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一讲
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各位居士札西德勒!从今天起我将为大家讲解佛子行。之前,我在中心讲解了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及入菩萨行论、六种中阴...,相信大家对藏传佛教应该已经不陌生了。
为什么一直以来,藏传佛教都无法使台湾的民众深入了解呢?虽然现在时常会有藏传高僧、学者来台湾传法,但因为无法取得长期居留的关系,所以高僧们来此只能做灌顶结缘,学者们也只是演讲一下就离开了,因而他们虽然拥有殊胜的佛法,却无法就此改变我们凡夫强烈的习气,究其原因,语言是首要的障碍,语言不通就没有办法彼此沟通和了解,况且,佛法不是世间法,它是着重于精神与心灵的,因此要沟通理解就更不容易了!其次,有些信众与高僧们想法不同,他们希求用藏传佛法来祈福、延寿或以修某种仪轨来解决现实生活上的问题,但这些并非佛法修持的重点,然而,因为高僧们只能做短暂停留,所以没有机会传授较有系统的修心法门。
藏传佛教中有许多善巧方便的法门,例如财神仪轨...等等,但这些并非究竟之法,它只是暂时让人们求得世间利益的方便法而已,然而我们的眼光短浅,只看到现世的安乐,所以许多人喜欢修财神法,因而无法进步;我在印度、尼泊尔时,听说来台湾等地传法,只要多准备一些财神方面的仪轨就行了,因为这里大部分人希求这方面的法,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我们也就这么做。在这里,有些人灌了许多顶,学了很多持咒及观想本尊的方法,这当然是很好的结缘方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显教的根基,对佛法没有深入地了解,那么光想用这些方式就想改变根深蒂固的身口意三业,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就更不用说是对藏传佛法的理解了,所以藏系佛法在台湾长久以来表面上很盛行,发展得很快,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教理反而讲授的比较少;西方人对传统鬼神比较不执着,对财神也不是很接受,所以他们比较愿意在理论上寻求理解,或者观察实际发生的现象,对他们有利的才会接受,因而在那里的仁波切们就非常地辛苦,这些优秀的西藏大师或上师们学习他们的语言,顺应他们的风俗和习惯,这样二、三十年下来,对他们演讲,让他们理解,使教法对他们的生活及心灵上有所帮助,因此现在西方人便渐渐接受了佛法,现在有许多介绍藏传佛法的好书,大部分是从英文翻译而成,不透过英译的很少,可见在台湾无法深入理解藏传佛法的原因就是语言隔阂与求法心态太局限了。现在因为我们能居留在台湾,学习这里的语言,可以长期在此传法,知道了以上的原因就好多了,现在各中心已经开始注重教义的传授与理解。
藏传佛法与本地显宗佛教的传授方式不尽相同,甚至修行的指导上也有所不同,因为藏传佛法多半是高僧学者们一生的成就及修行经验所流传下来的论述,为后代众生提供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比较实际也较容易理解,对我们也比较适合,因此,一样是佛法,但修行时运用上的方便与否、适不适合我们是有差别的。佛法跟世间法不同,不是追求外表上的好,例如,高尚的名誉或流行名牌...等等,各种虚荣不实的东西,所以不要将佛法当作世间法看待,那是不同的!如果你只去追求名誉上听起来、看起来很好、很庄严的表相,例如你已修过什么大圆满的法,得到什么很神秘的喜乐金刚、上乐金刚、秘密金刚等秘密灌顶,实际上,内心对于佛法的坚固理解及智慧增长上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不管外在的法再殊胜,我们的习气是无始以来随着贪瞋痴一路下来的,只用一些简单的方式,不用听闻教义、不用思惟的学习,就想改变我们的心是很困难的,不论『法』有多么殊胜,它是我们能接受且适合的方法,如果我们不去听、去学,那是无法改变我们的身心的。这个时代物质非常丰富,相对地,精神上便十分没落;精神上没落时,就需要更多的精神依靠,所以宗教会越来越多!有些智能较高者就会创造一些宗教,以佛教来说,两千五百多年前遍一切知释迦牟尼佛以高度智慧讲出与其它外教不同教义-『宇宙万物皆是因缘创造的、一切万法自性本空』,这是佛陀真实智慧所照见的真理;面对我们这些无明的众生,佛陀由心性流露出普遍、无尽慈悲来觉醒我们,我们现在有机会接触殊胜的佛法,是非常有福报的!况且,我们现在所传授的藏传佛法,从小乘到金刚乘,举凡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都有可以让他们满足修习的法门,这是非常圆满的。
以上虽然是我个人对自己宗教的赞叹之词,但,事实的确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西藏上师用其它语言讲出藏传佛教的方便与精华处,它的确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是西藏佛法特殊的成就;我们都知道-西藏在物质、经济是贫穷的,在政治上也不厉害,但她在国际上却有着名誉与地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藏拥有很好的佛法,所以我由衷赞叹藏传佛法。
今天我们有这个福报聆听多善巧、方便且深奥的佛法,要珍惜并用欢喜心学习!我这样讲并不是要你们一定都接受,你们大部分是有学问、读过很多书的,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慢慢研究、探讨。
