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弃所受的学处等,由此当生增长许多恶业,在余生中增长苦果。
“当生”指舍弃誓愿等的那一生,“余生”指那一生的来世。以当生增长恶业为因,其来世自然增长苦果。比如,今生弃舍誓愿,现前就增长恶业,在今生的来世增长苦果。若以等流力导致第二世也舍弃学处,则在第二世的当生增长恶业,在第二世的来世增长苦果。
【又因先思作此事故,未修余善,退舍先作,其果下劣,即此一事亦未究竟,故其所作终无圆满。】
又因为首先是考虑做这件事,决定之后,将精力和时间都投注其中,因此放弃了修习其它善行的机会。如果中途又放弃,则此善业之果会极为低劣,这件事也没有究竟完成。因此,所做诸事终究没有一件圆满。
比如,某学生考大学填志愿时,没有慎重考虑,随便填了数学系。学了两年后,学不上去,便转到物理系。这样两年的宝贵时间都浪费了,学习成果也可想而知,而且以后一见数学就不喜欢。像这样,做事常常做到一半就舍弃,如此养成恶习,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可见,一开始慎重抉择极其重要,凡事养成慎始慎终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总之誓作何事,其事未成亦障余事。由其等流,令其誓愿所受律仪亦不坚固。】
总之,不论下定决心做什么事,假如这件事没有完成,也会障碍其它事的圆满。由此等流或习惯性,会导致誓愿受取的律仪也不坚固。
【如云:“先应观加行,应作不应作,未作为第一,作后不应退。”】
如《入行论》说: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应估量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做,没有能力就不做。而且,如果不做,最好最初就不做,一旦做了就要坚持到底,没有完成之前不能中途放弃。
【“余生亦成习,当增诸恶苦,障余及果劣,此亦未能办。”】
做事中途放弃的过患:由于串习的力量,来世修善时也会习惯性地半途而废(造作等流果)。如是毁坏誓言的人将会增长罪恶和痛苦(士用果),并且会障碍后面所做的其它事,其果也会变得低劣,果的成熟也将推迟,而且这件事本身也没有完成。
以上是教诫我们,做事必须先观察再趣入。古德每造一部论典,首先都建立誓言,在未完成之前始终不放弃。他们的誓言都像刻在石头上,观察好了就不会更改,这也是由于对上述道理生起深刻定解所养成的品格。
佛在菩提树下发誓:若不成道,终不起座。《杂阿含经》说:“如是比丘精勤方便,肌肤瘦损,筋连骨立,不舍善法,乃至未得所应得者,不舍精进,常摄其心,不放逸住。(比丘精勤修道,即使身体消瘦得筋连骨头,也不舍弃善法,乃至没有证果之间,一直不放弃精进,恒常收摄自心,不放逸而住。)”《般若三昧经》中说:“九十天内不坐不卧,假使筋断骨枯,三昧不成,终不休息。(九十日不坐不卧,如果没有修成三昧,即使筋断、骨枯,也终究不休息。)”这些都是坚固力的体现。
木二、生起三种慢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此处所说的“慢”,相当于自信心。
水一、略说
【是故愿令誓愿究竟,应修三慢。如云:“于业惑功能,三事应我慢。”】
因此,若想让誓愿究竟,则应修习三种慢。如《入行论》所说:对于业、烦恼、功能这三事,应当发起我慢心。
可见让誓愿究竟的方法,就是修习三慢。所以,并非空谈就能让誓愿究竟,必须切实修习三慢,让心力坚固之后,才能办到。
三种慢的体相:
业慢:“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帮助,我要独自完成此事”,这样的心态即是业慢。
功能慢:对于“成办自他二利”不但没有怯弱,而且自信有能力成办的心态,称为功能慢。
烦恼慢:自信“任何烦恼生起,我都能胜伏它,而不让它战胜我”的勇悍心态,称为烦恼慢。
水二、广说分三:一、业慢 二、功能慢 三、烦恼慢
火一、业慢
【其业慢者,谓自修道,全不赖他为作助伴,惟应自修。】
“业慢”,即自己修道,完全不依赖他人帮助,唯一应当靠自己修。
【如云:“谓我应自为,此即事业慢。”】
如《入行论》说:生起“我应当独自完成此事”的勇悍心,就是事业慢。
【《亲友书》亦云:“解脱惟依于自修,非他于此能助伴。”】
