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情绪嘛,压不下来,道理他都知道,可是习气断不了啊!对不对?你教他佛法,他不喜欢听,你叫他讲是非,哇!他如雷贯耳,好象得到什么天下第一手的消息,赶快!晚上就要赶快传出去了,赶快传真,电话就讲个不停了,赶快!佛法他听了,他听了这个《传心法要》,没什么反应,他不会说晚上打电话:今天师父讲了《传心法要》怎么样好………如果有这样子,那我真是赞叹他菩萨,没有的!今天要是听到什么是非,就赶快打电话了:讲不完了!人家说:我要挂电话睡觉了。你等一下,我去泡一包面,吃完了,我再告诉你天大的消息!讲完了以后,你得到什么?得到不满、愤怒、对立、烦恼,挑别人的因果,担别人的因果,还得到什么?很累!没吃没睡,只得到这个,就是搞这个东西啊!徒弟有一次讲:师父啊!开会时间不要那么长。我说:我们时间不长啊,三个女人坐在那边,可以讲六个钟头,三个就好,有时候两个女人可以谈一个晚上,我们这开会才两个钟头,你去看看女人,当然不是指我们这里,是指那一些,我们这一些的不会,我们这一些人没有是非的,一讲两句,就不会再讲下去了,对不对?所以说这个兴谤,没于苦海,这就是这个众生,与自己的知见、看法不同的,乃至于说师父要纠正他,反过来咬你一口,那没有办法的、没有办法的!所以对众生就是退让,一退再退………你讲什么,我统统没有听到,没办法,他敢诽谤,你不敢听的,你听不下去的。【若都不说,则堕悭贪,】如果都不说法的话,那么就落入悭贪了。【不为众生溥舍妙道。】这个【溥】就是散播开来,这个就是溥舍,溥舍妙道,这个也念作:溥(pu),三声溥,也念作:溥(fu),轻声溥,溥(fu)不是(pu),溥舍妙道,就是布施这个妙道出来。【遂】就是因此,【遂设方便,说有三乘。乘有大小,得有浅深,皆非本法。故云:“唯有一乘道,余二则非真。”】只有一乘之道,两个的话,那就不是真实的了。【然终未能显一心法,】没有办法显这个一心法,【故召迦叶同法座,别付一心,离言说法。】因此终未能显一心,因此就招这个迦叶同法座,跟佛平起平座啦!别付一心,离言说法,这样子,离言说,就是离开见闻觉知的意思,你法要离见闻觉知,才有办法,因为见闻觉知所建立的,都是肉体的脑筋作用,就是见闻觉知里面,化出来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束缚在对立的。所以因此,法不离见闻觉知,法就是见闻觉知,即见闻觉知,就是你所建立的东西,统统要放下!那么用一个虚空的心,过活你现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来!用不生不灭的心讲话,用不生不灭的心闻法,用不生不灭的心处事,用不生不灭的心布施,用不生不灭的心去持戒,用不生不灭的心去修忍辱,不生不灭,那忍辱就是大智慧,为什么?不着相啊,不会用压仰的啊,你今天欺负我,本来就不生不灭啊,无法可得啊,我也不须要说,我用一个东西去抗拒你,不要去抵抗,自自然然就化为尘土,我们的肉体来自于尘土,将来百年后化归为尘土,今天你骂,骂不到我清净心,伤害,伤害不了我的清净心的,对不对?一个悟道的人,他哪里怕你诽谤、怕你伤害,对不对?也不怕你供养,也不怕你称赞啊,他都如如不动啊!是不是?所以说:别付一心,离言说法,离言说,就是不可以在语言上建立,这种东西就是离分别相。所谓【离】不是摆开见闻觉知,而是即见闻觉知以后,化作一种绝对的、存在的境界。【此一枝法,令别行。】这个特别的教外别传,【令别行】就是教外别传,教外别传。【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如果你能够契入的话,那么就是到佛地了。【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你说:【道】,他问你:道是什么东西呢?你要去把它修呢?无相的东西,你修什么?一切法不可得,缘起性空,你怎么修呢?它又不是说洋房大楼,我可以把它装潢一下,或是给它油漆,无形象的东西,你看虚空,虚空你要怎么做?你要把它打一支钉子进去吗?还是你要跟虚空油漆?有东西叫做修啊,那没东西,你修什么呢?对不对?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好!那么师父既然你说,道不是什么东西,无形无相,没办法修,那么请问,那么以前的祖师大德,宗师就是悟到心法的这些禅师,师师相承,那么参禅学道怎么样呢?这不是修,是什么呢?【师云:】上面加两个字:皆是,【“引接钝根人语,】引接钝根人语,上面加:皆是,统统是方便接引钝根的人所说的,因为对钝根的人,他要说话啊,对不对?对钝根的人,他是要苦口婆心啊,要是象六祖那种功夫,是不是?五祖叫他去,晚上用袈裟撑开来,遮住这个光线,不让人家看到,五祖跟他讲《金刚经》的时候,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我们《金刚经》念了几百遍了,是不是?听经听了六年了,是不是?我们有象六祖的一根汗毛吗?没办法的!所以你只要讲法,他统统是方便接引这些钝根的人,要是上根利智的人,一悟即入如来地,没事了、没事了!就是这样子,没事了!现在听一听:师父!我没有事情了!明天一睡醒,事情又很多了。烦恼还没有断除嘛,是不是?不是真正证悟的人。【未可依凭。】未可依凭,不可以依靠,也不可以凭籍。