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7)▪P13

  ..续本文上一页戒坏故不能逃,为老病死所摧坏。”】

  上述义理连同比喻,如同《三摩地王经》所说:如果有人被群贼追逼,为了活命而逃走躲避,如果他的双脚不能行走,就仍然被盗贼抓住而摧坏身心。同样道理,愚人毁坏净戒而欲求脱离生死,但毁坏净戒如同断坏双足,不能逃脱,只有被老病死攫住而遭摧坏。

  巳五、现今护戒功德极大之理

  【故此经又云:“为著居家服,我所说学处,尔时诸苾刍,亦无此学处。”为近事[25]说五种学处[26]圆满守护,苾刍亦无。

  因此,《三摩地王经》又说:“我为穿在家衣服的居士所说的学处,到了那时候,连比丘们也不具足。”意思是说,时至末法,对居士要求的五戒学处,比丘们也不能圆满守护。

  可见末世守戒的艰难。正由守戒艰难,功德尤为巨大。

  【若于此时精修学处,其果犹大,故应策励。

  如今正是佛所授记的末法时代,若能在此时精勤修习学处,果报尤为巨大。因此应策励自心,善护净戒。

  【即此经云:“若经俱胝恒沙劫,净心以诸妙饮食,伞盖幢幡及灯鬘,承事百亿俱胝佛。若于正法极失坏,善逝圣教将灭时,昼夜能行一学处,其福胜前俱胝倍。”

  这也是《三摩地王经》所说:假使有人经历俱胝恒河沙劫,意乐清净,以种种上妙饮食、伞盖、幢幡、明灯、花鬘等,在百亿俱胝佛前,供养承事。又有人在正法极度失坏、佛教接近毁灭之际,能于一昼夜中行持一分学处,则此福德胜于前者千万倍。

  巳六、以“造罪可悔而不防护”极不应理

  【又若念云毁犯可悔,无后不犯防护之心,放逸转者,说可还出,如食毒药。

  又如果想:“犯戒不要紧,反正能忏悔。”像这样没有今后誓不再犯的防护心,放逸而转,还说能令罪业还出,则如同服食毒药一样。

  【如《弥勒狮子吼经》云:“慈氏,末世末劫后五百岁,有诸在家出家菩萨,出现于世。彼作是云:“悔除恶业能无余尽。””

  如同《弥勒狮子吼经》所说:慈氏!末世末劫后五百年,有很多在家和出家菩萨出现在世间。他们这样说:“由忏悔能令恶业无余消尽。”

  【“造作众罪造已当悔,增上毁犯而不防护,我说彼等是作死业。”

  造罪之后应当立即忏悔。如果增上毁犯而不防护,我说彼等是造死业。

  【“云何为死?谓如人食毒,此亦同彼,命终之后,颠倒堕落。”

  为什么说是死业呢?如人服食毒药自取灭亡,毁戒造罪,命终之后颠倒堕落。

  【“又云:慈氏,于此圣法毗奈耶说为毒者,谓诸违越所制学处,故说汝等莫自食毒。”

  又说:慈氏!圣法毗奈耶中说为毒药的法,是指违越佛制学处的罪毒,因此才说你们切莫自食毒药。

  巳七、修密者也须如是护持净戒分四:一、在家修密者也须修学多数律仪 二、由不护戒不仅无三种成就,也不得善趣安乐 三、当依大德传统修学“戒与修行互为助伴的方法” 四、一切所作须对照三藏

  午一、在家修密者也须修学多数律仪

  【若具别解脱律仪,应以如是道理守护,密咒[27]亦然。

  若是具有别解脱律仪的行者,应当以上述道理守护,而对修密者也同样强调应护律仪。

  【如《妙臂请问经》云:“佛我所说别解脱,净戒调伏尽无余,在家咒师[28]除形相,轨则诸余尽当学。”

  如密续《妙臂请问经》所说:佛陀我所说的别解脱戒调伏一切佛子,在家修密者除去出家法衣等形相、专为出家众制定的轨则之外,其余学处都应修学。

  【此说虽诸在家咒师,除出家相、羯摩、轨则少分遮罪,尚如调伏所出而行,况出家咒师[29]

  这是说,在家修密者除去出家形相、四种羯磨及轨则等少分遮罪之外,凡是律藏制定的戒律,都须如法而行,何况出家修密行者,更应如法守戒。

  “少分遮罪”:比如触火、除草、蓄发、穿白色衣等,在家众造了不犯。

  午二、由不护戒不仅无三种成就,也不得善趣安乐

  【又能成就密咒根本,亦是尸罗。

  而且,能成就密法的根本也是尸罗(戒)。

  【《妙臂请问经》云:“咒本初为戒,次精进忍辱,信佛菩提心,密咒无懈怠。”