《亲友书》也说:解脱唯一依赖自己修习,别人不能帮你修。
【此是念其我当自修,不希望他。与慢相似,假名为慢。】
这是心想:我应当独自修行,而不依赖其他人。这种心态是看重自己,与慢相似,因此也假立“慢”的名字。
《集学论》中引用《无尽慧经》说:成就解脱要靠自己精进,别人不能替你修,所以不依靠别人的帮助,唯一由我自己修。又说:我该做的事,就自己做。这种勇悍心与慢相似,所以叫事业慢。
火二、功能慢
【功能慢者,谓诸众生随烦恼转,尚不能办自己利义,况能利他,念我能引自他利义而勤修行。】
“功能慢”,即所有众生的身心均受烦恼支配,他们尚且无法成办自己的利益,何况利益他人,如是想到我能引生自他的义利而勤奋修行。
【如云:“此世随惑转,无能引自利,众生非如我,故我应修此。”】
如《入行论》说:世人都是烦恼的奴隶,只能受烦恼支配,所以不必说成就一切众生的利益,就连自己的利益也难以成办。既然他们没有能力像我这样精进地利益他人,那我更应独自荷负起利他之重担。
观此世间,芸芸众生都沦溺在苦海中,随业惑巨浪浮沉,苦苦挣扎,他们尚且不能自救,又怎能救人?应当坚信:我能行持自他二利,我不救众生,谁来救众生;我不弘扬圣教,谁弘扬圣教;我不修空性,谁修空性……。应像这样,坚信唯有自己才能挑起救度苍生、弘扬圣教、修证佛法的重任,奋发心志做大丈夫。
【又此诸人于下劣业且勤不舍,我今此业能引妙果何故不为?作是思已而正修习。】
“这些世间人为了一己私利,对于农耕、经商等下劣事业,尚且勤作不舍,而我现在所作事业能引发成佛利生的妙果,为何我不勤作呢?”如是思惟之后,如理地修习。
【如云:“余尚勤劣业,我如何闲住?”】
如《入行论》说:世间人尚且勤快地做世俗下劣的事业,我身为发誓普度众生的菩萨,又怎么能无所事事地安逸闲住?
以下遣除疑惑。
问:这两种慢是否是轻视众生而贡高我慢呢?
【然修此二,非轻蔑他而自骄慢,谓应观为可悲愍相,无慢杂糅。】
(答:)修此二慢时,并非轻蔑他人而骄傲自恃,是要将众生观为可怜悯的形象,而不参杂傲慢。
【如云:“非以慢修此,自无慢为胜。”】
如《入行论》说:不能以别人下劣、自己优秀的傲慢心修此法,而应想:身为菩萨的我,没有傲慢才好。
【由念我能余则不能,与慢相似,假名为慢。】
这是由于心想“我能做到,别人做不了”的心态,和慢相似,所以也假立“慢”的名字。
火三、烦恼慢
【烦恼慢者,谓一切种轻毁烦恼,我当胜此,终不使此有胜于我,为欲摧伏诸所治品,令心勇悍,令心坚稳。】
“烦恼慢”,即任何时候都轻蔑烦恼,自信我应当战胜它,终不让它有机会胜伏我,为了摧伏各种违品,首先应让自己的心勇悍、坚定。
【如云:“我当胜一切,不使谁[27]胜我,诸佛狮子儿[28],应住此我慢。”】
如《入行论》所说:我应胜伏一切烦恼,不让任何烦恼战胜我,诸佛的狮子儿应当信心十足地安住在殊胜的自信心中。
以下从正反两方面显示修习烦恼慢的必要,即从反面宣说在烦恼面前懦弱的危害,正面宣说具有烦恼慢的作用。
首先,从反面观察:
【若不如是而退弱者,障品虽小,亦能为害。】
如果没有安住烦恼慢,而退缩怯弱,即使微小的障碍,也能损害自己。
【如云:“若遇死毒蛇,乌亦如鹏鸟,若我太软弱,小罪亦为损。”】
如《入行论》说:若遇上毒蛇的尸体,连乌鸦也会像大鹏鸟一样敢于侵害它,如果我对抗烦恼的心太软弱,连小小的烦恼罪业也会损害我。
【“怯劣弃功用,岂能脱匮乏?”】
如果由于内心怯弱而放弃了成办自他二利的勤作,我怎么能脱离匮乏呢?
【霞惹瓦云:“弃法之乐,较往昔乐全无过上,于现法中若弃正法,应思当来所受诸苦无有边际。若自不能勤加功用,烦恼亦必不觉悲愍,对治不说“汝不能修,我自圆满”,诸佛菩萨亦不能救。”】
霞惹瓦说:舍弃正法所得的快乐,并没有比原来的安乐增加丝毫,应考虑到:如果现在舍弃正法,将来所要感受的痛苦无有边际。如果自己不能勤奋用功,烦恼必定不会心慈手软,对治也不会说“你不能修,我自己来圆满”,诸佛菩萨也不能救度你。
其次,从正面观察:
【若能生起如前我慢,障品虽大,不能为障,是故应须发起慢心。】
若能生起前面所说的我慢,再大的违缘也无力作障碍,所以必须发起慢心。
【如云:“若起慢功用,障大亦难胜,故心应坚固,摧伏诸罪恶。”】
如《入行论》所说:一旦引发慢心的作用,再大的障碍也难以打败我,因此我的心一定要坚定,凭借此自信心来摧伏诸罪恶。
【若不尔者,修行之…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