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北朝嘛,是不是啊?南朝。他是陕西省的人,俗姓姓朱,这个人很年轻就出家了,他的师父叫做僧俭,就是道林寺的僧俭,那么修习禅宗。在刘宋这个年间,就是西无466到471,往来于城市很多人的地方,他住呢,没有一定,这个人疯疯颠颠的,讲起话来又是赋诗,他讲起话来,很准的,可以预言,这一切的人看到他就:志公和尚、志公和尚!请问我今年的运气怎么样啊?明年有运气怎么样?他就给人家,吉凶祸福都告诉人家,哇!都很准,世间人这一套最有用的,你要是跟他讲得很准,比你跟他讲什么净土法门,来得更有效,什么了生死,这个先摆在一边,吉凶祸福,现在马上问,马上得到利益。那么这个齐武帝,就认为他是妖言惑众,就把他抓起来,关在这个监狱里面。抓起来的时候,人是在监狱里面,可是每一天都看到,这个志公和尚,怎么还是在大街小巷里走来走去的呢?咦?后来就是:奇怪!是谁放他出来的?再去这个牢狱里面看,咦?他去牢狱,就看他关在牢狱,到大街小巷去看,闹区去看,他又在闹区里面看到他,这个百思不解啊、百思其解,神通自在了!这个皇帝听到这样的事情,知道这个是圣僧,所以迎入华林园供养,这个叫做软禁,华林园供养,看你还能跑到哪里去!禁止他的出入,对他很恭敬,然后设一个范围,叫他不要出去,但是这个宝志和尚,不为他所拘束,人在这个华林园里面,可是常常跑到各名山宝刹去走一走。都关不住他。后来到梁武帝建国的时候,才把这个禁令解除,那么这个宝志和尚,跟这个梁武帝一谈,哇!这个经义谈得很欢喜。他在天监十三年十二月示寂,就是入这个圆寂,世寿九十六岁,后来葬在这个钟山,在他这个坟墓的旁边,弄一个开善寺。有很多人是这样做法的,譬如说把他,因为他师父很伟大,火化以后把他的灵骨,他不跟人家葬在一起,就把他放在另外一个地方,建一个塔庙,就放这个高僧大德的,让很多这个后代的人,就去这个地方瞻仰、顶礼、膜拜。那么后来他的封号很多,有封这个广济大师,还有封这个妙觉大师,道林真觉菩萨,道林真觉大师,慈应惠感大师,普济圣师菩萨,一际真密禅师,那个封号是多得不得了!宝志禅师,这个相当有名的。所以宝志禅师就告诉我们一般人: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呢?【假饶尔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四果就是阿罗汉,是不是?那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也只是在凡圣内坐。】凡圣就是对立的,不是大寂灭涅槃海,不是凡心,就是圣心,大寂灭涅槃,没有凡圣之名词。【不见道:】诸行无常,难道你不了解,【“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只要你的福报享用完,因为你不能摆脱这个生灭,当下完成不生不灭,你放不下,你执着、分别,你就把一颗清净心转成生灭法了。所以说这个势力尽了,你的福报享受完了,就象一支箭又掉下来了,招得来生不如意,你来世还不一定能够称心满意的,因为无明嘛!【争似无为实相门,】争,这哪里是一尘不染的无为实相法呢?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果是无为法、实相法,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的,这个是在《证道歌》里面讲的,就是我们下一本要讲的。意思就是,福报如果享尽了,就会堕下来,你的来生是不如意的,这是生灭法,这怎么能够比得上无为的实相,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的,用不完的。【为尔不是与么人,】如果你不是这样的给与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就是建立、度化,还要向古人来建立度化门,来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这个【出世】很重要,就是要明心见性,指证悟的,这个不是说一般的,【出世】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如果你没有碰到,大彻大悟的、证悟的,证悟到本心的这个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就是很冤枉的,你学大乘法学了很久,因为大乘法学了很久,因为很多的法、注解,因为你看不懂,就是看懂了也误解,那么知见、观念错误,那么冤枉你用功修行,因为方法错误。所以很冤枉的,你学了,【服】就是学。你很冤枉的学了大乘法,却不能治大乘的病,你没有办法达到佛的境界、证悟的境界,很冤枉!我们中国就是大乘法,可大乘法那个经典多如牛毛,汗牛充栋,是不是啊?能够碰到这个世间的明师,出世的明师。【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底下那五个字,要很注意看:久久须实得,就是你要是真的下功夫才算,不能只听听而已,那么久久没有感觉到说这种无心的法门,那么没有用的!所以说:但学无心,这个念一念可以,可是下面这五个字才是根本,要:久久须实得,要久了,经过一段时间,你要实实在在的,真的无心,无所执着、无所分别,是真正的功夫跟境界。【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因为刚刚学这个大乘法嘛,没办法,没办法一下子顿超,但得下一番功夫,【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你总是要找到一个方法,入头处就是你要找到门路啊,方法要对啊,方法就是无心,再接着就是守住,就是一直守住这个无心。