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5)▪P3

  ..续本文上一页么多心嘛,是不是啊?也没有道理可说啊,一切离文字相嘛!无事散去!几点了?九点三十二分了,可以了!今天讲到这里,讲了七页了,讲得都都忘记时间了,讲得心情太好了,都忘记时间了。因为这种东西非常好,就是它是单刀直入的,这种法对懒人是最适合了,最懒的人,学这种法最轻松了,看哪一个人最懒,学这种法是最轻松的、这种法最轻松了,不用搞东搞西的,放下就轻松了,很简单!看哪一个人最懒,学这种法最轻松了,几句话就解决了!好不好?明天是共修,讲大家告诉大家,共修也很重要,明天我们开示净土法门,好不好?这个比较适合大家的口味。

  下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01页,倒数第一行。

  【问:“如何是世谛?”】【世谛】就是生灭因果相、数量,有所造作,落入阶位,那么落入语言文字,这一些方便,统统叫做世谛、世俗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这【葛藤】是禅宗常常用的话,葛藤的意思,就是指文字跟语言,对心性来讲,这是一种葛藤,这语言跟文字,本来是用来解释、说明事相的,可是我们却反过来遭到束缚,被文字跟语言束缚,我们不晓得文字跟语言的真实相,所以变成把文字跟语言变成一种束缚。所以在这个禅宗里面,告诉我们说:玩弄这一些无用的语言、文字,称为葛藤。意思就是执着于文字、语言,是不得真实意的,没有办法,那称为文字禅,或者是葛藤禅。所以在这里:说葛藤作什么?就是落入这一些语言、文字,文字禅,那么没有什么意义。意思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是【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你只要没有一切心,那么就是名无漏智,那么无一切心,就是一切法无求、无着,那么就是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行住坐卧、一切的语言,不要去执着这些生生灭灭,刹那变化的数量、语言、文字的分别,那么这个就是无漏智、出世法。【出言瞬目,】这个【瞬】就是转动眼睛。【尽同无漏。】转动眼睛,你讲话,乃至你一眨眼,这个统统是无漏法。【如今末法向去,】【向去】就是到了。现在就到了末法时期,【多是学禅道者,】大多学禅道的,【皆著一切声色。】现在的学禅的人,大部分都是执着一些外在的声色,说:若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见如来。【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那么为什么不跟【我心】,就是我们这个本心,那么何不与我心,为什么不跟我们这个本心,这个心怎么样?如同虚空,【去】就是一样。为什么你不拿这个本心,来跟我们这个虚空同样的存在呢?这个是比喻大无止境,一切都可以容纳,是指慈悲、宽恕,如同虚空的大量,这是指站在无量无边的角度说的。【如枯木石头去,】那么是指起心动念统统没有,你要修行啊,第一个要先象虚空一样,不生不灭,无止境的慈悲。要象枯木、石头一样,这个【去】就是一样。要象枯木、石头一样,枯木、石头从来没有动过念的,就是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如寒灰死火去,】寒灰,它不会再这个死灰复燃,寒灰死火,也就是不会再起心动念,不会再落入生灭的对立,重复的,死灰复燃的起心动念。【方有少分相应。】这样子才有一点点相应。【若不如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学象上面三种比喻,心同虚空,心同枯木石头,心同寒灰死火,如果不这样子,【他日尽被阎老子拷尔在。】也就是说,你只要落入我执、法执,或者是空执,简单讲就是你有着相,那么他就牵着你的鼻子走,那么你的业就会现前,就是等于阎王老子拷住你。所以谁绑住我们呢?就是所谓的业。那业是怎么来的呢?连续的执着、连续的着相。但刹那之间回光返照,稳住,再来,就全部的放下、自在。所以他日尽被阎王老子拷你在,我们今天被阎罗王拷得死死的,正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都被粘住了、都被粘住了。所以修禅的人,他一定要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不要被事相粘住,不要被理体迷惑,修禅的,他就一直告诉我们,不要被理体迷惑,理体就是绝对的空性,不要被事相粘住,因为这个生生灭灭的东西,粘住了,那你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因为你今天觉得不对的事情,很气愤,这个也是空哦,修行人,世间人方便说这个是善、方便说这个是恶,可是你要是被它粘住的话,你本身就不对了,就不能来去自在了,不要被粘住,大家都这么说,我们就方便跟着这么说嘛,可是在我们的心,不曾经动过念头,这样是个真修行人。

  

  

