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轮胎等都已磨损时,就无法再行进了。所以,今生既已获得难得之人身,又能修持佛法,就应趁年轻精力充沛时,全力以赴积累解脱资粮。如果以此宝贵的人身去追求世间八法,则十分可惜。
酉三、诸根衰退
【诸根衰退者,谓眼等不能明见色等,重忘念等、减念力等。】
人老后诸根衰退,眼睛不能看清楚东西,记忆力严重退失、念力损减等。
“眼等不能明见色等”:以眼根为例,眼根衰退后,无法看清远处和细微的东西,连看书也困难,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等”字包括其它根的衰退,比如,老人耳根衰退后,在他耳边大声说话,他才能稍稍听清楚;舌根衰退后,已分辨不出各种味道;牙齿也一颗颗掉落,无法咀嚼食物等等。
“重忘念等、减念力等”:老人意根衰退,导致记忆力严重退失、念力损减,所以往往才刚说过的事情转身就忘,遇见熟人却说不出对方的名字,想不起来自己将东西放在何处。老人就是处在这种糊涂的状态中。《心性休息》说:“根失蔽眼不见色,声香味触皆不觉,忆念不清痴沉眠,享用外境力微弱。”
酉四、受用境界衰退
【受用境界衰退者,谓受饮食等,极难消化,又无堪能受诸欲尘。】
人老后受用境界衰退,所受用的饮食等难以消化,又没有能力受用色声香味触等欲尘。
比如,老人没有能力听声音、看色法、用心思惟等。一般世间老人五根功能衰退,虽然心里还是非常羡慕五欲的享受,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段是紧接前文而来的。受用境界的工具,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诸根衰退的缘故,受用境界的能力自然也随之衰退。因受用境界的能力衰退的缘故,而感受老苦。
年轻时虽然精力充沛、六根明利,但人们却天天用它来追逐欲尘。舌根好,就用它来受用美味,或者说恶语、绮语,唱流行歌曲等;身根好,便用它来造恶、散乱,跳舞、打架;意根明利,却很少用在行善断恶上,反而用来追逐世间八法。所以,年轻时虽然六根明利,但如果没有把握好方向,就会变成造恶的工具。
以佛法来说,在自己六根有能力时,应该善加利用,学习佛法。眼根好,就应用来行持善法、深入经藏;舌根好,就要用来宣说善法、持咒念佛;身根好,就应为佛法、为众生服务。这样才是真正善用了人身。
酉五、寿量衰退
【寿量衰退苦者,谓寿多灭尽,速趣于死。】
人老之后寿量减少,一生大半的寿命已经用尽,很快就会趣入死亡。
老人的心态很复杂,一方面不堪老苦,希望早日结束这不悦意的人生,另一方面又总是害怕死亡到来。这就是老人的痛苦。
【应当数数思惟此等。】
应当反复思惟以上老苦之相。
【《广大游戏经》中亦云:“由老令老坏少壮,犹如大树被雷击,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31]快说老出离。”】
《广大游戏经》中也说:老会毁坏年轻、健壮,就像大树被雷击一样,不论是支分还是根本,都被摧坏。老使人身心衰败,就像身处年久失修的危房中,时刻畏惧房屋垮掉一样,老年人时时都害怕死亡到来,整个身心瓦解。能仁!请您快宣说出离老苦的方法。
这段经文的缘起是这样的:往昔,释迦牟尼佛示现为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在东门见到老苦,在南门见到病苦,在西门见到死苦,他便向随行的人询问原因,随从回答:老病死苦无人能逃避,不论是谁都要一一领受。太子走到北门,见到一位罗汉形象的比丘行者时,他心想:此人是否具有解脱诸苦的方法?于是用上面的话向行者阐明诸苦,向他请教厌离诸苦的方法。
【“诸男女众由老枯,如猛风摧娑罗林,老夺精进及勇势,譬如士夫陷淤泥。”】
悉达多太子继续说:世上众多男女由于年老而个个衰枯,就像一阵大风将娑罗树林刮得只剩枯枝败叶一样,老会夺走精进以及身体的勇健和心的势力,犹如勇士陷入淤泥一般。
人年老时身心衰败,六根功能衰退,年轻时的勇猛气势全被夺走,会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老令妙色成丑陋,老夺威德夺势力,老夺安乐作毁訾,老夺光泽而令死。”】
老使容颜尽失,变成丑陋不堪;老会夺走威德和势力,使人变得怯弱无能;老会夺走身心的安乐,倍受他人欺负,使人身心陷入痛苦;老会夺走光泽,最后将人送往死路。
以下是语录。
【慬哦瓦云:“死苦虽重,而时短促。此老最重。”】
慬哦瓦说:“死亡的痛苦虽然严重,但是断命根的时间短促,而此老苦最为深重。”
这是以老苦漫长来显示老苦的深重。
【迦玛瓦云:“老渐渐至,故稍可忍,若一时顿至,实无能忍之方便。”】