事事不起心、不动念,然后用慧观,与空相应,绝对的存在,下个三、五年的时间,你总是要找一个门路,自然就能够体会出来。不是拼死命的干,拼死命的拜佛、拼死命的坐,拼死命的这个打佛七、打禅七,拼死命的打八关斋戒,如果这个心法不懂,撞破头,你都不晓得在干什么。【为尔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甚么交涉?】就是说,如果为汝不能如是,如果你不能象我跟你指示的这样:但无心、但学无心,那么你一定要,【将】心就是拿,你一定要用一颗心,拿颗心去找什么是禅,学禅、去学什么是道,就是将心去找另外一个心,学禅的心、学道的心,这个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当下这就是禅、就是道了,可是你硬要是拿这个心,去学个什么禅、学个什么道呢?佛法有什么交涉呢?那么加三个字:【如此与】佛法,【交涉】就是关系。这个跟佛法有什么关系?这个尽同生灭啊!放下就是禅,是不是?不生不灭,无心就是道,更不要将心去学禅、将心去学道,歇即是菩提,如果你用一颗心,想要去追求一个禅,用一颗心去追求一个道,如此跟佛法有什么关系呢?方法错误了、方法错误!
【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皆为化人,这只是为了度化人家而已。【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这个叫做黄叶止啼,那么这个看过禅宗的人,看过经典都知道,黄叶止啼就是一个小孩在哭着哭着的时候,他的父母用这个杨柳的树,杨柳的树的这个黄叶,就当作是金子,小孩子哭的时候就给他:哎呀!这个是金子给你啊,这个是金子给你啊!小孩子没有办法分辨说,这个是金子还是树叶,他就不哭了。那做父母的人就讲:不哭就好了、不哭就好了,没关系!不要哭就好了。所以是暂时方便,这个黄叶为金,止小儿啼,意思就是说,佛用权巧方便来引导众生,禅宗认为都是经论家的说法,因为经论家说法,就是方便、方便。那么这个都是空拳黄叶,空拳,赤手空拳、赤手空拳,或者黄叶止啼,那么这个都是方便法,表示方便,是不是?所以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就象黄叶为金,骗骗小孩子,小孩子就不哭了,【决定不实。】那绝对不是实在的。【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如果你的心,认为有一样物可以得到,那么这就不是我们禅宗所修的。【客】就是禅宗门下之客,就是不是禅、懂得心法的人。且与汝本体,【且与尔本体有甚交涉?】有什么关系呢?【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实在是没有一法可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如果我们能够体会这个无所得,无有少法可得,那么就知道,佛道也河得、魔道也不可得,一尘不染,一丝不挂,若以为佛道有所得,那就是外道了,佛道无所得。【本来清净,皎皎地,】【皎皎】就是洁净纯白的。我们的本性,这个要好好的记住,本必【无方圆,】我们的觉性【无大小,】当你开悟的时候,就没有大小了,【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那么它是【无迷、无悟。】就是远离对立喽!所以说,为什么无迷、无悟呢?因为绝对的本体称不上迷,迷是对悟讲的,悟是对迷讲的。【了了见,无一物;】清清楚楚的见,了了见,就是用我们的本心,不生不灭的见,既然不生不灭,那么与毕竟空相应,哪有什么东西,当然就是无一物了!【亦无人,亦无佛。】因为就是这样,才叫做成佛道。那么底下:【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那么这一句,因为它少了几个字,所以看起来也看不懂,什么叫做:大千沙界海中沤呢?那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动念,如果我们动到这个念头,就象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一粒沙,就象海中的一个小水泡一样,幻化不实的,意思就是,我们如果没有融入绝对的本体,你起心动念,就象大千沙界,就象海中的一个【沤】,就是小水泡。一切贤圣如电拂,电拂就是闪电,那不实在的东西。只要你起心动念,动一个圣念、或者是贤念,那个统统不是,不是这个如来的大寂灭海,那么一切都是如同闪电的不实,这样刹那而过。一切不如心真实,那么一切不是象我们本心这样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哪里有缺欠什么呢?没有的!【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出息不保,就是不敢保证有,也就是保不住的意思、保不住的意思。所以我们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不敢保证你就可以,你吐得出去,你不敢保证说,可以吸得进来。
底下说:【问:“六祖不会经书,】不识字嘛!【何得传衣为祖?】那么为什么五祖就把衣钵交给他呢?【秀上座】就是神秀大师,【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
《传心法要讲记(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