  【尔但离却有无诸法,】你只要,【离却】就是放下,你只要放下这个【有】,就是生生灭灭啦!那么无呢?就是说,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世间,不是有就是无,但是你着一个【无】,它也变成【有】。所以说,你只要离却这些所谓的有跟无,这一些的执着,放下!【心如日轮,常在虚空,】你的心就象太阳,高高的挂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我们的清净本性就绽放出来了,但莫着相就是歇即是菩提,这个【歇】就是息念,停止这一些妄念。所以佛法有时候一句话,须要用过五年跟十年,他才能够体会出来的,我们以前刚刚学佛,看到一句说:但息妄念,别无圣解。看不懂的,为什么要停止妄念呢?是不是?现在知道了、现在知道了,妄念不可断的,这个念头不能断的,只是说把这个妄放下,清净自然就显现出来。如果妄念拼命的断,断了一个妄念,又跑来另外一个妄念,犯了无穷的过患。所以这个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底事】就是:这样不是很省力吗?【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到这个时候,无栖泊处就是无所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栖泊处,就是哪一个地方你都不执着,哪个地方你都不去分别,就是清清净净,绝对的存在大智慧觉性,就显现出来。【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住】就是执着。那么我们就应该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那么这个而生其心,其实是多余的,无所住,他就自然生清净心,你生清净心,自然就无所住。所以这一句话,他是为了两个角度,强烈的来说明一件事情,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的绝对的本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说应当无所执着,那么自然就生出了我们的清净心,这个就是本心。所以我们今天,拼死命的在这边执着,闹得满城风雨,是跟非、恩跟怨,这都是很辛苦的、是很辛苦的,会用功的人,他不会这么笨的!【此是尔清净法身,】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阿耨菩提。】这个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清净法身,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会此意,纵尔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在座诸位!这个就把它划线,这一句话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大很大的警惕,如果我们不悟到这一颗清净心,那麻烦大了!若不会此意,就是你没有体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清净法身,这个才是真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这个的用意,纵你学得多知,就是一天到晚拼命听经闻法,那么建立知见。有一个他就说:师父啊!你拼命的讲经,我是在背后拼命的听经,可是我们在家人听不完啊,不晓得怎么办?你一直讲,买很多,花了很多钱,拼命的听都听不完啊!我跟他讲:你只要放得下,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听完了,这样就统统听完了,你要是放不下呀,就是再听二十年、三十年,门儿都没有!你永远听不完,放得下,这经典遮遮眼睛就可以了,拿起来遮遮眼睛、翻翻,为什么?放得下了,对不对?放不下,这眼睛望穿了牛皮纸做的书本,也得不到利益的,佛法是真实境,它是真正的要应用在生命的这个关卡的,他说:哦!知道、知道!是不是?是嘛!放下就三藏十二部经典都看完了,你今天七点五十分放下,你七点五十就自在;你八点放下,统统放下,八点,你就是自在的人。你今天放不下、明天放不下,再三年你还是放不下,你学得多久,一样没有用的,为什么?那不是你的东西,建立更多的知见。底下一句更重要:勤苦的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尺句邪行。你勤苦的,有的人不是去住茅蓬吗?去研究经典吗?可是并没有师父在旁边指导啊,山上比较静吗?是的!没有错,你有了好环境,问题就是你没有好心境啊,你有了好环境,可是没有好的心境,你没办法,你从哪里下手都不晓得,是不是?有了好的心境,就是一如眼睛,有目,眼睛,就象一个人他有眼睛,他一看,他就很清楚的怎么下手了。可是我们有一个好的环境,并没有心境,那完蛋了!拼命在那边用功,勤苦的修行,为什么?没有正见啊!方法错误、方法错误啊!拼命的劳苦啊,怎么样饿、打饿七啊,乃至一打禅七啊,用一切的办法,就是想要压制这个意识,使它不要起来,这就是方法错误,怎么样?就算你勤苦的修行,再来,以草为衣,以木为食,这个叫做草衣木食。拿这个草来当做衣,前面遮芋头叶,比较大片,后面遮蕃薯叶,比较小片,还是不成道,对不对?就象原始人一样的啦,那也不能成道啊!是不是?所以说:以草为衣,以木为食,不识自心,你不了解我们的清净本心是什么,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为什么说我们初出家,我们要五年学戒,要亲近善知识,他就怕你走错方向,一个人走错方向啊,这不是五年、十年,就是三十年,你都拉不回来,知见错误啊,那没有办法,甚至人家好意,要给你修正回来,你还要跟人家作对。【如此修行,当复何益?】这样修行有什么益处呢?

  【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这个志公,我们以前就讲过了,宝志禅师,他的出生是西元418,到死亡,就是入涅槃是514,活了相当长,九十六岁,418到514,宝志禅师,就是志公和尚,是南朝,我们有南…

《传心法要讲记(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6)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