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P8

  ..续本文上一页保护。你的祈请文不须要有优美的文辞,也不必受限于某种诗词规律、或其它任何规矩。只要以自己的话,表达出你受到保护与帮助的愿望;而且,如果你太害羞而无法大声说出来,在心里默想这此字眼也可以。

  皈依佛为指引,皈依法为道路,皈依僧为道上的同伴,然后请求他们保护你免于世俗的灾祸,例如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染上瘟疫、遭遇车祸,以及各种不幸的意外,例如吞下塑胶牙签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请求他们保护你免于你一己的私利、自我中心、无止尽的欲望、乌云般的无明、毁灭性的嗔恨、分别心、二元念头、不净观、以及所有其它许许多多蒙蔽我们的障碍。

  我们初学者常在皈依佛的时候,把他想象成救世主,因此我们的祈请文都会显得有点卑微。事实上,从一个观点看,我们没有理由不应该祈请世俗的幸福,像是健康、良缘、事业成功、甚至我们的足球队胜利等等。毕竟,输掉一场足球赛,很容易会让我们掉入郁闷的心情,可能有好几个礼拜都无法想到佛法的事。所以,虽然我们应该牢记欲求身体健康、个人财富、球赛冠军等,不是一个真正想要超越世俗生活的人所应祈请的方式,但是我们只不过是凡人而已。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求世俗的快乐。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稍微转移一下世俗祈愿所强调的重点,例如祈请我们能获得保护、免于身体不健康,因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帮助他人;或者祈愿我们拥有权力与金钱,所以我们能护持佛法等等;如此一来,本来是我们自私的欲求,就会转变为能够利益他人最深奥的泉源。理想上,你应该永远将一切

  有情众生包括在你的祈请文中;最低限度,你至少应该包括你的朋友与所有认识的人。而且不要只是祈愿他们在世俗上的努力得到好运,也要祈愿他们能与佛法结缘,证得正觉,解脱亿万有情众生。

  最后,要让皈依更为深刻,你在念完祈请文时,想象所有诸佛与菩萨都融入于你,因此你自己与你所皈依的对象成为无二无别。花点时间安住在这个状态中。最后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提醒我们,从究竟的观点而言,我们所皈依的对象并非一个住在天堂,对我们做出审判、处罚、奖赏,实存于外在的全能庇护者。

  如果你修持大乘之道,在你以皈依奠定了修行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受菩萨戒的时候了。伟大上师们造访圣地时,他们通常都花最多的时间在受菩萨戒,或至少重新受戒。根据大乘的传统,在受戒之前,你应该先积聚一些福德,例如念诵七支祈请文。

  七支祈请文

  大乘佛法提供了一个结合智慧与方便的绝妙法门,它既容易做,又能带来殊胜的成果。也许你认为要积聚无量福德,就得付出超过你能力所及的极大牺牲,比如供养你的皮肉、骨头或房子等。但实质的供养并非我们唯一能做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不是一个实际可行的系统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办不到。所幸,大乘之道有智慧和方便来适应所有的修行者,而非只是富有者。它提供了观想供品的方法,可以积聚与实质供养完全等量的福德;换句话说,大乘之道简单、愉悦、不麻烦,但它的方法却能获得和实质供养等量的福德与智慧。

  「七支供养」就是这些殊胜法门之一,它包含了七种不同积聚福德的方法,而且每个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这些供养是:礼拜、供养、忏悔、随喜、请转*轮、请佛住世、福德回向。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经典或法本里的「七支祈请文」来念诵。

  礼拜

  我们以大礼拜来摧毁我们最顽强的外壳,那就是骄慢。一个人若是骄慢,证悟的功德就无从增长;而缺乏证悟的功德,菩萨的利生事业就会受到阻碍。除此之外,骄慢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而且它还造成许多层面的伪善。

