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辨中边论颂讲记(七)▪P2

  ..续本文上一页年的在菩萨道上坚定不移的实修,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二种任持能作。这就是第三个关键。

  

  在这里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菩提心是善根的安住能作,怎么又会被六度的违品损坏呢?”我们按《善显密意疏》当中的观点来解释,以瞋恚为例,宗大师说:虽然经中也讲到菩提心所摄的善根不会穷尽,但这是说生果无尽的意思,并没有说以瞋恚不能损坏。

  

  ④有慧是照了能作,就像以油灯能够照了黑暗当中隐蔽的色法。

  

  没有智慧的人就像在夜晚黑暗当中看不见色法的相状一样。黑暗当中虽然有色法,但是见不到。同样道理,虽然菩提以及菩提道的体相本来存在,但是没有智慧就什么也不了知。相反,如果自己心相续当中生起了智慧的光明,就可以无误了知菩提因、菩提果的体相,所以,有慧就是菩提因、果、体相的照了能作。

  

  大家要知道,世界上有两种盲人,一种是眼根损坏的盲人,一种是内在不具智慧眼的盲人,前者就是色法上的盲人,后者是心灵的盲人,其中以后者更为可怜。

  

  只有心里有了清净的智慧,才会明白自己生生世世要走何种菩提之路,才会明白生命的归宿究竟在哪里。没有智慧的人,确实很可怜的。我们看看这个世界几十亿的人类,有多少人在趣向三恶趣的险路上狂奔,有多少人在登高必跌重的人天路上漫游,有多少人在毫无实义的外道邪路上行走,有多少人在狭小迂曲的小乘出离路上行走,他们所趣向的果位,或者是痛苦充满的三恶趣,或者是周遍坏苦和行苦的上界天,或者是化城的小乘涅槃。之所以会导致不入大道以及最终不得究竟果位,原因就是心相续当中没有清净殊胜的智慧。所以,我们就知道,没有智慧的话确确实实是很可怜的。三界六道当中讲也好或者按照大乘的观点来讲,甚至小乘的行人也是非常可怜的,没有直接趣向无上菩提的道路,完全是一种歧途的状态。所以,没有智慧就产生很多很多的过失。而且我们知道,没有菩提的功德,没有菩提道的修行,肯定没有办法成就暂时和究竟的一切佛菩萨的功德。但是这个的修法的根本也是需要具足清净、甚深的智慧,没有智慧的话,刚前面所说的,在世间人有多少人真正趣向无上菩提的道路,我们一观察就会明白。或者说从佛法所讲的因果规律来推理的话,很多人趣向三恶趣的道路,有些人只求人天的圆满,或者说有些毫无实义的追求邪魔外道行持的法,或者一种狭小的发心,趣向一种小乘的果位。这些都是没有智慧导致的一种问题。照了菩提的大道以及生命最终的归宿,唯一依靠具慧。这不是在地图上能画得出来的,也不是单单靠诸佛菩萨、自己不具足内因,就可以赐给你的。既不可能用钱买到,也不可能用权势抢到,也不可能凭着幻想就能得到。所以,只有在内外因缘具足而在相续当中生起智慧的时候,才能明了菩提因果的体相。唯一具有智慧才是照了能作。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的的确确没有智慧,只是凭一种世间的权势,或者只是作一种幻想,或者只是依靠其他的佛菩萨加被,自己任何内的因缘都不具足,只是这样求一种菩提果,这个是永远得不到佛果,永远得不到真正菩提的功德。所以,里里外外的因缘具足而在心相续当中生起智慧的时候,才能明了真正无上菩提的因和它的种种功德以及大乘菩提果的体相等等。唯一具足智慧才能真实通达的,所以,智慧成了一种照了能作。

  

  假如,我们在内缺乏六度的正行,在外不和善知识、善友共住,那就陷在无法照了的障碍当中,永远会和瞎子一样,看不到自己的菩提大道以及生命最终的归宿,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深重的障碍呢?所以说,为了发起照了能作,一定要努力实践六度,外在要依止高尚、贤善的善知识和道友,这才是真正趋向菩提的一种主要的条件。

  

  这样我们就真实明白了,真正需要趣入大道以及最终获得究竟果位的话,它的因唯一就是智慧。相续当中有了智慧能够照见菩提大道,能够照见生命最终的归宿,能够照见万事万物的实相的本性,所以,这也是成了照了能作,也是这里讲的第四个关键法。

  

  ⑤无乱的见道是变坏能作,就像能够烧煮的火一样。

  

  什么是变坏呢?就是把迷乱转灭,这唯一依靠无乱的出世间见道。所以出世间见道是变坏能作,这个意义,我们首先通过比喻来讲,通过比喻抉择后,再跟实际意义一对照,才明白,弥勒菩萨和世亲菩萨所讲的确实非常准确,非常非常殊胜,是这样产生一种定解。

  

