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讲 正宗分——苦空无常觉▪P2

  ..续本文上一页觉得到,能够醒悟了,觉是觉察外在的这一切,悟是醒悟自心。对于外界有感觉有感知,不是做一个懵懵懂懂的人,不是做一个糊里糊涂的人。

  佛法特别强调觉。因为佛本身就是觉。我曾经说,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以人为本”的,而我们佛教思想呢,则是“以觉为本”的,只有觉悟才算真正符合佛法。如果你不觉悟,那么你永远都不符合佛法的真正精神。所以通过对外物的感觉,感悟到自心的真实,世间的无常和国土的危脆就是让我去感受我们的环境,我们的世界。

  下面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四大,有些不懂佛法的人以为“四大”是“酒色财气”,这是一个误会。这个是从中国古代有不少小说里面提到的,是一种随便猜测说说而已的。那么真正佛教里面讲的“四大”是指的地、水、火、风为四大。

  地大是坚硬性,比如说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小四大组成的;山河大地则是由外在的大四大组成,叫四大种。山河大地无非可以归类为地水火风这四大,而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归为这四大。所以说有情无情都是由此四大缘聚而成,缘散则灭,没有永恒的。

  我们的身体、毛发、趾甲、骨头都是地大;眼泪汗水都是水大;热气是火大;运动、呼吸这就是风大。由四大元素组成了这样一个身体。

  这个身体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吗?不能!为什么说他不能?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到身体的舒服,为什么说不能呢?诸位!痛苦有两种,第一种是身体的痛苦,第二种是心灵的痛苦。

  身体的痛苦,比如说我们病痛,我们行、住、坐、卧不方便的时候,生、老、病、死的整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只是我们健忘,苦完之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痛了。人,从有了这个身体一直到失去这个身体,生和死极为痛苦。当然了,我们平时心很粗,对于世间的种种价值观形成之后,就麻木不仁了,平时感觉不到这样一种苦的存在。当真正地遇到老了、病了、死了,才发现这个身体存在着很多的过患。所谓(老子说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为身体,挤眉弄眼、化妆、粉饰,一天到晚为这个身体去奔忙,去劳碌,而身体却是这般的难以招待,难以伺候,所以说他是苦。

  苦还只是大家一般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空,这就是更深一层的体会了。苦只是缘起的,你身体病了,病治好了这个苦就不存在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身体到底是你什么呢?我们能拥有身体的哪一点可以自由地安排自由地受用吗?几乎不能。

  看上去我们身体好像有一个实际的东西,这个四大,就是古佛说的:假借四大以为身。只是我们假借过来的,其实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我,缘起本身就是空,他是由很多条件组成的,条件就是缘。由地水火风这种种的条件组成了这个身体,所以没有哪一个所谓真正的自我的身体,没有!根本就没有一个我。

  下面一句是“五阴无我”。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也叫五蕴。阴就是遮蔽的意思。我们的这个生命,从外在身体的这个色法到内在精神的心法,精神就是受,感受;想,思想;行,思想变化,今天想这个,待会儿想那个,这个行动,思想也不停地流动,我们这个妄想在流动。想就是我们的妄想。识,就是我们识别、分别的根本,就是精神的最高处。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又称为五阴,是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个生命的全部内容了。所以这个五阴里面没有哪一个可以主宰的。

  色法就是刚才这个身体,我们无法主宰。

  受,昨天痛苦今天又快乐,明天还会痛苦。苦、乐、舍这三受,我们也无法主宰。如果你能够主宰感受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解脱的圣人,不受这五蕴束缚了。所以,这个受的本身是指,我们还没有超脱他的时候,总是被种种感受所局限,所束缚。

  快乐对我们来说我们还希望他再有快乐,痛苦我们想逃避他。所以呀,快乐的感受对我们来说也是痛苦,他是什么苦呢?是坏苦。因为所有的快乐都会坏掉,都会停止,总不会永久地快乐下去。所以,快乐对我们也是一个坏苦。那么痛苦呢?痛苦本身就是痛苦,这叫苦苦。不苦不乐,我们也是苦。不苦不乐的时候我们岁月增长,岁月不饶人,岁月匆匆,时光无痕。这样一种变化的过程就是想和行的过程,我们叫做行苦。苦、乐、舍都是痛苦。所以一切感受“有受皆苦”。

  思想,昨天想的跟今天想的,他也是没有可以主宰的。如果哪个人说:我的想法,我的某一个想法可以主宰我一生。这是不可能,你是打妄语。所有的想法都是妄想,包括诸位现在在学佛,你认为你的想法已经是绝对的可以永远地这样下去了,那肯定是错了。因为你的想法还在五蕴的受想里面,五阴里面。你的认识,你的思想境界很高了,你以为这个思想境界永远可以主宰我了,这错了。

