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4)▪P5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的清净本性也是一样,好端端的放在那边,没有同跟没有异,你不要去讨论它,讨论它也不对,所有的造作,你统统放下,你方便的造作,没有关系,尽量造作,心保持一个不生不灭,所谓【保持】,是不得已的说法,与空相应的东西,它当然要这样讲啦,对不对?那么用一颗虚空的心,用一颗不生不灭的心,你这个【用】也不对,为什么?你只要有用的心,就有所不用,所以在没有办法形容的时候,就必须要这样讲,我现在就是用绝对的心,在跟你们讲话,那么现在的心就是这样,但能默契,没办法说,没办法说!虚空哪有早晚向你说,有相同跟不同的吗?虚空就好端端的放在那个地方,我们的本性就是这样,好端端的放在你的眼前,你就是不会、看不到它,就是因为太近了,就是因为太近了。有人问禅师:禅师、禅师!什么是佛性啊?禅师就说:在你的鼻孔啊,在你的鼻孔啊!他说:我怎么看不到?禅师说:因为太近了,所以你看不到。太近了,是不是?你的鼻孔内就是本性,这是比喻。我们的本性,它都随时时时现前,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我们就是不懂,见一切相,它就是无相,没有差别,你烦恼要打进来,不可能的,一个圣人他怎么会跟你卷入是非里面?一个圣者他怎么会去跟你卷入恩恩怨怨,这样子扰乱不休?你讲,没关系,让你讲,讲久了你就累了,讲久了,你就不会讲了,让你讲,对不对?不要管他。圣人也不会说:你赞叹!没有关系,他也是如如不动,让你赞叹,你赞叹久了,你还是会累,为什么?虚空不会因为你赞叹,或批评怎么样,它就倒了、它就变化,不会的,本性的作用就是这样子。所以师父一直重复的强调,你要让一个圣者烦恼,很困难的、很辛苦的,因为他了解,一切都是空性、平等。你要让凡夫不烦恼,那很困难的,他内心里面,我执、我见非常的重,对不对?他不攻击、伤害,不能生存下去啦,没办法啦,对不对?他动,就是讲别人不对,一动,就是一定讲别人不对,他要叫凡夫没有烦恼,那是比登天还难,比登天还难,讲出来的话,不是刮伤,就是烧伤、刀伤、烫伤,统统是伤,用三马软膏也敷不好的,不要这样子,说话要负因果的,要有道德的。

  【我暂如此说,尔便向者里生解。”】这个【者】就是这里,我只是暂时这样说,你马上就执着这个地方,众生就是这样,他没有办法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然后想想:到底不生不灭是什么,要是象榴莲,最起码有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也满好吃的,或者象香蕉是长条形的、西瓜一咬下去有籽,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讲了老半天,也咀嚼不出是什么东西,讲也不对、想也不对、看也不对,讲也对、看也对,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每天单是问这个东西、问这个东西,难就难在这个东西它不是长、也不是短,什么都不是,什么统统是,就难在这个地方,这个世间所没有的东西,你叫他……世间他从来没看过这种东西,用比喻的,也比喻不上来,因为所有的东西统统不是,就是这样难,契入很困难!【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应该是,【与】就是给与。应该是不给予众生产生见解吧?意思就是说,你用意是不是不要让我产生知见、见解?【师云:“我不曾障尔,】是你自己产生执着,所以我才这样说的。【要且解属于情,】而且你在这个佛法、这个知解,它是属于一种情执啊,我们学佛的人听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听法的人,要把法化作内心里面那种心力、念力,强而有力的解脱力量,这样听法,它才有意义。如果我们听法,只是随文逐义,然后尽作世间的知解,那这样子是学佛的大通家,与生死了无痛痒,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一定要把佛法,真正的应用在我们的心力、念力、解脱力,彻底的去观照跟放下,摆脱那种不必要的、多余的困扰,你是真的在学佛。所以解属于情,【情】就是情识、妄情。那么【情生则智隔。”】情生就是执着,你只要动一个念头去执着,那智慧就被障碍起来了,情生智隔,听过这一句话吗?情生、情执,这个执着一生起来,智慧就整个被遮盖起来了,就象乌云一来的话,整个太阳光就被遮起来了。同学们!要好好的把佛法应用在我们的生命里面。