  《妙臂请问经》中,说到成就密咒的根本有七支(七个部分):一、戒;二、精进;三、忍辱;四、对佛具信心;五、菩提心;六、密咒;七、无懈怠。

  【“如王具七宝[30],无厌调众生,如是咒成就,七支能调罪。”

  就像轮王具足七宝,便能无厌足地调伏众生,修密者具足戒等七支,就能调伏一切罪业。

  换言之,轮王要想调伏广大众生,必须具足七宝;密咒师要想调伏内心罪业,必须具足戒等七支。

  《文殊根本续》中讲述了众多持咒功德,前提是不毁净戒。若毁净戒,则不得成就。以下即宣说此义。

  【《曼殊室利根本续》云:“念诵若毁戒,此无胜成就,中悉地亦无,又无下成就。”

  《文殊根本续》中说:如果毁坏净戒,念诵不但得不到殊胜成就,也无中等成就,连最下等成就也不会得到。

  【“能仁未曾说,毁戒咒能成,非趣涅槃城,境域及方所。”

  佛未曾说毁戒能成就密咒,毁坏净戒,不能趣向涅槃城的境内与边缘。

  这是说如果毁坏净戒,不但得不到涅槃,连接近涅槃也不可能。

  【“于此愚恶人,何有咒能成?此毁戒有情,何能生善趣?且不得天趣,又无胜安乐,何况佛所说,诸咒岂能成?”

  对此等愚恶者来说,岂有密咒的成就?此毁戒有情,何能转生善趣?天趣尚且不得,无有殊胜安乐,何况佛所说的密法,岂能成就?

  密法的三种成就,有两种说法:

  一、萨迦班智达在《三戒论》中说:真正的大乘成就者,须现见万法实相真如的本性。下等成就是见道,中等成就是八地,上等成就是成佛。

  二、《灯明论》中说:下等是能成就息增怀诛四业,中等是能成就八种共同悉地,上等是获得佛果。“八种世间悉地”,即《帷幕帐续》所说:“眼药成就与神行,宝剑成就及土行,丸药成就与飞游,隐身以及金丹术,此等共同之成就,依令师喜速获得。”具体而言:依靠特别的眼药能够见到地下宝藏;神行即是依靠神变能在空中行走、停留;依宝剑成就,任何外敌不能毁坏,并能遣除一切违缘;土行指可以在地中无碍行走;丸药成就,就是吃此丸药后寿命会延长很久;飞游也称为夜叉仆,得到这种成就,所有的夜叉和非人会做他的仆人,另外也有解释成以神变飞行到别的地方,有白天醒觉的飞游和梦中飞游两种;隐身是以神变令他人见不到自己的身体;金丹术就是精华取精,依靠这种丹丸甚至可以在十多年中无需吃饭、喝水。这是八种共同悉地。

  午三、当依大德传统修学“戒与修行互为助伴的方法”

  【康垅巴亦云:“若年饥荒,一切事情皆至粮麦,如是一切皆绕于戒,当勤学此。”

  康垅巴也说:如同饥荒之年,事情全部集中在最紧要的粮食上,如是一切修行都围绕于戒,应当精勤学戒。

  饥荒之年,没有粮食,就会断坏命根;修学圣道,没有净戒,就会失坏功德之本。因此,一切修行都要围绕如命根般的戒律,以戒为本,精勤守护。

  【“又戒清净,不思业果必不得成,故思业果是真教授。”

  而且,要持戒清净,不思惟业果必定无法做到。因此,思惟业果是真实的教授。

  这是说,受持净戒时,应励力思惟黑白业果,这是持戒清净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戒最大的善巧。

  【霞惹瓦亦云:“总有祸福皆依于法,其中若依毗奈耶说,无须改易,内心清净,堪忍观察,心意安泰,边际善妙。”

  霞惹瓦也说:总之,不论遭遇何种祸、福,都应当依于圣法,其中如果依止毗奈耶所说,则具有以下的利益:一、无须改易,即最初依戒行持,中间不必改变;二、内心清净,即安住在净戒中,不为罪染,内心清净;三、堪忍观察,即经得起观察,行为可靠,令人信任;四、心意安泰,即内心无有犯戒热恼,心意安定泰然;五、边际善妙,即结果善妙,依律而行,现前生于善趣,终究成就佛果。

  以戒相无热恼的缘故,安住在净戒中,不会被罪业之火焚烧,而使内心悔恨忧恼,因此内心清净、安泰。《听闻经》云:“具戒随其寤寐间,一切时中悉安乐。(具足净戒的人,昼安乐,夜安乐,一切时中恒安乐。)”《成就真实戒经》也说:“具戒之人诸欢喜,具戒之人清凉水,具戒之人世间赞,人天圣位以戒得。”

  【善知识敦巴云:“有一类人依律毁咒[31]<…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