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柰女耆婆经(白话文参考)

  佛说柰女耆婆经

  白话文参考

  编撰:王亮居士

  佛在世之时,在维耶离国王的林苑中,自然地生长着一棵柰树。这树枝叶繁茂,果实又特别大,不但看上去光泽度好,而且闻起来香美非凡。国王真的是很喜爱这棵柰树,如果不是宫中的身份尊贵美人,不允许吃这树上的果实。

  当时,国中有位梵志(佛教以外的宗教徒),他财富无数,国中无人能与他相比。不但如此,而且他为人聪明,博学通达,才智超群。国王非常喜爱他,任用他为大臣。国王请这位梵志用完餐后,将一颗柰树上结的果子赏赐给他。梵志看见这柰树结的果实香美非凡,便问国王:“这棵柰树下,不知还有没有小柰树,我可否向国王讨一棵?”国王说道:“柰树下多有小树栽,我恐怕它们妨碍大树的生长,就把它们除去了。卿若是想要的话,现在就给你。”国王随即便将一棵小柰树的盆栽给了梵志。梵志得了小柰树后,回到家中,就将它种了起来。

  小柰树在梵志的朝夕灌溉下,日日长大。枝条茂盛相好,三年便长出了果实。果实的光泽、色彩、大小,和国王的一样。梵志大喜,自我念道:“我家中的资物财产无数,并不少于国王,唯独缺少这柰树。我原本以为不如国王,可如今得到了柰树,比起国王便没什么缺少的了。”梵志想到这里,便取来柰树果实品尝。没想到这果实十分苦涩,根本不能食用。梵志大为忧愁苦恼,但又反过来思想:“是不是因为土壤不够肥沃滋润呢?”于是他捉来一百头牛,提取它们的乳。又将这些牛乳,集中喂一头牛。再从这头牛身上,提取牛乳,并将它煎成醍醐状,以此醍醐灌溉柰树的根。

  梵志日日灌溉,一直到了第二年。柰树的果实方才甘甜美味,如同国王的柰树果实一样。但是不料,这棵树的侧边忽然长出一个树瘤,大如手拳,并且日日长大。梵志心想:“柰树忽然长出瘤,恐怕会妨碍到果实的生长。”他正准备用刀斧将它砍去,又担心会否伤到树。梵志日日思惟,迟迟犹豫不决。然而不料的是,在树瘤中又忽然生出一条树枝,直往上串。这树枝长得挺直、粗大、匀称,以致高出树头,离地七丈高。这树枝的树梢处又分叉成诸多树枝,沿着周围长出,形状如同倒立的树冠。这树枝上所结的果实和生长的树叶茂盛相好,胜过柰树本身。

  梵志觉得奇怪,不知树枝上会长些什么。于是便用竹木搭成个阁台,登上去观看。梵志看见那树枝上倒状的树冠中,有一潭水池。水池不但清澈,而且散发出香气,如同许许多多的花朵,色彩鲜明。梵志拨开遮挡物,看见花下有一女婴在水池中,便将女婴抱回家中抚养,并取名“柰女”。女孩到了十五岁那年,已经长得容貌、身形端正,天下无双。她的名声被宣扬,闻及远处国土。

  当时,有七位国王。他们同时来到梵志那里,请求梵志能让柰女嫁给他们作夫人。梵志非常恐怖,不知当给谁好。于是来到园中,架起一座高楼,将柰女安置在上面。梵志出来对国王们说道:“这女子不是我生的,乃是出自于柰树上,也不知道她是天龙、鬼神的女儿,还是鬼魅之物?现在七位大王,一起前来求聘她。我若是给了其中任何一位,另外六位就会发怒。我不敢珍爱护惜这个女子,她现在园中的楼上,请诸位大王自己去讨论吧。应是哪位大王该得的,便自己去取,而不是我在勉强设限制。”

  于是七位大王,互相争论着,杂乱声中未能得出结果。到了傍晚时分,萍沙王从暗沟中潜入了园中,登上楼与柰女共宿。第二天清晨,萍沙王要离去。柰女说道:“得蒙大王委屈自己的威严尊贵身份,前来接近我,怎么现在又要舍我而去呢?我若是有了身孕,便是大王的种,又当如何交给大王呢?”萍沙王回答:“若是男儿的话,就归还给我。若是女儿的话,就给你吧。”大王拿出金印,交付给柰女作为信物。然后便出园对群臣们说道:“我已经得到了柰女,并和她共眠了一宿,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她和凡人一样,所以我就不争夺了。萍沙王的军中,都称呼“大王万岁,我们的大王已经得着柰女了。”其余六位国王听见后,便各自回去了。

  柰女后来生下一个男孩。男婴生出时,手中抱着装针药的囊,从母亲身中出来。那梵志说:“这是国王之子,手中又拿着医器,必定是位医王。”孩子取名“耆婆”。在孩子八岁之时,已经长得智慧聪明,才高学广,殊胜而无人能与他匹配。耆婆和邻家小孩游戏时,内心常轻视玩伴们,认为他们不如自己。而那些孩子们也共相骂他:“没有父亲的孩子,淫女生的后代,岂敢轻视我们?”耆婆听到这话后,心中惊愕,沉默没有回答。他回去问母亲:“我看小孩子们都不如我,但他们却反而骂我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我的父亲现在哪里?”母亲回答:“你的父亲正是当今的萍沙王。”耆婆说:“萍沙王乃是罗阅祗国的国王,离开这里有五百里远,怎么可能生我呢?若真如母亲所言的话,又何以为证呢?”母亲随即拿出印章给他看,然后说道:“这就是你父亲的刻章。”耆婆仔细地端详核实,看见刻章中确实有萍沙王的印文。于是便带上印章,前往了罗阅祗国。

