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P18

  ..续本文上一页生起了厌世心,出家修道成就辟支佛果,度化了不可计数的人天。

  七返六欲天的时间极其漫长,若汇集其间所享受的天福,决定是天文数字。因此,一天出家所获的利益是:满二十劫不堕恶道,常生天上受福自然,又可种下证果之因。由此可见出家功德无量无边,无法比喻。经中说:假使有充满四天下之多的阿罗汉,有人在百年当中,尽心供养他们衣食、卧具、汤药,从无缺少,乃至阿罗汉涅槃之后,又分别为他们各自建塔,以花香璎珞等种种供品供养,如此所获功德不如有人为了求证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的功德。

  所以,出家之法极其珍贵,千万不要为了些许财色而贪著世俗、流浪生死,苦了自己生生世世。

  《杂宝藏经》说:以前卢留城有位优陀羡王,了达许多事理。他有位夫人名叫有相,相貌端正无比,又有德行,深得国王的爱敬。

  当时国家法规规定,国王不能自己弹琴。一天,有相夫人和国王在内屋游戏时,她仗着国王的宠爱而让国王弹琴,自己伴舞。她的手才挥起,精通相术的国王便发现她的死相已现前,活不过七天,就把琴放在一边,长声叹气。

  有相夫人便问国王为何哀叹,国王先是不肯回答,在多次劝请之后,只好如实告知。

  夫人听后非常恐惧,就对国王说:“我听说只要以信心出家一天,就能升天。我想出家,求您开许。”

  国王对她爱恋深重,放舍不下,就说:“这样吧,到第六天时可以允许你出家。”

  到了第六天,国王又对夫人说:“你答应我,升天之后一定回来看我,我就可以开许你出家。”

  有相夫人发誓之后,便获得许可而出家受戒。当天,她饮用石蜜浆后,腹中绞结,至第七日早晨就去世,因善缘而升天。

  因天人都能知道宿命,有相夫人转生为天人之后,便按照承诺前去会见国王,当时身光照亮了整个王宫。

  国王问:“你是谁?”

  天人说:“我是你的前妻有相夫人。”

  国王非常高兴,就请他入座。天人说:“我现在看大王,就觉得您脏得让我难以接近,只因先前已有誓愿,所以才来见你。”

  国王听后顿时觉悟,感叹说:“夫人出家一日便升为天人,神志高远,令我自惭下贱,我今天为何不出家呢?听说天人的一片指甲就和阎浮提的大地价值相等,我这个国家又何足为贵呢?”于是让位给儿子,自己出家修道,证得阿罗汉果。

  本来国王福报比夫人大,为何事隔一日就产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尊贵的国王在夫人面前竟然感觉下贱?《大智度论》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深。”(孔雀虽然有艳丽的羽毛庄严身体,但却不如白鹤能高飞,在家白衣虽有富贵力,但毕竟比不上出家的功德宏深。)有相夫人凭着出家受戒的功德力,已经变成高飞的白鹤,优陀羡王只能抬头仰望他的境界。

  午二、引教证说明

  《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

  《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以一天一夜出家修梵行,可以远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年的三恶趣苦。

  《大宝积经》云:“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彼则近菩提,摧破魔军众,出家不放逸,白法恒增长,不坏众善根,远离诸烦恼,舍于家业累,顺道圣所赞。舍家离恼缚,除恼离魔缚,心解行无染,不久证菩提。”

  巳二、发出家心向静处迈一步的功德

  《难陀出家经》说:“如果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在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得的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的功德。”

  巳三、无意之中结出家缘的利益

  《优波罗花比丘尼本生经》中说,佛在世时,优波罗花比丘尼获得了六种神通、证了圣果。她到贵人家时常常赞叹出家之法,而且劝贵夫人:“姊妹们,你们可以出家了。”

  这些贵夫人说:“我们年轻,相貌又好,持戒恐怕很困难。”

  比丘尼说:“破戒就破,只要出家。”

  她们就说:“破戒会堕地狱。”

  比丘尼又说:“堕地狱就让它堕。”

  贵夫人问:“在地狱中要受大罪苦,怎么可以堕呢?”