  想象你能将自己的身体数量倍增,因而有成亿成兆的你,在皈依对境面前做大礼拜。佛陀说,这个做法能让每个想象的大礼拜都积聚完全等量的福德。

  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礼敬佛灵塔,菩提心根本,亦礼戒胜者,方丈阿阇梨。⑾

  ⑾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第二品,第 24-25偈颂。供养

  对治悭吝的方法是作供养。悭吝是根植于一种与贫穷完全无关的贫乏心态;这世界上有许多人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他们总觉得缺少某些东西。器量狭小是悭吝的一个副作用,

  一个器量狭小的人无法发展出吸引他人所必要的庄严特质。

  你能供养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事实上是无边无际的。虽然「无限的」供养在我们耳里听来,好像就是我们应该进行大量、繁复又美妙的供养,但它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一个无限的供养也可以非常小,比如一个名叫「月官」的小男孩所作的供养。月官家境很穷,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被迫去乞食,以免饿死。有一天,当月官出去行乞时,他注意到路旁的寺庙里恭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他被这尊菩萨像的慈悲面容所吸引,于是把当日上午乞得的一些米粒洒向菩萨像的手上。令他诧异的是,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地供养,米粒总是从菩萨像滑落到地面。他再供养一些,米粒还是从菩萨像的手中滑落到路上。月官开始担心,是否观世音菩萨由于某个原因而不接受他的供养。他不断朝口袋深处再掏出一些米粒来供养,直到最后一粒不剩。至此,月官感到十分沮丧,他眼含泪水、满怀歉意地向观世音菩萨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供养你了!」就在那一刻,这孩子深信观世音菩萨事实上就在他面前的专注力量,让菩萨像活了起来,并且以紧紧的拥抱来安慰他。很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做实质的供养;不过,想象的供养或许更为重要。在你的心中和眼里,观想堆积成山的所有传统供品,以及其它任何你想得到的美丽、贵重、令人喜爱、或非凡的东西,比如加拿大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或北京的紫禁城、优雅诱人的艺妓舞娘或魁梧全副武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让你的想象尽情飞扬,而且不要局限你的供品只在自己的文化所欣赏的范围内。

  为持珍宝心,我今供如来,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莲花诸湖泊,悦吟美天鹅。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香熏极洁净,浴巾拭其身。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形妙极庄严,亦展献诸佛。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唯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⑿

  ⑿寂天菩萨《入菩萨行》,第二品,第 1-23偈颂。忏悔

  接下来,为了拆解「我执」的藏身之处,你要揭露忏悔恶行;这是反击嗔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把你的堕罪深藏在黑暗的隐密之处,那就好比你身患重病,却不告诉医生哪里疼痛;隐瞒如此重要的讯息会让医生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你忘了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或者不完全确定从佛教的观点何者属于恶行,你也不用担心,就尽己所能地忏悔就好了。想象你在诸佛与菩萨面前,他们知道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你在他们面前揭露所有你感到羞愧的事情和念头、所有我不该做的事情、不该想的念头,或甚至你在未来可能会做的事或会想的念头,不要遗漏掉任何一件。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念诵寂天《入菩萨行论》中的忏悔文。

  我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大悲诸圣众,合掌如是白:无始轮回起,此世或他生,无知犯诸罪,或劝他作恶,或因痴所牵,随喜彼所为,见此罪过已,对佛诚忏悔。惑催身语意,于三宝父母,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⒀

  ⒀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第二品,第 27-31偈颂。以及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⒁

  ⒁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第二品,第 63-65页。随喜

  随喜他人的成功,也许是积聚福德最简单的方式;这好似有着大量的福德在你的四周,就等着你去拾取。当你看到别人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你只要随喜他们的善行,就能积聚海量的福德。对治嫉妒——这个让我们受苦的最荒谬、最可悲的情绪反应,随喜最强而有力。当你看到他人的美貌或成功时,不要沉溺于嫉妒,要随喜之;并且记住,这两种功德是他们过去世安忍与布施的结果。

  同样的,在你的朝圣途中,想想你认识的每一个具有良善特质的人,随喜他们所做的善事,不论是经营医院或是创造美妙的花艺;也随喜他们所享有的结果,不论是名望还是美貌。而随喜诸佛与菩萨的佛行事业,更是特别有力。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⒂

  ⒂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第三…

《朝圣: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现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