【云:“此即是引接钝根人语,】【未审】就是不知,【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这些说法都是接引这些钝根的人来说的,【未审】就是不知道。那么不知道你接引上根的人,是说什么法呢?既然接引钝根的人,统统是用法,用讲的,那么接引上根的人,他是怎么说法呢?【师云:“若是上根人,何处更就人?】这个【就】是依靠。哪里须要靠别人呢?对不对?上根的人,一悟,他即入如来地了,他要靠谁呢?【就】就是依靠,何处更靠人呢?他当下这一念,他这个心性,就是与佛相应了,就是本来面目了,他要靠谁呢?【觅他自己尚不可得,】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一切相,你说,觅你、我、他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哪里有什么法来让他执着,还须要你去说呢?【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你难道没有看到这个教,【教】就是教法。这个见次第的教法当中,有说到法法是什么状呢?法无定法,法法当然无相,对不对?空、无相、无愿,那这当然就是,法法是什么状,意思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上根的人,哪里,【何处】就是哪里须要去依靠另外一个人呢?因为上根器的人,他当下就找不到他人,也找不到自己,彼此都尚不可得,都没有了,何况另外跑出一个法,来让他执着呢?【当情】就是执着。你没有听过,在教法当中里面说的,一切法皆空吗?要不然你讲讲看,法法是什么形状呢?就反问他,意思就是法法就是空啊,缘起就是性空,你要强执什么?就是你们学教的人,也是不可说啊,不要说我们学这个宗门的,心性、心地功夫很深的人,是不是啊?就是你们用言语学教的人,法法也是不可说啊!【云:】那么法法都不可说,都是空性,【“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那么意思就是,不要去找寻、不要求吗?【师云:“若与么,】【与么】就是如果是这样子。如果是这样,【则省心力。”】那这样不是比较省心力吗?这样比较省嘛,你不必追求啊,放下就是了,如果你会这样,就很省力了,四两就拨千斤了。【云:“如是,则浑成断绝,】什么都不求,这样不是全部都完了吗?这不可以说是没有啊,这样也不可以说是无啊,意思是【不可是无也?”】也不可以说是没有啊!如是则浑成断绝,不可是无也,这不能说没有求,还是要有一点东西在。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这样讲,一切都不求就省力,那么这样就浑成断绝,就什么都没有啊,意思就是,【浑】就是全部,则完全成为断绝了,不可是无,那不可以说是没有啊。意思就是,求道一定要有一个东西的意思。【师云:“阿谁教他无?】是谁教他没有啊?他是谁?这个【阿】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就象我们叫:阿爸!【阿】也没什么意义啊,对不对?那你如果叫一字的话更清楚:爸!你看,就很清楚了。阿母!你多叫【阿】,那个阿也没什么意义,要是叫:妈!叫:妈!这样比较清楚,叫:爸!爸!这样就很清楚,多那个【阿】字,其实没什么意义。是谁教他没有呢?【他是阿谁,尔拟觅他?”】你要找他?自性本空,你找谁呢?你要怎么去找呢?意思就是说,叫他回光返照,谁教他无呢?是谁教他没有呢?他是谁?你又为什么要去找他?你准备去找他,你如何去找他?【云:“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你既不许觅,【觅】就是找、寻求。既不许我们学道的人去寻求,那何故又要说,我们不要去断他?【师云:“若不觅,】加两个字:【即便休。】就是【当下】就没有了,根本就不要讲到断,不觅,当下就空了,还讲什么断呢?【谁教尔断?】是不是?老和尚就怕他不了解,就用一个虚空来比喻,【尔见目前虚空,】你告诉我,你怎么去断它?【作么生断他?”】意思是你如何去断这个虚空?我问你?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不觅,你只要不寻找,你当下就放下,谁教你去断?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嘛!意思就是你不觅,就不要有后面后续的动作,当体就没有了嘛!那么反问你:你眼睛看到现在的虚空,你告诉我,你怎么断它?因为虚空不可断嘛!【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如果你这个法可以得到,是不是跟虚空一样的呢?意思就是,还要有一个认同,这还是二元论。【师云:“虚空早晚向尔道有同?有异?】难道虚空一天到晚,早上告诉你:早安!晚上告诉你:晚安!告诉你:我现在的虚空一样、我现在的虚空不一样。虚空有告诉你这样吗?意思就是,虚空早晚向你道有同?有异?虚空早上、晚上都告诉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吗?意思就是,根本没这回事,虚空就是好端端的放在那边…
《传心法要讲记(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