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2)▪P5

  ..续本文上一页="center">如是所作逆法行,坛城本尊前忏悔。

  身体在城市里游荡,心也束缚在红尘之中。坛城的修供完全毁坏了,不断地作驱鬼降魔之事,以致甚深秘密的真言失去了威力。身心被众多世间琐事牵缠,不自在地疲于奔命,善妙的三昧力都已减退。这些与法相违的行为,都在坛城本尊面前至心忏悔。

  

众垫从中而睡卧,分别自他极锐利,

  

不堪忍辱亏己事,金刚兄弟前忏悔。

  我躺在垫子上,分别自他的邪念极其锐利,不堪忍受自己吃亏之事,这些罪业都在金刚兄弟面前一一忏悔。

  惹琼巴由于不听从上师的劝告,而导致修行出现严重的障碍,三门堕在恶业中难以自拔,退失已有的修行功德、三摩地等境界,所作所为皆成不善。

  像惹琼巴这样印藏公认的大成就者,也因违背上师言教而堕落,何况我们凡夫?可想而知,违背上师言教的后果是何等严重。

  癸三、忿恚之过患

  《时轮金刚续》说:“若于上师起忿恚,则同忿心刹那数,当毁尔劫所集善,亦受尔劫猛狱苦。”对上师生起多少刹那的忿恚,就会摧毁那么多大劫中所积累的善根,而且还要在那么多大劫中感受地狱之苦。比如:生起一刹那的忿恚心,就已摧坏一劫中所积之善根,若未如法忏悔,就还要在一劫中感受地狱之苦。所以,总的对任何众生都不应生忿恚心,尤其对最严厉的对境——金刚上师,更是一刹那也不能生嗔。

  癸四、分别过失之过患

  《广论》中引教证说:“应取轨范德,终不应执过,取德得成就,执众过不成。”以心执取上师的功德,将会获得悉地;以心分别上师的过失,则会毁坏所有悉地。

  博朵瓦格西说:“如果唯一分别过失,不仅得不到加持,而且将生生世世不遇上师,今生也会遭受癌症、吐血、心脏病等各种不悦意的果报。”

  总之,若唯一观察上师功德而发起敬信,一切圆满的利乐都极易成就;相反,若一味分别上师的过失而无敬信,则一切衰损自然会降临自身。因此,一切衰损和圆满的根本界限即此。

  癸五、观平凡之过患

  有些弟子依自己的邪分别,完全将上师视为凡夫。一旦生起这种邪念,则不仅生不起功德,还会以此成为失坏三昧耶的根本因,今生来世将不断产生许多不悦意的果报,无法成就修行的殊胜功德,因为因果丝毫不爽、不空耗的缘故。

  一次,仲敦巴请问阿底峡尊者:“西藏有许多修行者,为什么没有人获得殊胜功德?”

  尊者答:“大乘功德不论生多生少,都要依靠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人对上师只作凡庸想,如何能生功德?”

  所以,将上师视为凡夫,是导致修行不生功德的主要原因。历代祖师都说,若视上师为凡夫,就像榨沙取油一样,不会获得任何加持和悉地。因此,应当尽量观清净心。

  对凡夫而言,尽管由于迷乱力而不得不见上师为平凡之相,但须明白,这只是自现不清净的过失,实际上,上师决定是佛。因此,虽然在我们的分别心前,上师显现为平凡之相,但实际是佛陀。对此,首先要认识而决定,然后坚固此定解,这点非常重要。

  我们要经常按智悲光尊者所说而发愿:“愿于善逝总集体,殊胜恩深上师尊,断因相处及怀疑,执为凡夫邪恶见,视师即是真实佛。”这样发愿特别重要,一旦愿力坚固清净,一切行为都会随愿而转,最终必定现前观师为佛的清净心。

  癸六、不尊重之过患

  忠臣尊重君主,恪守君臣之道;良仆恭敬主人,安守本份。一般世间善规尚且如此,何况对自己的大恩上师,更应尊重,即:身体敬礼上师莲足,语言赞叹、祈祷上师,内心虔信而恭敬等。对于三乘戒律中所教诫的尊师之道,我们都要详尽了知后尽力行持,否则,将产生违背戒律的无量过失。

  过去,阿阇黎桑杰意西在为许多眷属传法时,他的上师以乞丐的形象来到他面前,他羞于在大众前顶礼上师,就假装没看见。

  集会结束后,他去拜见上师。上师问:“刚才为何不顶礼?”

