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P15

  ..续本文上一页苦,西方是乐,此处是生死沉溺,彼处是自在解脱。必定会舍离这个恶浊世界,求生彼佛净土。……平常见到粪便,就会捂住鼻子立刻离开,见到好衣服,就会欢笑,想尽快获得。对这些暂时幻化的好坏境界,心里都不能忍,何况现在是面对长劫极乐和长劫极苦的两种去处,为什么不生起欣厌之心呢?

  因此知道娑婆痛苦以及净土安乐之后,我们应当追随大恩上师往生极乐世界。大恩上师的大愿力,就是要摄受末法时代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在《胜利道歌》中,大恩上师回向: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在《怀业时语》中,大恩上师教导我们:

  

今起我等师徒之会众,依于稀有总集之事业,

  

怀柔心境善巧之方便,令众往生乐国我心语。

  在《愿海精髓》中,大恩上师如是发愿:

  

凡结善恶之缘诸有情,此生命终往生极乐刹,

  

获得阿弥陀佛亲授记,祈愿圆满智悲力威德。

  

我们都是大恩上师的传承弟子,应当敬依上师的教言,随学上师发愿,不但自己发愿往生,还要以慈悲摄受一切有缘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永超生死苦轮。

  

  

  

  

  

  

  

  

  

  

  

  

  

  

  

  

  

中士道·解脱正道

  

  

  

  

  

  

  

  

  

  

  

  

  

  

  

  

  

  

  

  

  

  

  

  癸五、抉择能趣解脱道性者分二:一、连结 二、真实抉择道的体性

  【第四抉择能趣解脱道性者。

  能趣解脱道性,就是能趣入解脱之道的体性。

  子一、连结分四:一、对轮回痛苦须生起厌离之理 二、怖畏今后仍须轮回而应精勤摧毁 三、唯有出离心还不够,必须摧毁轮回之因——烦恼 四、珍爱摧毁烦恼的无谬圆满之道

  丑一、对轮回痛苦须生起厌离之理

  【如室利胜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无边底,喜掉无厌畏,何物在我心?”

  印度班智达室利胜逝友在《寄月王书》中说:“虽然沉溺在如此广无边际、深不见底的三有苦海当中,可是我仍然这样欢喜、散逸,生不起一点厌离与恐惧,到底是何物蒙蔽了我的心?”

  “无边底”是形容痛苦的深广。其中,“无边”指痛苦范围的广大:从时间来说,一直见不到痛苦的起始,如果不修对治,往后也没有苦的尽头;从种类来说,展开三苦、六苦、八苦、六道诸苦、各种相状的痛苦,种类也是无量无边。“无底”是形容痛苦的深度,从一个感冒的小苦开始,痛苦的程度可以一直加深到无间地狱难以思量的苦难。面对如此深广的痛苦,反问自己:身陷在如此可怖的苦海中,不时袭来痛苦的波涛,可是自己的心仍然毫不在乎,在苦因当中欢喜,日夜不断地散逸在苦因上,到底是何物使我的心变成如此愚痴?

  【“贫难求护坏,离及病老衰。”

  “贫”:物质与精神的贫乏,缺乏安乐;“难求”:求不得苦;“护”:获得后害怕失坏的守护之苦;“坏”:在毁坏时,内心不堪接受破灭的忧苦;“离”:爱别离的痛苦;“病老衰”:分别是疾病、衰老以及种种轮回圆满衰败的痛苦。

  【“入恒炽然火,觉乐宁非狂?”

  “明明是进入这样恒常炽燃的痛苦火宅,却偏偏觉得有安乐,这不是狂乱又是什么呢?”

  此处“所入”没有丝毫安乐的境界,唯有“贫乏”乃至“衰败”的无量痛苦;“恒”是表示痛苦没有间断过一刹那;“炽燃”形容痛苦猛烈;“火”是比喻没有丝毫清凉;“觉乐”是错乱地将本质是苦的世间视为安乐,如同疯子偏偏喜欢在熊熊燃烧的火宅中玩火,如果没有学好四谛,差不多就是这种状态。

  【又云:“噫世具眼盲,虽现前常见,后仍不略思,汝心岂金刚?”

  论中又说:“噫!满世界都是睁着双眼的盲人,苦和集本来是轮回唯一的内容,虽然常常亲眼看见,却仍然不用心稍作思惟,你的心难道坚如金刚,无动于衷吗?”平常如果偶尔有些小病,你都会赶紧设法对治,现在面对如此旷大的生死苦难,为什么不思惟解脱痛苦的方法呢?

  “噫”是对世人的颠倒发出深深的感叹;“世具眼盲”是说眼睛虽然很好,但是因为不能认识生死的自性是苦,见不到苦因的集,更不知灭和灭因的道,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盲人。

  【当自策励,修习生死所有过患。

  因此,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思惟生死的过患,不能再如此散乱下去,否则仍然会如疯子般执苦为乐,仍然会如金刚般无动于衷。

  以下举七童女因缘显示修苦的结果,鼓励学人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七童女是支支王的女儿,她们厌离轮回,为了出家,向父王请求开许。以下是她们对轮回的体验:

  【如《七童女因缘论》云:“见住世动摇,如水中月影,观欲如嗔蛇,盘身举头影。”

  七童女说:“我们见到住在世间的人们,刹那刹那都在动摇当中,就像水中的月影被风鼓动,没有一刹那可以自主安住。在我们眼里,这外在的五欲就像嗔恚的毒蛇正盘身举头的影像一样。”

  此处“动摇”就是刹那刹那坏灭无常。

  【“见此诸众生,苦火遍烧然,大王我等乐,出离往尸林。”

  “见到三有众生到处都在被苦火焚烧,父王啊!我们一心向往出离红尘,前往寂静处修习解脱道。”

  以下解释“水月”、“蛇影”、“大火”三个比喻:

  【依正世间,刹那不住,灭坏无常,犹如水月为风所动。

  这个器情世间刹那也不住,一直都在灭坏无常当中,就像水月被风吹动,止不住地波动一样。

  以下观察水月波动的自性,比如,水月对波动的大小、方向、形状、速度,能不能自主呢?当风往西吹时,水月能不能逆向往东波动?当风猛烈吹拂时,水月能不能停止或者微微荡漾?显然水月丝毫没有自在。

  为什么水月如此不自在?就是因为受风的支配,完全被风推着走。风吹向那边,水月就往那边动;风如果加速,水月的波动也随之加快,毫无自在。

  “水月随风波动”的比喻表示什么呢?“水月”是比喻三界所有的器情世间;“风”是表示业和烦恼;“水月不停地波动”是指三有中的任何一法被业惑控制的缘故,无法安住一刹那。这就是行苦。

  《入中论自释》当中说:“一切众生无明大水,被非理作意邪分别风鼓动不息,随自业转如同月影,刹那刹那受无常苦及自性空。”

  【诸欲尘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现影。

  为什么将“欲尘”比喻成蛇影呢?就是因为“欲尘利小害大”。“欲尘”是指轮回中的圆满,包括各种具有吸引力的色声等境界;“利小”就是享受五欲暂时会有少许有漏的乐受;“害大”就是从长远来看,损害极大,犹如刀口添蜜,最后会有割舌的大苦。换言之,以受用五欲决定增上贪爱,由此令人常夜驰骋生死,在无量劫当中,感受极其难忍的大痛苦,所以色声等欲尘如同毒蛇的身影。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