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已,只有如所现,并非自相成自性存在,当你寻找时又找不到。而因果的安立,皆是以唯见以世间共许而安立。
「心性空水中,慧月影像映,驱除闇邪见;心性空水中,慧月影缘起,皆窥见真视。唯见立名言,寻意我未见,此等生由心,摄由心空摄。心性空岩山,法音宏声响,灭增真性音,因岩山而响;空词宏音声,心空岩石聚,因缘起空声。除无明闇炬,唯见行闻思,寻有我未见,虽生由心生,虽摄由心摄。此故汝与我,所执正违故,无有同俱处,任随汝离去!」
依由观察而知无有自性的智慧,如同火炬般驱除无明黑暗;因此了解诸法皆是唯见而已。对于唯见的道理,要多行闻思,因为经由寻找无任何假义可得。诸法的究竟性质,虽然生起是心生起,虽摄由心摄。因此真实执着的你呀!和我(无我慧)是正相违的,所以没有同俱立足处,因此你应该离去。
「实执答复道:汝虽尽说空,我遣八法现,我与汝二执,正违我亦许,若非同俱处,汝可离余处。」
实执答复说:你虽然说了一大堆空话,可是我只要派遣八法,就能处理妥当了。你和我所执是正相违,我也同意,如果我们无法一起相处,只好请你远离吧!
「我乃久居处,汝仅偶然时,我与心伴游,如山王须弥,无动而安住;汝如闪电顷,我如广大海,无有增或减;汝乃顷刻梦,我如广海续;汝乃阖眼顷,我如母爱子。汝乃心常客,而称驱我走。」
我是在此处住了很久的老朋友,你只是偶尔来到,如闪电一霎时,不能同我比较;我一直与心作伴,非常隐固的好友,你不过来了就走,停留时间很短暂,不过是常客而已,怎能跟我比,既然我们不能相处,那应该是你走,怎么说赶我走?
「然缘汝观之,修者则如是:称观心修行,前时后未断,后时前未迎,现有新初识;无染作观修,虽缘心而观,此乃缘我观,所执无违故;非缘汝之观,如何能害我?此复汝未达。」
其实很多人想赶我走,他们是如何作法,请你看看:有些人自称在作观心修行,但观心修只是观心而已,观心念念灭,并未观无我意;这是缘我观修,既然缘我而修,就和我的所执并未相违,不是缘你(无我慧)观,这怎么能害我呢?这点你无法达到目的,奈何不了我呀!
「有些遮作意,有观无作意,汝与我所执,无违故无害,何属缘汝观?此复未达矣。有许识色者,寻观无所获,此无害我方;莫说所执违,汝方亦无故,何害于我方?」
有些刻意的遮挡一切作意,这叫做无作意观,既然无作意,当然不是观无我,既不观无我,那和我所执也不相违,所以也害不了我,怎么能说属于缘你(无我慧)观呢?这又没有达到目的。有些人认为意识是色者,而去寻求观察,最后未获得时,而以为寻找而未得就是观空性,可是这也无害于我呀!因为不是以观无我而修,和你也没有关系,怎么可能伤害我呢?
「有些心未治,空洞作观修,此等观心修,未离缘我观;观我则我伴,何为缘汝观?汝未达无害。有些称大明,所见非作意。」
有些只是观修未治心的一种空洞洞观修,即以未调伏前空洞洞的作观修,这也是缘我观;既然缘我,是和我作伴,那有缘你观修,因此也没有达到目的,无法害到我呀!
「无作意观修,此亦无害我,与我所执同,若未离能治,何为缘汝观?此复汝未达。无闻多观修,解述似应理,用词乃深奥,虽住于此观,于根本定时,多者缘我观,未别我与有。有称缘无我,无我与非有,差异皆无别,多唯观仅无。此等皆我业,若未离汝方,此时汝何去?仅有达顷刻,驱我乃笑处。」
「闻者称观汝,成立常断边,多次观察后,尽寻观修患,宗义寻患与,覆寻于观修,寻者亦作寻,此寻者亦寻,寻治未尽故,寻找至无终。」
这是对一些只知辩论而不实践空性观修者而说,只是一再寻那里有过患,永远沉溺在寻找过患当中,最后寻找本身再作寻找,在寻找对治力当中,永无止境。此种对治无法断除实执的。有些听闻者,学习者,自称是观空性,实际上却一直在成立常断边。因为依据大论典的内容作解释故,寻找假义时,好像已经了解到空性的感觉,因为引用了大论典的用词。当真正安立空性时,是以意去缘空,去安立,而不是口说。因为只是寻找当中并未缘空,所以对空性无法修学。
「倦之大妄念,堕网无观修,寻时似已成,立时则无修。有些缘我观,有些唯观无,有观无作意,立无谬意时,与我所执违,观性唯日月,若未离此法,莫称驱我走!」
有些人缘我而观,有些观无,有些以毫无作意观,真正能以无我作无谬观修,安立与我所执相违的真实性观修的人,真是如同日月般的稀少,所以如果不离开这种错误观修的话,千万别说要赶我走。
「汝乃唯悟障,机缘亦鲜少,亦需无量劫,无上资粮聚,此亦由师喜。然我不需此,我乃常主者,若要驱我走,与我所执违,需无谬慧治,必要除此余,虽有余能治。诸无信任故,成我之伴侣,成伴无解脱。」
你要了解空性,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次数少,必须无量劫无量功德资粮的积聚,也须善知识的指导。可是我不需要,我是常久住此。如果要赶我走,除了无谬与我执相违的智能以外,绝无别的奈何我得了。因为如此,只好成为我的伴侣,要成我的伴侣,则解脱无期了。
「若未捶击我,此是非无之,无妄念识观,有许真性观,我从心笑矣!」
此指自续派以下的论师们。你们虽有许多空性道理,但你们所安立的空性道理,皆无能直接伤害到我,因此虽口许这是真性观,但实际不能伤害我,我心中在笑了。
「有许见为心,定心乃空已,空作幻化后,观幻无自性,此许真性观,此乃唯世俗,善则为观幻;无我观害我,我无我正违。」
此是指萨伽派。一些人自称身无实质的观修,由空性现缘起,由缘起现性空,可是他认为空受后的幻化是真性观,但实际上是观幻化,是观世俗相。此也未必没有益处,但因观世俗故,并没有害我,因为我和无我是正相违。
「若无观无我,无违我所执,如何能害我?」
如果不是观无我,就不会和我所执相违,那怎么会害我呢?