  他说:“我没看见上师。”话一出口,两个眼珠就掉在地上。

  后来,他祈求上师宽恕并说了实话,上师加持以后,他的双眼才得以复原。

  所以,若对上师稍作欺骗,或说妄语,罪业极其严重,果报容易当下成熟。

  由这则公案可知:如果因为自己的种姓、相貌或多闻等心生傲慢,而不尊重上师,确实只是自取毁灭而已。

  癸七、跨越座垫等之过患

  《事师五十颂》云:“畏惧如毁佛塔罪,师影尚且不应跨,鞋子坐垫乘骑等,不能跨越何须言?”践踏上师的身影,罪业等同毁坏佛塔的近无间罪,所以因害怕造下严重的罪业,即便上师的身影也不能跨越,何况上师的鞋子、坐垫、乘骑等,更不能跨越。

  像跨越坐垫之类的过失很容易发生,所以平常行为要格外谨慎。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上师已经开许,或在某些特殊场合和时间中不得不做,则不属于造罪。

  除了不能跨越坐垫,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行。比如:在上师看得见的地方,不能坐在高位上,不能头围围巾、戴帽子,不能双手叉腰、随意吐痰等。上师未就坐前,不能先坐;上师起身时,不能坐卧。在上师面前,不能尖锐地辩论,也不能唱歌、跳舞等。在上师能听到的近处,不能说闲杂语等。

  总之,在上师身边,身语皆须恭敬,才不致于沾染过失,对自己有极大的利益。

  癸八、浪费上师财物等之过患

  《事师五十颂》说:“上师财物护如命。”对上师的财物,应如爱惜生命般,不能放逸而随便受用,也不能利用上师的财物来作人情;否则,不但有上述种种过失,还会感召不悦意的等流果,生生世世贫困,堕入饿鬼界。

  因此,如果认为上师福报大、财物多,而随意浪费,则只是毁坏自己而已。以因果衡量,三宝是严厉的对境,而上师是三宝的总集,若未经开许而随意使用上师的财产,罪业比破四根本戒更严重。

  癸九、扰乱上师心意之过患

  扰乱上师的心意,将会感受严重的异熟果和等流果。等流果,即来世自己的心会被他人扰乱;异熟果,是死后堕入无间地狱,感受猛烈痛苦。

  《事师五十颂》说:“何时何地永切莫,扰乱金刚上师心,设若愚者如此作,定于地狱受炖苦。”所以,作为弟子,身口意都要特别谨慎,行住坐卧都应努力与上师的心意相合,这相当重要。

  平常身口意的行为,能让上师满意、欢喜的,就应努力去做,会让上师担心、不欢喜的,就不能做,这样才能与上师的心意相合。弟子时时处处心中都要有上师,若心中无师,任性而行则是大逆不道。

  癸十、对上师行为产生邪见之过患

  如果对上师身口意的任何一种行为产生邪见,则再也没有比这更严重的毁己之事。比如,善星比丘对佛的一切事业都观为过失,以此邪见而堕入无间地狱。

  所以,依止上师时要格外小心,不论上师的事业显现善妙或下劣,作为弟子,应当观想彼等一切是上师利益自己的善巧方便,须如是观想清净来增上信心。

  比如:父母有时也会对孩子生气,但不是真正讨厌孩子。父母对孩子爱得真切,一心只为孩子着想,才有意这样表现。若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自然会对父母的一切言行观想清净,由此增上自己的报恩心。同样,上师对我们只有无条件的慈悲,虽然有时上师会显现不满意,甚至驱逐自己,但要明白:上师是出于大悲心,为了调伏我们才使用威猛手段。

  上师呵斥时,应想:上师为了遣除我的违缘,而降下猛咒之雨;上师责打时,应想:这是刹那清净我无始所积恶业的善巧方便。若能这样转念,则所见所闻都会变成增上信心的因缘,否则极易堕入邪见的深渊。

  总之,应观想:上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从菩提心中流现的,都是为了利益我们。如此观想清净,会使上师的任何显现都成为增上信心的助缘,而获得上师殊胜的加持,不造任何罪业。

  以上是每位求解脱者理应铭刻于心的殊胜教诫,若能如法实行,上师的加持自然会融入自心,而且这样去用心,就能成就一切缘起。

  怙主忠巴加利说:“拳打石砸是师作灌顶,若入加持亦于彼当入,狠狠恶骂是师降猛咒,若遣违缘亦以此当遣。”上师拳打、石砸都是殊胜的灌顶,如果有融入加持的,也是挨打的弟子会融入加持;上师的恶骂是威猛的咒语,若有遣除违缘之法,也是以此方便遣除。

  甲瓦用滚尊者说:“总之,任见何者皆功德,任说何者皆教言,任作何者皆有益,任现何者皆加持。”

  所以,应如喀喇共穹所说:“开示大乘诸上师,虽然外现不庄严,密意不可测量故,切莫观察上师过。”如果因上师外现的行为不庄严而产生邪见,则会彻底中断白法的根本。所以,平常要善护心念,让自己对上师三门的行为一刹那也不起邪见。

  为何须善护心念呢?因为我们邪分别的习气深重,对清净观又不熟练,故应谨防邪念发动,同时勤修清净观。须知,缘起随心,心观过失则堕于邪恶,心观功德则一切吉祥。世俗的修行着重于转变心念,而转念需要反复修习才能得力,心力一旦增强,就不会被违品所夺,这就是一再强调必须精勤用心的原因所在。

  癸十一、对上师不持为上师之过患

  有些人心不平等,在他眼里,地位高、名声大才是上师,眷属不多、名声不大或地位不高的,就不认作上师,这样便无法产生与佛法相应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上师虽然有外现贤劣及功德大小的差别,但作为弟子,必须无差别地敬信。

  金厄瓦也说:“自己现有诸上师,不无亲疏而敬信,唯于一师偏袒执,是为情面贪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