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才得以重生。”父亲于是打开容器,拿出虫来给小女看。小女看后,大为惊讶恐怖,深深地为自己感到侥幸,她说道:“耆婆竟然这般的神奇,我该如何报答他呢?”父亲说:“耆婆和我约定,说今天要来。”
片刻时间,耆婆便来了。小女大为欢喜,出门供奉迎接。她向耆婆的脚,头面礼敬,长跪叉手着说道:“我愿意作耆婆的奴婢,终身供养您,以此报答再生之恩。”耆婆说:“我是医师,周游治病,没有固定的居所,如何用得了婢女。你如果想要报恩的话,就给我五百两金子吧。其实,我也不需要这些金子。之所以向你要,是因为凡是人学道,理当感谢老师。老师虽然没教我什么,但我曾经是老师的弟子。如今将你谢我的金子,拿去给老师。”于是,小女供奉给耆婆五百两金子。耆婆接受金子后,转而给了老师。
耆婆因为对国王说,要暂时回去探望母亲,便到了维耶离国。国中又有迦罗越,家中的男孩喜好习武。他制作了一头木马,高七尺多,日日练习学骑马。他抬起腿,开始学习上马。刚刚能够上马,就长时间地增加练习。男孩忽然从马上翻下来,摔在地上死了。耆婆听说后,便前去。他以药王照看男孩腹中,只见男孩的肝被撞到后侧,气郁结着不通畅,所以导致了死亡。耆婆再次拿金刀破开男孩的腹部。他把手伸入男孩腹中,探摸着将肝向前安置还原。之后,以三种神膏涂抹男孩。一种神膏,用以补治被手碰伤处。一种膏,利于通顺气息。一种膏,主要用以愈合金刀留下的疮疤。完毕后,耆婆嘱咐男孩父亲:“当心,不要令他受惊了,三天将痊愈。”孩子父亲领受耆婆的吩咐,寂静地供养、看守着孩子。到了第三天,男孩吐气醒来,样子如同从躺卧中醒来。男孩坐起身来。片刻之间,耆婆也来了。男孩欢喜地出门迎接,头面作礼,长跪着说道:“我愿意作耆婆的奴仆,终身供养您,以报答再生之恩。”耆婆说道:“我是医师,周游治病。病人家,争着让我去治疗,我如何用得了奴仆。我母亲勤苦地养育我,我还没有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卿(尊称)若是要感谢我的话,可以给我五百两金子,我以此报答母亲的恩德。”于是耆婆取来金子,奉给了柰女。之后,耆婆又回到了罗阅祗国。耆婆因为医活了这二人,所以驰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闻。
南方有一个大国,离开罗阅祗国有八千里之远。萍沙王和诸多小国,都向那国称臣。那国的国王得了疾病,多年不愈。他因为恒常受苦,所以变得嗔恚,瞪着眼睛要杀人。或有人举目看他,要遭杀;或有人低着头,不仰视他,也要遭杀;被他差遣的人,行动迟缓了,要遭杀;走路快了,也要遭杀。侍奉在左右的人,不知当如何安放自己的手脚。医师合出来的药,一怀疑有毒,也要遭杀。被国王所杀的宫女、近臣和医师们,前前后后不可计数。国王的疾病日趋加剧,毒热攻心,以致他满是烦恼,气息短促,如同火焚烧着自己的身体。
那国王听说了耆婆的名声后,即下诏书,命令萍沙王前去召耆婆来。耆婆听说那位国王杀了许多医师,大为恐怖。萍沙王因为怜惜耆婆年小,恐怕被那国王杀害,所以不愿意派去,害怕见到被诛杀。父子俩人相守着,昼夜忧愁,不知如何是好。那时,萍沙王方才想起带着耆婆,一起前去佛那里询问。佛告诉耆婆:“你在前世时,曾与我立下誓约,要一起救护天下人的病。我负责治人的内病,而你负责治人的外病。如今我得以成佛。而你按照本愿,生于世间与我相会。那个国王病重,远来迎你,你为何不前往呢?你应当赶紧前往救护他去,使用方便他接受的方法,他的病必然得以治愈。那王不会杀你。”
耆婆承蒙佛的威神力,前去了那大王处,为他诊脉,并用药王照视。只见那国王的五脏以及百脉之中,血气相扰,都是蛇蝎之毒,周遍充满全身。耆婆对大王说:“大王的病可以治疗,治疗后保证痊愈。然而,我最好能入宫面见太后,和太后商议后合药。我若是不能见着太后的话,恐怕药终是不能合成。”国王听了这话,不能明白话中意思,心中甚想发怒。然而,因为身患疾病,又先前听说了耆婆的大名,所以才远去迎来。期望这必定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吧,况且耆婆还是小孩,知道他也没有什么奸计,所以就忍着性子迁就了。国王差遣宫女宦官,带着耆婆入宫面见太后。
