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干警,他很孝顺,每天晚上工作回家,都是向他父亲问好然后才去睡觉,正好有一天加班到八点钟回家很累,然后他就睡觉了。睡了半夜十二点他醒过来,父亲在二楼,他在三楼,父亲的那个电视机还在响,他觉得不对劲,下去问一下,看他父亲。结果下去一看,父亲已经死掉了,躺在地上,已经硬了,他就抱着这个父亲就哭,哭了几个小时,就叫他父亲不要吓唬我。从此以后,他五十多天睡不着,失眠,眼睛一闭上,就有蜈蚣、毒蛇马上很多地出现,就精神失常了。后来他就见我,我就跟他说:世间就是有欺骗。他就说爱情、世间友情欺骗我都承认,唯独亲情你说欺骗,我死不承认。那么我就告诉他,不是说他父亲欺骗他,而是他父亲对他的好,他无形当中就是造成种感觉:你不会离开我。世间的人都是这样,对你越好的人在离开的时候,它构成的痛苦就越巨大的、越伤害的。所以这样一来,我们被善和恶所束缚的人,他都得不到自在,他不能自在的,所以要想办法超越了善恶以后,你横向的十法界才能把握。但这还不够,这十法界的第三种叫作圆融的十法界,圆融的十法界怎么讲呢?就是这十个法界里面,既是纵向的又是横向的,纵横两个的交叉点都在你的一念心当中,所以天台用一念三千的这样一个理论,就是一个念头里面都具备十法界,这样一个理论来构造我们的人生。那么十法界如果从我们生命本身的角度来看,我想简单地讲一下,这个十法界构成的人生。
那么我们如何达到这种圆融互动?这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说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生命是有这样一个层次不同的:有纵向差别;有横向的平等;也有圆融的互具。那当认识到这种球形的人生的时候,你静下来,要细心地去观察、去品味、去体会,你现在的这种成果,然后他的思绪就变成:既是稳定的,又是放射的。稳定的状态来说就是我怎么做都行,我躺在这里,坐在这里,或者翘着二郎腿,都是可以的,没有问题,只要你生命任何一个形象,都是可以的;那么接下来放射形的是什么?就是现在,你能不能感受到你身边的这一切,你所拥有的这一切,你现在有没有感受到你具备了善和恶,乃至超越的,这样一种心态?如果你感受不到,那你的生命就变成立体的或者是平面的;你感受到了,那么你的整个生命重心就在这里。所以在这种理念下,从道德的层面来说,我们分开善和恶,你有没有考虑到父母亲的感受,他们愿意不愿意,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我们身边人的感受。所以它的前提就是,我如果想明白、想彻底地进入这种圆融的人生状态,我必须要有一个渠道、有一个方法能够达到这种理念。那么怎么达到,就是人生和世界的圆融。就是我们生命的本身,跟外在的世界怎么样子给它圆融。圆融天台有一个名词,叫作三谛思想。就一心三谛,三谛思想的存在,就是讲空、假、中这三谛。那么空、假、中首先要让我们能认识到生命本质的共同点,就是你如果没有认识到本质的共同点,我们一直会在善和恶两个对立里面。那么只要你在对立里面,你的生命就没办法圆融。
想认识到这个空,好像也不是很容易的,那怎么去认识呢?天台的思想,最初是慧文大师从《大智度论》里面,悟得三智一心中得,这三智讲的是: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那么在观念上,我们直接讲空、假、中三谛,比较容易理解。怎么去体会这个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就牵涉到刚才说佛教的世界观。世界观它讲的是一切法皆是缘起,缘起在善恶里面叫缘起性空。缘起这两个字,我发现有很多人,在文字上解容易叙述错误。什么叫缘起?就我刚才说了,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起,这样子去解释。那么生起的状态,是一种什么状态?缘起的意思,不是告诉你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存在的,而是告诉你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性空的。他讲缘起的目的,是让你明白这个性空,那么为什么要明白性空?他就讲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四维时空的世界里面,这是一个错觉,就我们直接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存在好像都是很真实的,好像必须它有存在。那么佛教讲:“一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假名安立而已,唯有内心的心识所现,外界并没有。天台也是讲,外界并没有。第一步我们必须要了解到一切法它当体就是空的。那么怎么去认识这个空?就要从缘起去认识这个空,缘起是什么概念呢?比如我现在讲:我手上拿着这个是杯。大家都知道这叫杯,那我就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手上拿的这个杯是从来不存在的,从来就没有过。这不是瞎说吗,对吧?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不是拿着杯,为什么会没有过呢?那么我就进行分析,大家看是不是有过。我看来看去、看上看下只看到纸,没有看到杯。那么这个杯,就只有一个名称是真的,就假名安立,它的名称确实有个杯,我们大家都叫杯,你不能叫它叫电脑、又不能叫桌子,叫它就是杯。