「有些许虚空,思无边中后,此与心并观;如虚空之见,许虚空三昧,虚空无边中,执与我何违?」
有些人认为虚空没有边、中、后,这种遍虚空的观修和心同时作观修,这种虚空观所执同我一样,也不会伤害我的。
「心无有边中,无色边未见,心上我戏游。若无触及我,成我治则谬;或有起念时,正念抵达后,凝观此相貌,令此自消失。释此乃法身,若多妄念想,法身则多故,无须遮妄念,称此法身道。」
有些人认为妄念生起后,依由正念观察此妄念,使妄念自然消失,这个称为法身。这种也是错误的。
「有许观真性,妄念无见色,心无见于色,我所执无违。若未观真性,莫说见法身,驱我则笑处。」
所观与我所执不相违。如果不观「我」空性,不要说见法身,还想要赶我走,实是可笑之处。
要安立空性,有很多正因,以下即说明离一异的正因,其有四种功德:所遮、遍布、离一、离异,非常殊胜故,安立此离一离异正因。
「有许一异因,清静观察后,寻而无获观,此观宗法故,非观立无我,我所执无违,此非无我观。」
首先须认识何谓我,平常是如何产生我想的,对这方面必须以经验体会,使我想的所执,及使我想在看我的时候,其看法如何?要认真的思考,当然在无寻无伺的当下,会有我的概念产生,而此我之概念是如何认许为我的呢?以平常状态或当有极度痛苦,或快乐感受时,其认许我的内容,是否皆一样呢?
其实当见到我的时候,必然见我的真实相,可是在极度痛苦或快乐时,我的份量即加重了,产生了真实执着,此时所缘的我就非常有重量了。令有这种感觉。这种我即是应遮除的我。此我是存在的吗?
「有许一异因,寻而无获时,唯名取由念,我非有想后,此观乃非遮;所观非无遮,与我无正违;若执无正违,如何能驱我?若无能害我,如何观智慧?」
说明有些人于性空当中现起幻化世俗之相,所以寻找时,依于离一异的正因,寻找诸法假义之后,一无所获;由性空现起的世俗幻相而作观修,可是这是非遮法,并不是无遮法,因为和我所执不是正相违,就不是害我,就不是观智慧了。
「有许一异因,寻而无获时,称我乃观空,安住于此观,此乃空离法,自身无自性,此义未了知。前虽空性住,空义未明故,能治我之慧,于此无何用,若无治何害?我住更应理!」
有些人以为依由离一异的正因,去寻找诸法假义而不可得时,是空性的观修,因此观空者的我和所观的空性是分离的感觉,这叫空离法,他并未了解无自性的道理,而只了解我在观修,我在观空而巳,这样无法和实执所缘相违故,不会害真实执着,所以我住此是应该的。
「有许一异因,寻故极净时,称寻观已过,无有观所缘,无思意作意,根本定处许,心识毫无作,与我执违奇!」
有些人以为依正因寻求无所得,以为这就是空性,不再作思惟,而安住无有的性空之中。如此也不是观空性。宗大师说过这种无有空性的观修,并非毗钵舍那的空性观修,如果是空性之理,也应属于一种奢摩他之观而已。
「若无观无我,深词虽尽取,害我方则无,观慧成笑处。」
如果不是观无我,尽管用语如何深奥,如何优美,没有能力害我的。如果这样就是观慧,那实在可笑。
「有许一异因,寻而无获故,我乃无实之,理识比量之,续尽力定住,称此观真性,共称识世俗,世俗观真性,哈哈奇智慧!观我为我伴。」
有些人依离一离异的正因寻找假义,没有获得时,就认为无我。以这种对无我的理识,比量的续流,即决定无我的定解,以无我的续流作为观修。因为只是观定解的续流,而不是无我内容的观修,如此无法伤害我。因为是缘我观,而非观空性,所观的只是世俗识,所以也成为我的助伴了。
「有许一异因,察因所谓…
《菩提心与空性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