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一——古代忠州(忠县)佛寺考▪P4

  ..续本文上一页收取税银。采制盐的手工业者一般供奉井神之外,还祭罗公。忠州专设罗公祠,供盐商及采盐业主供奉。罗公祠在甘井,明隆庆丁卯涂甘诸井灶民因于盐课,郡人罗公青霄有省减之疏,万历甲戌刺史王公洪泉勘复无异,中丞曾公可其复,州境盐亯减去三分之一,灶民德之,为罗公权专祠并祀王曾二公,今东岳即其旧址。采盐及盐运都是高危作业,都有生命之危,这些业主大多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一方面祈求菩萨的保佑,一方面形成行会,通过行会在全国颁的各种力量打通商道,进行有效贸易。

  除了盐业的行会外,还有金融业的福德祠(财神庙),纺织业的轩辕祠,屠宰业的桓侯祠,畜牧业的马王庙,医药业的药王庙,手工业者包括木匠、泥匠、瓦匠等的鲁班庙、敦三甲五甲的井主庙,等等,各种行会与佛教相结合的寺院遍布忠州,是忠州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佛教信仰形态。

  (五)佛寺与洞寨的融合

  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四载,忠州于明末清初屡遭战乱,如“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屠忠州,又遇姚黄之乱”,“嘉庆三年……贼匪入境,焚掠殆尽,州牧王垂重御于敦八甲关王山舒家沟死之”。忠州为入川军事要地,凡经水路的入川战争,忠州之乱都是非常惨烈的。

  从历史上来看,三国时期忠州就是蜀吴的战场,现在在发掘出大量的三国时期兵器。明末清初的忠州情势非常复杂,分别有明代政权、张献忠部、南明政权、清朝政权、夔东十三家及地方自保式的地主武装存在。战争对老百姓一说都是不幸的,百姓一般会采取结寨的方式,进行自保。忠州地势复杂,如石宝寨就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地,四面耸立,易守而难攻,上有井泉,可以作持久保卫战。非战争时期,人们把石宝寨作为美丽的美景打造,修建崇圣寺,有僧人住持。在僧人的指导下成立以当地居士组成的会首组织,对寺院进行修缮。在战争发生期,石宝寨就成了屯兵千计,保全民众生命与财产的军事组织。忠州地貎多山洞河道及险峻的高山,这些地方多是佛教寺院所在地,在战争期间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有的进攻军队往往也有佛教信仰,可能会对佛寺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如著名的破山大师就曾在军营里待过三年,在石砫司三教寺为官兵说法。而清朝川陕总督李国英最后攻下重庆,不但没有对破山大师采取极端措施,反而皈依佛教,帮助修复道场,借此拉拢地方武装和民众,让人们看到满清也不是恶魔,是充满人性关怀的“仁义之师”。

  在地方文献中尚可见到与石宝寨类似的民众自保式的山寨近三百处,这些山寨地势险要,以佛寺为号召,据险自保。如“太洪山……削壁悬崖,群山环抱,当西一面,山涧缭绕,更形险要,一名太洪寨,相传以明季刘太洪建修得名。”这是三面陡峭一方环水的山寨。“椐条岭……山势嵯峨,绝巘千屻,铁壁三面,高不可攀,一名椐条寨。”“玛瑙山……四面崭绝无路可上,教匪滋扰,士人依以为寨,一名玛瑙寨。”“万宝山……嘉庆初年邪匪横肆,土人筑石堞踞以御贼。”以山为寺,以寺为寨,在地方文献中比比皆是。在现存名的三百余山寨中,如三圣寨、观音寨等,以佛寺为名的山寨,或居于名山之顶的山寨,都是佛教与山寨融合的最好事例。这些山寨,在历次战乱中,所保全的性命,不计其数,其实里面蕴涵了一份份辛德勒名单,让人几多感怀。

  在忠州山区有大量的山洞,是佛教充满普世情怀的表现。如昌家洞,在州北四十里戚家河,洞下有水,洞外建有龙王庙;三池洞,在州东北八十里赵家山,洞内水极汪洋,建有龙王庙;以及与梁山接壤的大白水洞,州东北五十时的母猪洞,州西七十里大山之下的翔龙洞,州北一百七十里忠梁接壤的红崖洞,州西八十里地的葡萄洞,州西九十里地的铁屎洞,都是有佛教寺院,洞中宽广,水源清凉,都成为战乱时的民众保护神。据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一载:“香沟洞,在州西北一百八十里红豆山下,其形巨石对列,高可数丈,彼此相倚,中空成洞,门户变幻,不可数计。其下水声汹汹,居民资以灌溉田亩。嘉庆初年,张有发多避难于内,贼匪以洞深广大,不敢轻入,保全甚众。”嘉庆之乱,即义和团之乱,史称教匪之乱,忠州民众死亡惨重。这些佛教化的山洞,对保全民众的生命和财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结语