  所以当你的外在的物质世界和这个身体的色法,以及内在精神的受想行识这五蕴都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这里面有一个主宰,那么我们就很简单地把他放下了,知道一切法是无我的。所以有人认为佛教是唯心论,或者说佛教反对唯物论,这些说法都不可靠。

  诸位看到,这部经就告诉我们了“五阴无我”,就是告诉我们物质和精神都不能主宰,没有任何自在可言。这个“我”,就是自在的意思。我的东西我可以自由地利用,可以自由地支配。所以“无我”就是没有哪一个能让你自由地支配的。诸位想一想,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你的分别、你的感受能让你自由地支配吗?不可能!因为所有的想法都不能让我自由地支配的时候。

  那么这个时候就真正地体现出来“五阴无我”这样一个道理了。我们可以观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始终没有丝毫的属于真正的我。一个解脱的人,他能够在这个上面完全看透。过去在东晋的时候僧肇大师,据说他在临终的时候曾经非常高兴地念出一个偈颂,这个颂文说: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他在临死的时候能够这样洒脱,是因为他在平时已经把功夫做上去了,已经能够看到四大就是无我,五蕴本来就空。所以无我和空在这里是等同的。他说四大无我,五蕴本空。我们这部经典里面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世间、国土都是无常,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身体都是无我呢?原因在下面。

  讲到没有我的时候我们会怀疑说:明明有个我在这里听经说法,怎么会没有我啊?那么佛陀再进一步地给我们做一个解释。原因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叫“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生灭变异”,外在的世界四大苦空,是生灭不已、变化莫测的现象。内在的身心是五阴无我,是虚伪无实。就像芭蕉一样,没有实际的树芯。这个芭蕉树,你要是把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剥到最后什么也没有。用幻术变化出来的城市,我们梦里面的境界,水中的月色,这种种现象,就是我们现在的认为是真实的,这样一个状况。

  身心都是寂寞无主,寂寞空无主啊。当我们去体会这个现实生活的时候,诸位不知道能否感受到这一点。我们这个世界,他的本体,他的真正的内涵在哪里?我们找不到,找不到这种内涵,那么我们只能生活在表面上,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一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能够感受得到的就是电影屏幕上的那些节目,那些图像。那些图像通过灯光照过去的,是一种光的聚合。当你看不见银幕本身的洁白的时候,我们会把整个身心投入在银幕的影子上,为电影里面的人物的喜怒哀乐而随他所转。那么实际上呢,这个银幕里面的这些人、这些物都只是影子而已,他本身并没有任何的真实可言。当我们如果看到了这个影子同时,也知道他背后的那个银幕才是清净洁白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在念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在参禅、在吃饭、在走路的时候,你也看到这一切现象无非是精神和物质,本身没有一个我——主宰。你超越了这样一个自我之后,就会很清楚地感受到了,我们的真心、佛性是什么东西。那么下面一句话呢是更重要了,叫“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心是恶源”这个心是指什么呀?心是我们的妄想分别,第六意识的分别就已经构成了我们的这颗心。常常说:我心里很难受。心里难受是什么啊?妄想。妄想的背后是什么?是意根,就是我执。构成对“我”和“我所”的执着,那么万恶之源由此而出。诸位!这句话特别重要。现在诸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观察一下自己,看看佛陀所说的这句话到底能否在自己的身心当中得到印证。

  首先,我们来看我们这个意识。意识就是六识当中的第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意识。我们通常所说的妄想,也就是能够思想的,不停地变化的这个东西。诸位能感受到吧?比如说你现在就想,看到这个屏幕上,看到这些字,管理员某某人把麦克交给天台子了。你这么想的时候,它就想了,想完之后呢它又没有了。这个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的不停地变化的这就是意识。

  还有一个意识背后的那个叫做意根。这个东西你要看清楚了。你不要妄想,你现在这个意识没有了,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你还是清清楚楚,你可以听我讲话,可以明明白白地不起妄想分别却能够清清楚楚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在听法,这就是意根。那么如果我们这个意根没有放下,这就是我执了。所以解脱道的关键要点就点在这里,就是意根的我执上面,有了这个我,我们会说:我的思想。那么第六意识就成为我所了。我今天想了一件事情,你会这样说。想的那件事情,变成是你的所有,想就是你所拥有的。那么再扩开来呢?我们说:我是我,身体是我的,是我所有,乃至山河大地、生活起居、各种物品都是我的所有。我和我所,就这样分开了。

  那么我们呢,以我为中心,以我执,非常坚固的我执为中心,扩散开来,对外界的我所产生一系列的执着、追求。我们巴不得整个天下都是我的,在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属于我的…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讲 正宗分——苦空无常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