  比如一块木块用火就能把它烧坏,不用火烧而用沙埋,那它一直也坏不了,所以火就是木块的变坏能作。同样,以出世间的见道才能超越世间,让三有世间变坏,除了无错乱的见道智慧,以其他的世间禅定、一般的布施等的世间福德或者世间的慈悲等,都不可能灭除迷乱,摧坏世间。所以说,出世间见道是世间的变坏能作。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圣天菩萨也在《四百论》当中说:“见境无我时,诸有种皆灭。”法称菩萨也在《释量论》当中说:“我彼从缘生,是无我见依,空见得解脱,余修皆为此。”很多菩萨在很多大论当中讲的跟这里所讲的完全是成了一致,所以,唯一见道才能真正超越世间,唯一见道才是世间的变坏能作。这个就是第五个关键。为了获得出世间的见道,必须遣除颠倒粗重、三障以及般若不成熟的障碍。这就是具慧菩萨在胜解行地需要努力的地方。

  

  ⑥无障的修道是分离能作,就像能够割草的镰刀一样。

  

  什么是分离呢?就是让俱生的两种障碍断灭,或者从心相续当中分离,这唯一依靠出世间的修道,所以修道是分离能作。

  

  比如,用镰刀就可以把草割断,割掉的草就被分离出去,所以镰刀是草的分离能作。同样,以出世间的修道能够让俱生的两种障碍从我们的心相续当中分离而不再存留,所以大乘的出世间修道是俱生二障的分离能作。这里的修道是指修道的殊胜智慧。我们只有在见道之后,进一步遣除本性粗重(也就是俱生二障),而且远离懈怠和放逸,才能逐渐生起二到十地见法界越来越明显的修道智慧,这样才具有相应于各地的分离能作。这就是第六个关键。

  

  ⑦回向就是转变能作,就像以工巧能够把黄金转变成手镯等一样。这个比喻讲得很具体,通过这个比喻,这时候所讲的意义,才能真实圆满地通达。所以,世亲菩萨也是很善巧的方式,讲了这些比喻,这里的比喻刚前面所说的,以工巧能够把黄金转变成手镯等。

  

  比如,能工巧匠把一块黄金的材料善巧的转变成为精致、美观的手镯、戒指等等,所以工巧就是黄金的转变能作。

  

  我们所修的一点善根就像是黄金的原料一样,智慧就像是能工巧匠一样,回向就像是工巧一样。通过回向就可以把所修的善根转变成广大、无尽的善根,所以回向是善根的转变能作。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小孩有一块钱,如果他发心把这一块钱献给全世界所有的人,而且祈愿每个人都能得到究竟的安乐,这样一块钱的意义就变成无穷无尽了。就像比喻这样,回向是善根的转变能作。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自己所积累的一点一滴的善根,都能按照《普贤行愿品》等等那样,把它回向深广无穷无尽的法界,回向无上的佛果菩提,回向尽虚空界的有情,回向历劫度生、永无疲厌的菩萨行,这样,叫做真正善巧方便回向善根,这样决定可以让自己的善根变得像虚空一样广大无尽。所以,有回向和无回向在善根的转变上具有很大、很大的差别。

  

  我们想一想,所谓善根,都是在一念心上面安立,如果自己的心上不能转,在心外哪里有其他的转变能作呢?我们总想依附一种心外的力量,认为以它可以让自己的善根突然变得广大无比,虽然谁也无法否认上师三宝的加持,但是这也是在自己具足内因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为什么总是特别重视外在的形相,而忽视离自己最近的一念心的转变呢?这不是最为切近、最为真实的当下之事吗?一切一切法都是依于心的,如果你的心量能够打开一点,那不是直接在善根上转变吗?而且你这样做,不是直接就能和上师三宝、诸佛菩萨相应而获得殊胜加持吗?所以我们就需要明白,做善法尤其是最终回向善根的时候,必须自己的心需要清净、需要广大,需要不共的甚深的境界当中做回向的话,那这就是不共的一种善巧方便,所以我们就知道,回向就是一种善巧法,而且回向就成了转变能作。有什么障碍我们这样做殊胜回向呢?确实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障碍我们,做障碍的唯一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唯一是自己对于三有身体和资财的贪著,以及自己的心性下劣。如果不打破这种贪著,如果不转化下劣的发心,怎么能把善根回向于广大无尽的法界呢?所以,只有破坏这些障碍,就是三种障碍:耽著身体、耽著资财、耽著自己的心性下劣,这些必须要破坏,只有破坏这些障碍,才能有力量以回向而转变善根。

  

  ⑧不怖是信解能作,就像通过烟能够推知有火一样。

  

  比如,我们见到从房屋顶上的烟囱当中冒出烟,就可以推断,这户人家一定是在生火,所以烟就是有火的信解能作,通过烟就可以相信是有火。同样,如果对于大乘的深广法义不怖畏,那就能够信受大乘法。相反,假如相续当中存在怖畏,那就无法信入大乘佛法极深极广的法义当中,所以,不怖是大乘法的信解能作。

  

  在《金刚经》上,佛陀这样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所以,真正的不怖就是很稀有的,并不是我们口里讲讲的“无论什么大乘法,我都能接受而不怖畏,尤其是大圆满我更加接受得了,不畏怖。”这样口头上说不是真正这里讲的怖畏的内容。真实要消除怖畏而信入大乘法,必须要努力在这个能障上对治,第一就是平时不论对大乘的妙法、还是对大乘的菩萨,特别要有信重之心;第二就是要对大乘的深广法义…

《辨中边论颂讲记(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