又怎么能使我们趋入善趣呢?再来,仅仅受完上述的那些恶报,这个人并不能因此就解脱恶趣的痛苦!因为正当遭受恶趣报应的同时,烦恼又将引生出许多新的罪业来,所以往生善趣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2)认真修善
(2.1)不修善实愚
23.既得此闲暇 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 亦无过此愚
【讲解】
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这样宝贵的闲暇人身,如果,我还是放逸懈怠(放松懒惰)而不去修善,那么再也没有比这更可怕的「自我欺骗」了!也没有比这更让人忧虑的「愚蠢无知」了!
我常常说:一般人都认为工作是在利益自己,你们仔细想想看,小孩子们读书是为什么呢?为了将来做事啦!不管各行各业都是在为众生做事,不论是做官、上班、买卖做生意、讲课当老师...
都是为了服务别人,所做所为都是为别人而努力,可是我们狭窄的想法却自以为是的认为一切都在利益自己,所以它的功德就非常的微小。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人世的时候就会失去先前所努力的一切。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累积来的钱财,但当年老力衰时,如果你还保有智慧的话,也许可以快乐,如果没有智慧呢?
你年轻时候所累积的钱财,反会招来痛苦和虐待,但假使你老时没钱、没智慧、没子女,则会非常的孤单寂寞心灵一片空白。所以我们一切所做所为都是为别人而活的,只有修行才是不但利益众生而且也利益自己。这是因为以利益众生的广阔心态为众生做事的原故。
我们的老上师 突丹丘吉札巴仁波切教我们大圆满的时候,曾经讲过说:「孩子!这才是真正利益自己,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要好好的学习。」修习大圆满不需要法本、不需要仪轨、不需要持咒,不需要观想、也不需要佛堂,随时随地都可以修,我常常说:「什么都不做的那个修行,进入我们心的本质状态,这个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也不需要怕别人听不懂,也不需要怕别人误解等等之类,那种状态的修行,别人想偷也偷不到,想抢也抢不走。这才是真正利益到自己。
现在我们为了修行而付出很多,譬如说这个佛堂,这个佛堂是别人提供的,装修布置也花费很多的心力,没有这个道场我们就无法上课。为了我们共修上课,所以我们要建这个道场,还好我们每个礼拜都会利用到。有些时候我们只为了几天的法会,辛苦了几十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很辛苦!而真正的修行佛法呢?
我们越修到内心就越不辛苦,越来越快乐越轻松。我们刚开始学的时候需要很多的仪式,打手印、修仪轨、唱颂的音调...等等之类,其实这些训练只是一个过程,如果修到最究竟的时候就什么都不需要了。你看以前西藏的高僧们,物质上十分贫乏,没有富丽的坛城、庄严的寺庙、丰富的经书、舒适的冷气,但是成就者很多。原因是修行的场所只要山洞、树下就可以了,其实什么也不需要,越简单越好,这就表示修到内心。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直接的修到内心,需要帮忙、需要赞助、需要外在的支援,需要外在的唐卡、坛城...
这样才会有信心,和上师、老师们、金刚师兄弟们在这里谈谈佛法的时候,很舒服没有烦恼,但是离开道场烦恼就来了。以前的人不是这样的,以前的人是保持内在和外相一致,环境不会那么容易改变他们、影响他们,要知道修行佛法是在利益自己,不是在服务别人。
不要欺骗自己说:我明天再来修仪轨、我下一堂再来上课、我明天再...
我们老上师也说过:「你在这边上课一点都不是为了我,有没有来上课跟别人没关系。」现在我这样子讲解,只有两个人时我也是这样子讲解,几百个人时我还是这样子讲解,你们也一样的听,我们彼此都在利益。
* 我借讲解《入菩萨行》这个机会,我可以看书、思考,我自己也有进步,我自己也在训练菩提心。
* 你们听了以后要看书、练习,没有看过的也可以学习。
* 曾经看过的可以重复再练习,彼此都在利益。
* 并不是我一个人利益你们一群人,我们常常在做事的时候都认为「我付出多少多少,我为了别人怎样怎样」,你们不要认为上师、老师这样到处跑、到处渡众生很辛苦。
以前有人问一位仁波切说:「上师,你各个国家这样子跑,为了众生飞来飞去的,辛苦吗?」这位仁波切说:「我的想法刚好相反,我不认为我是为众生在奔波,而是每一位众生都是为了我而在那边活着。」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我们能常常这样子想的话,自然就会尊重别人,认为众生为你而活,你就会尊敬他们,自然就没有傲慢的心,自然就没有失望的心,我们不要欺骗自己,我们这里缺课不扣钱,不用受罚,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受戒的,是为自己而修的,不要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你就不守戒,别人看到时才守戒,这些都是在骗自己。
(2.2)临终起忧苦
24.若我已解此 因痴复怠惰 则于临终时 定生大忧苦
(2.3)后世更受报
25.难忍地狱火 长久烧身时 悔火亦炙燃 吾心必痛苦
【讲解】受持菩提心对临终有很大的用途。
* 临终时,我们的五根会越来越退化。
* 眼识消失,看不到任何东西。
* 耳根退化,听不到任何声音。
* 这时会因各人业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幻相。
* 假如我们所造的都是恶业的话,会看见各种恐怖幻相。
* 如果我们累积众多善业,那么所见到的就会是慈祥的景象。
* 所以一切万法都是由心所造,都是「心」的投射,临终灵魂要离开肉体时,各种幻觉会显现出来。
* 当我们不清楚幻觉的时候,我们就会执著它。因为幻觉变化难测很不稳定,我们会因此产生担心、恐惧。所以,非常的痛苦,后世更会受报。
如果我已经了解了暇满难得的道理,却依然痴顽怠惰而不肯修善,那么在临终恶相现前的时候,一定会生起极大的忧愁和痛苦。再者,当恶业的果报完全成熟的时候,难忍的地狱火焰将会长久灼烧我的身体,那时懊悔的心火必然也跟着一起燃烧,因此,我们内心一定会非常痛苦。
26…
《《入菩萨行》讲解 第四品 不放逸(续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