可是杯这个东西,我们看到这个纸的时候,你就发现杯和纸是什么关系?杯是没有自己的内容;纸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纸。如果是一个股份公司的话来说,那么这个公司里面,没有杯的股份,这里面上上下下,哪怕有一个微尘,你看去是个微尘,也是属于微尘,也不是杯的,杯的名称有,它里面的实质的内容就没有。这并不是一种理论,我觉得我们直接用眼睛去感受它,可能会比较确切一点,就是能够确切地体会到,佛教里面讲的缘起的意思。就是杯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只是这个纸做成这个样子,于是大家给它安一个名,就叫它是杯。这叫假名安立,安一个名给它。那么再进一步地问,这个纸到底是不是有的?我们又发现,这都是木浆做起来的,纸其实也是一个假名安立,那再问,木浆到底有没有?只是树,它的所有的原料只是树和水,对吧,甚至胶水。所有的、世间的一切万法,包括电脑,在电脑这个名词还没有的时候,它可能造成这样子,我们现在安立它叫电脑,其实它整个原料就是:塑料、金属、其它的这一切组合起来的,桌子亦复如是。所以佛教讲,我们人生世界是一个幻觉,是生活在一个虚幻、颠倒的世界里面。那么这个幻觉的世界,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而我们恰恰觉得,它是真实地存在,然后就在上面,不停地去以为我获得了东西,而实际上它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你获得。就像是一个,我们经常说有一种骗人的公司,叫作皮包公司。皮包公司是什么呢?就是它这个公司,从来没有成立过,没有这个公司。它就是弄几张信笺、弄几张那公司的名称、名片,然后放在这个皮包里面,拿出去给你联系生意、谈判。谈的时候,他把第一张信笺拿出来,说我是某某公司的,你要追问他,你这公司真的有吗?因为他没有实际的东西,所以他赶紧拿第二个资料来掩盖他第一个空缺,他把这个信笺的上面的那个头露出来给你看,下面的那个空的部分,又拿第二张信笺来填起来。于是你就觉得第二张应该有。如果你再问第二张有吗?他会拿第三张给你填起来。纵向的这样一排下来,你就看不到里面是空的,而看到全部都是有的。就我们说纸杯有没有?有。纸有没有?有。杯有没有?有。树浆有没有?有。我们就会觉得什么都有。桌子有没有?有。木头有没有?也有。而实际上,它只是一样东西,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想一个办法,要想一个什么办法呢?把纵向排列的这些信笺,让它横向排列,不要让它纵向排列,横向排过去,你看,你第一个名称下面有没有东西?你一看发现是零,没有东西;第二个也是零,那么这样子来观察,从一个事物去观察。我们再观察,我们整个生活在现实的这个世界里面,所谓世界、所谓人、所有的这一切、甚至是价值标准、这些理念,你就发现:除了名称、概念以外,其它都没有,从来没有,不是说我现在分析了以后就没有了,是从来就没有过。就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也同样,我们看如果说以前不叫人的话,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些血、一些肉、一些皮而已,并没有一个人在那里。但血、肉、皮,还是由于我们吃饭这些营养,从地、水、火、风、山河、大地里面摄取来的一些精微的部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这种虚幻性。释迦佛讲,我们用我们的思维是可以企及的,不是不企及的。就是说既然你的生命当中,就有这种超越善恶的真相,你每个人是可以达到的,不是达不到。因为它是我们本身的状态,只是我们被这个相所迷惑了,经常被名言、概念所欺骗了,所以你感受不到,你从来就不曾生起过、不曾存在过的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想明白这个状态呢,他需要从一个事物来观察;然后再观察一切事物;然后第三步呢,就是再观察我们的心。所以天台讲的这个一心三观:第一个,一心具足的这个空观,就是在自己的心中去观察,既然外界的事物它只有假名安立,没有它的实质,就不曾存在,不曾存在的东西,所以说它不生,生存嘛,你没有存在,哪里有生?没有生的东西,就不会灭,所以整个《心经》的中间那一部分:“是诸法空相”讲的就是这个空,它不但是外界的物质是空的,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因为它没有存在过的东西,你怎么去污染它?怎么去让它清净呢?你怎么去让它增加?怎么去让它减少?压根就没有这回事,就是生灭轮回,也是没有这回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彻底空的角度来说。所以《心经》后面又接着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什么意思呢?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乃至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包括脑子里面所有出现的概念,法尘就是概念。就是你脑子里面,我们所谓打妄想很多,其实你再静下来观察,哪里有什么妄想。我们不是说,打妄想——我想到一个杯就是打妄想了,如果没有这个杯,你妄想哪里来?你所谓的妄想,也就是你的意根,我明明…
《佛教真理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