  比丘尼解释:“我忆起自己前世曾是戏女,穿过各种衣服,说很多绮语,有时也穿比丘尼的衣服演戏。以这个因缘,迦叶佛时,我出家作比丘尼。当时,因依仗自己出身高贵、相貌姣好,生了骄慢心而堕入地狱受种种痛苦。苦尽之后,在今世值遇了释迦牟尼佛,随佛出家后获证阿罗汉果。虽然破戒,但依仗出家因缘毕竟可以证果。”

  再引公案说明:

  佛在祗桓精舍时,一次,有个喝醉酒的婆罗门乞求出家,佛就叫阿难为他剃发,穿上法衣。此人酒醒之后,惊恐万分:自己怎么会出了家?于是赶紧逃跑。比丘们问佛:“为什么让醉婆罗门出家呢?”佛说:“无量劫以来,他都不曾发心出家。今天因为喝醉酒,暂时生起微弱之心,以此因缘,以后他会出家得道。”

  在《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对以上公案评论说:“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曏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乃至于在喝醉酒时剃发,或在唱戏时披出家人的法衣,在这么短暂的时刻中,就已经种下了将来证果的因缘,何况真正割舍了家庭眷属,具足出离正因而成为大乘的菩萨僧,这种出家的福德又怎么会有穷尽呢?)

  以上宣说了出家一日、向静处迈出一步以及结出家缘的功德。如果以微小之因尚且能感得如此殊胜的果,那么一心为了解脱、为了成佛、为了利益众生而出家长期精进修法,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巳四、总说出家的功德

  《宝积经》云:“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若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赞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

  《宣说大种变经》云:“大千界众生,皆发趣菩提,假令尽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发道意,以信而出家,随佛而修学,其福胜于彼。过去未来世,一切诸如来,无有不舍家,得成无上道。三世一切佛,称赞出家法,若乐供养佛,当依佛出家。”

  《文殊问经》云:“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者无量过患故,出家者无量功德故。住家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行诸恶法,出家者离诸恶法;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其正命;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是欢喜处;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住家者有贪利乐,出家者无贪利乐;住家者是愦闹处,出家者是寂静处;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住家者常为他人,出家者常为自身;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住家者增长棘刺,出家者能灭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为三乘毁訾,出家者为三乘称叹;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住家者为人仆使,出家者为仆使主;住家者是黑暗处,出家者是光明处;住家者增长憍慢,出家者灭憍慢处;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住家者常有忧苦,出家者常怀喜乐;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实法;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住家者无归依处,出家者有归依处;住家者多有嗔恚,出家者多行慈悲;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其齐限;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住家者随流生死,出家者逆流生死;住家者是烦恼大海,出家者是大舟航;住家者为缠所缚,出家者离于缠缚;住家者为国王教诫,出家者为佛法教诫;住家者伴侣易得,出家者伴侣难得;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经中还有这样一则公案:

  有一天,阿难问佛:“出家有何种功德?”佛说:“如果你在百年当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的智慧,除饮食之外,在百年当中为你广说,也说不尽此人的功德。此出家人常常生在天上、人中作国王,常常享受天人的安乐。如果有人在我的沙门法中让人出家,成全他人的出家因缘,此人也会在生死之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年宣说劝人出家的福德也无法说尽。”

  若能按照以上所说,自心常常忆念出家功德、居家过患,决定能令已出家者坚固道心,未出家者安立或苏醒妙善习气。

  以下再结合一则公案重温上述法义。

  《杂譬喻经》说:以前,有对富豪兄弟,拥有无量资财,父母去世后,二人失去了依靠。兄弟俩志向不同,哥哥喜欢修道,弟弟喜欢经营世间家业。

  见哥哥对家业不感兴趣,弟弟不高兴地说:“父母过世了,我们本应维持好家业,你反而舍弃家业去随沙门听经,沙门能给你吃穿享受吗?现在家境变得贫困,被人耻笑,你这是败废家业。唯有继承家业,才是孝顺。”

  哥哥说:“五戒十善、供养三宝、以道化亲,才是真正的孝。道与俗相反,道人所好的正是俗人所厌离的,俗人所珍爱的正是道人所舍弃的。智与愚不同,就像明和暗相违一样。所以智者应该去暗趋…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