  他直径进入了宫门,守门人却没有一个呵斥他的。他到了国王跟前,向国王礼敬,长跪着对国王说道:“我是王子,是柰女所生的,今年已经八岁了。因为刚知道是大王的种,所以带着印章信物,远来归家。”国王看见印上的图文,想起了昔日的誓言,知道是自己的孩子,便惆怅怜恤起来,立了他为太子。

  耆婆当上太子历经二年之后,阿阇世王出生了。耆婆因此对大王说道:“我刚出生的时候,手里握着针药囊,所以应当是从医的。大王虽然立我为太子,却并非是我的意愿。大王如今已经有了嫡生子,他应当传袭继承尊贵的王位。我希望自己能够学行医术。”国王接受了耆婆的请求,说道:“你如果不想作太子的话,也就不能白白地享用王位俸禄,而应当学习医道。”国王即命令国中诸多能医,尽各自的本领教授给耆婆。但耆婆却只知道嬉戏,从未学习领受什么。诸位医师责备他道:“医术是鄙陋的行业,实在不是地位至尊的太子应当学习的。然而大王的命令,不可违背啊。自从我们领受王令以来,算起来也已经有些时日了,然而太子却丝毫不接受半句医方。大王若是问起我们,我们当如何回答呢?”耆婆说:“我生来就有医术证物在手,所以对大王说要放弃富贵荣华,转而投学医术。我怎么会心生懈怠,还须老师前来督促呢?只不过诸位老师传授的,不足以让我学习,所以我才会这样。耆婆于是取来本草药方、针脉等诸多典籍,从每本书中各出难题来询问医师。医师们竭尽本能,也不能回答,于是都下拜,向耆婆行礼。他们长跪着叉手说道:“现在才知道,太子的神圣实在不是我等辈所能及的。刚才太子问的问题,都是我们历代医师困惑之处,一直不能明白,但愿太子一一详尽说来,开解我们有生之年难解之结。”于是耆婆便为医师们解说其中的义理。医师们听后欢喜,他们全都重新起身,再次向耆婆头面作礼,领受了其中的要领。

  从那以后,耆婆便开始行医治病。凡被他医治的患者,立即得以痊愈。耆婆的名声,由此名闻国中。有一天,耆婆准备入宫。在宫门前,恰逢一个小孩挑着柴木。耆婆看着小孩,只见小孩的五脏,肠、胃以及身内细管全都能分明看见。耆婆心想:“本草经上说,有棵药王树。它能够从外照到里面,能够见到人的腹脏。难道这孩子的柴木中有药王吗?”耆婆随即过去问小孩,柴木卖多少钱?小孩回答,十钱。耆婆便付给了小孩十钱。小孩将柴木放在地上,原本看清的内脏随即暗去,腹中之物不能再看见。耆婆又想:“不知这几捆柴中,哪根是药王?”于是他便解开两捆柴木,将柴木一根根取出,挨着小孩腹部。如果没有照见什么,就再换一根,直到取尽了两捆柴木,只剩最后一个一尺多的小枝。耆婆试着拿来照,他再次看见了小孩腹内的一切。耆婆大喜,知道这根小枝定是药王。他将柴木全都还给了小孩。小孩儿既然已得了钱,柴木又如先前,便欢喜地离去了。

  当时国中有迦罗越,家中小女芳龄十五,在临近要嫁人的日子,忽然头痛致死。耆婆听后,去往其家中,问小女父亲:“女儿平常有什么病,以致死亡?”父亲回答:“女儿小时候患有头痛,随着时间地推移,变得越发严重。今天早晨她发病超过平常,以致没了命。”耆婆进入屋中,将药王照小女的头。只见头中有许多刺虫,大大小小生长在一起,数量甚至有一百多条。这些刺虫钻进了小女的脑中,蚕食着她的脑子。小女因为脑子被吃尽,所以死了。耆婆拿着金刀,披破了小女的头,将虫子全都清理出来,封存在容器中。又以三种神膏涂抹在疮伤上。一种膏,用以弥补被虫蚕食的骨间伤处;一种膏,用以生出脑子;一种膏,用以治疗刀伤。耆婆告诉小女父亲:“让小女好好地静养,当心不要让她受惊了。七天她必定痊愈,恢复如故。到了那日,我还会回来。”

  《注释》

  迦罗越:没有查到这个词的具体解释。读者可自己理解,或者指的是一个城市,或者指某一类人群。

  耆婆刚刚离去,小女的母亲便啼哭着说:“我的孩子等于再次地死去了。哪有披破别人的头来医治脑子,还会复活的?孩子父亲,如何忍心叫人来这般弄孩子?”小女父亲阻止了这话,道:“耆婆生来就拿着针药。他放弃了尊贵的王位,改行医师。他纯是为了救一切人命,才这样作的。这是上天降下的医王,怎会有不真实呢?他嘱咐你,叫你当心不要让小女受惊。而你现在却反而啼哭起来,惊动了小女,难道想要孩儿不能再重生吗?”小女母亲听了孩子父亲的这话后,便不再哭泣。小女在供养守护下,寂静了七日。第七日清晨,天亮之时,小女吹气醒来。她如同从睡眠中醒来一般,说道:“我现在头不再痛了,身体也都安康。是谁保护的我,使我能够这般?”父亲说:“你先前已经死了,是医王耆婆,特地前来守护你。他披破了你的头,取出虫来,…

《佛说柰女耆婆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