迦玛瓦说:老渐渐来到,因为它是渐渐来到,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地适应,所以稍微还能忍受。假如老苦在一时之间顿然来到,那么实在是没有办法承受。
申三、思惟病苦
【思惟病苦分五。】
思惟病苦分五个方面:一、身性变坏之故;二、忧苦增长多住之故;三、于可意境不能受用之故;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之故;五、能令命根速离坏之故。
【身性变坏者,谓身肉销瘦、皮肤干枯等。】
第一,病后身性会变坏:生病时身体消瘦憔悴、皮肤干枯、脸色腊黄等。
【增长忧苦、多住忧苦者,谓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均、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心起忧痛,而度昼夜。】
第二,病后增长了忧苦、多处在忧苦之中:身体内地水火风四大种不平衡、增减发生了错乱,导致身体产生了逼恼、内心忧虑痛苦,昼夜都在身心痛苦的状态中度过。
【不能受用悦意境界者。谓若有云,诸可意境于病有损,虽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诸威仪道,亦多不能随欲。】
第三,不能享用喜欢的境界:如果某些喜欢的东西对治病有损害,那么虽然想要享受也不得自在,而且行住坐卧的各种威仪,也多不能随心所欲了。
【诸非可意境界受用,虽非所欲须强受用者。谓诸非悦饮食药等,须强食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诸粗苦事,皆须习近。】
第四,对不称心的境界虽然心中不愿意而必须勉强受用:为了治病,必须勉强服用自己不喜欢的饮食、药物等,被迫感受药味的苦、涩、酸等痛苦;而且为了治病,必须承受火烤、开刀、扎针、放疗、化疗等痛苦的治疗。
【速离命根者,谓见病难治,便生痛苦。】
第五,速离命根:见到疾病难以治愈,便忧心忡忡,害怕马上死去。
由于以上这五种原因,所以说病是痛苦。
【当于此等审细思惟。】
对于以上五种病苦之相应当详细思惟。
以下引教证。
【《广大游戏经》云:“多百种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众生,当观老病坏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
《广大游戏经》说:数百种疾病以及由病痛所引生的身心忧苦,如猎人追逐鹿群一般,逼恼众生。应当观察衰老和疾病是如何损坏众生,唯愿能仁尽快说出离痛苦之法。
【“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如是病夺众生荣,衰损诸根及色力。”】
犹如寒冷冬季的大风雪,夺走青草、树木、园林、药草的繁茂。同样,疾病夺走了众生的健康,令众生的六根、容貌、气力衰损。
【“令尽财谷及大藏,病常轻蔑诸众生,作诸损恼嗔诸爱,周遍炎热如空日。”】
疾病会耗尽病人的财产、谷物和积蓄,常常轻蔑侮辱众生,不断损恼众生的身心,破坏悦意的境界,此疾病如同空中烈日般炎热难耐。
申四、思惟死苦
【思惟死苦分五,谓舍离圆满可爱财位,舍离圆满可爱亲族,舍离圆满可爱朋翼,舍离圆满可爱身体,死时当受猛利忧苦。】
思惟死苦分五个方面:一、由于要舍离所爱的圆满财位,而导致忧苦;二、由于要舍离所爱的圆满亲属,而导致忧苦;三、由于要舍离所爱的朋友,而导致忧苦;四、由于要舍离所爱的身体,而导致忧苦;五、命终时备受种种强烈的忧苦。前面四者都是由舍离所爱而导致的痛苦。
【乃至意未厌此诸苦,当数思惟。】
乃至没有对这些苦相心生厌离之间,应当数数思惟。
【前四为苦之理者,谓见当离此四圆满而发忧苦。】
前四种之所以是苦,是由于见到死亡时必须舍离生前时所贪执的四种圆满而满腹忧愁的缘故。
【《广大游戏经》云:“若死若没死没时,永离亲爱诸众生,不还非可重会遇,如树落叶同逝水。”】
《广大游戏经》说:当已死或正在死或将要死时,死者必然要和亲爱的人永远别离,从此不可能再相遇,就像落叶飘落,不再复生,又似江水流逝,不可返回。
【“死令王者无自在,死劫犹如水漂木,独去无伴无二人,自业具果无自在。”】
死亡令国王也没有自在,死亡劫走一切生时的圆满,就像大水冲走木头一样,只有一人独去,没有同伴,唯有随自己的业力决定未来的果报,而没有自在。
“水漂木”:“水”比喻死亡,“木”比喻生时的自在、力量等。死亡完全夺走了自在、力量等,就如大水冲走木头一样。
【“死擒多百诸含灵,如海鲸吞诸众生,犹龙金翅象遇狮,同草木聚遭猛火。”】
死主抓走成百上千的有情…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讲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