耆婆对太后说:“大王的病可以治疗,现在就当合药。但是,最好是秘密地启动医方,不要对外宣露,愿请太后退避左右侍从。”太后随即差遣宫女宦官们离去。耆婆问太后:“刚才观察大王的病,看见大王身中的血气都是蛇蝎之毒,似乎不是人类所有。大王到底是谁的孩子?太后若是以真话告知我,我今日便能治疗。若是隐瞒的话,我就不能治疗,病也不能痊愈了。”太后说:“我昔日,曾夜间在金柱殿中躺卧。忽然感觉有一个物体前来压在我身上。我那时神情恍惚,好像在做梦,又好像醒着,样子如同梦魇一般。随后便感觉和那物体发生了关系。忽然间,我醒过来,看见有一条三尺多长的大虫,从我身上游去,我便觉得有了身孕。大王确是那条大虫之子啊,我因为羞耻,所以一直未曾开口。童子,(只有)你今日方才觉知,好似神妙。若是这病可以治疗,我愿将大王的命,托付给童子。今日治疗的话,当用何药呢?”耆婆说:“只有醍醐能治。”太后说:“哎呀,童子!当心啊,不要提及醍醐。大王非常厌恶闻醍醐的气味,又厌恶听到醍醐这名字。前前后后,口中提到醍醐而死的人,数以百千。你今日如果提及的话,他必将杀你。你拿这个给大王饮用,他终是不会下咽的,请你还是改用其他药方吧。”耆婆说:“醍醐治毒,所以毒病讨厌闻醍醐的气味。大王的病若是轻微,染上了其它毒,还有别种药可以治。但是蛇蝎毒那么重,又已经充满大王全身,自然是除了醍醐,终不能消除啊。今日应当煎熬醍醐,令其化成水,让它变得没有气味。大王也就不知不觉,自然将其饮用了。饮药下肚,必定痊愈,也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
耆婆出宫面见大王,说道:“刚才入宫面见太后,已经开了药方。今日就将合药,十五天可以合成。大王,现在我有五个愿望,大王若是接受的话,病即可痊愈。若是不接受的话,病不得痊愈。”国王问耆婆,五个愿望尽都是些什么事。耆婆说:“一,但愿能够得着大王藏有的——那些没被穿过的新衣服,穿在身上;二,但愿大王令我可以独自出入宫门,门卫无人可呵责我;三,但愿大王让我每天独自入宫,觐见太后和皇后,莫要禁止呵责我;四,但愿大王饮药时,一时间全部饮尽,莫要中途稍息;五,但愿大王将八千里白象,给我骑。”
国王听了这话后,大怒地说道:“鼠悲之子,岂敢求这五个愿望?速速给我一一解释。若不能解释的话,现在就打杀你。你为何要我的新衣?是否为了要杀我,所以穿着我的衣服,讹诈成我的样子?”耆婆说:“合药的时候,应当十分洁净,而且受持斋戒。然而我来这里的日子已久,衣服都披着尘垢。所以,想要大王的衣服穿在身上,用以合药。”大王心得开解,说道:“这般的话,倒还很好。”
“你为何又要独自出入宫门,叫人不要禁止呵责你?是否想搬兵来攻杀我?”耆婆说:“大王前后受差遣的医师,都受到嫌疑。他们中没有人可被大王信任、受托,还遭受诛杀,大王因此不肯服用他们的药。群臣大小,都说大王必定又会杀我。大王得病,甚是害怕外人心生作乱。大王若是令我自由出入,不见他人禁止呵责。外人不论大小,便都知道大王信任于我,必定会服用我开的药,因而病必将痊愈。那么外人也就不敢再生逆乱之心了。”王说:“很好。”
“你为何要每天独自入宫,见我的母亲以及皇后?是否想要行淫乱之事?”耆婆说:“大王前前后后杀人甚多,下面大小臣子心中各怀恐怖,都不愿意看到大王得着安隐,所以没人可信任。现在又需要与他人共同合药,若是因为我的一不注意,旁人趁机投了毒药,这就不是小事了。我想天下可信任的人,又对大王恩情无二的,只剩太后和皇后了。为此我要入宫,面见太后和皇后,并和她们一起合药、煎药,十五天药才熬成。所以我要日日入宫,掌握火候,熬炼药剂。”王说:“很好。”
“你为何要我饮药时,一时间全部饮尽,不得中途稍息?是否想在药里下毒,恐怕被我察觉?”耆婆说:“药的剂量有数剂,气、味应当匹配。如果中途稍息的话,那么气就不相续了。”王说:“很好。”
“你为何想要乘坐我的白象?这头象是我国中之宝,一天可行八千里。我所以能以威力降伏诸国,正是依赖此象。你要乘坐它,是否想把它偷回家,和你的父亲一起来攻打我的国家?”耆婆说:“只有在南界山中,才有这神妙药草。而那山离开这里有四千里远。大王服药,应当寻求此草,反复服用。所以要乘坐这头白象,前往采药。早晨去,傍晚回来,令药味相续。”王心中大为开解,全都接受。
于是耆婆开始煎炼醍醐,十五日得成。醍醐化如清水,总共有五升。耆婆和太后、皇后一起,捧着药出了宫,对大王说:“可以服用了。愿请鞁白象(象身上鞁座),预置在殿前。”大王接受了请求。王只见药如清水,起初药闻起来没有气味,大王也不知道这是醍醐。又加上太后、皇后,亲自在场合药,所以相信这药没有毒,便按照与耆婆的约定,一服而尽。而耆婆乘坐着白象,直接回往本国。耆婆正骑着象行到三千里处,因为年小力薄,不堪忍受疾速地猛赶。他头昏眩晕,又十分疲惫,便止步于山间,躺卧休息了。过了中午时分,大王打嗝,闻到吐出的气中有醍醐臭,便大怒骂道:“小鼠崽子,竟然以醍醐来陷害我。我就奇怪,那小鼠崽子为何要向我求白象,原来正是想叛我而去。”
国王有位勇士大臣,名叫“乌”。也只有“乌”的神足步行,可以赶上那白象。国王对乌唤道:“你赶紧前去,把那小鼠崽子给我活擒来。我要亲自看着他被捶杀。你的本性常起贪心,因为贪于饮食,所…
《佛说柰女耆婆经(白话文参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