  底下说:【云:“向者里莫生情是否?”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因为他说情生智隔嘛,他又反过来说:那么你的意思,【向这里】就是,那么师父的意思是说,只要我们谈到这一些,就不要生世俗之见,是不是?这个【情】,在旁边写三个字:世俗见。那么意思就是,不要用世间人的看法的这个角度来说明喽?这一句话的意思:向这里莫生情是否?意思就是,在这个地方,只要闻法当下,那么是不是不要生出世间人的看法、见地呢?师父说:若不生情,阿谁道是呢?如果你不生方便的这个世间法,那么又有谁来讲这个法的肯定法呢?意思就是,也不可以离开文字的意思。向这里莫生情是否?师父讲的当下,是不是叫我们不要生执着,依世俗的角度来说,不要产生世俗见,是不是啊?那么师父就说了:如果不生方便的、世俗的看法、说法,那么如何来肯定这个解脱的法门呢?无相的法,还是要通过言语喽!阿谁道是呢?如果不生情,是谁跟你讲肯定呢?虽然是不落文字,可是还是不离文字,佛法它只有讲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意思是说,还是要生出种种的文字、语言、思想,但是种种的语言、文字、思想,跟解脱不二,悟道的人见语言,语言解脱,见文字,文字解脱,见一切情,情解脱,对不对?统统解脱!何以故?没有这个东西!

  98页,中间,【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甚么便言话堕?”】【话堕】就是说话落于败处。意思就是,说话就堕于败处。才向和尚发问,为什么便说,我已经落于败处了呢?【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你不了解,说法的人的意义是什么,自是不解语,就是你不是一个了解对方在讲什么的人,所以你只要了解,就没有来去了,【有甚么堕负?”】哪里有什么胜败的分别呢?【问:“向来如许多言说,】刚刚到现在,有这么样子的问答、问答,这些话【皆是抵敌语,】【抵】就是抵抗,【敌】就是敌人,那么【抵敌语】就是对付别人的话。刚刚和尚你这么样子的那么多问答,都只不过是对付别人而已啊!【都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实法】就是实在之法。你从来没有讲过实在之法,我讲这个,我讲东,你就用西把我抵过去,我讲天,你就用地,对不对?我讲南,你就用北,都是用这种对立的话,你从来没有讲过实法、实在的法啊!【师云:】如果是论实法,根本就没有颠倒,【“实法无颠倒,】因为不生不灭的东西,哪有什么颠不颠倒的东西?你自己心不了解,所以你的问处,因为心不了解,【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甚么实法?”】如果是实法,就是不生不灭的佛性这个法,是没有所谓颠倒的,那么你现在这个问处,自己生颠倒,因为心颠倒,问的地方当然就颠倒嘛!你找什么实法呢?【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我问的是颠倒,那么你呢?就是:师父!我颠倒,那你颠不颠倒?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啦!和尚答处如何?你回答我,意思就是,你回答我的话,那你算不算颠倒啊?师父说我颠倒,那师父呢?你自己是不是颠倒?【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你只要,【将物】就是拿物。就是拿这个镜子,照照镜子,不要管别人,意思就是,修行要自我回光返照,师父的生死,是师父的事啊,你的生死是你的事啊,你自己问问看,你有没有开悟?有没有解脱?是不是?【又云:】师父又接着说,底下是师父讲的:【“只如个痴狗相似,】有一只笨笨的狗,【见物动处便吠,】看到物体一摇动啊,就叫了,到底是人还是草木,都不清楚!所以说:【风吹草木也不别。”】【也不别】就是不会去分别。意思就是,你就象一条愚痴的狗相似的,看到这个东西一动,就叫了,也分不清楚,那个只是风在吹草木而已,连这样也不会分别,就乱叫乱叫的。【又云:】师父又说了:【“我此禅宗,】从以前祖师大德相承以来,【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求知求解只增加这些知见,反而变成束缚。我们这里【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最重要的是要接引,所以说:早是接引之词。所以只说学道,那么最重要的,是要接引他们。【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成迷道。】你只要这个心里想要:我学一点多知多见。这个变成了迷道了,道不是求多知多见的。【道无方所,名大乘心。】这个道,没有方向的,没有方位的,名大乘心,因为是绝对嘛,当然就是不能立任何的方位了。【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楞严经》讲的: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实在是没有一定的方向位,没有的!【第一不得作知解,】如果我们要学道,不可以把这个解脱的境界,用这个文字,或者是思量,来执着、来去解、来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实际的悟道是解脱,你把它作为世间的知见,那是学问啊,那是表面,不能断烦恼的。【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尽处为道。】【情】就是情识,【量】就是度量,【尽处】就是放下。我只能说,你只要把那一些分别心、执着心,跟度量、计度的心,这个计就是计算机的计,度量的度。你只要把那个分别心、执着心,还有度量的心、计度的心,全部怎么样?放下!【尽处】就是放下,统统不要去管它了,这个是道,道就在这个地方。底下就解释得更清楚了:【情量若尽,心无方所。】这些分别心、执着心、计量心,统统放下的时候,这个心就没有来去相,就没有所谓方向、方位了。怎么样?【此道天真,】【天真】就是本来就是存在的,天然的真心叫做天真,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不认识它,世间人因为不认识这一颗本心、佛性,【迷在情中,】就迷在这个执着的当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说破此事。【恐汝诸人不了,权立道名。】方便的安立…

《传心法要讲记(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5)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