  通过对忠州佛寺的考察,让我们明白忠州佛教起源于东汉,以东汉墓中出土的佛像为代表。忠州龙兴寺为汉永平年间所建,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由此知道此时佛教已经传入忠州,并成为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忠州佛教的活跃期,大量高僧经长江流域,或在忠州弘法,或经忠州一刹而过,给忠州的佛教带来更为勃勃生机。隋唐时期是佛教的一个高峰,忠州出现了发开元寺、龙兴寺等一批官私大寺,并成为一地之景致。五代与宋元,忠州经战乱影响,佛教也受到重创,大量佛寺被兵所毁。明朝相当的安定,忠州佛教起死回生,现存文献中大量佛寺,多为明代所创修。忠州有治平寺、庆云寺等古刹,经吹万老人的开创而勃兴。明末清初的战乱,许多佛寺被毁,随着清朝移民政策的鼓励,大量外省移民流入忠州,忠州佛寺在聚云吹万老人弟子慧机等的努力下,再次进入中兴阶段。有清一代,忠州佛寺数以百计,再次见证了历史的兴衰与成败。

  附古代忠州佛寺名单:

  治平寺,在城东门外,即唐之龙兴寺也。康熙辛亥年知州刘肇孙重修,康熙庚寅勅赐振宗禅寺,俗名大寺。有唐杜甫题壁诗,宋陆游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巴台寺,在城西二里,即唐之龙昌上寺。按龙昌有三寺,一在山顶,一在山腰,一在山下。今山下大隐崖石刻犹存,庙基尚在。俗以汉平寺为龙昌寺非也。一统志乐天在忠州尝植柳龙昌寺旁,柳盛则寺兴,柳衰则寺败。僧护此柳比之甘棠云。唐白居易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龙昌寺荷池,九日登巴台,明何异控巴台诗二首等,

  准提庵,在州东一里白水溪上,创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康熙五十七年知州何通升重修。

  白沙寺,在州西鸣玉溪,康熙二十年建,乾隆五十一年重修。

  鸣玉庵,一名观音崖,乾隆中周光远募建。

  白衣阁,在云根驿萧公殿后,明初建,乾隆中重修。

  开元寺,在州东一里,即今龙王庙是其遗址。白居易开元寺东池早春,留题开元寺上方,

  聚云寺,在州北三目山麓,明吹万老人创,因老人名聚云,故以聚云名寺。明季毁于兵火,乾隆十九年知州五尔卿格重修,嘉庆十年僧继月复重修。

  国朝周光禧重修聚云寺记:僧昆源托钵募化,昆源法孙继月又独力经营

  敦一甲9寺:

  普庆寺,太宁寺,福庆寺(白家寺),三庆寺(田家寺),太慈庵,石宝寨文昌宫,明玉印山天子殿,报恩寺,丛兴寺

  敦二甲8寺:

  金山寺,昙花寺,观音寺,紫荆寺,土主庙,兴隆寺,勅封寺,天台寺(杨家寺)

  敦三甲20寺:

  白云寺,长钟寺,井主庙,文昌宫,嘉靖祠,观音阁,宝胜寺(较早),观音寺,石庙,漳渊寺,崇兴寺(太兴寺),明善庆堂(庵),明庵子寺,一喝庵,报恩庵,观音庵,龙会寺(杨马寺),明能仁寺(玉皇观),明云崖寺,广积寺

  敦四甲9寺:

  庆云寺(衡山堂、福城山,有碑记,衡山和尚),关帝庙(2),明普照寺(有碑记,僧圆明、贤僧、如亮、福祯),明初华藏庵(五衣寺),水口寺,汪家寺,大乘寺,建兴寺

  敦五甲16寺:

  观音庵,水月庵,关溪关帝庙,苏家庙,大雷观,祖师殿,护国堂(报恩寺),文昌宫,东岳庙,甘井关帝庙,井主庙,净土庵(孙家寺),观音寺,黄滩关帝庙,大兴寺,金水寺

  敦六甲15寺:

  宋圆通寺(有进士碑记,僧明的、隆衣、宗溥),静因堂(张家寺),逥龙庵(谢家寺),玉衡堂(田家寺),明天福寺(黄石庙),太平山(路口庙),关帝庙(4),圆觉庵,普乐寺,白鹤寺,报恩寺(黄印庵),庆源堂(拈花寺)

  敦七甲7寺:

  复兴堂(杨家寺),朝阳寺(七崖洞),关帝庙,甘露堂(黑潭洞),慈云洞,太阳寺,三会场关帝庙

  敦八甲43寺:

  广佛山,兴隆寺,慈云寺,朝阳观,八德堂(洞池观),永兴院(傅家寺),凌云阁,南华宫,两河口关帝庙,金华寺,观音阁,宝胜寺,圣灯寺,金鸡场关帝庙,太白庙(荣兴庵,2),明华藏堂(金珠洞),观音庵(张家寺),关帝庙(花桥寺,3),水口寺(铁佛),海会堂,金鸡寺,双基寺(盘石寨龙应堂),石鼓寺,观音堂,明罗官寺(兴云庵、永兴堂),明圆通寺(大石佛),玉皇观(余家庙),石堰塘,宝胜寺,海珠寺,冷家寺,慈济堂,拔山寺关帝庙,拔山寺文昌宫(刺史碑记),王公祠(奉王刺史),石庙,万仙洞,白云寺,观音堂,董家庙

  敦九甲18寺:

  庙口垭关帝庙,中兴寺,观慈寺,唐王寺,明观龙寺,明智华寺,水口寺,宝峰寺(杨武庙),关帝庙(3),石泉寺,明中峰寺,明大梵寺,明李家寺(明因院),龙山寺,明逥龙寺(天台寺),明永兴庵

  敦十甲9寺:

  姚家寺,金龟堂,文昌宫,关帝庙(3),宋龙翔寺(碑记,任家官寺,僧性戒),栖霞寺(三洞禅院,旁有玉皇殿,进士李允等碑之,寺极古),文昌宫

  崇一甲8寺:

  庆忠堂,明水月寺(石宝寨对岸,24姓共修,又名崇因寺,举人碑之,僧彻法、徒永质、永佑),普贤庵,观音寺,明观音寺(有古钟),古宗寺(王家寺,有碑记,僧文慈),关帝庙,长寿庵(贺家寺)

  崇二甲6寺:

  宋宝光寺(碑记,僧道慧),大国寺,迎胜寺(观音阁),南宋福田寺,明大悲寺(陈家寺),桓侯庙

  崇三甲6寺:

  法藏庵(胡家寺),明鸣观(天子殿),关帝庙,曲水庵,观音阁,佛耳崖

  崇四甲8寺:

  新胜寺,堂乐寺(水口寺),优昙寺,玉皇观,经堂寺,永兴寺(跳磴寺),双峰寺(石峡寺),明龙寺(罗家寺,古钟)

  崇五甲18寺:

  天宫堂,赵家洞,观音堂,明朝阳洞,唐玉虚观(毘卢寺、紫极殿),明三台寺,白花寺,释毗庵(海会堂),明报德寺(翠松庵),明永兴寺(跳磴寺),明普乐寺,明弥陀洞(碑记,明代僧性阔创,明僧知一继之,清僧性宏、绍宗,有诗文),明观音洞(有诗文),明桐柏庵(昙花堂,有古钟,州牧翁氏诗文传世),丛兴寺,明梓潼观,关帝庙(2)

  崇六甲9寺:

  明白崖寺,余家寺,明高峰寺(明泰始间武略将军刘君镛,鸿胪寺序班刘宪来寺隐居处),关帝庙,罗家庙,岩口寺,天宫堂,圆通庵(贺家寺),白云寺

  崇七甲7寺:

  中庵寺,古来寺,镇国寺,明玉皇观(云栖庵),观音阁,明悟空寺,明东明寺(僧东明,有诗文传世)

  崇八甲8寺:

  关帝庙(望水寺,2),明法身寺,陈家庙,明净涵寺,明云佛寺,黎家庙,元石盒寺(圣寿寺,刺史碑记)

  崇九甲15寺:

  逥龙寺(镇口庙),朝阳寺(胡家庙),江家寺,佛灵堂,太平观,太宁寺(雷家庵),玉皇观,长安寺,关帝庙,观音寺,天宁寺,广照寺,塔院(铁壁慧机圆寂处,举人朱职碑记,谥赐妙光,别庵性统为帝所重,三山老人亦同),开禧寺(三山开禧寺祇园垂训碑记,其住持兴龙、五云、高峰诸寺),明永兴庵(刘家寺,刺史刘毓嵒碑记,僧鹤林,刘启等助之,玉眉和弟子冰弦继之,德堂与弦、刺史结莲社)

  崇十甲11寺:

  明龙居寺(陈家寺),忠丰寺,石盘寺,明檀林寺,黄汛观,石佛堂,铁山寺,西来庵,姜家寺,华严寺,明姚家庙

  废寺22处:

  元妙观,圆通观,严公祠,甘严二公祠,普宁院,景德殿,卢家寺,白云寺,明拔山寺,一斋寺,半边寺,明宝胜寺,和尚坪,楠木寺,杜家庙,圣教庵(法宗寺),清河寺,戚家寺,白云寺,逥龙庵,明庵子寺,明宝胜寺

  

《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一——古代忠州(忠县)佛寺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