佛法-如此殊胜的解脱道路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我们则是跟随释迦牟尼佛学习的佛子。当年佛陀告诉比丘众:「所有的比丘和有智慧的人们,你们对我的教法和教理要用你们的智慧一个一个来观察;例如,观察黄金是真是假,要先烧一下,再切切看是否真为黄金,要以这种方式用你们的智慧仔细研究观察,我的教法才有机会被广泛正确地接受。」从教理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法不是迷信,它超越迷信;迷信是与许多现实理论相冲突的,但佛法没有冲突,因此各种不同根器的人都可以学习佛法。
释迦牟尼佛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讲了许多不同的法,这些佛法如大海一般广阔、深奥,因此对于现在工商社会时代,物质进步却寿命短促、没有太多闲暇修行的人而言,能把所有的精华和要点缩短成适合方便又利益我们的方法,就是高僧们所致力的工作了。「佛子行三十七颂」造论者图美桑波尊者,是萨加派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的一位高僧,他也曾经作「入菩萨行论」的批注;尊者将大乘的菩提心修得很好,对菩提心的阐发也十分深广,所以他在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中都享有盛誉,大家也都接受这位高僧的论述;现在我们要讲的「佛子行三十七颂」就是他把所有大乘佛教里-身为一个佛子跟随佛陀修行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用偈颂的方式归纳起来,写下了三十七颂来让我们学习。
所谓「佛子行」,就是佛的儿子所做的行为。佛有身口意三子:身的儿子是祂出家前所生的儿子罗侯罗;语的儿子是声闻、缘觉及阿罗汉;意的儿子就是菩萨们。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身为一位佛子,身、语、意该做与不该做的行为。
这本「三十七颂佛子行」,第一部份「初义」分为(一)题义(二)礼供(三)誓愿;「题义」是刚刚所讲的三十七颂佛子行的函意,再来是礼供与赞叹:
敬礼
南无路格学绕叶(梵文)
虽知诸法无来去 然为众生勤奋发
殊胜师与观自在 恭敬三门常顶礼
首先是赞叹、顶礼、供养;南无是顶礼,路格是世间,学绕叶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不会放弃世间人的,所以这里顶礼观世音菩萨。
用梵文来做顶礼有四个意义:
【一】令我们对梵文播下一个种子,一个未来能够用梵文听闻佛法的种子,也就是与梵文先结缘,因为贤劫一千位佛在菩提迦耶传法的时候,都是用梵文来传讲的,未来的弥勒佛也是用梵文来讲说佛法,所以希望我们也能在那时候听闻梵文佛法。
【二】由梵文由衷的来顶礼,可以得到梵文的加持力。
【三】所有经典都是由印度传到各地的,这是要提醒我们,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翻译家,我们是无法理解珍贵的佛法的,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翻译家。
【四】是象征佛法清静的来源之处。
「虽知诸法无来去」,观世音菩萨已了达究竟胜义谛,证悟胜义谛之后,一切法都无来无去,和广钦老和尚讲的「无来无去无代志」同义;在藏文书中提到观世音菩萨,已离八边戏论,证悟了佛法的精华-空性,所以无来无去,完完全全离开轮回及所有的痛苦。
「然为众生勤奋发」,祂不放弃众生,祂能用所有菩萨的智慧而显现出各种不同的角色,以报身佛的形相来救渡众生,所以我们要对观世音菩萨及自己的上师做无二无别的观想,用身、口、意三门恭敬顶礼。
「殊胜师与观自在,恭敬三门常顶礼」,为什么说祂与上师无二无别呢?因为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千眼是一千位佛,千手是一千个转轮王,而上师、善知识也是因为大悲而示现人间的,与观世音菩萨是诸佛大悲的显现同义,所以祂可以代表所有的善知识,因此我们观想自己的上师跟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用身、口、意三门顶礼;在西藏我们常用三门顶礼:即身在做礼拜,语言要祈祷,心要恭敬,把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具足而顶礼。
誓愿
利乐之源圆满佛 修行正法而成就
彼亦依赖知彼行 由此我说佛子行
誓愿,就是起誓、发愿,希望即将要讲解的「三十七颂佛子行」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障碍;礼赞,是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及图美尊者的功德,是他们让我们知道这么殊胜高深的「三十七颂佛子行」,我们要对他们发起恭敬心,珍惜他讲授的内容;第二句「彼亦依赖知彼行,由此我说佛子行」是尊者为即将讲解佛子行消除障碍的意思。
我们知道在世的利益以及究竟快乐的来源是什么吗?来源是佛!佛陀教导我们按照祂的教法去做即可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与究竟的快乐,因此利益和快乐的来源都是佛。那么佛又是怎么成就的呢?佛陀也是从发愿、修道,由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来,并非自然而然成佛的,以前的佛教导他如何区别善恶等法,佛怎么教,他就怎么修而成就佛道;也就是在大释迦牟尼佛前,佛陀第一次发愿说:…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一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